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目的]观察在小儿包皮环切术全身麻醉苏醒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局部应用对降低患儿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择186例全身麻醉下行小儿包皮环切术患儿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于包皮环切手术结束时不做特殊处理;观察组于包皮环切手术结束时将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在患儿龟头及包皮创面。观察两组患儿在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及镇痛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在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及镇痛效果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镇痛可降低包皮环切术全身麻醉苏醒期患儿躁动的发生率和躁动程度,并具有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
赵旭芸  彭爱红  周桂兰 《全科护理》2013,11(14):1287-1288
[目的]探讨父母角色转换技能训练对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儿及80名父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40名)。对照组患儿予常规手术护理,术毕让父母进行陪伴复苏,观察组患儿在常规父母陪伴复苏的同时,对父母角色转换进行技能训练。[结果]两组患儿均安全度过苏醒期,观察组患儿躁动率低于对照组、父母焦虑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讨论]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对父母进行角色技能训练,可降低全身麻醉患儿苏醒躁动率、缓解父母的焦虑。  相似文献   

3.
何芬芳 《全科护理》2023,(23):3266-3270
目的:观察问题导向性护理在腹腔镜全身麻醉患儿麻醉苏醒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98例行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顺序将98例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问题导向性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苏醒质量、苏醒躁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苏醒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苏醒躁动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的患儿实施问题导向性护理可有效减少患儿并发症发生,加快患儿术后苏醒时间,缓解/减少患儿苏醒躁动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小儿鼾症全麻手术苏醒期患儿的影响。方法:将48例行小儿鼾症全麻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儿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鼾症全麻手术患儿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避免苏醒期意外的发生,保证患儿全麻苏醒期安全,提升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小儿吸入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行择期扁桃体切除术、腺样体消融术、单侧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的患儿10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围术期接受基于常规气管内麻醉联合右美托咪定治疗;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气管内麻醉方案治疗。在患儿苏醒期采用Ricker镇静-躁动评分(SAS)量化评分表,评估患儿在气管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气管内麻醉苏醒期躁动比例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气管内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联合右美托咪定方案在小儿气管内麻醉苏醒期,能有效降低患儿躁动的发生率及躁动发生程度,整个苏醒期更加安静平稳,利于医护人员的观察治疗,减少因患儿躁动导致家属产生不良情绪,有益于改善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小儿鼾症手术全麻苏醒期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收治的全麻下行手术治疗的小儿鼾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护理后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及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鼾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P<0.05),患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小儿鼾症术后实施循证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儿的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黄毓婵  吴敏  陈旭素  房洁瑜 《全科护理》2013,(24):2249-2250
[目的]探讨七氟醚复合对乙酰氨基酚栓在减少小儿包皮环套手术后躁动的作用及护理。[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师协全(ASA)Ⅰ级~Ⅱ级、年龄3岁~6岁、拟行包皮环套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儿入室后,采用七氟醚吸入诱导并复合对乙酰氨基酚栓1粒直肠给药;对照组采用七氟醚吸入诱导麻醉。观察两组患儿麻醉效果、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及在恢复室的停留时间。[结果]两组患儿麻醉效果均满意,观察组苏醒期躁动有6例(20%)、对照组有14例(4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在恢复室的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醚复合对乙酰氨基酚栓能减少小儿包皮环套手术后躁动的发生率,苏醒期的护理关键是确保呼吸道的通畅和安全的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运用音乐疗法对腹部手术病人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部手术病人250例,按入院日期单、双号分为两组各125例,单号为治疗组,双号为对照组,治疗组病人在术后麻醉苏醒期播放具有镇静安神、宁心催眠作用且节奏舒缓的舒伯特小夜曲,对照组按照常规行麻醉复苏护理。运用Riker镇定、躁动评分法(SAS)测评。[结果]治疗组在麻醉苏醒期SAS评分、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苏醒期应用音乐疗法可减轻麻醉苏醒期的躁动程度,降低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小儿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后麻醉苏醒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小儿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患儿6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术后麻醉苏醒期的躁动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的前瞻性、及时性和准备性对降低小儿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后麻醉苏醒期躁动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评分(PARS)在牙科全身麻醉技术(DGA)治疗儿童龋齿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20例应用DGA治疗的龋齿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于入室及出室时应用PARS评分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患儿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儿入室前30 min、术后10 min及麻醉苏醒后6h应激反应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出手术室时PARS评分、苏醒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拔管时间、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镇静剂使用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10min、麻醉苏醒后6h心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前列腺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而躁动评分、术后疼痛评分、出室时PARS评分、躁动发生率、镇静剂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PARS评分指导下对应用DGA治疗的龋齿患儿实施预见性护理将有助于减轻患儿围术期应激反应,可降低患儿全身麻醉苏醒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儿留室时间,有利于患儿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足底按摩对患儿全麻复苏期的影响。方法将全麻手术苏醒期患儿10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行常规复苏期监测与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双足足底按摩10min。观察和比较两组患儿复苏期SpO,下降比例、呕吐发生率、血压及心率变化和苏醒后躁动评分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儿复苏期SpO:下降比例、血压及心率变化及呕吐和苏醒后躁动发生率较对照组患儿低(均P〈0.05)。结论对进入复苏期的全麻患儿进行足底按摩,不仅能够降低复苏期SpO2下降比例、呕吐发生率、血压和心率,而且还减轻患儿苏醒后的躁动、紧张情绪,使患儿能够很好地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为安全、顺利度过麻醉恢复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水果香味型彩色面罩和普通型无味透明面罩用于小儿全凭吸入安氟烷全麻诱导时的作用。方法将80例年龄2~7岁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小儿在全麻诱导时采用具有水果香味型彩色面罩进行吸入麻醉,对照组采用普通型无味透明面罩实施吸入麻醉。观察两组患儿麻醉前(To)、麻醉诱导后入睡即刻(T1)、手术进行10min(T2)、术毕(T3)、气管插管10min(T4)HR、MAP、RR及Sp02的变化;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和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结果在T1和T4时点,两组的HR、MAP及RR值组内比较明显高于其它时点(P〈0.05),组间比较,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SpOz值各时点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麻醉诱导期和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以水果香味型彩色面罩用于小儿全凭吸入安氟烷全麻诱导优于使用普通型面罩,患儿全麻诱导期和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躁动的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3.
程亚艳 《全科护理》2012,(18):1644-164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烧伤患儿并发惊厥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09年7月—2011年6月收治的70例烧伤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给予规范系统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惊厥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惊厥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规范系统的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烧伤患儿并发惊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麻苏醒期保温护理对患者麻醉以及应激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的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患者苏醒期保温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护理后手术及麻醉相关情况变化,同时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意识评分、血氧饱和度评分变化以及护理后患者的应激反应变化,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以及麻醉苏醒观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组患者的意识以及血氧饱和度都有所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组患者的NE、AD以及CRP应激水平表达都有所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出现低体温、寒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全麻患者麻醉苏醒期保温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苏醒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后留置尿管病人复苏期躁动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胸外科全身麻醉男性手术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按照常规插入14 Fr~16 Fr双腔导尿管留置导尿;实验组除按对照组条件外尚进行心理疏导、插尿管前从尿道注入液状石蜡、复苏期按摩、热敷下腹部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病人复苏期尿管刺激反应及躁动程度。[结果]实验组病人复苏期尿管刺激症状及躁动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病人。[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全身麻醉后留置尿管病人复苏期尿管刺激症状及躁动发生率,帮助病人安全、平稳度过麻醉复苏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宋慧敏 《全科护理》2014,(23):2119-2121
[目的]研究亲情护理在择期手术病人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20例择期手术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亲情护理,对两组病人在术前1d以及麻醉前的心率、血压进行记录,并于术后对护理质量相关指标及病人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手术麻醉前的血压与心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相关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开展亲情护理可消除或降低手术病人的生理应激,增强其对手术的耐受力,提高护理质量及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儿科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12月间来我科室就诊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患儿。运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患儿,运用风险管理模式,为研究组患儿给予护理干预,分析二组发生不良护理事故的情况并统计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期间,研究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为12.0%;研究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0%,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4.0%,P<0.05,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风险管理应用于儿科急诊护理工作,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几率,保障患儿安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对芬太尼诱导小儿咳嗽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患儿93例,拟于全身麻醉下进行,年龄4~10岁,体质量10~35 kg,性别不限,ASA 分级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对照组(C 组)31例、利多卡因0.5 mg/ kg 组(L1组)31例、利多卡因1.0 mg/ kg 组(L2组)31例。L1和 L2组于麻醉诱导静脉注射芬太尼2~3μg/ kg 前经超过65 s 分别静脉注射利多卡因0.5 mg/ kg 和1.0 mg/ kg,C 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记录患儿麻醉诱导期咳嗽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与 C 组比较,L1组与 L2组患儿咳嗽的发生率与咳嗽的严重程度降低(P 〈0.05 或 〈0.01);L1、L2组间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可抑制芬太尼诱导的小儿咳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儿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与患儿肢体语言沟通,对护理过程中两组患儿的医嘱依从性、接受度以及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完全抵触、部分抵触和绝对接受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过程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加强肢体语言沟通,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医嘱依从性和接受度,同时也能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对护理质量改进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以家庭为中心的麻醉护理模式对患儿全麻效果的影响.方法 便利取样法选取2019年5-12月于长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拟行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144例患儿及家属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76例)和观察组(68例);观察组干预措施为家庭参与式术前访视与干预、患儿主要照顾者陪伴麻醉诱导及麻醉苏醒,对照组患儿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