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在大鼠纤维化肾组织中的表达,以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TSP1的影响。方法:建立5/6肾切除SD大鼠模型,设假手术组,手术组,氨氯地平组。缬沙坦组,雷米普利组。术后定时检测血压,分别于成模后0、4、12周取材,检测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并计算Ccr。采用Masson染色观察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IF)的程度;通过免疫组化观察TSP1、转化生长因子1(TGF-β1)、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在各组大鼠肾组织中表达及分布;采用免疫荧光共染技术观察TSP1/TGF-β1两者共区域表达随病变进展的变化;抽提肾皮质组织总RNA,RT—PCR法检测TSP1、TGF-β1和FN mRNA转录水平的表达。体外实验,以1 μM AngⅡ刺激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24h,10μM氯沙坦(Losartan)进行干预,分别采用RT-PCR、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TSP1、TGF-β1、FN 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的改变,ELISA法检测培养基中活性和总TGF-β1的含量。结果:①正常大鼠肾小管间质基本无TSP1分布;而在5/6肾次全切大鼠的肾小管间质区内,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和浸润的单核/巨噬细胞均能表达TSP1,12周手术组TSP1蛋白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上调近5倍:且较之0周和4周手术组亦明显增加(均P〈0.01),12周手术组TSP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分别上调1.94倍和5倍(均P〈0.05);②TSP1表达增加与Ccr减退呈负相关(r=-0.472,P〈0.01);12周手术组大鼠肾组织TIF程度以及TGF-β1、FN的表达较假手术组均明显上调(均P〈0.05),并与TSP1表达增加呈正相关;③缬沙坦/雷米普利处理组TSP1表达也上调,但程度明显低于手术组和氨氯地平组(均P〈0.05),而二组之间无差别;④AngⅡ能明显上调HK-2细胞TSP1、TGF—β1和FN 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而氯沙坦能抑制TSP1和TGF—β1的mRNA转录和蛋白合成,下调培养上清液中活性和总TGF-β1的含量。结论:肾小管间质病变的进展过程中,AngⅡ能使TSP1表达上调,其改变程度与肾功能损害密切相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能减少TSPl和TGF—β1在纤维化肾组织中的表达,从而进一步对细胞外基质的沉积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秋水仙碱(Colchicine)在心肌肥厚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对心肌、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水平和心肌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msformin Growth Factor—beta 1,TGF—β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腹主动脉缩窄的方法建立心肌肥厚大鼠模型,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体内Ang Ⅱ水平.RT—PCR法半定量TGF—β1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腹主动脉缩窄2周、4周后大鼠心脏质量指数,心肌、血浆中Ang Ⅱ水平及心肌TGF—β1的表达均明显升高,经过Colchicine2周、4周干预后可显著降低心脏质量指数,Ang Ⅱ及TGF—β1的表达水平。结论Colchicine能有效抑制心肌肥厚发生、发展,同时对心肌肥厚相关因子表达有明显的下调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糖尿病(DM)大鼠心肌间质重构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及其抑制剂(TIMP-1)的关系。方法20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DM组(10只),用STZ法建立DM模型,10W时麻醉处死大鼠,免疫组化法检测Ⅰ和Ⅲ型胶原的表达,TGF—β1、MMP-1和TIMP-1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TIMP-1和MMP-1mRNA的表达。结果DM组心脏指数和左心室指数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I、Ⅲ型胶原的表达也增加,存在着心肌间质重构,同时AngⅡ,TGF—β1,TIMP-1蛋白及TIMP-1mRNA表达增高,MMP-1蛋白及mRNA表达减少(P〈0.05)。结论DM大鼠可能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激活,AngⅡ表达增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TGF—β1及MMPs的表达,导致心肌间质重构。  相似文献   

4.
朱艳霞  王启贤  邓东波  陈鹤  方勤  尹小龙 《心脏杂志》2007,19(4):399-401,405
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的反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寡核苷酸基因转染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促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用EGFR寡核苷酸脂质体复合物转染Sprague-Dawley大鼠VSMC,通过RT-PCR、Western-Bloting分别检测转染后EGFR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用3H-Tdr掺入法检测经EGFR寡核苷酸转染再用AngⅡ刺激VSMC的增殖情况。结果反义EGFR寡核苷酸转染大鼠VSMC后,EGFR mRNA及蛋白的表达较正义组及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用AngⅡ刺激后,反义组细胞的3H-Tdr掺入较正义组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脂质体介导的反义EGFR寡核苷酸转染可以减弱AngⅡ的促VSMC增殖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介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过程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STAT1)的激活与核转位。方法 本文采用Western印迹、非同位素凝胶电泳(EMSA)和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观察AngⅡ刺激大鼠主动脉VSMC前后,细胞中STAT1的活化状态与定位。结果 VSMC经AngⅡ干预后,胞内磷酸化的STAT1(P-STAT1)蛋白表达增加(P〈0.01),达峰后随时间梯度逐渐下降,AngⅡ干预15min后检测到胞核内有蛋白.DNA复合物形成。这一反应可被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阻滞剂Losartan以及Jak2抑制剂AC-490抑制(P〈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也显示AngⅡ干预后P-STAT1主要在胞核内表达。结论AngⅡ可以通过和AT1受体结合,激活Jak/STAT通路,在AngⅡ介导的大鼠VSMC增殖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Liu HC  Ma YX  He J  Ke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9):848-853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DM)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胶原生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培养上清中ADM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培养上清中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AngII呈剂量依赖性地刺激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分泌ADM,在AngⅡ(10^-6mol/L)刺激前30min加入氯沙坦或(和)PD123319,氯沙坦(10^-5mol/L)可明显降低AngⅡ刺激的ADM分泌,其抑制率为45%(P〈0.01),而PD123319(10mmol/L)作用后抑制率仅为3%(P〉0.05),氯沙坦+PD123319组与单独氯沙坦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gⅡ显著增加培养上清中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ADM呈剂量依赖地抑制AngⅡ上述作用,其中ADM(10“mol/L)组中I、Ⅲ型胶原合成分别抑制了30%和31%(P〈0.01),ADM(10^-7mol/L)组则分别抑制了43%和42%(P〈0.01)。ADM受体拈抗剂ADM22-52可增强AngII上述作用,Ⅰ、Ⅲ型胶原合成分别增加了38%和43%(P〈0.01);ADM呈剂量依赖性抑制AngⅡ刺激的TGFβ1mRNA及蛋白表达,其中ADM(10^-8mol/L)组中TGFβ1mRNA及蛋白表达分别抑制了55%和45%(P〈0.01),ADM(10^-7mol/L)组则分别抑制了70%和59%(P〈0.01);AngⅡ明显下调细胞内MMP-2mRNA及蛋白表达,ADM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上述作用,其中10^-8mol/LADM组细胞内MMP-2mRNA及蛋白表达分别增加了1.0和0.9倍。结论AngⅡ可刺激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释放ADM,而自分泌旁分泌的ADM可能通过下调细胞内TGFN表达和上调MMP-2表达,抑制AngⅡ刺激的Ⅰ、Ⅲ型胶原蛋白生成,从而发挥有效的抗血管重构作用。  相似文献   

7.
细胞因子和氯沙坦对人α1I型胶原基因启动子活性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ou C  Mei C  Gao C  Lei X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10):682-684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对人α1I型胶原基因启动子活性的调控作用和氯沙坦药物干预的影响环节。方法:将不同长度的人α1I型胶原基因启动子片段与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报告基因”组成重组体pCOLH1.5和pCOLH2.5,采用脂质体法转染至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TGFβ1、PDGF、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氯沙坦,ELISA法测定CAT活性。结果:TGFβ1表现为剂量依赖性地促进pCOLH1.5和pCOLH2.5的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PDGF(10-25μg/L)未发现有明显影响(P>0.05),AngⅡ则具有促进其活性作用。氯沙坦不但能抑制两个重组体的CAT表达,和AngⅡ共同作用时,pCOLH2.5CAT的升高幅度明显减少(P<0.01)。结论:在肾小球系膜细胞中,TGFβ1具有促进人α1I型胶原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PDGF则未发现有显著促进或抑制效应。氯沙坦能下调人α1I型胶原基因启动子的激活,并可部分拮抗AngⅡ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拮抗剂氯沙坦对胰腺星状细胞(PSC)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①从胰腺癌患者胰腺组织中分离PSC并检测其AT1的表达,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氯沙坦干预后检测其I型胶原的表达情况。②90只雄性SD大鼠均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后2组胰管内注射2%三硝基苯磺酸(TNBS)制成大鼠胰腺纤维化模型。治疗组给予氯沙坦灌胃,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的无菌蒸馏水。于制模后第3、7、14、21和28天分别处死大鼠,留取胰腺组织。电镜下观察胰腺组织超微结构改变;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胰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胰腺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TGFβ1蛋白表达;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胰腺组织α—SMA动态表达水平。结果体外研究显示,AT1表达于人胰腺癌组织PSC,氯沙坦可抑制其Ⅰ型胶原的表达。体内研究表明,氯沙坦可逆转胰腺纤维化大鼠电镜下胰腺细胞异常改变;胰腺纤维化大鼠胰腺组织α-SMA、TGF61和Ⅰ型前胶原表达增加,氯沙坦可下词其表达。结论AT1拮抗剂通过阻断AT1途径抑制PSC活化及其促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沈凯  袁国裕  陈士良 《心电学杂志》2014,(3):233-234,257,I000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大鼠血管过氧化氢酶(CAT)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AngⅡ微泵灌注制备高血压大鼠模型,分为AngⅡ组、生理盐水组、对照组,每组6只。分别检测0、3、7、14d后各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连续灌注14d后,取材观察各组大鼠血管形态学改变;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颈动脉血管中CAT及氧化应激产物4-羟烯酸(4HNE)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生理盐水组及对照组相比,AngⅡ灌注后能够显著提高大鼠尾动脉收缩压水平及颈动脉血管中膜厚度(均P<0.01);免疫组化显示AngⅡ组颈动脉血管CAT表达显著降低,而4HNE表达显著增加(均P<0.01)。结论 Ang Ⅱ可下调大鼠血管中CAT表达而导致氧化应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二肾一夹高血压大鼠 ( 2 K1Ca- HR)血管重构中 Ang 、TGFβ1的作用机制。方法 动物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治疗组 ,观察循环、组织 Ang 含量、肠系膜阻力动脉 TGFβ1 表达及对 enalapril的反应。结果 术后 2周实验组血管 Ang 明显增高 ( P<0 .0 1)持续至 12周 ,血浆 Ang 也显著升高并持续至 8周 ,但呈下降趋势 ,术后12周与术后 2周发生显著差异 ( P<0 .0 1)。实验组从 2周开始出现血管重构以后进行性加重。对照组血管组织无TGFβ1 表达 ,实验组各时相点肠系膜阻力动脉中层 VSMCs TGFβ1 表达阳性。 enalapril可降低循环、血管 Ang 至对照组水平 ,治疗组无血管形态改变 TGFβ1 表达阴性。结论  TGFβ1 在 2 K 1C- HR血管重构中发挥作用 ,其表达活化与血管组织 Ang 的升高关系密切。enalapril具防止血管重构的血管保护作用 ,可能与其抑制了 Ang 升高、TGFβ1 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血管紧张素Ⅱ受体2(AT2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人脐带动脉平滑肌细胞体外原代培养,AngⅡ干预后RT-PCR测定VSMC的AT1R、AT2R mRNA的表达,并观察AT1R阻滞剂氯沙坦、AT2R阻滞剂PD123319对AngⅡ上述诱导作用的影响。结果:1AngⅡ作用于VSMC后,AT1R mRNA表达增强(P0.01),氯沙坦阻断AT1R后,AT1R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1),PD123319阻断AT2R后,AT1R mRNA表达无显著性变化;2AngⅡ作用于VSMC后,AT2R mRNA表达无显著性增强,氯沙坦及PD123319作用后,AT2R mRNA表达也未见显著性变化。结论:1AngⅡ可诱导VSMC AT1R mRNA表达,AT1R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介导作用,AT1R阻滞剂氯沙坦可有效抑制AngⅡ的这种诱导作用;2相对于AT1R,AngⅡ不能诱导VSMC AT2R mRNA表达增加。所以推测AngⅡ差异化诱导VSMC AT1R、AT2R mRNA表达,导致AT1R、AT2R失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Apelin在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中的含量以及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一氧化氮(NO)的相关性,探讨Apelin在肾血管性高血压中的作用。方法将20只雄性180~220g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和假手术组。在术后4周测量平均颈动脉压,确定模型制备成功。ELISA法测定血浆Apelin-12、AngⅡ、NO浓度,分析其相关性;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脏Apelin-12蛋白表达。分析手术组与假手术组平均颈动脉压、血浆Apelin-12、AngⅡ、NO浓度变化和心脏组织Apelin-12表达情况。结果平均颈动脉压手术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显著增高(P<0.01)。血浆中Apelin-12及AngⅡ浓度手术组高于假手术组(P<0.01);血浆中NO浓度手术组低于假手术组(P<0.01)。心脏组织中Apelin-12蛋白表达手术组高于假手术组。手术组血浆中Apelin-12浓度与AngⅡ浓度呈正相关(r=0.877,P<0.01),与NO浓度呈负相关(r=-0.853,P<0.01)。结论 Apelin-12可能在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Apelin-12、AngⅡ、NO共同参与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Apelin-12可能通过AngⅡ、NO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能力变化与血管紧张素Ⅱ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受体拮抗剂对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能力影响,以探讨AngⅡ介导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斑块形成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Boyden小室,对不同浓度AngⅡ及其AT1R、AT2R拮抗剂作用下VSMC跨膜 迁移细胞数进行评价。结果 AngⅡ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10^-11~10^-7mol/L)可以剂量依赖性地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VSMC发生迁移。迁移的VSMC数在AngⅡ浓度为10^-7mol/L时达到峰值,更高浓度的AngⅡ(10^-6mol/L)干预VSMC后,VSMC迁移数量的增加幅度反而比较低浓度的AngⅡ作用时减小(与10^-7mol/L AngⅡ组比较,P<0.01)。AT1R拮抗剂CV-11974剂量依赖性抑制AngⅡ诱导VSMC跨膜迁移,AT2R拮抗剂PD123319对此无影响。结论 AngⅡ在AT1R介导下发挥其影响VSMC迁移行为的生物学效应,较低浓度AngⅡ促进VSMC迁移,高浓度AngⅡ上述作用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 R)基因的表达及氯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  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氯沙坦用药组、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 ,氯沙坦用药组给予氯沙坦(10mg·kg- 1 ·d- 1 )灌胃 ,2周后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再通模型 ,运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皮质AT1 RmRNA的表达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的水平。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区皮质AT1 RmRNA的表达和AngⅡ的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氯沙坦用药组缺血区皮质AT1 RmRNA的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降低。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诱导AngⅡ水平和AT1 R基因的表达增加 ,氯沙坦可降低AT1 R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并观察氯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测定40例健康者(正常对照组)和90例心力衰竭患者血浆ET-l、AngⅡ和CGRP浓度,随后90例心力衰竭患者被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氯沙坦组(常规治疗+氯沙坦50mg每日1次),每组45例。治疗14天后复测血浆ET-1、AngⅡ和CGRP浓度,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测量正常对照组和心力衰蝎患者治疔前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心力衰竭患者血浆ET-1、AngⅡ明显升高(P〈0.01),ET-1和AngⅡ与LVEF呈负相关(r=-0.7l,r=-0.62,P〈0.01),ET-1和AngⅡ呈正相关(r=0.69,P〈0.01)。治疗14天后,氯沙坦组血浆ET-1明显下降(P〈0.01),CGRP显著升高(P〈0.01),LVEF得到改善(P〈0.05)。而常规治疗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浆ET-1、AngⅡ浓度明显升高,且与LVEF呈负相关,血浆CGRP显著下降。氯沙坦具有降低ET-1,升高CGRP并改善LVEF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对颅脑损伤大鼠心肌损害、循环和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建立颅脑损伤及ACEI药物干预大鼠模型,测定大鼠血浆AngⅡ水平和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AngⅡ和血管紧张素受体1(AT1R)表达,并观察心肌HE染色及超微结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大鼠颅脑损伤后血浆AngⅡ、心肌组织AngⅡ和AT1R水平显著升高,血清CK—MB含量显著增高(P〈0.05或〈0.01),HE染色和超微结构的病理观察可见心肌损害;ACEI干预组血浆和心肌AngⅡ含量及血清CK—MB水平较单纯损伤组显著降低,HE染色和超微结构可见心肌损伤程度减轻。结论颅脑损伤可引起明显的心肌损害,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可能是参与颅脑损伤后心肌损害的机制之一;ACEI具有防止颅脑损伤后心肌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能力变化与血管紧张素Ⅱ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受体拮抗剂对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能力影响,以探讨AngⅡ介导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斑块形成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Boyden小室,对不同浓度AngⅡ及其AT1R、AT2R拮抗剂作用下VSMC跨膜迁移细胞数进行评价。结果 AngⅡ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10-11~10-7mol/L)可以剂量依赖性地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VSMC发生迁移。迁移的VSMC数在AngⅡ浓度为10-7mol/L时达到峰值,更高浓度的AngⅡ(10-6mol/L)干预VSMC后,VSMC迁移数量的增加幅度反而比较低浓度的AngⅡ作用时减小(与10-7mol/LAngⅡ组比较,P<0.01)。AT1R拮抗剂CV-11974剂量依赖性抑制AngⅡ诱导VSMC跨膜迁移,AT2R拮抗剂PD123319对此无影响。结论 AngⅡ在AT1R介导下发挥其影响VSMC迁移行为的生物学效应,较低浓度AngⅡ促进VSMC迁移,高浓度AngⅡ上述作用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 βⅡ型受体 (TGF βⅡR)在糖尿病鼠血管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和血管壁中的表达及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其调节作用。方法  ( 1)Wistar大鼠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成糖尿病模型后被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氯沙坦组 ,每组 8只。16只正常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手术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外 ,全部动物均行胸主动脉至左髂总动脉球囊损伤 ,氯沙坦组用氯沙坦 2 0mg·kg- 1 ·d- 1 灌胃 ,余两组均用等量蒸馏水灌胃。 ( 2 )观察实验前、后各组血糖变化和测定动脉壁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含量。 ( 3)用RT PCR及Northern印迹杂交测定VSMCsTGF βⅡR和Ⅰα(Ⅳ )前胶原mRNA的表达。 ( 4)用免疫组化检测TGF βⅡR和Ⅰα(Ⅳ )前胶原在血管壁的表达。结果  ( 1)与手术对照组相比 ,糖尿病组AngⅡ含量、TGF βⅡR和Ⅰα(Ⅳ )前胶原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增高 (P <0 0 1) ,而手术对照组又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2 )与手术对照组相比 ,氯沙坦治疗后可明显降低动脉壁AngⅡ含量 ,TGF βⅡR和Ⅰα(Ⅳ )前胶原mRNA、蛋白水平的表达分别被抑制达 6 0 %、5 7%、6 2 %、46 %。结论 糖尿病血管损伤后再狭窄的形成与TGF βⅡRmRNA和蛋白的过度表达有关 ,氯沙坦对其有抑制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局部给药对大鼠颈动脉损伤后新生内膜形成和血管再狭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A组)、单纯手术组(B组)和沙利度胺组(C组),A组仅分离和结扎右颈外动脉,B组和C组行右颈总动脉血管成形术,C组在损伤血管局部给予沙利度胺。在术后7d和14d分别测定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观察血管内膜损伤后形态学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组织VEGF和巨噬细胞表达水平。结果:在血管损伤后14d,B组VEGF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1),B组管腔面积明显缩小(P〈0.01),而新生内膜面积明显增加(P〈0.01),同时B组血管内膜VEGF和巨噬细胞的表达亦较A组和B组增加(P〈0.01)。结论:沙利度胺局部给药可抑制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形成和血管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通脉Ⅰ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AngⅡ、AT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通脉Ⅰ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细胞培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放射免疫等细胞、分子生物学方法。结果:通脉Ⅰ号较显著抑制VSMC的增殖;15mg/L浓度的通脉Ⅰ号可降低VSMC内AngⅡ的含量,并可显著抑制AngⅡ受体AT1mRNA的表达。结论:通脉Ⅰ号降低AngⅡ受体AT1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抑制SHR的VSMC增殖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