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庆芬 《临床医学》2009,29(6):122-123
目的探讨一种新拔针按压止血的方法。方法400例体检学生进行抽血者分A、B两组各200例。A组200例小面积按压:被采血的学生用拇指指腹横向按压,只按压穿刺针眼,按压力度为母指指尖变苍白,时间均3~5min。B组200例大面积按压:被采血的学生用示指、中指和无名指3指并排横向按压皮肤针眼及其上方1—2.5cm处血管针眼,且全部按压,用力为3指尖变苍白又没有变苍白的力量正好,按压时间均为3—5min。结果小面积按压与大面积按压两组对比:两组穿刺点局部出血、肿胀及皮下瘀血明显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此方法有效地保护了患者的血管,而且减少患者因局部出血肿胀而引起的疼痛,也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吴香  张玉银 《中国疗养医学》2007,16(10):619-619
在临床工作中静脉穿刺后拔针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但在人们的认识中,静脉穿刺有技术要求,拔针则很容易,其实不然,经多年观察,许多护士拔针方法也欠妥当,为此,2005年2月~2006年3月我们对静脉穿刺后拔针方法进行探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常用的一项操作技术,但穿刺后,拔针不当常增加患者的疼痛,出现穿刺部位出血或淤血等不良反应.本文将多年临床静脉穿刺后拔针方法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静脉穿刺后拔针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临床工作中静脉穿刺后拔针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但在人们的认识中,静脉穿刺有技术要求,拔针则很容易,其实不然,经多年观察,许多老护士拔针方法也欠妥当,为此,2001年6月-2002年5月我们对静脉穿刺后拔针方法进行探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笔者总结十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关于静脉穿刺无痛拔针法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液拔针后拇指按压止血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娟  叶芳  武瑛  张艳红 《护理学报》2006,13(9):93-93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主要给药途径之一,如何解决静脉穿刺带来的疼痛,提高护理质量,一直是临床上研究的热点。穿刺后拔针方式不当可导致患者皮下淤斑、疼痛甚或是静脉损伤,影响再次穿刺,给患者带来不适。为减轻患者损伤,笔者就静脉输液拔针后患者指压止血方式进行了临床观察与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李子珠 《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0):115-115
2004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对在我院门诊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250例拔针后利用生理止血机制止血,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静脉穿刺后拔针的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中,静脉输液给药是常用的治疗手段。拨针时压迫不当可引起针眼出血,皮下瘀血,致使病人双手皮肤青紫,影响以后的再穿刺,更重要的是造成病人的痛苦。笔者从事临床责任制护理工作四年多对静脉穿刺后拨针进行了探讨,采用棉签直压法减轻了病人痛苦。 一、方法  相似文献   

9.
静脉抽血(简称P.V)是临床中应用极广,操作简单安全,而且是操作成功率很高的技术技能。为抢救病人生命及给病人明确诊断和治疗,是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的操作技术。不论是护理的静脉输液及化验中的静脉抽血标本都存在静脉穿刺拔针后的按压方法不当,导致穿刺部位形成血肿或淤血斑,而影响操作质量,从而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因此,现将静脉穿刺拔针后的按压方法体会交流如下。  相似文献   

10.
动静脉内瘘拔针及止血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拔针及止血方法.方法 选取在厦门市某三甲医院血透室行血液透析患者60例,共行拔针3 600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每组各行拔针1 800次.对照组给予快出拔针及常规压迫止血,观察组给予缓出拔针及内瘘动脉端加压止血.治疗达标后使用数字疼痛分级法及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1]对两组患者的疼痛针次数、疼痛程度及内瘘动脉端渗血针次数进行调查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拔针疼痛发生率为19.06%,对照组疼痛发生率为40.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内瘘动脉端渗血针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缓出拔针及内瘘动静脉端加压止血法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减少动脉端渗血,有利于动脉内瘘的保护,提高患者血液透析舒适度.  相似文献   

11.
托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3):5621-5621
儿科临床工作中,静脉输液给药是儿科工作最常用的治疗手段。拔针时压迫不当可引起针眼出血、皮下瘀血、穿刺部位皮肤外观青紫、静脉充盈度降低,直接影响以后的再穿刺;直接影响临床治疗,同时也影响护患关系[1]。且更重要的是给患儿造成更大的痛苦。2005-01~2006-09我科对静脉穿刺后拔针进行探讨,采用棉签直压法,即:棉签与血管走向平行压迫,可减轻患儿的痛苦。1对象和方法患儿1000例,均为出凝血时间正常、无血液系统疾病的患儿随机观察。分为两组:一组是在患儿输液完毕后,棉签横压在穿刺针眼上,这种压迫方法通常为习惯压法。另一组是患儿在输…  相似文献   

12.
方法:针头纵轴需与血管纵轴平行,慢慢向外拔针,当针头即将拔出血管壁时再快速拔出体外,并立即用棉球压住穿刺点。棉球应平行于静脉放置,且应压于静脉穿刺处,然后抬高患肢少许,用手折起输液管,以防回血及污染被褥和地面。拔针前应在针两侧绷紧皮肤,此法称为“先慢后快”拔针法。用此法拔针完全无疼痛感觉。棉棒压针头的压力越大,针头纵轴与血管纵轴角度越大,疼痛和出血就越严重。  相似文献   

13.
静脉输液拔针后两种按压方法止血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静脉输液目前仍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护士在拔针时由于按压不当,常导致穿刺处皮下出血。本文探讨一次性输液贴与血管平行直压法的止血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止血按压带研制及静脉输液拔针后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研制一种静脉输液拔针后止血按压带 ,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临床试验研究方法 ,将静脉输液病人 ,随机分组。然后 ,观察不同规格止血按压带(简称按压带 )的临床止血按压效果和观察不同按压方法的临床止血按压效果。结果 两种不同规格按压带拔针后按压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两种不同按压方法的按压效果有显著差异性 ,P 0 .0 1 ,即棉签按压方法出血率和淤血率高于按压带方法 ;同时 ,73%病人认为按压带效果比棉签按压效果好。结论 按压带的按压效果明显优于棉签按压法  相似文献   

15.
静脉穿刺拔针后压迫止血新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静脉穿刺拔针后压迫止血新法ANewCompressiveHemostaticMethodAfterExtractionoftheVenipunctureNeedle王俊英程云英张淑荣①WangJunying,ChengYunying,ZhangShu...  相似文献   

16.
17.
王方霞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1):2107-2108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患者股静脉穿刺拔针后压迫止血的方法.方法:将426例次血液净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4例次和对照组212例次,观察组股静脉穿刺拔针后采用硬纸卷压迫3M胶布固定压迫止血法,对照组采用传统人工按压压迫止血法,比较两组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止血有效率为99.1%,对照组为93.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硬纸卷按压3M胶布固定压迫止血法能有效减少出血、血肿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外周浅静脉穿刺拔针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外周浅静脉穿刺拔针方法,保护患者静脉、减轻患者痛苦。方法采用顺进针角度中速拔针,拔针后采用左手大拇指顺血管方向以干棉球按压2个穿刺点法,与传统拔针法进行观察对比。分手背静脉、肘静脉、头皮静脉3组分别对2种穿刺拔针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拔针后疼痛和出血情况(组内比较):手背静脉组“值分别为4.93和6.43,P〈0.01;肘静脉组“值分别为3.09和2.76,P〈0.01;头皮静脉组值分别为3.93和3.91,P〈0.01。不同静脉穿刺组间比较无差异。结论采用顺进针角度中速拔针法有利于保护静脉,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9.
姜华 《中国护理杂志》2004,1(10):656-657
静脉穿刺是我们护理工作中最基本又最常见的一项操作,临床上用于静脉输液、注射和抽血化验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捉高和对各项操作要求的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护士“一针见血”,而且还要达到无痛性拔针和避免拔针后皮下瘀血,使病人减轻疼痛,同时保护静脉为下一次穿刺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外周浅静脉穿刺拔针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静脉穿刺拔针环节往往被忽视,拔针不慎极易引起患者疼痛,穿刺点出血,损伤静脉,重者导致静脉瘀血、硬化[1]。传统理论认为,外周浅静脉穿刺拔针,用干棉球按住针眼,快速拔出针头即可。这种方法仍被大多数医务人员采用。也有报道,用棉签直压法、慢快法、加压法等拔针。200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