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去甲泽拉木醛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对其细胞周期改变的影响。方法分别用0、0.625、1.25、2.5、5、10、20、40μM浓度的去甲泽拉木醛作用于Du-145细胞0、24、48、72h后,以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活性;48h后于光镜高倍镜下观察不同浓度细胞形态学改变;24、48h后分别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0、1.25、10μM浓度去甲泽拉木醛作用后的细胞周期改变。结果去甲泽拉木醛对Du-145具有一定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呈时间与浓度依赖性;细胞形态学观察发现,当药物作用48h后,随着药物作用浓度的增高,细胞逐渐呈现皱缩、变圆、脱落、碎裂、贴壁减少等现象;细胞周期分析发现,10μM作用48h后细胞中G0/G1期细胞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未出现明显凋亡峰。结论去甲泽拉木醛能显著抑制Du-145细胞的体外生长,其机制可能与将细胞阻滞在G0/G1期相关。  相似文献   

2.
口服雷公藤多甙治疗银屑病的观察与护理湖南省灰汤疗养院王定池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雷公藤具有抗炎抗免疫等作用,治疗银屑病有较好的疗效,使用得当,能延缓复发[1]。我院1988年至1992年5月采用口服雷公藤多甙加矿泉水浸浴,并外擦少量皮质...  相似文献   

3.
雷公藤多甙治疗同种肾移植患者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4.
雷公藤多甙治疗特发性IgA肾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后血管支架内再狭窄的干预作用。方法:将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120例患者成功实施腔内治疗后随机分为对照组、雷公藤多甙低量组及雷公藤多甙高量组各40例,3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分别口服雷公藤多甙0.5 mg·kg-1·d-1、1 mg·kg-1·d-1,分2次口服,60 d 1个疗程。结果:对照组术后1个月IL-10和IL-18的水平为(33.6±9.6)pg/m L和(68.9±15.1)pg/m L,下肢动脉中膜厚度为(1.49±0.18)mm,均明显高于术前(P<0.01)。雷公藤多甙低、高量治疗1个月IL-10、IL-18水平为(26..5±7.2)pg/m L、(55.0±12.1)pg/m L和(22.1±6.3)pg/m L、(42.9±11.3)pg/m 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P<0.01);两组间比较,高量组明显低于低量组(P<0.01)。治疗组血管支架通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公藤多甙可能通过免疫抑制作用,降低下肢动脉病变腔内治疗后再狭窄率,改善患肢的缺血症状。  相似文献   

6.
7.
雷公藤多甙在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解胰腺移植术后应用雷公藤多甙对移植胰腺功能存活的影响。方法 供体为雄性Wister大鼠,受体为雄性SD大鼠。受体经尾静脉注射链脲霉素50mg/kg制备成糖悄病大鼠模型。胰腺4移植受用全胰腺、十二指肠移植,胰岛素回流采用门腔静脉吻合的体循环回流,外分泌胰液采用 受体十二指肠间侧侧吻合的肠引流法。血管吻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胰腺移植术后开始每隔采用供受体十二指肠间侧侧吻合的肠引流法。血管吻合采用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征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疗效。方法:亚急性甲状腺炎95例,随机分为雷公藤多甙组50例及强的松组45例,雷公藤多甙征剂量20mg,每日3次,口服,总疗程2个月;强的松片剂量10mg,每日3次,口服。症状缓解后减量,总疗程2个月。结果:雷公藤多甙组总有效率与强的松组总有效率均为100%;P>0.05。随访1-6个月,雷公藤多甙组无一例复发;强的松组复发8例(17.8%)。不良反应少。结论:雷公藤多甙片可作为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首选药物之一,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4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甙片20mg、3次/天,8周后减为20mg、2次/天,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24h尿蛋白定量、空腹血糖、血肌酐、谷丙转氨酶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尿白蛋白排泄率、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均明显下降,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甙对实验性小鼠小肠移植的抗排斥作用。方法:以Balb/c小鼠作为供体,C57BL/6小鼠为受体,建立同种异位小肠移植模型。将受体分为5组,各组样本数为12只:1组,无处理(对照组);2组,单独使用雷公藤多甙10mg/(kg.d);3组,小剂量CsA10mg/(kg.d);4组,联合应用雷公藤多甙与小剂量CsA;5组,大剂量CsA20mg/(kg.d)。每组抽取6只于术后5d处死,切除移植物进行组织学检查,其余动物分别观察受体及移植物的生存期。结果:单独使用雷公藤多甙不能抑制小鼠小肠移植的排斥反应,联合应用雷公藤多甙及环孢素(CsA)可使移植物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雷公藤多甙与CsA协同对小鼠小肠移植的移植物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用于肾移植的几种免疫抑制方案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肾移植后几种常用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疗效与副作用。方法 根据所使用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将87例肾移植患者分为4组,A组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为他克莫司(FK506)、霉酚酸酯(MMF)和泼尼松(Pred);B线为环孢素A(CsA)、MMF和Pred;C组为CsA、硫唑嘌呤(Aza)和Pred;D组为CsA和Pred。观察术后移植肾功能的恢复情况、排斥反应发生率、并发症及免疫抑制剂用量的变化。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在肝移植高危受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高危受者肝移植后采用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的意义。方法 根据受者术前情况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免疫抑制方案 ,比较采用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的高危受者与采用常规免疫抑制方案的高危受者和普通受者肝移植术后肾功能衰竭、急性排斥反应、感染发生率 (包括细菌、真菌、巨细胞病毒感染 )以及院内死亡率。结果 采用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的高危受者肝移植术后肾功能衰竭、细菌及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以及院内死亡率均较采用常规免疫抑制方案的高危受者显著降低 (P<0 .0 5) ,与采用常规免疫抑制方案的普通受者相比 ,两个组上述指标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采用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较常规免疫抑制方案有更高的安全性 ,可以提高高危受者的肝移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环孢素A和他克莫司在高危肾移植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高危肾移植患者术后应用环孢素 A(CsA)和他克莫司(FK506)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58例高危肾移植患者随机分为CsA组(30例)和FK506组(28 例),观察肾移植后 1年内两组的急性排斥发生率和药物逆转率、药物毒副作用及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FK506组和 CsA组的人/肾存活率分别为100%/100%和93.3%/86.7%;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3%和16.7%;抗排斥治疗的逆转率分别为100%和60%。FK506组药物毒副作用也较 CsA组小。结论 在高危肾移植患者的免疫抑制治疗中FK506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14.
他克莫司治疗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FK506)替代环孢素A(CsA)治疗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用FK506替代CsA治疗10例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FK506起始剂量为0.1-0.15mg.kg^-1d^-1,以后根据血中FK506的浓度加以调整,维持浓度在5-10ug/L,结果:6例治疗前血肌酐低于400umol/L的患者经肜FK506治疗后血肌酐水平较治疗前下降,高血压及肾功能不全症状明显改善,随访1年,病情稳定;但4例血肌酐超过400umol/L者治疗无效,结论:对于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早期,用FK506替代CsA治疗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Prim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 (PMN) is one common cause of end-stage kidney disease. There is no optimal treatment for PMN patients with sub-nephrotic proteinuria currently. Tripterygium wilfordii polyglycoside (TWG) is a widely used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China and has been used to treat nephropathy for decades.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WG combined with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 (ARB) on the treatment of PMN with sub-nephrotic proteinuria.MethodsBiopsy-proven sub-nephrotic PMN patients with normal kidney function and treated with TWG combined with ARB or ARB alone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primary outcome was remission rate (complete or partial remission), and the secondary outcomes included proteinuria, serum albumin levels, 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 relapse rate, and adverse events.ResultsThe clinical trial included 55 patients. The overall remission rates for the TWG + ARB and ARB groups after 9 months of treatment were 74.3% and 35%, respectively (p = 0.004). Moreover, the complete remission (CR) rate for the TWG + ARB and ARB groups in the 9th month were 45.7% and 15%, respectively (p = 0.044). Treatment with TWG + ARB was the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complete remission of proteinuria (p = 0.048). Besides, the remission rate was higher in the TWG + ARB group than in the ARB group among patients who were positive for anti-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 (PLA2R) antibodies (65.4% vs. 21.4%, p = 0.02).ConclusionsThese data demonstrate that TWG may be a promising treatment for PMN patients with sub-nephrotic proteinuria, whether anti-PLA2R antibody is positive or negative.  相似文献   

16.
肝炎病毒携带者肾移植术后他克莫司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炎病毒携带者肾移植术后应用他克莫司(FK506)的临床意义。方法:将59例肾移植受者(年龄<55岁)分为两组,即肝炎病毒 携带者组(21例)和非肝炎病毒携带者组(38例)。观察肝炎病毒携带者和非肝炎病毒携带者肾移植术后应用FK506初始剂量的血药浓度,以及术后3个月,半年维持剂量的变化,并观察肝功能和急、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相似的初始剂量下,肝炎病毒携带者组FK506血药浓度明显高于非携带者组,而且术后3个月及半年FK506维持剂量又明显低于非携带者组;术后3个月两组各有2例肝功能异常;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有15例非肝炎病毒携带者因血药浓度偏低和维持剂量一直偏高,难以承担昂贵药费或发生急、慢性排斥反应,先后改用环孢素A。结论:肝炎病毒携带者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应首选FK506,既减轻和避免药物副作用,药费也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7.
以FK506为基础的四联免疫抑制方案应用于肝移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以FK506为基础的四联免疫抑制方案在肝移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2001年2月到2004年7月间40例成人尸体肝移植患者接受以FK506为基础的四联免疫抑制方案,比较高浓度(QH)组与低浓度(QL)组在术后6个月时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 两组在急性排斥反应率、人/肝存活率、高血压、高血糖、感染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QL组的手震颤发生率显著低于QH组(χ^2=5.105,P=0.624),术后15 d、3个月血肌酐水平在QL组显著低于QH组(t15天=2.10,P15天=0.042;t3月=2.45,P3月=0.019),术后3个月、6个月血胆固醇水平在QL组显著低于QH组(t3月=2.35,P3月=0.024;t6月=2.11,P6月=0.042).结论 QL组使用四联免疫抑制的安全性较好.用四联方案在术后6个月内FK506的血药浓度可控制在5~8 ng/ml.血胆固醇、血肌酐水平、手震颤的发生率与FK506的血药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肾移植患者应用他克莫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肾移植术后应用他克莫司 (FK5 0 6 )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将肾移植术后的 70例患者按使用不同的基础免疫抑制剂分为两组 :FK5 0 6组 30例 ,环孢素A(CsA)组 40例。FK5 0 6按 0 .1~ 0 .2mg·kg-1·d-1、CsA按 6~ 8mg·kg-1·d-1给药 ,并动态连续检测全血FK5 0 6和CsA谷值浓度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 ,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FK5 0 6组达稳态浓度时间短于CsA组 ,分别为 4和 10d ,糖尿病发生率 ( 2 0 % )高于CsA组 ( 7.5 % ) ;肝毒性 ( 3 .3 % )、排斥反应 ( 6 .6 % )发生率低于CsA组 ( 17.5 %、2 5 % )。结论 FK5 0 6是一种强效的免疫抑制剂。但在使用过程中 ,需定期检测血浓度以指导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19.
新山地明在我国肾移植中用法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将新山地明(Neoral)的用法从2次/d改为3次/d,降低其毒副作用。方法:初次肾移植者60例,随机分为2组,I组:28例,2次/d;Ⅱ级:32组,3次/d,Neoral口服剂量相同。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Neoral 血药浓度Ⅱ组与I组相比,谷值显著上升,峰值显著下降;两组急性排斥反应率相似,但Ⅱ组毒副作用(4/32)显著低于I组(11/28),P<0.01,结论:将Neoral的用法从2次/d改为3次/d,可以显著降低其毒副作用,尤其是肝毒性,并且不增加排斥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肾移植受者应用他克莫司治疗窗浓度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寻求适合国人肾移植受者他克莫司 (FK5 0 6 )理想治疗窗浓度范围。方法 应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测定 5 8例肾移植患者口服FK5 0 6后 12h的血药谷浓度 ,并观察排斥反应的发生及药物的肾毒性。结果 FK5 0 6的血药浓度 ,术后 1个月为 (13.0± 2 .1) μg/L ,2~ 3个月为 (9.4±1.6 ) μg/L ,3个月以后为 (6 .5± 1.3) μg/L ,比较各时期全血FK5 0 6谷浓度 ,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P <0 .0 1) ;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3例次 ,肾毒性 4例次。结论 FK5 0 6具有良好的免疫抑制效果 ,其治疗窗浓度范围 ,术后第 1个月为 11~ 15 μg/L ,第 2~ 3个月为 8~ 11μg/L ;第 3个月后为 5~ 8μg/L ,此浓度范围既能达到满意的免疫抑制效果 ,又能减少FK5 0 6的肾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