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永康市1950-2013年疟疾流行概况,总结疟疾防治经验,评价疟防成果,分析消除可能性.方法 回顾永康市64年来疟疾防治历程,阐述不同年代和不同发病时期所采取的防制措施、成效及经验教训.结果 永康市20世纪80年代前间日疟高度流行,最高年发病率达74.09/万,1987年后发病率基本控制在1/万以下,1989年达到基本消灭后进入监测阶段,疟疾疫情稳步下降,疟疾输入性病例逐年增多,但未发生输入性继发病例,2009年后疟疾发病率基本控制在0.1/万以下.其防制过程可分为重点调查及防治试点研究、控制流行、降低发病率、巩固防治成果4个阶段,每个阶段均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结论 64年来的防治经验为消除疟疾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仍须大力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疟疾发现能力,坚持多部门协作,及时发现患者并有效处置,从而达到消除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鄞州区1950-2010年疟疾流行概况,总结疟疾防治经验,评价疟防成果,分析消除可能性。方法:回顾鄞州区61年来疟疾防治历程,阐述不同年代和不同发病时期所采取的防制措施、成效及经验教训。结果:鄞州区1970年代前间日疟高度流行,发病率自1979年来一直控制在1/万以下,1987年达到基本消灭后进入监测阶段,2006-2009年输入性病例增加,疫情有所回升,但未发生输入性继发病例,2010年降到1/10万以下。其防制过程可分为重点调查及防治试点研究、控制流行、降低发病率、巩固防治成果4个阶段,每个阶段均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结论:61年以来的防治经验为消除疟疾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仍须大力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努力提高疟防人员素质和技能,坚持多部门协作,及时发现病人并有效处置,从而达到消除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指数曲线数学模型对柘城县1951—1986年疟防措施效果进行了评价。表明我县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疟防措施的效果是好的,可使疟疾发病率持续下降,达到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并认为,为巩固成果,目前尚需坚持不懈地执行疟防措施,否则,发病率将可能回升。还提出指数曲线数学模型可作为评价疟防措施效果的一种简单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基本消灭疟疾后109例疟疾病例分析陈广玉南阳地区于1992年已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为进一步了解达标后疟疾发病特点和传播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巩固疟防成果,现对1993年发生的109例间日疟病例分析如下:1资料来源收集县、乡防疫站所有病例的个案调查...  相似文献   

5.
保康县灭疟后期简化疟疾监测方法的效果观察湖北省保康县卫生防疫站(441600)王成社毛瑞年杨承业冯卫国保康县于1990年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后,一直采用对所有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一人发病全家服药的方法巩固疟防成果。此法工作量大,措施不易落实,为此于1...  相似文献   

6.
吴镜楚 《职业与健康》2007,23(8):631-631
无锡锡山区是以中华按蚊为媒介的疟疾疫区,历史上不断有爆发流行。上世纪60和70年代发病人数达数10万,发病率最高为4124.13/万。经过多年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止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发病人数逐年减少,截止1984年全区发病率已降至1/万以下,1986年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为巩固疟防成果,1987年起在全区开展监测工作,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日照地区基本消灭疟疾后巩固对策与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日照地区基本消灭疟疾后巩固对策和效果,探索疟疾发病特点和变化规律,为调整疟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防制策略,在各类人群中开展疟疾病例侦查,防止继发病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T)随机抽样调查居民患病情况和媒介密度;综合分析疟疾流行趋势。结果1989~2003年血检发热病人259735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者5例,平均阳性率为0.19/万,年发病率为0/10万~0.29/10万;血检往返高疟区疟疾可疑者4279人,检出阳性者4例,平均阳性率为9.31/万;1992年以来未再发生内源性病例;居民疟疾抗体(IFAT)累计测定15641人,未发现阳性者;按蚊密度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基本消灭疟疾的防制成果进一步巩固。当地残存传染源净化和消失后,疟疾在当地的传播被阻断,流行趋于终止。现行的疟防措施应适当简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田阳县50年来疟疾流行特点和防治效果,为制定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历年疟疾疫情和防治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疟疾发病率从1957年的352.02/万下降到1997年的0.03/万,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组织疟防专家考核达到卫生部<基本消灭疟疾标准>,1998年以来共开展发热病人血检108 908人,发现18例疟疾病例,其中17例为外源输入性病例,占发病总数的94.44%,1例为内源性病例,占5.56%.结论 田阳县50年来开展疟疾防治措施效果显著,内源性疟疾传播已得到有效阻断.建议在基本消灭疟疾地区应继续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疟疾监测和传染源的管理等综合防治措施,巩固灭疟成果.  相似文献   

9.
安徽阜阳市疟疾.曾出现两次大流行和两次小回升。经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和加强防蚊灭蚊的综合性措施,在各级有关部门多年的不懈努力下,全市疟疾得到了有效控制。为了探索疟疾流行因素,巩固疟防成果,防止疟疾死灰复燃,给疟防后期管理提供借鉴,现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南平市基本消灭疟疾后巩固阶段产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探讨防疟工作的可持续性。方法对南平市消灭疟疾后(1999—2014年)投入的防疟经费与产生的经济效益,以效益成本比值法(BCR)分析。结果1999—2014年共减少疟疾发病810 896例,减少经济损失即增加经济效益总值27 408.3万元,共投入防治经费849.5万元,总效益成本比值为1∶32.3。结论南平市采取的疟疾防治措施有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巨大。  相似文献   

11.
疟疾达到基本消灭之后,又面临着许多新问题。一是疟疾病例血检效率低下,迫切需要通过改革组织结构和研究新的采血标准,以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二是目前消灭疟疾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要求我们研究在新形势下的疟疾传播影响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三是对疟疾是否会暴发及其经济影响的争议,要求我们研究疟疾的经济负担,并预测疟疾的传播。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疟疾监测的社会经济研究,以下是本研究的背景及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基本消灭疟疾后的地区简化监测措施,对疟疾防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开展发热病人血检,抓好现症病人根治和流动人口管理。结果近10年来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虽有散在的本地病例和较多的输入病例,但未出现继发病例,巩固了灭疟成果。结论以中华按蚊为媒介的地区,在基本消灭疟疾后,疟疾病例以输入性为主的地区,主要抓好病原学监测、现症病人根治和流动人口管理,其他监测措施可以简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疟疾流行及基本消灭疟疾后的防治效果 ,为进一步巩固灭疟成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历年疟疾防治资料 ,进行疟疾病原学、免疫学和昆虫学监测 ,处理疟疾疫点。结果  2 0世纪 5 0年代居民原虫率最高达83 .8% ,发病率达 82 98.92 /10万。经过几十年的反复查治 ,疟疾年发病率逐年下降 ,1977年降至 6.3 6/10万。 1987年经湖南省卫生厅考核 ,确认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 1987~ 2 0 0 2年发热病人血检 5 742 6例 ,查出疟原虫阳性 15 63例 ,其中间日疟 15 3 8例 ,恶性疟 2 3例 ,间日疟与恶性疟混合感染 1例 ,三日疟 1例。 1987~ 2 0 0 2年疟疾年发病率 0 .0 4/10万~6.72 /10万 ,并呈逐年下降趋势 ,输入性疟疾占总病例数的 94.2 8% (15 15 /160 7)。通过对现症病人根治 ,结合流行季节周围人群预防服药和灭蚊工作 ,未发现二代病例和健康带虫者。结论 郴州市基本消灭疟疾后病例以输入性为主 ,但不能排除本地还有疟疾传播。在今后的疟疾防治工作中 ,应加强对进入高疟区回归人群的监测 ,巩固灭疟成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烟台市疟疾防治综合措施的实施效果,以便推动今后的疟防工作。[方法]对1951~2008年烟台市疟疾疫情报告、监测资料等进行分析。[结果]烟台市疟疾发病率由1971年的170.41/10万降至1984年的0.43/10万。1985年全市以县为单位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此后的20多年发病率持续控制在1/10万以下,无内源性病例,未发生输入性继发病例。[结论]烟台市疟疾综合防控措施效果显著,达到了控制和基本消灭疟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From 1977 to 1982, the authors attempted a malaria suppression trial in North Mara District, Tanzania, to see whether the incidence of Burkitt's lymphoma (BL) could be lowered by reducing the level of malarial infection in a child population below 10 years of age. Immediately after initiation of the suppression trial, the prevalence of malaria fell drastically in the Mara children; however, soon after, the rate of malarial infection rose again in the trial area in spite of continued chloroquine distribution, and by 1981 the prevalence of malarial infection again reached the high levels that had prevailed in the North Mara lowlands before 1977. However, during the period of chloroquine distribution in North Mara, the level of malarial infection there was constantly lower than that observed in a comparison area in South Mara, although the two areas had been similar with respect to malaria endemicity prior to the intervention. During the years of chloroquine distribution in North Mara, the incidence rate of BL there fell considerably, from about 4 per 100,000 population to about 1 per 100,000 population, and it rose again to pretrial levels in 1984, that is, about two years after the chloroquine distribution had been terminated. This apparent association between malaria suppression and decline in BL incidence at first seemed to indicate that malaria is a causal factor in BL production. A close scrutiny of the survey data revealed, however, that the decline in BL incidence might have started several years before the chloroquine distribution began; thus it appears that the malaria suppression could not have been the sole cause of the BL decline.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简阳市疟疾防治策略、措施和经验,评价防治效果。[方法]将简阳市1950~2006年疟疾发病资料、流行病学调查、媒介调查、防治、监测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结果]1950年简阳市疟疾发病率为104.9/万,通过采取综合性抗疟措施,从1993年至2006年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并且所有乡镇发病率均低于5/万。[结论]简阳市已经达到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疟疾标准》,该市57年来的防治策略和综合抗疟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湖南省疟疾流行规律与防治历程,总结评估消除疟疾策略及措施。 方法 对湖南省历年疟疾防治疫情数据报表、文件、工作计划、防治策略与措施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总结,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的要求,从保障措施、技术措施、防控效果3个方面对消除疟疾工作进行评估。 结果 湖南省曾发生过3次疟疾大流行,1954—1956年、1962—1965年和1971—1973年,发病率分别为87.45/万~156.04/万、39/万~ 58.98/万和44.46/万~69.51/万,通过及时调整防治策略和措施,大多数地区疟疾流行得到了有效控制。在启动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以来,通过不断地落实各项疟疾防治策略和措施,疟疾发病率持续稳定在1/10万以下。2010年湖南省报告最后一例本地感染病例后,已连续多年未报告本地感染病例。至2016年,全省122个县(市、区)和14个市(州)均通过了消除疟疾的县级考核和市级评估,2020年通过国家评估达到消除疟疾的标准。 结论 湖南省经过多年疟疾防治,保持连续11年无本地疟疾病例,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巩固工作重点是加强输入性病例监测,降低本地再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1989年广东省消除恶性疟后期防治措施和监测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1989~2009年广东省消除恶性疟后期所采取的防治措施和监测方法包括:疟疾病例的侦查和分类、现症病人治疗、疫点的处理、居民带虫率调查和防治措施的落实。结果广东省1989~2009年疟疾监测中,共血检12557305人,检出疟原虫阳性人数109706人,阳性率为0.87%。全省治疗有疟史病人76718人次,流行季节预防服药2381893人次,现症病人治疗96788人次,室内滞留喷洒受保护人口2400余万人次,药物浸帐保护人口934余万人次。1989年全省的疟疾发病率为0.58/万,1990~1999年平均年发病率为0.64/万,2000~2009年平均年发病率下降至仅为0.04/万,而且20年没有发现本地感染的恶性疟。结论所采取对传染源控制和传播媒介防制的方法和策略是可以阻断疟疾传播的,特别是没有发现本地感染的恶性疟病例,也没有出现输入性恶性疟的继发病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广东省微小按蚊分布区灭疟后期流行病学特点和简化疟疾监测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于1998-2000年选择微小按蚊分布区并已经省考核验收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每年疟疾年发病率相对稳定的开平,台山,高州和怀集4个县(市)为试验区,实行只是“三热”患血检,疫点不处理的简化监测措施,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 经过3年的简化监测措施,4个试点县(市)共血检“三热”患47347例次,检出疟原虫阳性174例,且疟疾年发病率继续下降,2000年均降至1/10万或以下,输入病例减少,没有暴发流行点出现,所有病例均呈散发性,病例之间不存在继发关系。99.43%疟疾患都是在临床初诊为疟疾和疑似疟疾中发现,其中初诊是疟疾可发现73.56%病例;初诊是疑似疟疾可发现25.86%病例;只有1例是在初诊为不明原因发热患中发现。成本效益分析显示,若实行“二热”患血检,则每发现1例疟疾患可节省血检费用1777.82元。结论 建议在微小按蚊分布区灭疟后期,疟疾监测可实行“三热”患血检,并把“二热”血检作为重点中的重点;只处理现症患,不处理疫点。  相似文献   

20.
Potential impact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on malaria risk.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the malarial parasite and its vector are sensitive to climatic influences, especially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We have incorporated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based scenarios of anthropogenic global climate change in an integrated linked-system model for predicting changes in malaria epidemic potential in the next century. The concept of the 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 is included to arrive at a single measure of the effect of anthropogenic climate change on the health impact of malaria. Assessment of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on the incidence of malaria suggests a widespread increase of risk due to expansion of the areas suitable for malaria transmission. This predicted increase is most pronounced at the borders of endemic malaria areas and at higher altitudes within malarial areas.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is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s in areas of Southeast Asia, South America, and parts of Africa where the disease is less endemic; in these regions the numbers of years of healthy life lost may increase significantly. However, the simulated changes in malaria risk must be interpreted on the basis of loc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e effects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s, and malaria control programs or capabil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