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现代中药"避免走入"误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中药"的内涵不是传统中药的"升级换代"或用"西药药理化"予以"规范"表达,因此,"现代中药"的开发绝不能参照西药开发的标准和方法,而应该建立在开发及推广被长期临床实践验证的确有疗效的中医药方剂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达到"现代中药"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中药"十八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十八反"是中药配伍禁忌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历来医家争论的焦点之一。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的重视与参与,在中药"十八反"的多方面研究均取得了一定成果。现  相似文献   

3.
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药专家,从事中药工作70余年,坚持以"中医对中药的临床应用"为中心,倡导"医靠药治,药为医用"的原则,形成了"医药圆融,源于实践"的学术思想和技术特长。金教授博学广识,注重实践,被誉为"国药泰斗"。提倡中青年医师,一定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严把药材质量关,提高临床疗效,以中医对中药的使用为基础,中药对中医的指导为准绳,实现"医药圆融",传承中药,发展中药。  相似文献   

4.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5):117-120
<正>1什么是"中药",什么是"中药制剂"?什么是"新中药制剂"?什么是中药,原来是非常明确的,但自从中药化学的进步发展到中药里来以后,近40年来一直没有定论,就连国家药典有时明明显显的"中药"却被列入了"西药"版本,中药实际上成为了一个"概念"。按常规来讲,中药就是中药,但按国家药典分类,中药可分为药材、饮片、制剂三大类,中药的有效成分放在那里,却往往放在西药里边去了。一直到2012年3月,国家中  相似文献   

5.
1"有毒中药"的发展简史 "有毒中药"是中国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历代医家利用"有毒中药"治愈了无数的顽疴痼疾,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常用中药的组合-"对药"和非"对药"间的缓冲能力的相似性差异.方法 取中药的水浸取液,用数字酸度计测定pH,经0.1mol·L-1NaOH及0.1mol·L-1HCI滴定,然后进行"对药" 和非"对药"样品的△pH对比分析.结果 7对"对药" 和非"对药"及单味中药中皆有不同程度的缓冲作用.结论 中药水溶液为缓冲溶液,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并自成稳定系统,为进一步研究中草药的药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六神丸"在中药界是一味名气很大的中药,由牛黄、麝香、珍珠粉、雄黄、冰片、蟾酥组成.关于"六神丸"的来历,还有一则有趣的佳话呢!  相似文献   

8.
在中药继承学习过程中将刘绍贵对"十八反"、"十九畏"提出的新见解以及其它一些药物的反恶畏忌作出总结,以引起社会各界对中药配伍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9个方面对中药产业化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实现中药产业化的"九化"思路,即科工农贸一体化,人才队伍专业化,科研开发标准化,中药生产规模化,中药产品名牌化,中药贸易国际化,运作主体企业化,扶持政策优惠化,产业目标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中药药性可分"学说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药性理论不仅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内容,而且还是指导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当今科学技术的融人使中药药性理论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文章从中药的物质可分性和功能可分性两个方面提出了"中药药性可分"的观点,旨在丰富中药药性理论内涵,拓展其发展空间,更好地指导中医药实践.  相似文献   

11.
该文归纳出中药"显效理论",即中药通过"众多显效形式(显效型)的单靶点叠加作用、多靶点协同作用及毒性分散效应"发挥药效并削弱自身毒性。一味中药可含有约1 000种成分,一种成分口服进入体内后又可产生约100种代谢产物。无数化学成分及其无数体内代谢产物中的众多显效形式可共同发挥"集团军式作用"。在药物分子少、靶点分子多的情况下,中药不同种的显效型分子可相继与靶点分子结合,发生叠加作用,当"靶点充分占位"时药效始启动。既有浓度上的叠加作用又有时间段先后的叠加作用,这使得药效得以持久。显效型呈现药效叠加和毒性分散,源于不同显效形式分子结构之间药效基团相同而毒性基团不完全相同。"毒性分散效应"适于对无毒中药而不适于对有毒中药的解释。显效理论揭示中药可以众多化学成分及众多代谢产物参与发挥药效过程,包括叠加作用、协同作用及毒性分散效应,可有助于阐释和弘扬中药特色优势。今后需研究/确证的问题: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是怎样构成的?多数中药为什么毒性小?体现中药特色优势的中药"显效理论"如何在新药研发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从现代临床应用探析中药"十八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药"十八反"虽是中药配伍禁忌,但在从古至今的临床实践中仍得以延用且能获良效.文章从临床应用、理论溯源及现代实验研究等方而分析认为,中药"十八反"的科学内涵仍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思考与研究.最终使其得以科学地阐释.  相似文献   

13.
认为"辛以润之"理论实际上是对辛味中药的功效总结.从药性角度探讨辛味中药应用规律,展望辛味中药药性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4.
邬家林 《中药材》2000,23(1):49-51
继"中药品种理论"的十个论点发表[1]之后,谢宗万先生最近几年陆续深入研究,又提出了包括"中药代用品认识论"在内的"中药品种新理论"[2]的十二个论点,使中药品种理论的内容更加丰富,并对中药品种的研究和应用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所谓"罕用中药"是指大多数医者在日常诊疗中很少用到的一群中药.在临床实践中,每一位医者所使用的中药样数是很有限的,即使是一个医疗单位的群体,合计使用的中药样数也比较有限.分析"罕用中药"的形成原因、医者用药的思维规律、用药习惯形成规律,进而在实践中克服思维定势,为今后拓展遣方用药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陈坤 《河南中医》2011,31(4):387-388
目的:观察"四动"、"五步"法结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予以"四动"、"五步"法结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观察疗效.结果:60例中,优40例,占67%;良12例,占20%;可6例,占10%;差2例,占3%.结论:"四动"、"五步"法结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临床...  相似文献   

17.
建立符合中药作用特点并能被国际社会认可的中药质量评价体系,是当前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项艰巨任务。中药作用的整体性、组成成分的多样性、作用靶点的复杂性、以及成分间相互作用的难以预测性,使得检测单一活性成分的西药质控方法在中药中行不通。整体观思想是破解目前中药质控碎片化,突破"找成分、测含量、订下限"模式的重要指导,突破单纯的"唯成分论",构建符合中药采、制、性、效、用特点的综合量化集成的评控模式。该文从中药质量的本草属性、品种特性、化学特性、组效关系、组分结构关系等方面对中药质量的评价模式进行了概述,对于真正把握中药质量内涵,科学评价中药质量优劣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组分构成"理论的中药质量控制新思路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  
建立合理准确乃至符合中医基础理论可量化的中药质量评价体系是现代中药国际化发展道路上的一大关键问题。作者基于对中药组分作用整体性的认识,提出将"组分构成"理论的思想植入到中药多维结构质量控制体系中,强调中药是基于组分间及组分内部各成分间特定的微观结构关系而发挥多靶点、多途径药效作用的。目前《中国药典》主要依靠控制中药单一/多个指标性成分含量来把关中药质量。事实上,只针对中药指标性成分的控制完全脱离了中药效用的整体性特征,根本无法从中药本质上来控制其质量。其次,《中国药典》对少部分中药各有效总组分量的控制,也仅是宏观结构上的量化,不足以体现中药内在微观结构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换言之,就是都无法体现中药的"组分构成"(即中药本质)。因此作者提出在中药质量控制方面,应明确量化中药组分间及组分内部各成分的配比结构关系、设定中药组分间及成分间比例最优可控范围窗的新思想,并认为在中药物质基础研究的过程中就应该深入到中药多组分及多成分微观量比结构的研究,为今后建立更为合理的中药质量控制体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白蒺藜"与"刺蒺藜"长期混用不清的调查考证事实,论述了中药一药一名的重要性.认为中药的现代化,首先要把中药正名(俗称官药)规正,从一药一名开始才能保证药品质量,提高中医药声誉.指出这已成为中药界新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20.
《中医杂志》2009,50(9)
中药使用历经数千年,由于其来源多为天然植物(包括一些食物),因此,长期以来在其使用上对于中药之毒性一直存在误区.一方面,许多人笼统地认为中药"很少有有毒副作用",甚至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并一概可"长期服用"等等;另一方面,随着近几年中药不良事件的报道的增多,也有一部分人开始对中药的安全性产生了怀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