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研究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血清、诱导痰白介素18(interleukin-18 IL-18)水平和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随机入选40例稳定期COPD门诊和住院患者,同时选择2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采用痰诱导方法留取深部痰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L-18水平;同时行肺功能、血常规和胸片检查.结果:稳定期COPD组血清和痰液中IL-1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稳定期COP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0%pred<50%组痰液和血清中IL-18明显高于FEV1.0%pred≥50%组(P<0.05);稳定期COPD血清中IL-18水平与FEV1.0占预计值%、FEV1.0/FVC均呈负相关;稳定期COPD痰中IL-18水平与FEV1.0占预计值%、FEV1.0/FVC均呈负相关.结论:稳定期COPD存在炎症反应,而且诱导痰及血清中IL-18的水平与气道炎症和肺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西宁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缓解期及急性发作期IL-17、IL-18水平变化.方法检测COPD急性发作期(n=76)、缓解期(n=31)和正常对照组(n=28)血清IL-17、IL-18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L- 17、IL-18水平.结果 ①COPD急性期及稳定期血清IL-17、IL-18水平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 COPD急性期及稳定期血清IL-17、IL-1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4COPD急性期及稳定期血中IL-17IL-18水平与FEV1.0占预计值 %均呈负相关.结论 COPD患者血清中IL-17、IL-18的水平与气道炎炎症和气流受限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的COPD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和气道炎症反应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符合COPD诊断标准的患者45例、采用ELISA法分析COPD急性发作期(AECOPD)、缓解期患者诱导痰上清液和外周血清中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散射比浊法分析诱导痰上清液和外周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同时测定患者FEV1.0占预计值百分数(FEV1.0pre)。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COPD急性发作时外周血清及诱导痰上清液中IL-8、TNF-α和CRP均明显高于缓解期水平(均P〈0.01)。(2)痰液及外周血清IL-8、TNF-α、CRP水平与FEV1.0pre呈负相关(均P〈0.05)。(3)痰上清液中IL-8和TNF-α与血清中IL-8和TNF-α水平无明显相关(分别为r=0.492,P〉0.05;r=0.412,P〉0.05),痰上清液中CRP与血清CRP水平明显相关(r=0.864,P〈0.01)。结论 (1)COPD急性加重期较缓解期气道局部炎症和全身炎症反应增强,并可能加重了COPD患者的气流阻塞;(2)COPD的全身及气道炎症反应可能存在不同的炎症反应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α1-抗胰蛋白酶(α1-AT)和白三烯B4(LTB4)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入选的40例COPD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检测其临床表现评分、肺功能(FEV1、FEV1/FVC)、血清LTB4和α1-AT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OPD患者的血清LTB4、α1-A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OPD患者的LTB4与临床表现评分呈正相关,与肺功能FEV1呈负相关。α1-AT水平COPD急性发作期与稳定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患者气道炎症持续存在,LTB4与气道炎症程度正相关,COPD急性发作期α1-AT无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痰中IL-17、TGF-β1、IL-10的水平,探讨其在COPD气道炎症中的作用及与肺功能、生活质量(CAT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40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COPD组,另选取同期门诊体检的4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液相蛋白芯片技术测定诱导痰中IL-17、TGF-β1、IL-10水平,并进行肺功能检查、CAT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上述炎症因子水平与肺功能和CAT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COPD组诱导痰中IL-17、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L-10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诱导痰IL-17和TGF-β1水平均与FEV1%呈负相关(OR=-0.557和-0.323,P=0.000和0.042),而与CAT评分呈正相关(OR=0.837和0.51,P=0.000和0.001)。其中IL-17与FEV1/FVC呈负相关(OR=-0.566,P=0.000),而TGF-β1与FEV1/FVC无相关性(OR=-0.25,P=0.12);诱导痰IL-10水平与FEV1%、FEV1/FVC均呈正相关(OR=0.755和0.633,P=0.00),而与CAT呈负相关(OR=-0.456,P=0.003)。结论 IL-17、TGF-β1、IL-10参与了COPD的气道炎症反应。气道炎症因子IL-17、TGF-β1可能与COPD患者肺功能损伤及生活质量下降有关,而IL-10水平的升高则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6与IL-8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6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前后及60例健康成人(健康对照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及FEV1/FVC等指标。结果实验组血清IL-6、IL-8及FEV1/FVC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L-6无统计学意义(P>0.05),IL-8及FEV1/FVC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参与了急性期COPD气道炎症反应,IL-8参与了COPD的发生与发展全过程,IL-6、IL-8水平与肺功能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dhronicobstructive pulmonar dyisease,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与稳定期气道炎症反应和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对2010-2011年深圳市南山区西丽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20例,COPD稳定期患者20例。同时抽取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用肺功能测定仪测定3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IL-8及CRP水平,并将所有入选者的白细胞总数、炎症细胞数计算出来,对比分析3组患者的炎症反应情况以及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 COPD急性发作期组FEV1.0%pred要显著低于COPD稳定期组和正常对照组CO;PD急性发作期组痰上清液中IL-8和CRP水平、痰液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组和正常对照组具体。结果:COPD急性发作期组血清IL-8痰、IL-8、血清TNF-α、痰TNF-α分别为(2.67±1.32)、(3.65±2.11)、(6.97±1.15)和(7.98±2.92);COPD稳定期组分别(为2.56±1.45)、(2.87±2.33)、(6.55±2.25)和(6.88±2.36);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98±1.31)、(2.48±1.25)、(4.97±1.45)和(4.58±2.06)。结论 COPD患者在不同时期所表现出的气道炎症反应及细胞因子变化有所不同处,于COPD急性发作期的患者由,于极易到气流的限制,患者体内的中性粒细胞、炎症细胞因子、炎症因子等比较严重,且患者的炎症反应程度会随着其病情的加重而不断加重,因此要及时给予COPD患者应感染性炎症控制治疗从,而保证患者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刘东兰 《当代医学》2016,(29):39-40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急性加重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COPD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组及急性加重期组,各64例。另选择64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患者血清中CRP及IL-6的水平及肺功能。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组血清中CRP及IL-6水平分别为(18.14±3.72) mg/L及(15.27±3.43)pg/mL;COPD稳定期组血清中CRP及IL-6水平分别为(6.35±1.04)mg/L及(12.09±2.97)pg/mL;健康受试者血清中CRP及IL-6水平分别为(1.92±0.71)mg/L及(7.34±0.69)pg/mL;COPD急性加重期组、COPD稳定期组及健康组的血清中CRP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急性加重期组、COPD稳定期组血清中IL-6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OPD急性加重期组与COPD稳定期组血清中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PD急性加重期组患者的FEV 1%及FEV 1/FVC分别为(38.41±5.29)%和(37.07±3.26);COPD稳定期组患者的FEV 1%及FEV 1/FVC分别为(56.47±8.42)%和(53.61±7.93);健康受试者的FEV 1%及FEV 1/FVC分别为(102.18±8.91)%和(85.67±9.23)%;COPD急性加重期组、COPD稳定期组及健康组的FEV 1%及FEV 1/FVC,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CRP及IL-6参与了COPD疾病的炎症反应,测定血清中两者的变化,对病情的分析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痰中IL-8和TNF-α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急性发作期以及病情缓解后痰液中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百分比(Neu/Leu%)、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45例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及10~14d病情缓解后分别行肺功能检查测定FEV1.0占预计值百分数(FEV1.0pre)、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诱导痰液中IL-8和TNF-α的水平,并记录诱导痰液Neu/ Leu%.结果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发作期痰液中Neu/Leu%,IL-8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缓解后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缓解期痰液中Neu/Leu%,IL-8和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急性发作期以及病情缓解后痰液Neu/ Leu%,IL-8与FEV1.0pre呈负相关。结论痰液Neu/Leu%,IL-8,TNF-α参与了支气管扩张症气道炎症过程,而且痰液Neu/Leu%,IL-8和气道阻塞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诱导痰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的水平以及二者比值与其肺功能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随访的稳定期COPD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同时以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采集诱导痰和空腹静脉血。测定诱导痰上清液和血清中hs CRP和IL-8的水平,评估他们与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COPD稳定期患者诱导痰中hs CRP及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COPD患者诱导痰与血清中IL-8的比值以及诱导痰与血清中hs CRP的比值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OPD稳定期患者诱导痰中hs CRP及IL-8水平,诱导痰及血清中IL-8及hs CRP的比值与患者气流受限的水平(FEV1/FVC)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82,-0.477,-0.461,-0.524)。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体内存在着与气流受限呈负相关的IL-8及hs CRP增高的气道炎症,且炎症反应在气道的表达较COPD的系统性炎症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L-32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用ELISA法检测6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稳定期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和诱导痰中IL-32和IL-8、肿瘤坏死因子a(TNF-α)水平,并分析IL-32水平与IL-8、TNF-α和气流阻塞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32含量[(175±88)n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59±21)ng/L]和稳定期患者[(89±34)ng/L],均P〈0.05,COPD稳定期患者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诱导痰IL-32含量[(163±117)n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75±38)ng/L]和稳定期患者[(108±63)ng/L],均P〈0.05,稳定期患者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急性期诱导痰中IL-32水平与IL-8、TNF—d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9和0.53,均P〈0.01),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占预计值百分比、FEV。/用力肺活量(FVC)和PaO2呈负相关(r=-0.44-0.33,均P〈0.01);急性期血清中IL.32水平与IL-8、TNF—α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和0.61,均P〈0.01),与FEV,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和PaO2呈负相关(r值为-0.46-0.29,均P〈0.01)。结论IL-32参与COPD的炎症过程,此过程与IL-8、TNF—α等炎性因子有关。IL-32水平可能作为COPD急性发作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比较AECOPD患者治疗前后,痰和血清IL-8、MMP-9的浓度变化,并分析其浓度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20例AECOPD患者入院和出院时血液和痰液作为研究对象,并做肺通气功能检测,同时选择15例健康人群抽取外周血作为对照,检测IL-8、MMP-9浓度,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对比,并与肺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AECOPD患者治疗前血清IL-8浓度(28.30±14.39)pg/mL高于对照组(17.46±3.48)pg/mL,P = 0.008,经治疗后显著下降(13.30±6.31)pg/mL,P = 0.000;治疗前痰液IL-8浓度(639.40±703.12 pg/mL)在治疗后显著下降(501.60±508.61)pg/mL,P = 0.042.(2)AECOPD患者治疗前血清MMP-9浓度(1.12±0.36 ng/ml)低于对照组(17.89±11.00)ng/mL,P = 0.000,经治疗后浓度显著下降[(0.87±0.31 ng/mL,P = 0.000];治疗前痰液MMP-9浓度(12.04±12.22 ng/mL)在治疗后显著下降[(8.02±7.13)ng/mL,P = 0.005].(3)AECOPD患者治疗前血清IL-8浓度与FEV1及FEV1/FVC均无显著相关性,痰液IL-8浓度与FEV1/FVC呈负相关(P<0.05),与FEV1无显著相关性(P>0.05);治疗后血清IL-8浓度与FEV1及FEV1/FVC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痰液IL-8浓度与FEV1及FEV1/FVC均呈负相关(P<0.05).(4)AECOPD患者治疗前血清MMP-9浓度与FEV1及FEV1/FVC均无显著相关性,痰液MMP-9浓度与FEV1无显著相关性,与FEV1/FVC呈负相关(P<0.05);治疗后血清MMP-9浓度与FEV1及FEV1/FVC均无显著相关性,痰液MMP-9浓度与FEV1及FEV1/FVC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和痰液中IL-8、MMP-9浓度高于稳定期患者和对照组.血清IL-8、MMP-9浓度与肺功能无显著相关性,痰液IL-8、MMP-9浓度与肺功能存在负相关,临床上可通过检测上述浓度值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AECOPD)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沙美特罗替卡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10例COPD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其中AECOPD患者120例,稳定期COPD患者90例。将12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观察组患者接受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结果 AECOPD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COPD患者(P〈0.01);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显著低于稳定期COPD患者(P〈0.01);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hs-CRP、IL-8、TNF-α均显著下降(P〈0.05),但观察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肺功能FEV1、FEV1/FVC值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AECOPD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增高,沙美特罗替卡松可显著降低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COPD患者血浆Th1/Th2状态,为COPD急加重的预防及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8例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23例稳定期COPD患者及18例健康对照者血浆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并用IFN-γ/IL-4比值来表示Thl/Th2细胞优势状态,同时检测COPD患者FVC、FEV1。结果:AECOPD组血浆IFN-,γIL-4及IFN-γ/IL-4分别与稳定期COPD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COPD组IL-4、IFN-γ/IL-4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COPD组IFN-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OPD患者不同的病情阶段,存在着不同的Thl/Th2优势状态。急性加重期表现出Th2优势状态趋势,稳定期表现出Thl优势状态。测定血浆IFN-γ/IL-4优势状态可作为反映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ACO)患者气道炎症中的 作用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入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ACO患者及正常人各20例,行肺功能检查测定第 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呼气流量峰值、最大呼气中期流量。COPD组及ACO组利用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进行临床 症状评估,哮喘组及ACO组采用哮喘控制测试进行哮喘控制评估。诱导痰检查留取痰液,行细胞分类计数并计算中性粒细胞 比例及嗜酸性粒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痰MPO、ECP水平。结果ACO组自我评估测试评分较COPD组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但哮喘控制测试评分较哮喘组减小(P<0.05)。ACO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呼气流量峰值、最大呼气中期流 量较哮喘组减小(P<0.05),用力肺活量较COPD组增大(P<0.05)。ACO组痰中性粒细胞比例较哮喘患者增大(P<0.01),痰嗜酸 性粒细胞比例较COPD组增大(P<0.01)。ACO组痰MPO水平较哮喘组增高(P<0.05),痰ECP水平较哮喘组及COPD组均增 高(P<0.05,P<0.01)。ACO组痰MPO水平与痰中性粒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8358,P<0.01),与自我评估测试评分及第1秒用 力呼气量无相关性(P>0.05)。ACO组痰ECP水平与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4666,P<0.05),与哮喘控制测试评分及 第1秒用力呼气量呈负相关(r=-0.4966,P<0.05;r=-0.4610,P<0.05)。结论ACO患者气道炎症同时存在中性粒细胞性炎症及嗜 酸性粒细胞性炎症,痰ECP水平与哮喘控制水平及阻塞性气流受限程度均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白介素8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代顺  夏澜  陈亚娟 《西部医学》2007,19(2):190-191
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特点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探讨IL-8在COP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63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8水平及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IL-8水平对比分析具有显著差异(P〈O.001)。同时,血清IL-8与FEV1/FVC呈负相关。结论IL-8参与了COPD的气道炎症,对判断COPD的急性加重、治疗效果及呼吸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30例纳入AECOPD组,COPD稳定期患者20例纳入SCOPD组,选取25例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hsCRP、IL-6水平,以及SCOPD、AECOPD患者hs-CRP、IL-6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ECOPD组患者hs-CRP、IL-6水平高于SCOPD组和对照组,SCOPD组患者hs-CRP、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OPD组、AECOPD组患者血清hs-CRP、IL-6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hs-CRP、IL-6参与了COPD的炎症反应,并且与COPD患者的肺功能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miRNA-146a 水平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9 年1 月—2019 年12 月在杭州市西溪医院就诊的150 例AECOPD 患者作为AECOPD 组,同 期该院健康体检者150 例作为对照组。逆转录聚合酶连反应(RT-PCR)测定血清miRNA-146a 水平。测 定血清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 力肺活量(FVC)。结果 AECOPD 组血清miRNA-146a、CRP、PCT 及IL-6 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 AECOPD 组FEV1、FVC 及FEV1/FVC 值低于对照组(P <0.05)。不同肺功能分级患者血清miRNA-146a 水 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肺功能分级升高,血清miRNA-146a 水平升高(P <0.05)。死 亡患者血清miRNA-146a 水平高于存活患者(P <0.05)。AECOPD 组血清miRNA-146a 水平与血清CRP、 PCT、IL-6 水平呈正相关(r =0.526、0.571 和0.543,P <0.05);而与FEV1、FVC 及FEV1/FVC 呈负相关(r =-0.532、 -0.584 和-0.561,P <0.05)。结论 AECOPD 患者血清miRNA-146a 水平升高,血清miRNA-146a 水平与 患者炎症反应程度、肺功能、病情和预后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肺功能、血清IL-17、IL-13及脂联素的影响。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辛伐他汀,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清IL-17、IL-13及脂联素变化情况。结果 COPD患者组血清IL-17、IL-13水平较健康组显著升高(P<0.01);而FEV1%、FEVl/FVC及脂联素水平则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17、IL-13较治疗前显著降低,FEV1%、FEVl/FVC及脂联素水平则显著升高(均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血清IL-17、IL-13、脂联素、FEV1%及FEVl/FVC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炎症介质IL-17、IL-13和脂联素的含量与患者FEV1%、FFEVl/FVC均显著相关。结论辛伐他汀治疗能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升高脂联素水平并降低IL-17、IL-13水平,辛伐他汀对COPD的治疗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介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