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阳解毒化瘀方对肝衰竭大鼠内毒素血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态观察温阳解毒化瘀方对肝衰竭大鼠内毒素血症(ITEM)的影响。方法:将8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予乳果糖+三联活菌溶液)及温阳解毒化瘀颗粒组(实验组),采用D-半乳糖胺(D-gal)腹腔注射致肝衰竭ITEM大鼠模型。正常组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2小时后处死,其余各组分别于造模后12小时、24小时各取10只大鼠处死,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转氨酶(ALT、AST)、肝组织病理学、门静脉及结肠内毒素水平。结果:模型组12小时时ALT和AST较正常组升高(P<0.05),24小时时门静脉及结肠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大面积坏死;实验组及对照组在造模后12小时各观察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造模后24小时两组ALT和AST、门静脉及结肠内毒素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肝组织病变减轻。结论:D-gal腹腔注射可建立大鼠肝衰竭ITEM模型,温阳解毒化瘀方可通过降低门静脉及结肠内毒素水平减轻ITEM而达到抗肝衰竭的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内毒素血症对大鼠肝细胞线粒体膜电位(△Ψm)的影响及黄芪注射液的干预作用.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内毒素注射后6h、12h组和黄芪处理组.分离肝细胞并检测其线粒体△Ψm水平,同时提取大鼠肝细胞线粒体测定其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在注射内毒素6h后,线粒体△Ψm减少,MDA的含量升高,SOD、GSH-PX活性减少,12h后,线粒体△Ψm明显减少,MDA升高更加明显,SOD、GSH-PX活性明显减少.与对应的内毒素组比较,经黄芪处理后,肝细胞线粒体△Ψm升高,MDA的含量明显减少,SOD、GSH-PX活性升高.结论:内毒素血症能造成肝细胞线粒体△Ψm下降和线粒体的氧化损伤,黄芪注射液可有效抑制内毒素血症肝细胞线粒体△Ψm的下降,减少内源性自由基的生成,提高机体的抗氧化损伤能力,具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解毒凉血方含药血清对TNFα联合ActD诱导肝衰竭肝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人正常肝细胞Chang liver及肿瘤细胞HepG2筛选解毒凉血方含药血清的有效比例。干预组采用有效比例的解毒凉血方含药血清预刺激24 h,然后采用TNFα联合ActD刺激Chang liver模拟急性肝衰竭肝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免疫荧光实验检测凋亡肝细胞TBFβ1的表达及分布,免疫印迹法检测TGFβ1/Smad信号通路中TGFβ1、p-TβRⅡ、Smad7及p-Smad2/3的表达水平。结果:15%(体积比)解毒凉血方含药血清对TNFα联合ActD诱导的肝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15%解毒凉血方含药血清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模型组及空白血清组(P<0.01);与模型组及空白血清组比较,15%解毒凉血方含药血清预处理组胞质中TGFβ1、p-TβRⅡ以及Smad2/3磷酸化(p-Smad2/3)均低水平表达,而Smad7表达水平较高(均P<0.05)。结论:解毒凉血健脾方含药血清对TNFα联合ActD刺激诱导的急性肝衰竭肝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滋补脾阴法改善大鼠糖尿病脑病及其线粒体相关机制。方法 SD大鼠分为对照组,糖尿病脑病组(DM组),滋补脾阴组(ZBPYR组),健脾益气组(BZYQ组)和滋补肾阴组(LWDH组)。水迷宫评价学习记忆能力,JC-1和DCFH标记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Ψm)高低、活性氧(ROS)含量。结果 ZBPYR组水迷宫潜伏期低于DM组(P0.01),BZYQ和LWDH组与DM组无统计学差异ZBPYR组△Ψm高于DM组(P0.05),BZYQ和LWDH组△Ψm较DM组无统计学意义;DM组ROS高于ZBPYR组(P0.05),与BZYQ和LWDH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ZBPYR提高△Ψm,降低ROS改善糖尿病脑病大鼠皮质线粒体功能,提高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5.
廖丹!  谢青!  周霞秋!  臧国庆!  钱书兵  陈诗书 《肝脏》2000,5(2):66-69,W000
探讨同种异体肝细胞经腹腔、脾脏移植对D 氨基半乳糖 (D gal)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大鼠的治疗作用及移植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研究基因修饰肝细胞经脾脏移植后的定位及表达。方法 采用D gal诱导大鼠肝衰竭。在D gal诱导后 4 8h ,Ⅰ组 :经腹腔移植 4× 10 7同种异体肝细胞 ;Ⅱ组 :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2ml;Ⅲ组 :经脾脏移植 2× 10 7同种异体肝细胞 ,同时肌注CsA 10mg/kg ;Ⅳ组 :经脾脏注射生理盐水 1ml,同时肌注CsA 10mg/kg ,观察大鼠的存活率、肝脏功能、肝脏病理变化和移植细胞的组织学及G6P活性变化 ;Ⅴ组 :经脾脏移植双顺反子逆转录病毒修饰的大鼠原代肝细胞 ,同时肌注CsA 10mg/kg ,经PCR扩增及X gal染色方法追踪细胞的定位及基因表达。 结果 Ⅰ组大鼠存活率显著高于Ⅱ组 ( 71.4 %对 2 6.7% ,P <0 .0 5) ,肝脏功能及肝脏病理有部分改善。腹腔内移植肝细胞可短暂存活并具有G6P活性。Ⅲ组大鼠存活率与Ⅳ组无差别 ( 30 %对 30 % ,P >0 .0 5) ,肝功能、肝脏病理无明显改善。脾内移植肝细胞可短暂存活并具有G6P活性。Ⅴ组经脾移植基因修饰肝细胞后 ,可在脾内检测到 β gal基因表达并扩增出NeoR基因。 结论 经腹腔移植同种异体肝细胞可改善D gal诱导的肝衰竭大鼠的存活率 ,部分改善肝功能及肝脏病理 ,移植细胞  相似文献   

6.
安宫牛黄丸对实验性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安宫牛黄丸对实验性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安宫牛黄丸组、西药组、中西药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动物模型,在脑缺血后6 h、24 h、48 h7、2 h进行神经功能行为评分;造模连续给药4 d后,取脑组织,计算脑系数,干湿重法观察脑组织含水量,腹主动脉采血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阻断大脑中动脉后4 d内,除了假手术组外,所有大鼠都出现程度不同的运动障碍;脑系数、脑含水量和血清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安宫牛黄丸组、西药组、中西药组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脑系数、脑组织含水量及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升高血清IL-10水平(P<0.05);以中西药组作用最优,与假手术组、模型组、安宫牛黄丸组、西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宫牛黄丸组与西药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宫牛黄丸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是其对脑缺血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方对内毒素血症( endotoxemia,ETM)大鼠肝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将5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内毒素注射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组和解毒化瘀方6小时、12小时、24小时组.眼眶取血,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同时取肝组织分离线粒体,测定其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在注射内毒素6小时后,大鼠血清TNF-α水平及线粒体MDA的含量升高,线粒体SOD、GSH-Px活性下降,随着时间的延长,TNF-α水平及MDA的含量进一步升高,SOD、GSH-Px活性明显下降.与对应的内毒素组比较,经解毒化瘀方处理后,TNF-α水平及MDA的含量均降低,SOD、GSH-Px活性均升高.结论:解毒化瘀方对内毒素刺激Kupffer细胞释放TNF-α有抑制作用,同时减少内源性自由基的生成,提高机体的抗氧化损伤能力,具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健脾方对胃黏膜异型增生模型大鼠血小板反应蛋白1基因(thrombospondin 1,Thbs1)甲基化状态的影响,并探讨解毒化瘀健脾方治疗胃黏膜异型增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实验性胃黏膜异型增生病变模型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model control group,M G)、阳性对照组(positive control group,PCG)-西药维甲酸治疗组、解毒化瘀健脾方治疗组(Jiedu Huayu Jianpi Fang treatment group,A),并以健康大鼠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CG),进行相应的药物干预;取胃黏膜组织,应用甲基化特异PCR技术检测Thbs1基因甲基化状态;HE染色观察各处理组胃黏膜组织结构变化差异.结果:CG组10只健康大鼠胃黏膜经检测Thbs1基因均未发生甲基化,胃黏膜异型增生MG组大鼠T h b s1基因的甲基化阳性检出率为33.33%(6/18);PCG组-西药维甲酸组同正常大鼠相同,Thbs1基因甲基化检出率为0.00%;A组治疗大鼠Thbs1基因甲基化比率(20.00%),相比MG组显著降低(P=0.0198).HE染色结果显示MG、PCG、A组呈现中轻度胃黏膜异型增生症状,经治疗后PCG、A组异型增生趋于正常.结论:解毒化瘀健脾方对发生异型增生的胃黏膜组织Thbs1基因具有显著地去甲基化作用.解毒化瘀健脾方治疗胃黏膜异型增生可能与该药物使Thbs1基因甲基化程度显著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9.
胡黄连苷Ⅱ对H2O2损伤L-02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胡黄连苷Ⅱ(picroside Ⅱ)对氧化应激损伤L-02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H2O2损伤的L-02细胞作为氧化应激损伤模型,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状况,膜联蛋白(Annexin-Ⅴ)和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细胞凋亡,罗丹明123染色FCM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potential membrane,△Ψm),双氢罗丹明123染色FCM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含量.结果:0.6 mmol/L H2O2可诱导L-02细胞凋亡.细胞内ROS浓度增加,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明显下降.预先经过0.05,0.5,5 mmol/L浓度的胡黄连苷Ⅱ处理后,H2O2诱导的L-02细胞凋亡明显减少(30.8%±9.09%,10.2%±9.82%,8.2%±7.10%vs 42.8%±8.28%,均P<0.01),同时明显减弱H2O2对细胞内ROS浓度和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影响.结论:胡黄连苷Ⅱ对氧化应激损伤L-0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内ROS含量,进而抑制△Ψm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方对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ETM)大鼠肝细胞线粒体COX的影响。方法:将5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内毒素(脂多糖LPS注射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组和解毒化瘀方6小时、12小时、24小时组。取肝组织分离线粒体,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COX活性,采用RT—PCR法检测COXI、COXⅡ、COXⅢ的表达变化。结果:内毒素造模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肝线粒体内COX活性明显下降,与正常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24小时降为最低。解毒化瘀方组与内毒素组相同时相点比较,解毒化瘀方12小时组、24小时组COX活性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内毒素组6小时、12小时、24小时,COXⅠmRNA、COXⅡmRNA表达逐步下降,与正常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ⅢmRNA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解毒化瘀方24小时组COXⅠmRNA表达高于内毒素同时相组(P〈0.05)。结论:解毒化瘀方能提高COX活性,上调线粒体编码基因COX表达水平,这可能是改善能量代谢、保护肝细胞的一个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正交设计优选凉血化瘀方及其防治肝衰竭的药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凉血化瘀方防治急性肝衰竭的最佳配伍。方法:ICR小鼠85只被随机分成17组,包括正常组和16个用药组,根据L16(215)正交表将凉血化瘀方按四因素两水平安排成16种不同的搭配,制成煎剂分别灌胃给药,每组小鼠腹腔注射D-GaIN(500mg/kg) LPS(4.8μg/kg)造成急性肝功能衰竭,6小时后取血和肝组织,观察不同药物组小鼠的胆红素(TBil)、转氨酶(ALT、AST)水平和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结果:赤芍、生地、大黄配伍组比模型组和其他用药组能够显著降低肝衰竭小鼠胆红素水平,减轻肝组织坏死程度。结论:凉血化瘀中药具有很好的防治肝衰竭,保护肝细胞的作用,且由赤芍、生地、大黄配伍组方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方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肝细胞线粒体ATPase 6、ATPase 8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成正常对照、内毒素6、12、24小时和解毒化瘀方6、12、24小时组,检测肝线粒体Na^+K^+-ATP、Ca^+Mg^+-ATP酶活性和ATPase 6、ATPase 8 mRNA的表达。结果:内毒素各组Na^+K^+-ATP、Ca^+Mg^+-ATP酶活性和ATPase 6、ATPase 8 mRNA表达与正常组比明显下降;与对应的内毒素组比,解毒化瘀方12、24小时组Na^+K^+-ATP、Ca^+Mg^+-ATP酶活性显著增加,24小时组ATPase 6、ATPase 8表达显著提高。结论:内毒素能造成大鼠肝线粒体ATPase 6、ATPase 8基因表达下降,解毒化瘀方能干预内毒素血症大鼠ATPase 6、ATPase 8基因表达下调,具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解毒通络方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心肌损伤后胶原合成的干预作用。方法成年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解毒通络方高、中、低剂量组和ACEI组。解毒通络方组给予解毒通络方冲剂悬液10、20、30 g/kg灌胃,ACEI组给予卡托普利水溶液0.005 g/kg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7 d后,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Ang)Ⅱ含量;碱水解法测定心肌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组织ColⅠ、ColⅢ和TGF-β1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ngⅡ含量及心肌Hyp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心肌组织ColⅠ、ColⅢ及TGF-β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解毒通络方各剂量组血清AngⅡ含量及心肌Hyp含量均降低(P<0.05),心肌ColⅠ、ColⅢ和TGF-β1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ACEI组比较,解毒通络方高剂量组TGF-β1蛋白的阳性表达面积减少(P<0.05)。结论解毒通络方可以有效抑制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的大鼠心肌胶原合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ngⅡ生成及干扰心肌TGF-β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肝细胞脾内移植联合重组鼠肝再生增强因子(rALR)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与免疫学机制。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1.2 g/kg)诱导并建立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36 h后随机分为6组:Ⅰ组:模型对照组;Ⅱ组:经脾脏注射等渗盐水1 ml,腹腔注射等渗盐水1 ml/d;Ⅲ组:经脾脏注射rALR 1 ml(50μg/kg),腹腔注射rALR 1 ml(50μg·kg^-1·d^-1);Ⅳ:经脾脏移植2×10^7同种异体新生大鼠肝细胞,腹腔注射等渗盐水1 ml/d;Ⅴ组:经脾脏移植2×10^7同种异体新生大鼠肝细胞,腹腔注射rALR 1 ml(50μg·kg^-1·d^-1);Ⅵ组:经脾脏移植2×10^7同种异体新生大鼠肝细胞,腹腔注射环孢菌素1 ml(10 mg·kg^-1·d^-1)。观察大鼠每天存活率;术后第1、5天及2周处死大鼠以获取肝、脾组织,观察脾内移植肝细胞的组织学改变;在术前、术后第1、2、5、12天采集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L-1β和TNFα的浓度。结果Ⅰ、Ⅱ和Ⅲ组大鼠存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Ⅳ组有部分大鼠长期存活,2周存活率为33%,Ⅴ组大鼠2周存活率显著高于Ⅳ组,而与Ⅵ组大鼠2周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Ⅳ、Ⅵ组脾内移植的肝细胞可存活5~7 d,Ⅴ组脾内移植肝细胞可存活至2周以上。术后第1天,Ⅳ组血清IL-1β水平显著高于Ⅴ组和Ⅵ组(P〈0.05);术后第5天,Ⅳ组血清IL-1β水平仅与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TNFα的浓度在Ⅱ组显著高于Ⅳ、Ⅴ、Ⅵ组(P〈0.05)。结论新生大鼠肝细胞脾内移植与rALR联合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有一定疗效,可提高D-氨基半乳糖诱导肝衰竭大鼠的存活率;移植肝细胞在脾脏可存活2周以上,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肝细胞再生、预防移植肝细胞凋亡及轻微抑制细胞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异丙酚预处理对Ca2+诱导大鼠心肌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35只,体重220 g~235 g,雌雄各半,断头处死迅速取出心脏制备线粒体悬液后,随机均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组),CaCl2组加入CaCl2 100 nmol/(mg·prot),不同浓度异丙酚组(P25组、P50组、P100组)分别加入不同终浓度异丙酚25μmol/L、50μmol/L、100μmol/L,5min后加入CaCl2100 nmol/(mg·prot).分光光度法测540 nm处吸光度的改变反映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MPT)的程度,以罗丹明123为荧光探针测定线粒体跨膜电位(mitochondrial transmembrane potential,△Ψm).结果 与C组比较,其余各组线粒体膜MPT程度升高(P<0.01),线粒体△Ψm下降(P<0.05或P<0.01).与CaCl2组比较,P25组、P50组和P100组线拉体膜MPT程度降低(P<0.01),线粒体△Ψm上升(P<0.05或P<0.01).与P25纽比较,P50纽和P100组线粒体膜MPT程度降低(P<0.01),线粒体△Ψm上升(P<0.05).与P50组比较,P100组线粒体膜MPT程度降低(P<0.01),而线粒体△Ψ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异丙酚预处理可减轻Ca2+造成的线粒体膜MPT和△Ψm的降低,对Ca2+诱导的大鼠心肌线拉体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温法干预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阳黄证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选取8例HBV-ACLF阳黄证患者作为阳黄组和8名健康对照者,收集两组人员外周抗凝血,体外诱导培养成成熟的DCs。将两组人员的DCs细胞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温法干预组、去温法干预组和空白组。并用大鼠温阳解毒化瘀方(温法)及温阳解毒化瘀方减附子、白术方(去温法)含药血清干预模型组(HBV-ACLF阳黄证患者)DCs。流式细胞仪分析DCs表面CD80、CD86、CD83、HLA-DR表达及平均荧光强度;ELISA法检测DCs分泌细胞因子IL-12、IL-6、IL-10水平;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DCs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DCs比较,模型组DCs表面CD80、CD86、CD83、HLA-DR表达及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降低,DCs分泌细胞因子IL-12、IL-10显著减少,IL-6增多,促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法干预组DCs表面CD80、CD86、CD83、HLA-DR表达及平均荧光强度显著升高,DCs分泌细...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安宫牛黄丸对出血性中风大鼠的影响。方法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模型组)、C组(西药治疗组)、D组(中药治疗组)、E组(中西结合治疗组),以自体血制作出血性中风大鼠模型,术后1 d、2 d3、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肌力测验、平衡木行走试验)及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的测定。结果术后各组之间血常规、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较A组高(P<0.05),术后2 d、3 d C、D、E组神经功能缺损低于B组(P<0.05),E组神经功能缺损明显低于C组及D组(P<0.05),C组与D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宫牛黄丸能减轻大鼠神经功能损,但对凝血功能、血常规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化瘀解毒方提取物抗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人肺癌A549细胞株,利用MTT法分析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利用Transwell细胞培养系统检测细胞迁移、侵袭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化瘀解毒方提取物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PDK)1和蛋白激酶B(Akt)mRNA的表达,进一步采用免疫印迹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中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化瘀解毒方提取物呈浓度依赖性抑制体外人肺癌A549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瘀解毒方含药血清和阳性对照药环磷酰胺对PI3K,PDK1和Akt总蛋白水平无影响。然而,化瘀解毒方含药血清显著抑制A549细胞中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论化瘀解毒方含药血清抑制A549细胞增殖、黏附、迁移和侵袭与抑制Akt蛋白的磷酸化有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温阳解毒化瘀方对HBV相关肝衰竭患者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中医辨证为"脾虚瘀黄"的HBV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西医治疗+温阳解毒化瘀方)30例,对照组(西医治疗)30例,疗程共4周。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计数、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92.8%)优于对照组(71.4%);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双歧杆菌的菌落数增加(P〈0.01),肠杆菌数量下降(P〈0.05),血浆内毒素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比对照组患者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增加(P〈0.05),血浆内毒素明显下降(P〈0.05)。结论:温阳解毒化瘀方治疗HBV相关肝衰竭可改善患者肠道菌群,降低血浆内毒素的水平,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在不同浓度的莫西沙星作用下,其线粒体膜电位(△Ψm)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酰蛋白酶-3(Caspase-3)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变化,探讨莫西沙星促进ASMC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原代培养大鼠ASMC,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莫西沙星40 mg/L组(M40组)、80 mg/L组(M80组)、120 mg/L组(M120组)和200 mg/L组(M200组),均孵育48 h后,Annexin-V/PI双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用JC-1荧光探针在免疫荧光显微镜下检测细胞△Ψm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结果各莫西沙星浓度组(M40组、M80组、M120组及M200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95±0.21)%、(7.39±0.63)%、(13.39±0.40)%和(21.20±1.42)%,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的(0.94±0.05)%(均P<0.01),并存在浓度依赖性(r=0.974,P<0.01);荧光显微镜检测显示空白对照组以红色荧光为主,随着莫西沙星浓度增大,红色/绿色荧光强度值比率(分别为6.54±0.15、4.48±0.14、2.25±0.10和1.99±0.12)逐渐降低,与空白对照组(10.02±0.2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并存在药物浓度依赖性(r=-0.946,P<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空白对照组几乎无Caspase-3蛋白表达(0.31±0.03),各莫西沙星浓度组Caspase-3蛋白表达(分别为0.45±0.05、0.59±0.04、0.69±0.06和0.84±0.04)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0.31±0.03)(均P<0.01),同时也存在浓度依赖性(r=0.979,P<0.01)。各组细胞凋亡率与△Ψm水平呈负相关(r=-0.887,P<0.01),与凋亡蛋白Caspase-3水平呈正相关(r=0.955,P<0.01),各组细胞△Ψm水平与Caspase-3水平呈负相关(r=-0.951,P<0.01)。结论 莫西沙星可能通过影响大鼠AΨm促进ASMC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