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宋金钧  王洁 《九江医学》2004,19(1):39-40
胰腺囊实性肿瘤(CSTP)是不同于胰腺其他肿瘤的新的肿瘤实体。临床上常表现腹部包块,腹部疼痛,或无任何症状。术前确诊较为困难,容易误诊。本文报道2例CSTP,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胰腺实性与囊性肿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并文献复习。方法 通过光镜及免疫组化对1例胰腺囊性实性上皮肿瘤进行分析,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组织学瘤细胞大小一致,梭圆形或卵圆形,核异形不明显核分裂罕见,肿瘤细胞排列成假乳头状特征。出血、泡沫细胞可见。免疫组化:Vimentin(+)、a-At(+)、NSE(+)、CsA(+)、CK(±)、ER(-)、PR(+)。结论 胰腺囊实性肿瘤多发于年轻女性,肿瘤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预后较好。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靠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腺囊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学(HE、PAS法)和免疫组化(S-P)法,对2例胰腺囊实性假乳头状肿瘤进行标记、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点与预后的关系。结果:2例患者手术后均无复发,肿瘤较大,有包膜,由实性与囊性坏死区混合组成。瘤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核圆形或卵圆形,核异型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可见肿瘤细胞围绕血管排列成假乳头突起,瘤细胞退变、出血,泡沫细胞和胆固醇结晶沉积。免疫组化:细胞角蛋白(CK)、波形蛋白(Vi mentin)、α-AT、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均为阳性;1例上皮膜抗原(EMA)和S-100蛋白为阳性;突触素(Syn)、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胰岛素、嗜铬素(CgA)、肌动蛋白(Actin)均见小灶性阳性区。结论:胰腺囊实性肿瘤具有良性临床病程,手术切除少复发,预后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组织发生,分析其免疫组化表型。方法对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肿瘤细胞围绕纤细的血管轴心复层排列形成假乳头状排列。瘤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核圆形或卵圆形,核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胞浆透明或嗜酸性。肿瘤内出血、泡沫细胞聚集和胆固醇结晶。部分细胞内可见PAS染色阳性的小体。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溶菌酶、波形蛋白、Syn、ER、PR,EMA、Keratin、CgA均为阴性。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是近年来新认识肿瘤,可能起源于胰腺多潜能干细胞。是一种性激素依赖性肿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胰腺实性-囊性乳头状上皮性肿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ur SPT)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SPT临床和组织学(HE、PAS法)特点,并行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研究和随访.结果: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34、38、42岁,均有上腹部不适等症状,B超或CT示腹部囊实性包块.瘤体较大(平均直径8 cm,呈实性或囊实性,伴有坏死和出血,有纤维包膜.组织学上,瘤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胞浆淡嗜酸性,核圆形或卵圆形,可有核皱折,核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像罕见,实性区瘤细胞常排列成实性片状和假乳头状结构,假乳头中心或肿瘤间质内常见PAS染色阳性的粉染小体,囊性区常见广泛出血、坏死,其中1例瘤细胞伴有包膜浸润.免疫表型:3例CK阳性,PR阳性,Vimentin、NSE局灶阳性,其中2例Syn及α-AT阳性.其他CgA、ER、CEA、S-100、actin、CD31、CD34、CD68、Insulin、HMB45、SMA、EMA、DES标记均阴性.结论:胰腺SPT多发生于青年女性,具有独特的病理特点和免疫表型.其临床预后并不确定,多数为良性,部分病例的生物学行为需要长期的随访来确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资料。结果肿瘤最长径3~14cm,平均8.5cm。2例肿瘤以囊性成分为主,1例实、囊成分比例相仿;3例以实性成分为主。CT增强扫描门静脉期肿瘤强化略高于动脉期,呈渐进性强化,但其强化程度均低于正常胰腺组织。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特征并注意与无功能胰岛细胞瘤、黏液性囊性瘤或癌等鉴别,可在术前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周莉  屈重霄  亢姝娇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4):1819-1821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一假乳头状瘤(SPTP)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4例SPTP作HE、免疫组织化学((PV2000法)染色观察。结果:4例SPT中3例为女性,1例男性,年龄15岁~36岁,平均年龄27岁,术后均无复发。肿瘤体积较大,平均直径8.6cm,有包膜,囊实性相间。镜检,肿瘤由乳头和囊实区混合组成,细胞形态一致,核圆或卵圆,异型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轴心形成特征性假乳头结构。1例侵犯胰腺周围组织。多数肿瘤表达vimentin,a-AT,a-ACT,部分表达Syn,CgA,PR和AE1/AE3,EMA,ER均阴性。结论:胰腺SPTP好发年轻女性,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手术切除治愈率高,应视为低度恶性肿瘤,免疫组化提示可能起源于胰腺多能干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资料.结果:肿瘤最长径3.5~15 cm,平均9.5cm.2例肿瘤以囊性成分为主,1例实、囊成分比例相仿;5例以实性成分为主.在囊实性交界部分,实质与囊性部分呈片状相间分布.3例囊性成分内可见纤维分隔.CT增强扫描门静脉期肿瘤强化略高于动脉期,但其强化程度均低于正常胰腺组织.5例有钙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特征并注意与无功能胰岛细胞瘤、黏液性囊性瘤或癌等鉴别可在术前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患者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提高其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均经CT平扫及三期增强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患者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资料。结果:2例患者的肿瘤以囊性成分为主,5例实性、囊性成分比例相仿,1例以实性成分为主。患者的实性肿瘤部分CT平扫表现为稍低密度或等密度影,囊性肿瘤部分表现为低密度;增强后,实性肿瘤部分动脉期轻度强化,胰腺实质期及静脉期呈渐进性强化,囊性部分于各期始终未见强化。结论:肿瘤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可与其它胰腺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0.
胰腺囊实性肿瘤 (cystic and solid tum ors of the pan-creas,CSTP)是一种少见的胰腺肿瘤实体 ,属低度恶性。自195 9年 Frantz首次描述本病以来 ,国内外文献报道 30 0余例 [1 ] ,命名较乱 ,曾有乳头状囊性肿瘤、实性乳头状上皮性肿瘤、囊实性腺泡细胞瘤、囊 -实性乳头状癌等多种名称 ,迄今组织学发生尚未定论。笔者报道 3例并文献复习 ,以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及组织发生。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收集本院病理科 1994~ 2 0 0 2年收验的手术病例 3例 ,均为女性 ,年龄 35 .7± 12岁 (2 3~ 4 7岁 )。 2例因腹胀、腹痛就诊。 1例未诉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腺囊实性病变的多层螺旋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28例胰腺囊实性病变患者的、术前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和临床资料。病例均于注药后28、60和150s分别获得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实质期扫描图像。结果:28例胰腺囊实性病变中,6例浆液性囊腺瘤,8例黏液性囊腺瘤,9例囊腺癌,3例囊实性肿瘤,2例脓肿。结论:胰腺囊实性病变的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大多数能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MC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6例MCRCC进行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观察,总结其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6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31—55岁,平均年龄45.5岁,术后随访6-49月,均无复发或转移。肿瘤均有包膜,完全由大小不等、互不相通的囊腔构成。裳腔内衬透明细胞,囊壁纤维间隔内有透明细胞巢,肿瘤性透明细胞核Fuhrman分级为Ⅰ级,免疫组化示AE1/AE3(+)、EMA(+)、CD15(-)、CD68(-)。结论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有独特的病理改变和良好的顸后。术前诊断中常难与其它囊性肾疾病鉴别,术后病理检查的关键特点是肉眼无膨胀性实性结节及镜下间隔内可见聚集的透明细胞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7月间56例本院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5例,女性41例,男女比例为1:2.73,其中浆液性囊腺瘤12例,黏液性囊腺瘤22例,黏液性囊腺瘤癌6例,导管内乳头状囊腺瘤3例和乳头状囊腺瘤癌1例,实性假乳头状瘤12例。结果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3例,胰腺肿瘤节段切除术4例,1例因肿瘤侵及周围脏器及大血管行胃空肠及胆肠吻合术,1例行胰腺钩突部肿瘤切除、部分十二指肠空肠切除、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胰腺肿瘤局部切除术3例,胰体尾切除术18例,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8例,腹腔镜胰体尾加脾切除2例,腹腔镜胰腺肿瘤局部切除术6例。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腹腔感染2例,胃排空障碍3例,胰瘘4例,胆漏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B超、CT和MRI是胰腺囊性肿瘤的主要诊断方法,具体手术方式应根据肿瘤所在部位、病理类型、与主胰管的关系以及患者全身情况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4.
张楠 《中原医刊》2009,(8):40-41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对2001年9月至2008年9月我院收治的23例胰腺囊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腺囊性肿瘤多无特征性临床表现。B超和CT诊断正确率分别为48%(11/23)和61%(14/23)。本组23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肿瘤切除术13例(其中4例因术后病理为恶性,3例再次行胰腺节段切除术,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1例术前拟诊为囊腺瘤,术中发现粘连浸润明显,快速冰冻提示恶性而术中加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远端胰腺并脾脏切除术5例,胰腺节段切除术2例。术后病理示15例囊腺瘤,8例囊腺癌。胰瘘是主要的并发症。本组23例获随访,3例因其他疾病死亡,其余均健在,术后无复发。结论B超和CT是胰腺囊性肿瘤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本病均需手术治疗,通过正确诊断和积极手术治疗可达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胰腺囊性肿瘤主要分为3类:浆液性囊性肿瘤(serous cystic neoplasm,SCN)、黏液性囊性肿瘤(mucinous cysticneoplasm,MCN)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囊腺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SCN多为良性,恶性罕见,多是微囊腺瘤,典型表现呈蜂巢样结构。MCN有明显的恶性倾向,诊断多为体积较大且有分隔的囊肿。IPMN的特点是囊肿与胰管相通,伴有胰管扩张。囊肿的影像学特征是囊性肿瘤鉴别的主要依据,还应注意与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s,SPT)和假性囊肿相鉴别。除了已经获得的明确诊断、肿瘤较小且无明显症状的SCN或较小的分支型IPMN之外,胰腺囊性肿瘤都应积极手术治疗。肿瘤完整切除的患者多数可以获得长期存活以上肿瘤的。具体手术方式应根据肿瘤所在部位、病理类型、与主胰管的关系、医师的经验以及患者全身情况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peseudod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SPTP)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2004至2010年我院6例SPTP的临床资料、免疫组织化学表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SPTP(男1例,女5例)均手术治疗.该肿瘤呈囊实性,包膜完整,肿瘤组织学形态较一致...  相似文献   

17.
胰腺囊性肿瘤7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990年7月~2004年7月7例临床确诊的胰腺囊性肿瘤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7例病人中,浆液性囊腺瘤3例,粘液性囊腺瘤1例,囊腺癌3例.1例位于胰头,6例病人均位于胰腺体尾部.全部病人均接受了手术治疗:3例行胰腺体尾加肿块切除术,2例浆液性囊腺瘤行囊肿剥除术,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由于肿瘤广泛转移而仅行活检术.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除1例术后半年死亡外,其余愈后良好.结论临床中胰腺囊性肿瘤常易误诊为假性囊肿,病史询问,影象学检查,囊液分析以及组织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手术切除是唯一的有效治疗方法,预后满意.  相似文献   

18.
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的临床病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MESTK)的病理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方法分析3例MESTK,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MESTK患者中,女性2例,男性1例,平均发病年龄为20岁。大体检查示肿瘤边界清,切面呈囊实性。光镜下显示肿瘤由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混合而成,两种细胞成分均分化良好,无明显异型性及病理性核分裂相。免疫组化检测示上皮样细胞呈CK阳性反应。梭形细胞呈Vimentin、SMA、actin、PgR或ER及WT-1阳性反应。随访25~29个月,3例患者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MESTK是一种罕见的肾混合性肿瘤,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显微直视手术颅内囊性肿瘤中辅以神经内镜处理显微镜死角区肿瘤的经验,以期提高颅内囊性肿瘤的全切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2010年8月手术治疗的颅内囊性肿瘤病例49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囊性脑胶质瘤21例,囊性脑膜瘤11例,囊性室管膜瘤4例,血管网织细胞瘤3例,囊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囊性子宫腺肌瘤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对4例囊性子宫腺肌瘤的临床表现、超声图像、大体、光镜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分析。结果囊性子宫腺肌瘤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痛经、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及不孕等症状。超声检查有助于病变诊断;形态学上大体为囊实性肿块,显微镜下见囊腔壁子宫内膜组织及增生的平滑肌组织,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表达ER及PR,间质细胞为波形蛋白及CD10阳性。结论囊性子宫腺肌瘤是少见良性肿瘤,具有特征性的大体和镜下形态,正确认识该病变并进行鉴别诊断对临床治疗及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