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震救灾是2008年各地卫生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浙江省陆续派出医疗卫生防疫队伍前往四川省进行抗震救灾工作。本文根据唐家山堰塞湖的排险处置,探讨地震发生后如何科学处置堰塞湖的次生灾害。“5.12”大地震产生了堰塞湖34个,而在北川出现的唐家山堰塞湖是这次汶川地震中最严重的次生灾害。  相似文献   

2.
尼泊尔Ms8.1级地震触发西藏定日县次生灾害较严重,主要为泥石流、崩塌和不稳定斜坡.统计分析地震触发的次生地质灾害数量在各乡(镇)分布差异较大,且此次地震触发的次生地质灾害主要是中小型灾害,灾害类型主要为泥石流.基于次生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将定日县灾害防治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结合不同分区的灾害分布...  相似文献   

3.
避震常识     
《保健医苑》2008,(6):F0003-F0003
我国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据有记载以来的不完全统计,我国已发生破坏性地震10009次。1949年以来,发生7级以上地震49次。地震是一种经常发生的灾害性自然现象,当地震来临时,我们该如何做好避震呢?  相似文献   

4.
“5·12”地震发生后灾区医疗卫生信息系统遭到破坏,重灾区、灾区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处于瘫痪状态,严重地影响到灾区各项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根据国务院有关《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要求,“5·12”汶川地震灾区医疗卫生信息系统重建的工作已列入议事日程。如何建?建成什么样?都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认真思考,尤其要好好地总结地震中暴露出来过去卫生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理清思路,拓宽视野,提出有前瞻性和可持续、可操作的思路、方案,供政府和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5.
医疗救护人员在进入灾区后,要注意躲避余震、地震水灾、传染病等地震的次生或衍生灾害,以及合理选择往返震区的路径,正确选择搭建急救帐篷的位置,同时在救灾中应注意自身健康防护。  相似文献   

6.
在国内各大媒体纷纷回忆十年前SARS经历时,H7N9新型禽流感病毒悄然来临;4月20日,四川雅安又突发7.0级地震,全国民众为此牵心。而在这些灾难中,医务人员都是坚守在第一线。病毒来袭时的高病死率,地震中不断出现的余震、次生灾害……面对种种潜在危险,医务人员会怎样选择?内心又是如何考虑的?观点网友阜新晚报:清晨,华西医院手术室,突然开始晃动,地震了!麻醉医生立即把患者移到一旁。手术室护士都去安抚自己手术间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地震是群灾之首,具有突发性强,瞬间成灾,破坏性大、次生灾害严重、社会影响深远和难以防御等特点。以加强地震重点危险区地震应急准备工作为出发点,通过充分调研四川、云南多震省份省、市、县三级政府地震应急联动机制和应对准备工作,汲取经验,总结成果,为不断提高地震应急综合能力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5月12日,汶川8.0级强烈地震在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同时,也将数百万生命推到了生死边缘。伴随着灾难降临,疫情这个防不胜防的“幽灵”也在灾区徘徊,乘机肆虐。应该如何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呢?记者采访了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有关专家,他们有的刚从抗震一线归来,但依旧不辞辛苦接受了采访。  相似文献   

9.
《现代保健》2008,(6):12-12
不论是洪水、台风还是地震,每次重大自然灾害发生之后,我们都会听到各个地区政府对灾后的要求——“大灾之后无大疫”。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一周之后,救灾的工作核心已转移到防疫上,但是如何才能让:“大灾之后无大疫”这句话落到实处呢?  相似文献   

10.
认识地震     
设计思想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地震顿时成为了我们每个人关注的话题,我们每个人对四川灾民和灾区的一切都很关心。让中班幼儿对地震有正确的认识,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教育题材吗?正如《纲要》中指出“善于发现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于是我设计了中班科学活动的教案《认识地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特大地震、特大山洪泥石流时有发生。目前,日本发生9.0级特大地震,受灾地区一片狼藉,而伤痛之后该如何恢复重建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笔者结合2008年我国“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的做法,谈一些感想。  相似文献   

12.
曾子  叶斌 《药物与人》2008,(6):58-59
5.12大地震牵动人心,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如何战胜惊恐、悲伤,重建家园,迎接新的生活呢?也许我们身边的家人、朋友正承受着地震后的巨大苦难,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地震发生后,幸存下来的人们不但需要食物,饮水、疗伤等,同样需要心理支持和干预。当灾难发生时,许多人处于惊恐,绝望中时,温总理第一时间出现在灾难现场。他对灾民说:只要有一分的希望,我们就付出百倍的努力。 他的话感动了灾民,也让惊慌中的人们镇定了下来。这种鼓励对于灾民的心理意义在于:我们和处于灾难中心的你紧密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这次日本发生的地震,其官方公布的人员伤亡数据给我们的感觉是:这么大的地震及其随之而来的其他自然灾难,伤亡不算很大。这是为什么呢?也许我们可以从分析2001年北海道那次地震中找到一些答案。  相似文献   

14.
谷峰 《健康生活》2008,(10):24-24
由于多数房屋倒塌或已成危房,加之要预防余震的危害,地震灾区的军民多居住在帐篷和简易的房子里。地震发生后,多数房屋倒塌或已成危房,余震不断,垃圾遍地,污水横流,饮用水被大面积污染,蚊蝇孳生,生态遭受严重破坏,腐烂变臭的畜禽尸体更成为各种病菌生长繁殖的理想场所。大批灾民集中在临时住所,居住拥挤,人口密度大,极易引发一些传染病并迅速蔓延。另外,灾民普遍惊慌失措,身心交瘁,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明显下降,也成为传染病流行的诱发因素。那么,生活在帐篷和简易的房子里的军民如何确保健康呢?  相似文献   

15.
目前谈健康饮食,除了减少总热卡外,就是脂肪问题了。可是要不要减少脂肪?如何减少?减哪一类脂肪?减到什么程度?日常生活中如何落实?仍有不少问题或误区。  相似文献   

16.
董健 《大众医学》2013,(12):18-20
颈椎病是常见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比如手机和电脑等使用频率增加等,颈椎病发生率也越来越高。那么,颈椎出了问题,如何在诊治过程中避免走弯路?如何选择正确且恰当的疗法?如何看待手术治疗的风险呢?我刊特邀请在这一领域临床经验非常丰富的专家,为大家解开这些疑问——  相似文献   

17.
2022年“9·5”泸定6.8级地震是2018年以来首次死亡失踪人数超过100人的地震灾害,分布广泛的地质灾害是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受损、基础设施破坏的重要原因。近几年,随着我国建筑物抗震能力的逐步提升,川滇山地地区次生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比例显著增加,多个地震的统计情况都超过80%以上。本文从地质灾害发生情况、造成的破坏和救援难点等方面,分析了泸定地震引发地质灾害的特点及防范应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近几年地震引发地质灾害的情况,从防范应对准备、技术装备研发配备、基层应急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学灾害属于局域性环境灾害的范畴。工业性化学事故列首要危险。由流动事故源引起的化学灾害更难控制。对20世纪(1900-1996)139个国家和地区的运输化学事故进行统计,造成城市灾害的概率在0.73%-2.10%。由灾害源和孕灾环境构成的灾害系统中,众多因素共同影响导致灾害发生。孕灾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要素,还包括社会环境要素。人类对很多环境灾害至今缺乏认识,尚不能在真正意义上防灾。但人类可以控制引起灾害的危险化学品,可以控制能影响和抵御灾害的承灾体能力。大部分城市化学灾害原因基本清楚,可以也应该实行防灾、抗灾和救灾三级预防。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造成了大量的人员及财产损失.为防止在灾区出现传染病疫情等次生灾害,笔者从灾区公共卫生需求和实践出发,就地震灾害公共卫生应急、重建策略等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0.
“5.12”汶川大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如果说山体滑坡、泥石流、堰塞湖是一级次生灾害,那么,幸存者可能面临二级次生灾害:传染病!大灾之后的大量急性传染病的可能暴发流行!由于地震造成大量人、畜、禽死亡,交通中断,卫生条件恶化,救援人员不能及时到达,同时还有数量巨大的畜禽尸体,灾区的空气污染,饮水困难,食物缺乏,幸存者的身体状况极差,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随时可能被疾病侵犯。而且,包括救援人员在内的所有人都只有露宿野外,都面临很多种急性传染病的威胁,包括大量的虫媒传染病,如:蚊虫传播的乙脑、疟疾,白蛉传播的黑热病,恙螨传播的恙虫病,老鼠传播的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还有灾区普遍发生的虫咬性皮炎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