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群  欧维琳  李雄  杨方源  彭娟 《华夏医学》2012,25(3):323-325
目的:探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MP)的关系。方法: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对20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和58例健康儿童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结果:下呼吸道感染患儿MP-IgM阳性率28.2%,健康儿童MP-IgM阳性率5.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感染儿童可合并其他细菌感染。结论:MP感染与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刘宝凤 《当代医学》2013,(28):81-82
目的研究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0儿科治疗的哮喘患儿188例、肺炎患儿98例,另选择健康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3组患儿的血清肺炎支原体IgM(MP-IgM)抗体使用颗粒凝集法进行检测,对哮喘患者血清总IgE进行测定。结果支气管哮喘患儿的MP-IgM阳性率(48.97%)明显高于肺炎患儿的MP-IgM阳性率(36.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MP-IgM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5.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学龄儿童的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的患儿阳性率(P<0.05)。MP-IgM阳性的支气管患儿血清总IgE水平明显高于MP-IgM阴性的支气管患儿的血清总IgE(P<0.05)。结论儿童哮喘的发病率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密切关系,尤其学龄儿童肺炎支原体MP-IgM阳性更高,应该加强关注。  相似文献   

3.
蒋华 《中国医药导刊》2013,(7):1275-127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26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的阳性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支气管哮喘患儿中,MP-IgM阳性率为46.15%,健康组患儿的MP-IgM阳性率11.54%,哮喘组患儿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可能是导致诱发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哮喘发作期患儿要考虑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常规行MP-IgM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抗体、C-反应蛋白及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童呼吸道医院感染诊断中的应用评价.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60例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按其致病病原体的分类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n=50)、肺炎支原体感染组(n=50)、病毒感染组(n=60).比较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以及C-反应蛋白(CRP).结果:细菌感染组、肺炎支原体感染组、病毒感染组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与基本病情方面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细菌感染组患者的PCT显著高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P<0.05);细菌感染组患者的CRP与WBC水平也显著高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P<0.05).细菌感染组、肺炎支原体感染组、病毒感染组的MP-IgM的阳性率分别为4.00%、96.00%与5.00%,肺炎支原体感染组的MP-IgM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三者的检测对儿童呼吸道医院感染诊断有很大帮助,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敏感、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MP)特异性抗体IgM(抗MP-IgM),协助临床早期诊断MP感染及早期治疗,缩短病程.方法日本富士肺炎支原体检测试剂-SERODIA-MYCOⅡ凝集试验.结果177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检出MP-IgM阳性389例,检出率为21.9%.年龄<3岁、3~6岁、6~13岁3个年龄组患儿的MP-IgM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5%(147/1 012),30.5%(139/456)和33.9%(103/304).取86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符合临床支原体诊断标准有的205例,抗MP-IgM阳性156例,阳性率为76.1%;不符合诊断标准的655例中,抗MP-IgM阳性仅为26例,假阳性率为4.0%.两组经统计χ2=48.2,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SERODIA-MYCOⅡ凝集试验检测小儿MP感染具有操作简便、省时快捷、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可作为早期诊断MP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我院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状况,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497例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结果 在497例患儿中,共检出阳性108例,阳性率为21.7%,其中女患儿阳性率为31.5%,男女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各年龄段中,1岁以内患儿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P<O.01),学龄前儿童(4 ~6)发病率最高(47.5%);一年中不同季节发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四季均能引起呼吸道感染,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女童感染机会高于男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喘息性支气管炎发病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方法:分析58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的检测结果,并与38倒反复呼吸道感染,无喘息症状的支气管炎患儿和32例健康体检患儿对比,探讨喘息症状与MP感染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58例患儿中14例MP - IgM检测呈阳性,阳性率24.1%,对照组38例患儿中4例MP - IgM呈阳性,阳性率10.5%,x2 =25.44,P<0.05,32例健康体检的儿童中1例MP - IgM呈阳性,阳性率3.1%,x2=28.08,P<0.01,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发病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具有相关性,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肺炎支原体感染和外周血白细胞介素-5 (IL-5)水平与儿童哮喘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于辽河油田总医院儿科就诊的哮喘患儿8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儿童78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 (MP-IgM)检测;将观察组分为MP-IgM阳性组与MP-IgM阴性组,并检测观察组所有患儿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及IL-5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儿血清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3.90%比16.67%),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13.96,P<0.01);MP-IgM阳性组血清总IgE水平明显高于MP-IgM阴性组[(457.47±73.51) IU/mL比(314.20±48.27) IU/m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MP-IgM阳性组EOS明显高于MP-IgM阴性组[(417.32±43.78)×106/L比(248.36±35.26)×106/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MP-IgM阳性组血清IL-5水平明显高于MP-IgM阴性组[(308.34±58.69)ng/L比(87.96±13.42) ng/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和外周血IL-5水平与儿童哮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风湿病发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1例儿童风湿病患儿及30例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MP)IgM、IgA抗体.结果风湿病患儿组MP-IgM阳性16例(51.6%),MP-IgA阳性10例(36.26%),正常对照组MP-IgM、IgA阳性各2例(6.67%).风湿病患儿组肺炎支原体感染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小儿风湿病患儿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可能参与其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风湿病发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1例儿童风湿病患儿及30例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MP)IgM、IgA抗体.结果风湿病患儿组MP-IgM阳性16例(51.6%),MP-IgA阳性10例(36.26%),正常对照组MP-IgM、IgA阳性各2例(6.67%).风湿病患儿组肺炎支原体感染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小儿风湿病患儿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可能参与其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的年龄、性别、季节、症状等分布情况.方法 对2020例住院病例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应用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肺炎支原体抗体体外诊断测试剂盒(SERODIA-MYCOⅡ)检测血清MP-IgM抗体.结果 男性MP-IgM抗体阳性率为18.3%,女性阳性率为29.2%,男女比例为1:1.6.1岁以下阳性率最低,3~13岁阳性率最高,1岁以下、1~3岁和3~13岁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6岁与6~13岁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一年四季均有不同程度的MP感染病例发生,11~1月份MP发病率比其它月份高.MP感染主要累及呼吸系统,也可累及呼吸系统以外器官.结论 MP感染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及学龄儿童,全年均可发病,以冬季为主.MP感染的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亦可伴发多器官损害(包括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临床检验结果对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5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MP-IgM检测结果显示,MP-IgM阳性43例(37.39%).26例(22.61%)患儿痰液细菌培养阳性,其中12例(46.15%)为肺炎链球菌,9例(34.62%)为肺炎克雷伯菌,5例(19.23%)为阴沟肠杆菌.62例男孩中,MP-IgM阳性24例,阳性率为38.71%;53例女孩中,MP-IgM阳性19例,阳性率为35.85%.女孩MP-IgM阳性明显高于男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验室检验结果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重要作用,但临床仍存在一定漏诊.因此,对临床检验结果阴性而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患儿,应对其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减少漏诊率.  相似文献   

13.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CVA患儿46例为观察组,44例同期就诊、年龄相仿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应用颗粒凝集法测定两组患儿MP-IgM.结果观察组MP-IgM阳性16例阳性率34%;对照组阳性5例,阳性率为1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95,P<0.01).观察组MP-IgM滴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滴度≥1:320者占31.25%(5/16例),而对照组较低,仅1例最高滴度为1:320.结论CVA与MP感染关系密切,提示对CVA患儿应常规检测MP以排除MP感染,阳性者在按哮喘常规治疗同时予抗MP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鉴别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结果:206例细菌性肺炎患者(A组)CRP>6 mg/L,阳性率为89.4%;70例支原体肺炎患者(B组)阳性率为82%;75例病毒性肺炎患者(C组)CRP阳性率为12.5%;70例健康儿童(D组)CRP阳性率为3.1%.A、B组与D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C组与D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康复前后检测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CRP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病毒性肺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RP的检测在肺炎病原体的诊断上有辅助作用,并作为指导临床用药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与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24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及56例不伴分泌性中耳炎的鼻咽疾病患儿,检测外周血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抗体(MP-IgM、CP-IgM);并对比分泌性中耳炎组MP-IgM与CP-IgM阳性率及对照组MP-IgM与CP-IgM阳性率,对比分泌性中耳炎组与对照组的MP-IgM、CP-IgM阳性率。结果分泌性中耳炎组MP-IgM阳性率为20.98%,CP-IgM阳性率为12.0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5);对照组MP-IgM阳性率为8.95%,CP-IgM阳性率为7.14%,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泌性中耳炎组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MP-IgM阳性率(P〈0.05);而两组CP~IgM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可能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关,但与肺炎衣原体感染关系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抗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在儿童及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来我院就医的2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及同期200例来我院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此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均实施抗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研究分析抗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结果:实验组儿童、成人患者的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83%、22.50%,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4.24%)和成人(2.44%),P0.05,但实验组儿童患者的IgM抗体阳性率和成人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儿童及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采取抗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具有较显著的临床意义,可为临床医师早期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应用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生产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盒(被动凝集法)对厦门地区332例呼吸道感染儿童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计算不同年龄和不同疾病患儿的抗体阳性率,为肺炎支原体(MP)相关研究提供流行病学资料.结果 发现332例患儿MP-IgM 抗体阳性143例,阳性率为43.1%.小于1 岁、1~3 岁、4~6 岁、7~14 岁年龄段中MP-IgM 阳性率分别是18.6%、41.9%、56.3%、59.3%.说明各年龄段儿童人群普遍易感MP,4~14岁患儿肺支抗体阳性率较高.在不同疾病检出阳性率中,上感和支气管炎的阳性率高于肺炎患者,表明肺炎支原体是引起上感和支气管炎的重要因素,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支原体肺炎及细菌性肺炎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诊断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两年收治的241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与230例细菌性肺炎患儿的临床检验结果,应用ELISA法测定两组患儿血清MP-IgM含量,同时检测C-反应蛋白(CRP)、ALT、AST、CK-MB.结果: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MP-IgM阳性率为63.5%显著高于细菌性肺炎患儿5.2%(P<0.01);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沉与CRP检验结果均处于相对正常范围,而细菌性肺炎患儿两项数据均显著偏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支原体肺炎三种血清酶均较细菌性肺炎显著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P-IgM测定结合血清酶、血沉与CRP检验是提高支原体肺炎诊断可靠性与准确率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朱桂芳  汤利  刘晓青  赵骄宜 《吉林医学》2013,34(22):4464-4465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对50例慢性咳嗽患儿进行了肺炎支原体MP-IgM抗体测定,并分析了MP感染与慢性咳嗽患儿年龄的关系。结果:观察组50例患儿中有27例患儿MP-IgM抗体测定为阳性,占54%;对照组患儿中有3例MP-IgM抗体测定为阳性,占6%。观察组的MP-IgM抗体测定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1,P<0.001)。1~3岁患儿的MP-IgM抗体测定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感染是小儿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慢性咳嗽患儿应进行MP-IgM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20.
肺炎支原体培养与抗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云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8):2338-234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与抗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在儿童及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及比较。方法:应用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SERODIA-MYCOⅡ凝集试验分别对呼吸内科、儿科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初诊患者同时进行肺炎支原体培养与抗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358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49例、SERODIA-MYCOⅡ凝集试验检出血清抗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53例,两种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儿科组与内科组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与SERODIA-MYCOⅡ凝集试验检测肺炎支原体,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肺炎支原体在成人下呼吸道感染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