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CVST)核磁诊断价值及介入治疗进展。方法:选择本院2002年6月~2011年3月收治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30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30例患者全部行MRI检查,19例并行MRV检查,24例患者行CT检查,16例患者行脑静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本组30例患者初次影像诊断确诊23例,其中MRI和(或)MRV确诊22例,CT确诊5例,DSA确诊16例,MRI诊断准确率高于CT。30例患者中,急性期8例,血栓T1WI呈等信号,T2WI静脉窦内呈极低信号;亚急性期18例,血栓在T1WI、T2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慢性期4例,血栓信号减低,MRV显示有血栓的静脉窦内血流信号消失,或显影不良。结论:MRI和MRV对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准确率较高,是CVST形成最敏感的检查方法,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成像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胜林  仇恒志  万立野 《河北医药》2008,30(8):1169-1170
目的 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 7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男1例,女6例;年龄23~35岁.使用东芝公司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常规行SE T1W1、TSE T2WI及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序列检查,相位对比(PC)法2D及3D静脉血管成像(MRV).结果 MRI可清晰显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直接征象(静脉窦流空效应消失,静脉窦内出现高信号血栓影像,MRV静脉窭不能显影)和间接征象(脑水肿、脑梗死、脑出血等信号),MRV可直观显示静脉窦部分或全部闭塞.结论 MRI常规成像方法结合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33例确诊为脑静脉窦血栓患者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诊断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33例患者中,8例单纯横窦受累,10例单纯乙状窦受累,10例横窦及上矢状窦联合受累,5例横窦受累、乙状窦及上矢状窦联合受累。患者中T1WI为等信号、T2WI为低信号有6例,T1WI、T2WI为高信号的有18例,T1WI为不均匀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的有9例。增强扫描中脑静脉异常强化的患者有11例,其静脉窦内血栓没有出现强化特征,同时呈现出空三角征或是充盈不规则缺损。患者DSA、MRV检查结果显示受累静脉窦显影主要表现为不显影或是显影狭窄、不规则。结论 MRI联合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可有效提高脑静脉窦血栓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磁共振的常规扫描序列(MRI)加MR二维相位对比法静脉成像(2D-PCMRV)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4例临床确诊的脑静脉窦血栓病例,男3例,女11例,年龄范围21~57岁,平均年龄38岁。所有病例行常规MR序列(TSE-T2WI、Tirm序列dark-fluid,SE-T1WI,EPI-DWI),2D-PC法MRV成像;病程处于急性期(1~5d)血栓7例;亚急性期(6~21d)5例,慢性期(21d)2例。结果:急性期脑静脉窦血栓信号T1WI以等低信号为主,T2WI以低信号为主;亚急性期T1WI以高信号为主,T2WI呈低或高信号;慢性期T1WI表现为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流空信号。2D-PC法MRV主要表现为脑静脉窦的闭塞或充盈缺损。结论:常规MR序列加2D-PC法MRV显示脑静脉窦血栓具特征性,可作为脑静脉窦血栓临床路径的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脑静脉窦血栓的CT与MRI表现,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对该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颅脑CT、MRI表现。急性期(发病<1周)11例,亚急性期(发病12周)6例,慢性期(发病>2周)4例。4例位于上矢状窦,6例位于上矢状窦并直窦、大脑大静脉及大脑内静脉,3例位于上矢状窦并横窦乙状窦,4例位于横窦并乙状窦血栓,2例位于下矢状窦,1例位于海绵窦,1例位于大脑上静脉并吻合静脉。结果 CT平扫18例,9例出现上矢状窦或窦汇高密度三角征,4例伴随横窦、乙状窦半月形高密度征,12例出现非动脉供血区出血性脑梗死,2例出现脑叶外周血肿;增强CT静脉造影(CTV)18例,全部显示血栓的直接征象,即静脉窦内充盈缺损。MRI检查15例,9例于T2WI和FLAIR序列上出现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被混杂信号影所代替,7例出现非动脉供血区出血性脑梗死,2例出现脑叶外周血肿并血管源性水肿;15例MRV显示静脉窦血栓12例,表现为受累的静脉窦或静脉不显影、狭窄或充盈缺损区。结论 CT与MRI检查是诊断静脉窦血栓形成有效方法,CT静脉造影(CTV)、MR静脉造影(MRV),多能显示血栓的直接征象,使该病诊断正确率显著提高,但是MRV对静脉窦血栓诊断存在较多的假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CT平扫及MRI检查的影像学特征表现。方法:对35例经临床确诊的脑静脉窦血栓(CVST)患者的CT、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血栓位于直窦和下矢状窦,15例位于上矢状窦,7例患者累及横窦—乙状窦,5例累及多窦,7例患者累及脑深部大静脉及皮质引流静脉;对10例急性患者的CT平扫可见直接或间接征象;MRI平扫显示32例典型患者可见脑静脉窦内异常等信号或高信号影,流空效应消失,MRV检查显示受累静脉窦节段性或全程闭塞。结论:颅脑CT平扫是诊断急性CVST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对于亚急性以及慢性CVST患者,MRI平扫和MRV检查显示特征性表现,对于诊断CVST较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脑静脉窦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价栓塞静脉窦的扩散信号表现预测治疗后对应的栓塞静脉窦再通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以及MRDWI检查,采用磁共振扫描仪对所有患者进行MRI检查,包括常规平扫、MR静脉成像、DWI、增强扫描。分析首次常规MRI检查结合MR静脉成像结果;首次MRI检查各期脑静脉窦血栓表现;≥2次常规MRI、MR静脉成像、DWI随访复查结果,观察静脉窦再通情况。结果64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中,上矢状窦血栓形成48例(75.0%),左侧横窦血栓形成30例(46.9%),右侧横窦血栓形成32例(50.0%),左侧乙状窦血栓形成28例(43.8%),右侧乙状窦血栓形成24例(37.5%),直窦血栓形成10例(15.6%)。在累及静脉支数方面,单支10例(15.6%),2支16例(25.0%),3支26例(40.6%),4支8例(12.5%),5支4例(6.3%)。MR静脉成像显示梗阻处引流静脉异常扩张、静脉侧支形成,血栓累及的静脉窦缺失正常血流信号。172支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中,106支静脉窦在T1WI上呈高信号,82支静脉窦在T2WI上呈高信号,80支静脉窦在T2FLAIR上呈高信号,56支静脉窦在DWI上呈高信号,分别占61.6%、47.7%、46.5%、32.6%。静脉窦在DWI上呈高信号时,常规T1WI、T2FLAIR病变静脉窦呈等信号或高信号。56例患者接受≥2次常规MRI、MR静脉成像、DWI随访复查,首次DWI检查呈高信号脑静脉窦血栓患者随访复查栓塞静脉窦完全再通率28.0%显著低于呈低信号或等信号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7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已行常规MRI检查时,DWI检查不具有辅助的诊断价值。DWI检查脑静脉窦血栓呈高信号患者,提示栓塞的静脉窦再通机会减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程福璋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5):129-130
目的:分析以颅内出血表现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对其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1例经MRI、MRV确诊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结果:该患者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主要有颅内压增高及皮质受损表现,无特异性。结论:CVS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颅脑MRI及MRV对CVST的诊断敏感,且作为一种无创检查,较有创的DSA更易被患者接受,极大提高了CVST早期的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9.
张志琴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1):1683-1684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是临床医生的难题.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准确率及敏感度高,加上其快捷、方便、无创,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就MRI及MRV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中的影像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和病理基础等作一综述,旨在提高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早期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脑深静脉血栓形成(DCVT)的磁共振特点,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分析10例DCVT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总结其特征性表现。结果10例患者中有5例磁共振成像(MRI)直接显示脑深静脉内血栓。10例患者MRI均出现丘脑和(或)基底节对称性异常信号,其中6例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内混杂短T1信号,4例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与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显示深静脉狭窄或闭塞相符。结论丘脑和(或)基底节特征性信号改变结合MRV可早期诊断DCVT。  相似文献   

11.
孙辉  钱伟东 《安徽医药》2017,21(5):859-862
目的 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7月收治的46例CVST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VST病人起病形式多样,临床表现多样,大多有头痛症状,其他症状有局灶性的神经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等.影像学方面,CT平扫12例(12/42)发现异常,MRI平扫(T1WI、T2WI、FLAIR)发现异常者32例,MRV检查显示异常者45例,46例病人通过MRI+MRV均能得到诊断,所有病例经过抗凝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均预后良好.结论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因较多,临床症状复杂且缺乏特异性,结合CT、MRI及MRV可对其进行诊断,必要时可行DSA检查,早期抗凝治疗能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及磁共振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确诊的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呕吐,5例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4例癫痫发作,3例发热,1例视乳头水肿,1例意识障碍。6例脑脊液检查显示压力明显增高,但常规生化均正常。影像学检查:7例头颅MRI出现静脉窦正常流空效应消失,代之以异常等或高信号影,MRV示静脉窦不显影,未完全再通时显示轮廓欠清。结论 CVST常见颅内压增高等非特异性临床表现,脑脊液压力增高而无常规生化异常;MRI出现静脉窦正常流空效应消失,呈异常等或高信号影;MRV特征为受累静脉窦血流信号不规则或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孕产妇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CT及MRI诊断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出现头痛、呕吐、视物障碍等先兆子痫及子痫症状且并发RPLS的孕产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RPLS病灶CT表现为稍低密度影,MR表现为T1WI等或稍低、T2WI高、FLAIR高信号,病灶主要分布于双侧大脑后部皮质下脑白质.10例累及两侧大脑半球(其中枕叶受累8例,顶叶受累8例,额叶受累6例,颞叶受累4例,另有2例累及两侧基底节区),1例仅累及左侧顶枕叶.MRV成像的5例患者中均没有观察到明显静脉血栓征象.MR显示病灶较CT更清楚,尤其是FLAIR序列.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均有明显好转、甚至消失,8例复查后发现病变范围明显缩小、消失.结论 孕产妇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有较特征的影像学改变,认识这些特点并正确诊断对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T平扫在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CVT/CVST)中的影像表现,提高对CVT/CVSTCT平扫影像征象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CVT/CVST患者的头颅CT平扫的影像学表现,并与患者MRI、MRV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头颅CT平扫可准确诊断大部分的CVT/CVST患者,其特有征象出现率较高,10例病例中,出现条索征7例,静脉性脑梗死3例,脑出血3例,脑梗死合并脑出血的1例,直接征象出现率达70%,间接征象出现率达70%,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同时出现达60%。结论 CT平扫对早期CVT/CVST是一种快速、有效、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丑凯平 《中国医药科学》2014,(14):108-109,112
目的:探讨MRI检查在急性期脑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收治的急性期脑出血患者54例患者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分别进行CT与MRI检查,对两种检查的诊断敏感性与对脑血肿量进行统计并做对比分析。结果 T2*WI和CT的敏感性明显好于T1WI与T2WI的敏感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T1WI、T2WI、T2*WI测量脑血肿量分别为(31.28±3.34)mL、(32.03±3.96)mL、(27.12±4.83)mL、(29.17±5.43)mL。CT与T2*WI检测结果相接近,无明显差异(P>0.05),T1WI与T2WI对脑血肿量的测量值较CT 和T2*WI略小,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CT与T2*WI检查成像中较清晰,显示血肿部位有明显的边界和高信号。结论 MRI检查可有效检查出急性脑出血。MRI检查在急性期脑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不亚于CT检查,其可为急性脑出血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孕产妇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孕产妇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诊治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孕产妇合并CVST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于妊娠期7例,自然分娩后5例,剖宫产后12例.孕早期3例,2例有口服避孕药物史.13例同时行MRI、MRV、DSA检查,11例MRI及MRV检查阳性的患者中10例DSA检查...  相似文献   

17.
李恩春  刘敏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2):2355-2357
目的:评价成人正常鞍区脑膜的MRI表现。方法:选择因突发听力丧失,或因健康体检而行头颅MRI平扫和增强检查者共29例,分别观察记录这29例的正中矢状面图像中平扫T1WI、T2WI和增强T1WI硬脑膜的显示情况。结果:MRI平扫T1WI在鞍底下后方见到硬脑膜者5例(17.24%)、T2W1仅7例(24.14%)在鞍隔显示硬脑膜,增强后硬脑膜分别于筛板处显示3例(10.34%),蝶骨面见到8例(27.59%),交叉沟与鞍结节25例(86.21%),鞍隔25例(86.21%),鞍底29例(100%)。结论:本研究显示了成人正常鞍区脑膜的MRI表现,这在对鞍区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徐晓雷  倪晓明 《江苏医药》2012,38(6):694-696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MRI表现及其血液动力学特征。方法病理证实的肝脏FNH 12例,术前均经屏气扰相梯度回波FLASH-T1WI、抑脂快速自旋回波FSFSE-T2WI平扫和True FISP序列,动态增强采用3DVIBE快速扫描序列,共3个回合。仔细复习MRI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12例肝脏FNH中,9例呈类圆形,3例呈分叶状。病灶直径1.8-9.2cm。位于肝右叶11个,左叶1个。平扫T1WI,11个呈稍低信号,1个呈等信号,7个病灶中央可见星状、裂隙状更低信号。T2WI均呈高信号,病灶中央更高信号7个。增强扫描动脉期均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强化减低;但强化程度仍高于正常肝组织。其中,1例病灶周围见增粗扭曲的血管与之相连。结论动态增强MRI对肝FNH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13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MR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和MR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脏FNH的CT和MR表现,研究其影像的诊断价值。结果 13例FNH的CT和MR中7例表现较为典型,CT平扫等密度,T1WI为等信号,T2WI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部分病灶可见中央区低密度瘢痕,增强动脉期除中央瘢痕外均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常见明显强化,延时期多为等密度,瘢痕可稍有强化;术前作出正确诊断。6例FNH表现不典型,CT低密度灶,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无瘢痕和轻度强化;术前3例诊断为恶性肿瘤,3例诊断为血管瘤。结论 FNH的CT和MR表现在术前进行综合分析,多数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