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然流产时蜕膜、绒毛组织中TNF-α和IL-10的水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早期流产者蜕膜、绒毛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 -α及白细胞介素 - 10的水平 ,探讨自然流产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将 5 0例停经 6~ 12周的早孕妇女分为两组 ,自然流产组 30例 ,正常对照组 2 0例 ,应用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技术 ,对自然流产组及正常早孕组的蜕膜、绒毛组织中的 TNF-α及 IL - 10进行测定。结果 :早期自然流产组蜕膜 ,绒毛组织中 INF- α水平较正常早孕组明显升高 (P<0 .0 5 ) ;正常早孕组蜕膜绒毛组织中 IL- 10较早期流产组显著升高 (P<0 .0 5 )。结论 :自然流产与母胎界面细胞因子(TH1/TH2 型 )微环境的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 6(IL- 6)与正常早孕、反复流产的关系。方法 :采用 ELISA方法对 30例正常非孕妇女、30例正常早孕妇女及 60例反复流产妇女血清中TNFα、IL - 6水平检测。结果 :正常早孕妇女血清中 TNFα明显低于正常非孕妇女 (P<0 .0 5) ,正常早孕妇女血清中 IL - 6水平与正常非孕妇女无明显差异 (P>0 .0 5) ,反复流产组血清中 TNFα、IL- 6明显高于正常早孕组 (P<0 .0 1 ) ,其中难免流产组明显高于先兆流产组 (P<0 .0 5)。结论 :提示正常早孕妇女 TNFα分泌受抑制 ,血清中 TNFα、IL- 6水平升高与反复流产有关 ,可作为预测流产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和羊水中白细胞介素 6 (inter leukin- 6 ,IL- 6 )、肿瘤坏死因子 - α(tum 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在绒毛膜羊膜炎中的变化。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30例胎膜早破孕妇和 2 4例正常足月妊娠未临产孕妇血清和羊水中的IL- 6、TNF- α;两组孕妇均于产后留取胎膜送病理检查 ,确定有无绒毛膜羊膜炎。结果 :胎膜早破组羊水 IL- 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足月妊娠组 (P <0 .0 5 ) ;经病理证实的绒毛膜羊膜炎组母血清 IL- 6和羊水 IL- 6、TNF- α均明显高于无绒毛膜羊膜炎组 (P<0 .0 5 ,P <0 .0 5 ) ,而孕妇血清 TNF- α在两组间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孕妇血清 IL- 6和羊水 IL- 6、TNF- α水平升高是绒毛膜羊膜炎的标志 ,可作为临床诊断早期绒毛膜羊膜炎的指标 ;孕妇血清 TNF- α水平与绒毛膜羊膜炎无关。  相似文献   

4.
药物流产前后血清TNF-α的变化和细胞凋亡现象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从凋亡的角度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的机制。方法 :对 30名选择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的早孕妇女于服药前及妊娠囊排出后进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测定 ,随机抽取 10例采用光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其蜕膜和绒毛组织进行观察。以相同条件人工流产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药物流产后患者血清TNF α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5 ) ,药物流产组蜕膜、绒毛细胞显示凋亡倾向。结论 :米非司酮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诱发和促使凋亡作用 ,打破了妊娠早期胎盘局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平衡 ,导致胚胎发育障碍而流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稽留流产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血清中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在我院就诊的稽留流产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60例因早孕要求人工流产的健康孕妇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PAPP-A水平,流产后留取两组患者的绒毛组织及蜕膜组织并行免疫组化测定VEGF的表达,比较分析两组患者VEGF及PAPPA表达的水平及关系。结果:两组患者血清中PAPP-A水平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血清中PAPP-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绒毛膜及蜕膜组织VEGF表达比较,正常流产患者绒毛膜及蜕膜组织中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明显高于稽留流产患者(P<0.05)。结论:稽留流产孕妇的血清VEGF与PAPP-A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孕妇,有助于诊断稽留流产,临床工作中可作为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初步探讨早孕蜕膜和绒毛组织中芳香烃受体(AhR)的表达及其与原因不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 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34例原因不明自然流产患者(流产组)蜕膜和绒毛组织中AhR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38例正常孕早期妇女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 对照组和流产组绒毛组织Ah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蜕膜组织(P<0.01,P<0.05);流产组蜕膜组织中AhR 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流产组绒毛组织中AhR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 早孕绒毛组织中Ah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蜕膜组织,其表达上调可能与原因不明自然流产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终止早孕后,绒毛和蜕膜内纤维粘连蛋白(FN)的表达情况.方法 宫内早孕要求终止妊娠且孕龄<49 d的妇女,分为药物完全流产组(n=15)、药物不全流产组(n=15)和对照组(手术流产组,n=15).两药物流产组取服药(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第3天排出的绒毛和蜕膜组织,对照组取负压吸引出的绒毛和蜕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绒毛和蜕膜组织中FN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绒毛和蜕膜F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两药物流产组(P<0.017);其中,不完全流产组绒毛和蜕膜组织中FN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完全流产组(P<0.017).结论 米非司酮可通过降低早孕妇女绒毛和蜕膜中FN的表达,改变胚胎宫内发育的内环境,在细胞外基质水平发挥抗早孕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异常妊娠     
080090 反复自然流产病因分析;080091 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和弓形虫感染与自然流产的关系;080092 TNF-α在IVF-ET后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080093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与正常早孕妇女蜕膜活化和抑制分子的比较;080094 主动免疫治疗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致荨麻疹反应1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 (米索 )中止早孕后对再次妊娠早孕蜕膜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的影响。方法 :取停经 4 9d内、无口服米非司酮史妇女早孕蜕膜绒毛 2 0例 ,分为两组 (Ⅰ、Ⅱ组 )。另取有使用米非司酮抗早孕史再孕妇女蜕膜绒毛 2 0例 ,分为两组 (Ⅲ、Ⅳ组 )。其中Ⅰ、Ⅲ组行人工流产 ,Ⅱ、Ⅳ组行药物流产。绒毛组织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 ,蜕膜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ER、PR的变化。结果 :①Ⅰ、Ⅲ组合体滋养细胞及细胞滋养细胞无水肿变性 ,间充质无异常染色。Ⅱ、Ⅳ组绒毛水肿变性明显。②早孕蜕膜ER、PR均位于大部分间质细胞及少数腺上皮细胞的胞核内。 4组受体水平积分Ⅰ、Ⅱ组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1) ;Ⅲ、Ⅳ组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1) ;Ⅰ、Ⅲ组间及Ⅱ、Ⅳ组间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①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可引起早孕绒毛水肿变性坏死 ;②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可使早孕蜕膜ER、PR水平下降 ,但月经恢复后ER、PR水平已回复至正常 ,再次妊娠后蜕膜ER、PR与未服用米非司酮及米索者早孕蜕膜ER、PR无差异。前次药物流产效果正常者 ,再次行药物流产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10.
肿瘤坏死因子在儿童肾病综合征中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在肾病综合征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液相竞争法测定了 2 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 TNF- 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结论 :TNF- α水平的增高与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可能是造成肾病综合征组织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实验通过检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和健康早孕者TLR2和TLR4在子宫绒毛和蜕膜中的表达,及外周血清中TNF-α及IL-10的水平,初步探讨TLR2和TLR4与URSA存在相关性,以及在URSA发生发展中的可能途径。方法前瞻性研究2008~2009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和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患者。年龄在25~35周岁,孕龄<12周。将有≥3次自然流产的URSA患者作为研究组;将曾有正常生育史,本次要求行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的早孕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分别选择20例。免疫组化检测TLR2和TLR4在两组绒毛和蜕膜中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及IL-10的水平,比较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①TLR2在两组绒毛、蜕膜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TLR4在研究组绒毛、蜕膜表达明显增强,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③TNF-α在研究组中的水平明显增高,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IL-10在两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4可能是通过释放过量的Th1型细胞因子,导致Th1/Th2失衡,从而极可能参与URSA的发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蜕膜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_Ⅱ (IGF_Ⅱ )mRNA表达的影响及IGF Ⅱ与早期妊娠及流产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 ,对 2 0例人工流产妇女 (对照组 ) ,2 0例服用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的早孕妇女 (药物组 )绒毛、蜕膜组织中IGF_Ⅱ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苏木精 伊红染色 ,PAS染色分别观测其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组织形态学改变及其糖原储存量变化。结果 :药物组绒毛、蜕膜组织中IGF_Ⅱ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 <0 0 5 ,P <0 0 1)。对照组绒毛、蜕膜组织中糖原含量丰富 ,药物组均较低 (P <0 0 5 ,P <0 .0 1)。结论 :米非司酮可能通过下调绒毛、蜕膜组织中IGF_ⅡmRNA的表达 ,影响胎盘功能 ,阻碍胚胎发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自愿采用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的早孕妇女48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在自愿进行人工吸宫流产的早孕妇女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绒毛蜕膜组织中Bcl-2、Bax、Fas、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及细胞增殖指数和凋亡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绒毛蜕膜组织中Bax、Fas以及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明显提高(P<0.05),而两组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变化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绒毛蜕膜凋亡指数均明显提高(P<0.05),两组绒毛蜕膜的增殖指数变化不明显(P>0.05)。讨论米非司酮抗早孕机制可能是通过对基因Bax、Fas以及Survivin蛋白表达的调控,以达到诱导早孕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抗早孕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终止早孕后,绒毛和蜕膜内纤维粘连蛋白(FN)的表达情况。方法宫内早孕要求终止妊娠且孕龄〈49d的妇女,分为药物完全流产组(n=15)、药物不全流产组(n=15)和对照组(手术流产组,n=15)。两药物流产组取服药(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第3天排出的绒毛和蜕膜组织,对照组取负压吸引出的绒毛和蜕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绒毛和蜕膜组织中FN的表达。结果对照组绒毛和蜕膜F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两药物流产组(P〈0.017);其中,不完全流产组绒毛和蜕膜组织中FN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完全流产组(P〈0.017)。结论米非司酮可通过降低早孕妇女绒毛和蜕膜中FN的表达,改变胚胎宫内发育的内环境,在细胞外基质水平发挥抗早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米非司酮药物流产阴道出血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药物流产阴道出血原因。方法:对30例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米非司酮组)及30例正常早孕吸宫流产(正常对照组)的早孕绒毛及蜕膜组织应用流式细胞定性定量分析技术进行DNA分析,应用光镜对组织细胞形态学进行观察,并随机抽取6例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及2例人工吸宫流产的绒毛及蜕膜组织应用透射电镜进行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结果:米非司酮组绒毛蜕膜细胞形态学显示凋亡改变,且绒毛形态学上的改变重于蜕膜。DNA直方图上均有亚二倍体峰(凋亡峰)出现,米非司酮组和对照组绒毛凋亡水平分别为9.38±1.84%、4.64±0.86%(P<0.01),蜕膜凋亡水平分别为7.64±1.81%、4.06±1.49%(P<0.01)。绒毛滋养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30.84±7.19%、31.02±5.82%(P>0.05),蜕膜增殖指数分别为23.87±2.50%、21.02±2.57%(P>0.05)。米非司酮组绒毛凋亡水平高于蜕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可诱导和促使早孕绒毛蜕膜组织发生细胞凋亡,且米非司酮对绒毛细胞凋亡的影响大于蜕膜,而蜕膜凋亡的低水平且不彻底性正是米非司酮药物流产不全及药流后阴道出血时间长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6.
正常早孕及反复流产妇女血清中TNFα,IL—6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与正常早孕、反复流产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30例正常非孕妇女、30例正常早孕妇女及60例反复流产妇女血清中TNFα、IL-6水平检测。结果:正常早孕妇女血清中TNFα明显低于正常非孕妇女(P〈0.05),正常早孕妇女血清中IL-60水平与正常非孕妇女无明显差异(P〉0.05),反复流产组血清中TNFα、IL-6明显高于正常早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及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原因不明早期复发性流产(UERSA)患者血清和蜕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1年8月在菏泽市立医院计划生育门诊因原因不明早期复发性流产就诊的患者28例(UERSA组)及同孕龄正常早孕妇女30例(正常早孕组)。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2组外周血清中和蜕膜组织中MIF、VEGF的浓度。并对血清和蜕膜组织中MIF水平与VEGF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2组血清和蜕膜组织中均有MIF和VEGF的表达。UERSA组血清、蜕膜组织中MIF、VEGF分别为(29.21±6.98)μg.L-1、(23.09±7.65)μg.L-1与(23.37±7.15)μg.L-1、(18.70±6.76)μg.L-1,正常早孕组分别为(43.98±9.15)μg.L-1、(5.96±2.53)μg.L-1与(36.08±8.43)μg.L-1、(4.85±2.08)μg.L-1,UERSA组血清和蜕膜组织中MIF分别低于正常早孕组,而VEGF水平则明显高于正常早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和蜕膜组织中MIF水平与VEGF水平呈负相关(r=-0.72、-0.55)。结论妊娠期母胎界面MIF和VEGF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原因不明早期复发性流产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逯彩虹  田秀珠  周艾琳 《医学争鸣》2004,25(17):1611-1614
目的:探讨TH1/TH2型细胞因子在妊娠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对43例正常育龄妇女及40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妇女月经周期内膜及早孕蜕膜TH1型细胞因子(IL-2,TNF-α),TH2型细胞因子(IL-6,IL-10)进行标记和分析. 结果:①IL-2,IL-2 mRNA在复发性流产妇女增殖期、分泌期、早孕期子宫内膜腺上皮中的表达逐渐增高,且明显高于正常妇女组(IL-2:F=75.291, P<0.01; IL-2 mRNA:F=93.972, P<0.01). ②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正常与流产组月经周期内膜及早孕期蜕膜中的表达均呈现逐渐增多趋势,但两组之间TNF-α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F=1.071, P>0.05). ③与IL-2, IL-2 mRNA相反,IL-6, IL-10 mRNA在正常妇女月经周期内膜及早孕蜕膜中的表达均逐渐增多,且明显高于复发性流产组(IL-6:F=94.421, P<0.01; IL-10 mRNA:F=269.752, P<0.01). 结论:IL-2在妊娠中起免疫排斥作用,过量表达会导致复发性流产;TNF-α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的增殖、生长及发育;IL-6,IL-10在正常妊娠中起着积极的免疫营养作用. 此结果提示:成功的妊娠有赖于母胎界面免疫耐受中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稽留流产绒毛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经B超及β-hCG动态监测证实为稽留流产患者30例,选取同期经B超证实为活胎,因非意愿妊娠在门诊要求行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3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两组绒毛组织中HIF-1α的表达。结果:HIF-1α的表达主要位于绒毛滋养细胞胞浆和胞核;与正常早孕妇女绒毛组织相比较,稽留流产绒毛组织中HIF-1α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HIF-1α在绒毛组织中的低表达可能与胚胎停育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正常早孕妇女和稽留流产患者外周血及蜕膜组织中CD56+CD16-和CD56+CD16+自然杀伤(NK)细胞比率以及细胞表面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方法分别采集15例正常早孕妇女和7例稽留流产患者外周血和蜕膜组织,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样本CD56+CD16-和CD56+CD16+NK细胞的比率以及其细胞表面αvβ3表达。结果 与早孕妇女外周血相比,蜕膜组织中CD56+CD16-NK细胞比率增高而CD56+CD16+NK细胞的比率却降低(P<0.01);正常早孕妇女及稽留流产患者外周血和蜕膜组织中CD56+CD16-和CD56+CD16+NK细胞的比率均无差异(P>0.05)。与正常早孕妇女相比,稽留流产患者蜕膜组织CD56+CD16-NK细胞表面αvβ3阳性表达率降低而其平均荧光强度(GM)值却增高(P<0.05)。结论 NK细胞及其所表达的整合素αvβ3在早孕期胚胎植入及胎盘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稽留流产患者NK细胞表面整合素αvβ3的表达异常,可能是稽留流产发生的免疫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