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淋病患者呈上升扩散趋势,耐药菌株也不断发现,但淋球菌L型感染至今报道尚少.我们自1992年7月~l993年5月开展淋球菌L型培养以来,先后发现淋菌L型感染100例,通过药敏试验针对性用药后取得了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淋病的治疗与梅毒迥然不同,由于耐药淋球菌菌株时有出现,迫使淋病治疗方案不断修正或改进。1935~1944年,磺胺药、青霉素均可治愈淋病,但从1975年世界各地相继报道产生13内酰胺酶的抗青霉素淋球菌菌株(PPNG)以来,青霉素治疗剂量不断提升,因此不做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的常规青霉素治疗已无法进行。目前非洲及东南亚某些地区PPNG阳性率已达50%左右,但我国报道为0~4.17%,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3.
淋病是由奈瑟氏淋球菌引起的、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流行最广,数量最大的性传播疾病。自四十年代起,青霉素疗法给淋病患者的治疗带来希望。但后来发现越来越多的患者对青霉素治疗无效。其失败率在不断增加。它迫使人们去研制新的治疗药物和使用方法。为了解我省淋病患者中淋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受情况,我们在11例淋病患者中分离出来的淋球菌菌株用现行治疗淋病的10种抗菌药物做药敏试验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们从 1994年起用双黄洗液治疗女性单纯性淋病 2 17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双黄洗液对淋球菌的抑制试验 :双黄洗液由黄柏 40g、黄连 40 g、苦参6 0 g、海桐皮 30g组成 ,水煎制成10 0 0ml (170mg/ml生药 )。淋球菌用临床分离菌株和A型标准菌株 ,用纸片法作药敏试验 ,其结果MIC为 71 4mg/ml生药。1 2 病例选择 :入选病例绝大多数为妇女教育所卖淫妇女 ,少数为门诊患者 ,具有中、西医典型临床表现 ,宫颈分泌物淋球菌镜检和培养均阳性 ,发病后未接受过相关治疗。全部病例均符合女性单纯性淋病诊…  相似文献   

5.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淋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菌株日渐增多,为了进一步探讨青霉素在淋菌性尿道炎治疗中的地位,我们于1995年6月至1998年1月对156例男性淋病患者常规进行尿道分泌物涂片镜检、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然后分别给青霉素、青霉素加其他抗生素或不...  相似文献   

6.
干亚萍  邓艳  张宁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1,26(3):232-232,235
淋病奈瑟菌是引起淋病的主要病原菌 ,在光镜下为典型的革兰阴性双球菌 ,椭圆形或球形 ,常成双排列 ,两菌接触面扁平或稍凹 ,大小为 0 6 μm×0 8μm ,在淋球菌专用培养基上为微黄色、表面光滑、边缘整齐、浸润性的细小菌落 ,直径约 0 5~1 0mm[1 ] 。为了解淋病奈瑟菌在电镜下的形态 ,于 1 998年 1 0月应用透视电镜观察了淋病奈瑟菌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株的超微结构。1 材料与方法1 1 菌株  1 0株临床分离株由贵阳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细菌室和贵阳医学院附院皮肤科性病室提供。经涂片染色、分离培养和氧化酶鉴定后 ,在桂敏Ⅱ型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本地区淋病双球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性病门诊疑似淋病患男性尿道、女性尿道和宫颈分泌物,接种T-M淋球菌培养基,培养分离淋球菌。将分离菌株做初步鉴定和生化鉴定,确认为淋病双球菌,做耐药性测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改良Kirby-Bamer(K-B)氏法测定耐药性,按《美国NCCLS药敏试验纸片扩散法法规》标准判读结果。结果:28株淋病双球菌的耐药率青霉素G为28.57%、四环素为57.14%、头孢三嗪为14.29%、壮观霉素为0%、氟哌酸为75.00%。并出现了多重耐药菌株,其中对3种抗生素耐药的占28.57(8/28)。结论:推荐壮观霉素和头孢三嗪为本地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132例淋病患者病原体培养,做药敏实验,探讨淋球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5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132例淋病患者分泌物培养加药敏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2例淋球菌株对7种抗生素敏感性分析,淋球菌对头孢曲松钠、壮观霉素、阿奇霉素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对青霉素、头孢拉啶、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淋病患者合理用药,防止耐药菌株产生,为临床医师治疗淋病提供合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淋病是最重要的性传染疾病之一。淋病奈瑟菌的感染率不断提高 ,正确地检测了解其耐药性 ,对淋病的治疗和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对临床分离的淋病奈瑟菌 (NG)进行了纸片扩散 (K B)法药敏试验 ,同时对这些淋病奈瑟菌进行PCR测定及DNA测序以检测其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的耐药基因。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菌株来源 :5 0株NG为 2 0 0 1年 6月~ 11月来我院就诊病人及市皮肤病防治所对淋病高危人群体检取样分离培养所得 ,细菌经培养及生化试验确证为淋病奈瑟菌。抗生素 :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头孢噻污、头孢西丁均为…  相似文献   

10.
1935年Klieneberget Nobel在Lister研究所首先发现一种念珠状链杆菌的变异型菌株.他们把这种变异型菌株取名为细菌的L型.细菌的L型,实质上是一种细胞壁有缺陷的细菌.其后,发现许多细菌均具有L型,如金葡菌、大肠杆菌、流感嗜血菌、淋球菌、结核杆菌、鼠疫、霍乱、伤寒、钩端螺旋体、沙门氏菌等.Kall甚至提出所有致病性细菌皆有L型.人体感染细菌产生L型改变,常因用青霉素致诱导发生,除此外其他的一些物质如紫外线,甘氨酸、甘油、脂酶、噬菌体或与噬菌体有关的溶菌酶:先锋霉素族、万古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本地区淋球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更好地对淋球菌的耐药性进行监测,为淋病防治和临床正确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分别对青霉素、红霉素、壮观霉素、头孢三嗪、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等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 淋球菌对壮观霉素敏感性最高,达92.5%;其次为头孢三嗪,为90.4%。青霉素耐药率最高,达87.7%;壮观霉素耐药率最低,仅为2.7%。结论 为提高疗效,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临床治疗淋病须以体外药敏试验为依据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细菌 L型医院感染率、病原学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住院病人采用前瞻性监测 ;进行细菌 L型培养 ,并采用 K- 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71 2 4例住院病人中 ,细菌 L型感染 1 2 6例 ( 1 .77% ) ,烧伤科感染率最高 ,占 9.0 0 % ,其次是肾科 ( 7.1 9% )、血液科 ( 5.1 3% )及小儿科 ( 3.53% )。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 ( 39.6% ) ,呼吸道症状不典型 ,但受累肺野≥ 2个者占 86.5%。尿路感染者菌落计数 >1× 1 0 5CFU/ ml者占 3.8%。共分离出 1 48株细菌 L型 ,常见的菌种是金葡菌( 2 5.7% ) ,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各占 1 6.7% ) ;各种细菌 L型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耐药率高。1 2 6例中治愈 1 0 9例 ,死亡 6例。结论  细菌 L型医院感染临床上常见 ,表现不典型 ,耐药性严重。  相似文献   

13.
罗冬青  瞿锐  金志雄 《微创医学》2003,22(5):701-702
目的了解本地区淋球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更好地对淋球菌的耐药性进行监测,为淋病防治和临床正确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分别对青霉素、红霉素、壮观霉素、头孢三嗪、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等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淋球菌对壮观霉素敏感性最高,达92.5%;其次为头孢三嗪,为90.4%.青霉素耐药率最高,达87.7%;壮观霉素耐药率最低,仅为2.7%.结论为提高疗效,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临床治疗淋病须以体外药敏试验为依据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14.
王剑飞  王媛媛  魏殿军 《黑龙江医学》2019,43(11):1317-1319
目的研究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PEC)1型菌毛、P型菌毛的黏附情况及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分析二者的相互关系,为UPEC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UPEC菌株,采用梅里埃公司VitekⅡ进行细菌鉴定与13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通过1型菌毛与酵母细胞的黏附实验、P型菌毛与人红细胞的黏附实验,分别检测1型菌毛、P型菌毛的黏附情况,比较两种菌毛黏附特性与药敏之间的关系。结果根据两种菌毛的黏附特性分为四组(1型阳性P型阳性组、1型阳性P型阴性组、1型阴性P型阳性组、1型阴性P型阴性组),比较各组间的药敏差异,结果显示头孢呋辛(χ2=16.42,P=0.001)在1型阴性P型阳性组耐药率低于其他组。分析单种菌毛黏附特性与药敏的关系,结果显示头孢呋辛(χ2=6.01,P=0.014)在1型菌毛黏附阳性组的耐药率高于阴性组。对药敏情况与两种菌毛黏附特性进行相关性分析时发现,1型菌毛黏附阳性菌株相较于阴性菌株,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耐药率降低,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增加,P型菌毛黏附阳性菌株相较于阴性菌株,头孢呋辛的耐药率降低。结论通过比较UPEC 1型菌毛、P型菌毛黏附与药敏的关系,在临床治疗UPEC所致尿路系统感染时,为抗菌药物的选择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奈瑟淋球菌是淋病及其相关疾病的病原菌。淋球菌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对公众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国内外文献报道 ,此菌耐青霉素的菌株不断出现 ,并呈上升趋势 ,这一问题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其耐药情况可因所在地区或时期的不同而异。现将我院 1998— 2 0 0 0年淋球菌耐青霉素的情况总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菌株来源 所有标本均由 1998— 2 0 0 0年我院皮肤科、妇科、泌尿科门诊淋病患者中分离 ,并经菌体形态、菌落形态及氧化酶试验初步鉴定。1.2 标本采集 取泌尿生殖道分泌物 ,男性标本取自尿道内3~ 4cm处 ,女性由宫颈内 1…  相似文献   

16.
细菌的培养鉴定及药敏实验是指导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对药物敏感性越来越低[1]。抗菌药物耐药愈演愈烈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难题。多重耐药、广泛耐药甚至极度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给临床治疗和控制带来极大的困难[2]。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医疗水平,现将某医院  相似文献   

17.
细菌L型是细菌细胞壁部分或完全丧失而成的。迄今为止,国内外对细菌L型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在几乎所有的细菌以及多种螺旋体和真菌中都发现L型的存在。临床上,细菌L型的形成大多是由于抗生素不合理应用而诱导产生。淋病奈瑟菌在体内外可发生L型变异。青霉素G抗淋病奈瑟菌作用机制在于破坏细菌细胞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医院内细菌L型的感染情况及防治措施。方法:对临床分离的369例中、晚期恶性肿瘤L型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细菌型培养阳性者191例,阳性率51.9%;细菌L型阳性者69例,阳性率18.7%;单纯L型阳性者39例,阳性率10.6%。两种菌型感染菌种均以G-杆菌为主,细菌型G-杆菌占75.9%,细菌L型占79.8%。其药敏试验细菌型部分菌种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敏感,而L型对其不敏感。结论:中、晚期恶性肿瘤口才并发医院内细菌感染,其细菌L型也常常存在,检验人员在做常规细菌培养的同时,应重视L型细菌的检测。临床医生在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时,一定要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要防止医院内感染、积极控制感染,以防感染细菌型变成L型细菌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19.
为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 ,对来我院就诊的1 58例疑淋球菌感染者 ,采其泌尿生殖道脓性分泌物CO2 烛缸培养及菌种鉴定。并对检出的淋病奈瑟氏菌株分析药敏试验结果。1 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患者男性 1 46例 ,女性 1 2例。生理盐水冲洗局部后 ,用一次性男性无菌棉拭深入男性尿道狭窄区 2cm ,女性宫颈内 0 .5cm取内膜脓性分泌物 ,立即保温送检并接种巧克力平板上 ,烛缸培养后 ,对生长菌的菌落形态、菌体形成进行初步鉴定。对淋球菌通过氧化酶试验、糖发酵试验和生长试验做出最后鉴定 ,然后对各株菌以K -B纸片法做药敏试验。2 结果2 .1…  相似文献   

20.
山西地区淋球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测定及多重耐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山西地区淋球菌对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及多重耐药现象,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对110株淋球菌临床分离株进行青霉素、四环素、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四种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耐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的菌株分别占74.6%、81.8%、89.1%、0.同时耐2种及以上抗菌药物的多重耐药率为77_3%.结论:山西地区淋球菌青霉素、四环素及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已不宜用于淋病的治疗;头孢曲松几乎没有耐药现象,可以作为山西地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