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海 《现代医药卫生》2014,(15):2331-2333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06年9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22例(23眼)行小梁切除术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患者行小梁切除术中联合丝裂霉素C(0.4 mg/mL)棉片放置于巩膜瓣及Tenon囊下3~5 min进行治疗。术后观察患者前房深度、滤过泡、眼压以及新生血管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15个月,平均10个月。23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后均无持续性浅前房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半年随访时有4例眼压升高,加用噻吗洛尔滴眼液每天2次治疗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患者在随访期内均得以保留眼球,其中视力提高15眼。结论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棉片治疗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相对简单、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法之一,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解决传统小梁切除术后存在的术后早期低眼压、扁平前房、术后滤过泡瘢痕化失败的问题 ,我们于 1997年9月至 2 0 0 0年 9月 ,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 5 - Fu术中应用与传统小梁切除术进行比较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改良组 :2 4例 32眼 ,男 10例 13眼 ,女 14例 19眼 ;年龄 2 1~ 72岁 ,平均 4 9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1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16眼 ,慢性开角型青光眼 5眼 ,其中近绝对期 8眼。1.2 传统组 :19例 2 6眼 ,男 9例 12眼 ,女 10例 14眼 ;年龄 32~ 74岁 ,平均 5 3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9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17眼…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丝裂霉素C(mitomyeinMMC)在青光眼滤过术后抗瘢痕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195眼常规小梁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青光眼患者并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在195眼中168眼疗效好,眼压控制在(13.7±2.1)mmHg、11眼疗效较好,不用或仅用局部抗青光眼药物眼压≤21mmHg、16眼出现并发症效果差。手术成功率91.8%。功能性滤过泡为86%。手术后角膜上皮损害6眼,低眼压、浅前房发生9眼。结论MMC能抑制青光眼滤过术后瘢痕形成,大大提高了青光眼滤过术的成功率,远期效果好,但使用时应掌握适应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的经典术式,术后滤过泡瘢痕化是手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为抑制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的纤维化倾向,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获得较好的远期效果,我们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ytomycinC,MMC)方法,对19例(31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回顾并总结施行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原发性青光眼32例患者32眼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术后一个月视力不变-视力改善30例眼(96%),视力降低2眼(4%);术后6~12个月随访,患者术眼较术前明显降低。结论原发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联合丝裂霉素C可以有效防止术后滤过泡瘢痕组织形成,是治疗青光眼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加强对特殊环节的配合护理保证了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 1996年 10月开始 ,开展了显微镜下小梁切除术辅助丝裂霉素 C治疗进展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共 18例18只眼。术后眼压控制良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18例 ,18只眼 ,男 5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 4 8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2例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6例。术后随访 2~ 12个月 ,平均 7个月。1.2 手术方法 :作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及筋膜瓣。巩膜面烧灼止血 ,作 1/ 2厚板层巩膜瓣后 ,用含 0 .4 m g/ m l浓度丝裂霉素 C棉片浸于术中结膜瓣和巩膜瓣下 ,5分钟后弃之 ,充分冲洗后行小梁切除及虹膜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5例(35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予以控制眼压、血糖等措施后采取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进行治疗,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并针对患者的眼压及滤过泡来决定可调节缝线的拆除时间。并对35例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眼压、滤过泡、视力、前房深度及新生血管情况进行随访。结果35例患者(35眼)术后当日高眼压的症状及体征均消除。术后6个月,35例患者平均眼压为(15.8±7.2)mmHg,与术前的平均眼压(53.3±9.7)mmHg比较,眼压显著降低(P〈0.01);功能性滤过泡约占88.6%;29例患者(29眼)视力较术前均存在程度不一的提高。35例患者(35眼)均保持良好的前房深度;虹膜新生血管全部消退约占31.4%,消退在50%以上约占48.6%,消退在50%以下约占20.0%。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能有效重建房水循环路径,使患者的症状大大减轻,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丝裂霉素 C(mitomycin C,MMC)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方法 :对72例 78眼青光眼的患者 ,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 C,术中将含 0 .2 mg/ml MMC的棉片置于巩膜瓣下 3分钟后取出。术后随访时间为 8~ 3 6月 ,观察手术效果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结果 :术后 8月 ,眼压 <2 lmm Hg者 69眼 (88.5 % )。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 :角膜上皮损害发生 11眼 (14 .1% ) ,滤过泡并发症 2 1眼 (2 6.9% ) ,发生持续性低眼压 3眼 (3 .8% ) ,浅前房发生 10眼 (12 .8% )。结论 :丝裂霉素 C的应用 ,明显增加了小梁切除术手术的成功率 ,而且手术较安全 ,但是仍应该重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总结本院2000年6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58例青光眼患者滤过手术后浅前房的原因类型及处理方法。结果行青光眼滤过手术70眼,发现浅前房21眼,占总眼数30%。常规小梁切除术者8眼,加用丝裂霉素C小梁切除术者13眼。滤过引流过畅者15眼(71.4%),结膜创口渗漏者2眼(9.5%),睫状体脉络膜炎者2眼(9.5%),睫状体脉络膜脱离1眼(4.8%),恶性青光眼1眼(4.8%)。16眼经过药物保守治疗,前房恢复,5眼经手术逐渐恢复。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发生率高,常见滤过过畅以小梁切除+丝裂霉素C的发生率高,大多数经保守治疗形成前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和丝裂霉素c联合前房穿刺术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对80例(90眼)青光眼患者做矩形巩膜瓣与前房穿刺13,然后行小梁切除术,在巩膜瓣一侧做可调整缝线,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防止滤过泡瘢痕化,术后观察眼压、滤过泡形态,前房深度及并发症。当术后前房形成稳定或眼压回升〉10mmHg时,拆除巩膜瓣可调整缝线。结果83只眼(92%)眼压〈21mmHg,4只眼局部药物治疗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术后第1天全部前房形成良好,术后巩膜瓣可调整缝线2~14d内拆除,平均6d,6个月内随诊83只眼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术后共发生浅前房6眼,占8.9%,2只眼出现脉络膜脱离,1只眼出现恶性青光眼,引流过畅1眼,结膜切口渗漏2眼,经保守治疗后治愈。结论可调整缝线、丝裂霉素c联合前房穿刺在小梁切除术中形成前房,减少浅前房发生率,促进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可调节缝线联合丝裂霉素C小梁切除手术在青光眼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采用可调节缝线联合丝裂霉素C小梁切除手术对4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3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例开角性青光眼,13例难治性青光眼共98例139眼进行了6个月~24月的随访观察。结果术后视力不变127眼,下降1—2行12眼;出院时眼压平均在11.47mmHg左右,两周复查眼压平均在14.37mmHg左右,6个月~2年眼压平均在16.19mmHg左右。手术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可调节缝线联合丝裂霉素C小梁切除手术能有效地降低眼压,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从而有效地维护了青光眼患者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2.
陈晖  汤崇凯 《江苏医药》1999,25(5):385-385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是常见的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会出现周边虹膜前粘连,前囊下白内障,角膜内皮损伤,无滤过泡,导致手术失败甚至恶性青光眼。自1995年至1997年,作者对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处理方法及时机进行探讨,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原发性青光眼72例(84眼)。其中闭角型青光眼51例(63眼),开角型青光眼21例(21眼)。男25例,女47例。年龄40~72岁,平均58.5岁。术前均用药物将眼压降至正常。二、手术及术后检查:显微镜下行常规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术后每天在裂隙灯下检查滤过泡,前房深度,测量眼压。对术后…  相似文献   

13.
青光眼滤过泡的并发症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形成有功能的滤过泡,是青光眼手术成功的重要标志。若滤过泡失败,则可导致眼压升高和视功能再次受损。我院1993年8月~1998年12月间住院的66例80只眼中,20例20眼发生功能障碍性滤过泡,现将其原因和处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20例中,男6例,女14例。右眼11例,左眼9例。平均年龄60.1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9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例,慢性开角型青光眼9例。手术方法为常规小梁切除术。12 功能障碍性滤过泡的病因 20例中,即将失败的滤过泡8例,滤过过盛6例,包裹性滤过泡4例,滤过泡渗漏2例。13 处理方法及结果 对于即将失败的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方法对A、B组医师制作的棉片进行干湿对比,分析其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组医师所制作的棉片的组内与组间干重均存在一定的差异,A组医师所制作的棉片湿重也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A组各医师制作的棉片的丝裂霉素质量均值分别为(139.1±23.7)μg,(108.4±24.5)μg,(147.6±38.7)μg;手术治疗联合丝裂霉素应用后有187眼的眼压<18 mm Hg,治疗成功率为83.11%(187/225)。结论合理的丝裂霉素用量能够提高青光眼滤过术的成功率,同时,固定湿度棉片内所含的丝裂霉素质量能够得到较好的控制与复制;因此,应当在手术中采用固定湿度棉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报道13例(13眼)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后再次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的疗效和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2005年10月13例(13眼)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的原因、再次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 手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滤过泡瘢痕化.患者术前眼压(32.13±11.25)mmHg,经再次手术治疗,滤过泡形成良好,眼压显著降低.术后3个月眼压(19.87±11.23 mmHg).结论 再次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临床效果显著,可安全、有效地降低眼压.  相似文献   

16.
小梁切除术是临床最常用的青光眼滤过的手术方式,理想的手术是保持恰当的滤过,一方面防止滤过泡瘢痕化导致手术失败,另一方面防止术后出现滤过过强或渗漏性浅前房,因此人们一直探讨一种有效的方法来防止。2003--2008年我们对60例青光眼采用小梁切除术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56例(56眼)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施行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术后观察眼压,结膜滤过泡及眼前段反应等。随访6~12月。结果随访时50例术后眼压6~21mm Hg(89.28%),5例用1~2种降眼压药物治疗眼压<30mm Hg;1例手术失败。本组病例形成功能性滤过泡50例。占89.28%。术中有4例前房少量积血,术后浅前房2例,无眼球萎缩。结论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为一种较安全而有效的综合性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临床分析(附134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讨论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我眼科1998年~2004年3月期间收治的青光眼患者134例,行抗青光眼滤过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类型及治疗方法。结果 共行青光眼滤过手术161只眼,其中52只眼发生浅前房,发生率为32.2%。小梁切除 丝裂霉素为38.6%(35/88)。浅前房发生于术后1~7天,术后3~4天发生率最高。其中:滤过过畅19只眼(36.54%)、睫状体脉络膜脱离12只眼(23.08%)、洁膜瓣渗漏19只眼(36.54%)、恶性青光眼2只(3.08%)。其中需要手术治疗的6只眼,其余46只眼均通过保守治疗恢复前房。结论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高,常见原因是:房水滤过过畅、结膜瓣渗漏及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滤过术后,眼内环境的改变,促使房水分泌减少,也是浅前房发生的重要因素,故此,小梁切除术 MMC术后浅前房发生率很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和干扰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15例(18眼)给予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和干扰素治疗。结果 15例患者术后6个月眼压控制正常,眼压从术前的(37.5±5.6)mmHg降至(15.7±2.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17眼形成功能性滤过泡,1眼为非功能性滤过泡。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和干扰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能保持滤过道通畅,促使新生血管消退,能较好地控制眼压,保留有用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20.
可拆除缝线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一种解决小梁切除术后低眼压、浅前房、滤过泡下瘢痕形成的方法。方法 收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22眼,分为对照组(42眼)与试验组(80眼)。对照组采用标准小梁切除术治疗,试验组采用可拆除缝线联合丝裂霉素C(MMC)治疗。结果 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术后低眼压、浅前房、滤过泡情况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可拆除缝线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可明显提高抗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该术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青光眼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