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分析这些因素对患者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3月接受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的36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性别占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瘫综合征组≥60岁、毕Ⅰ吻合方式、术前幽门梗阻、有糖尿病病史及术后贫血等占比均高于无胃瘫综合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吻合方式(毕Ⅰ)、术前幽门梗阻、有糖尿病病史及术后贫血可能为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随访1年,胃瘫综合征组的生存率低于无胃瘫综合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808,P=0.000)。结论:年龄、吻合方式、术前幽门梗阻、糖尿病病史及术后贫血可能为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临床应积极采取对应干预措施,以减少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胃癌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病人的护理资料。[结果]所有病人均采用保守治疗,同时给予心理护理、有效的胃肠减压、肠内营养护理、严密监测病人的电解质等,均取得了满意疗效。[结论]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病人采用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促进临床保守治疗效果,避免再次手术,减少病人的身心痛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的原因,并探讨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焦煤集团中央医院收治的98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原因,探讨相关诊治过程。结果98例患者中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6例,发病率为6.1%。临床分析得出,引起胃瘫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患者抑郁、焦虑,或术前存在胃流出梗阻。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易引起胃瘫综合征,临床应采用胃镜检查、x线消化道造影以及其他药物等治疗胃瘫综合征,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术后合并胃瘫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老年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胃瘫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术后胃瘫发生率45.45%(50/110);术前合并幽门梗阻(r=0.820,P=0.034)、远端胃切除(r=0.894,P=0.022)、血清白蛋白〈30g/L(r=0.793,P=0.049)以及术后血糖≥8 mmol/L(r=0.841,P=0.044)与老年胃癌术后合并胃瘫发生相关。结论老年胃癌术后胃瘫发生率较高,幽门梗阻、手术方式选择不当及术后高血糖是导致老年胃癌术后合并胃瘫的危险因素,而围手术期正常白蛋白水平是胃瘫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
樊荔 《天津护理》2009,17(2):95-96
术后胃瘫综合(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指胃手术后继发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而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常见于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我科于2007年6月利用自制引流回输装置成功地为1例胃癌根治术后胃瘫患者实施了消化液肠内回输,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东柏  薛志杰 《临床荟萃》2010,25(23):2078-2079
胃癌根治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又称残胃无力症、胃排空延迟综合征或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指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常见于胃癌根治术后一种功能性的非机械梗阻。现对胃癌根治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20例诊治情况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陈秋艳  林静 《全科护理》2016,(22):2341-2342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电针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46例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注射配合电针,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干预效果以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胃动力、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电针可缩短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病人胃动力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和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以胃排空迟缓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为非机械性梗阻,是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0.47%~28%[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病人324例(其中发生 PGS 者15例)的临床资料,探讨胃瘫发生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48例病人设为试验组,按照1∶1比例选择同期未发生胃瘫综合征的腹部手术病人48例作为对照组,对胃瘫综合征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检验显示11个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瘫综合症的独立影响因素为精神因素、术前幽门梗阻、手术时间、白蛋白水平。[结论]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影响因素复杂,应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胃癌术后胃瘫的肠内营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瘫是指胃大部切除术后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延迟为表现的综合征。主要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营养支持起关键作用,肠内营养方便、经济、疗效佳。本院自1996年以来共收治胃癌术后胃瘫病人23例,常规行肠内营养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高铮  张艳萍  王燕 《当代护士》2014,(12):147-148
胃瘫是指因各种腹部手术改变了正常神经激素和肌源性因素对胃排空的调控,术后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为主要临床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1],胃瘫综合征国外发生率为5%~24%,国内为4.7%[2],是胃手术后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3]。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后3例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肠减压结合大承气汤反复灌胃刺激胃蠕动治疗术后胃瘫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2010年合川区人民医院普通外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病例18例,其中近端胃癌根治术10例,远端胃癌根治术6例,直结肠癌手术2例,分为两组,实验组行胃肠减压结合大承气汤反复灌胃刺激胃蠕动治疗,对照组运用常规胃肠减压方法治疗。结果实验组平均治疗时间为3.5 d,对照组平均治疗时间为6.5 d。结论间断开放式胃肠减压结合大承气汤灌胃法可以大大缩短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3.
胃癌术后合并胃瘫综合征在我科胃癌术后患者中属较为罕见,总结对该疾病的治疗,辅以心理护理、胃肠减压护理、药物指导及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总体治疗效果明显提高。说明科学、严密、有效的护理措施,在胃瘫综合征的治疗过程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李芬 《全科护理》2012,(34):3222-3223
术后胃瘫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后并发症EH,在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尤其容易发生,国内报道发生率为0.6%~0.7%,国外报道为5%~10%。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不十分明确,有学者认为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与胃去神经支配有关,但更多的学者认为是一种综合因素造成,包括精神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相关因素以及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41例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患者和719例无PGS患者的影响因素。结果 PGS患者和无PGS患者在手术方式、消化道重建方式、幽门梗阻、腹腔感染、术后高血糖、术后低蛋白、术后贫血、术后营养方式、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毕Ⅱ式消化道重建、腹腔感染、术后高血糖、术后贫血、术后低蛋白、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为PGS的危险因素(OR1,P0.05),腔镜手术是胃瘫的保护因素(OR1,P0.05)。联合药物治疗恢复时间显著优于单药(P0.05)。PGS组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均显著高于非PGS组(P0.05)。结论围术期避免上述危险因素可预防胃瘫发生,联合用药可加快胃瘫恢复。  相似文献   

16.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指腹部术后因胃肠功能紊乱导致的以胃功能性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其特征为胃排空迟缓,无胃流出道梗阻.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胃肠平滑肌起动失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体液异常改变等多因素作用有关[1-3].2008年6月至2010年7月,我院对出现术后胃无力时间长达6周以上的3例胃瘫患者进行中医针灸、腹部推拿、心理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胃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又称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胃癌术后一种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目前认为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随着研究进展,PGS也有了新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本文就PGS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24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06年9月本院收治的24例腹部失手术后发生的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胃切除术后发生胃瘫19例,非胃手术后发生胃瘫5例;均发生于术后5~11d.24例均行非手术治愈,治愈时间为13~31d,其中采用螺旋形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恢复比肠外营养支持者提前.[结论]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是由多种因素诱发的.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瘫的可靠方法.一般采用非手术疗法可治愈,采用螺旋形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有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术后胃瘫综合征是包括胃术后胃瘫在内的腹部手术后并发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其特点是在腹部手术后出现的非机械性梗阻所引起的胃排空障碍症候群,属功能性疾患。1998年2月至2006年12月本科共收治42例胃术后胃瘫及2例其他腹部手术后发生的胃瘫,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胃瘫综合征是指因各种腹部手术改变了正常神经激素和肌源性因素对胃排空的调控,术后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胃瘫综合征临床治疗比较棘手,一般采取保守治疗,因为手术治疗可能无效,甚至加重病情,导致治疗失败,故治疗期间临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回顾分析2005年8月至2009年8月期间本科收治的27例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