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先天性无阴道患者11例,用胎儿皮植入人工阴道腔穴,取成活后的人工阴道粘膜以透射电镜观察胎儿皮转化为阴道粘膜之过程,发现植入之胎儿皮可继续分化与增生,近似阴道粘膜的形态与厚度,细胞器由分化幼稚到成熟、糖原颗粒增多,张力细丝排列成束状,上皮颗粒层及皮肤附属器逐渐消失。因此,利用胎儿皮进行阴道成型术之方法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人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冻存和复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冻存和复苏人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移植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提供组织来源。 方法:取第3代胰酶消化法获取的人胎儿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进行冻存,复苏后经台盼蓝染色测定细胞存活率,角蛋白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 结果:复苏后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在体外生长良好,抗角蛋白反应阳性,细胞具有较高的存活率[(84.9%±3.2)%]。 结论:冻存和培养RPE细胞为细胞移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来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人胎肺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特征,探讨其在胎肺上皮干细胞发育、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对孕妇自愿捐献的胎龄为10~34周的引产胎儿肺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TERT的表达。结果 胎龄10周的肺组织即检测到hTERT的表达,主要表达于正在分支的支气管原始上皮细胞浆内。随着胎肺发育,阳性表达的细胞逐渐向远端呼吸道迁移。到发育晚期,呼吸道上皮hTERT表达较前逐渐减弱,强阳性表达的细胞仅集中在细支气管的基底膜和少数新生肺泡内,在形态上类似基底细胞和Ⅱ型肺泡细胞。结论 在人胎肺发育中hTERT的表达可能是肺上皮干细胞或祖细胞维系其未分化状态和自我更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对保证支气管上皮和肺泡上皮细胞持续正常分化和再生,维持上皮组织的完整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13例胸腺组织取自3.5至4个月新鲜死亡人胎,剪碎后种在培养瓶内。所用培养液为DME,另加5%胎牛血清、10%新生牛血清及D-缬氨酸650mg/L早期培养中出现两类不同形态的细胞。上皮样细胞的NE、AcP活性及PAS反应较弱,ATP酶和5-NT活性较强,角蛋白呈阳性。成纤维样细胞显示较强的NE、AcP活性及PAS反应,Vlmentin呈阳性。3例培养中均含两类细胞,表明培养细胞仍为胸腺基质细胞的混合体。  相似文献   

5.
应用扫描电镜对免输精管上皮细胞进行观察:该上皮主要由柱状细胞和基细胞组成。柱状细胞微绒毛形态多样,有长和短、粗和细、分枝与不分枝、局部膨大和串珠状等之分。一般来讲,近附睾端的微绒毛细而长,近壶腹端的粗而短,精索部两种微绒毛兼而有之。微绒毛游离端形态丰富,有球状、梭形、棒槌状等。在割断面上,细胞器呈极性分布,基底部粗面内质网丰富,核上区高尔基复合体发达,顶浆区有线粒体和膜性小泡等.从附睾端至壶腹端,柱状细胞逐渐变矮,微绒毛逐渐变短增粗,细胞器逐渐减少。基细胞散见于柱状细胞之间,核相对较大,细胞器少。此外本文还根据细胞结构特征讨论了输精管上皮的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6.
3例胸腺组织取向3.5至4个月新鲜死亡人胎,剪碎后种在培养瓶内。所用培养液为DME,另加5%胎牛血清、10%新生牛血清及D-缬氨酸650mg/L。早期培养中出现两类不同形态的细胞。上皮样细胞的NE、AcP活性及PAS反应较弱,ATP酶和5'-NT活性较强,角蛋白呈阳性。成纤维样细胞显示较强的NE、AcP活性及PAS反应,Vimentin呈阳性。3例培养中均含两类细胞,表明培养细胞仍为胸腺基质细胞的  相似文献   

7.
人胎小肠肥大细胞与肽能神经的分布和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胎小肠壁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免疫反应性(IR)肽能神经的分布和发育规律,探讨小肠壁内肥大细胞(MC)与SP、CGRP-IR肽能神经的关系。方法取人胎小肠分别进行甲苯胺蓝(TB)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第14周开始,胎儿小肠壁黏膜下层、肌层间结缔组织中偶见SP能、CGRP能神经纤维及神经元,免疫反应渐强,神经元从浅棕色到深棕色,神经纤维呈串珠状或点线状;从小肠壁TB特殊染色MC和SP、CGRP免疫组织化学相邻切片上看,部分MC内存在SP、CGRP免疫反应阳性物质。结论人胎小肠壁黏膜下和肌间神经丛存在SP-IR、CGRP—IR肽能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某些MC共存有SP—IR、CGRP-IR肽能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8.
我们观察了六支成年狗肝外胆道,平滑肌的分布和其粘膜上皮细胞及腺体粘多糖的分布情况。肝外胆道的平滑肌自肝管开始即有少量出现,多数不形成肌层,至胆总管下端时,肌纤维逐渐增多,形成平滑肌层。十二指肠壁内的胆总管有两层肌肉围绕。环肌形成的隔向下延伸较远,几乎达到近胆总管开口处。肝管、胆总管、胆囊管等管壁外的外膜中神经纤维非常丰富,神经节较多。肝外胆道粘膜上皮及腺体细胞。Ab—PAS染色反应有一定规律,阳性物质位于核上区的胞质中。文中对上皮细胞分泌物性质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利用鼠单克隆抗体7E(12)H(12),对人食管和贲门正常粘膜上皮,癌前病变和癌组织的P40上皮特异性蛋白表达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食管和贲门上皮P40蛋白的表达和分布明显不同。贲门柱状上皮P40蛋白的免疫反应强度和发生率明显高于鳞状上皮(相差8倍)。食管固有腺上皮细胞也出现较强的P40蛋白免疫反应性。在贲门组织中,P40蛋白免疫反应62%发生在细胞浆;21%发生在细胞核;17%同时发生在胞浆和胞核。而在食管,其反应全部在胞浆。随着病变的加重,食管和贲门P40蛋白的表达均出现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取癌症患者手术切除的新鲜标本癌旁及癌组织、进行冰冻切片和琼脂糖电泳。分别在含有和不含有3mol L尿素的孵育液中孵育.作乳酸脱氢酶(LDH)的同工酶检查。结果表明:①食管浅层上皮细胞、癌珠、胃上皮,胃腺主细胞的酶反应较弱.且不受尿素影响。而盐酸细胞的酶反应特别强,也不受尿素影响,说明这些细胞主要含H型。②贲门腺癌和食管鳞癌的LDH_5 明显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说明癌细胞中M型升高用3mol L 尿素处理后,LDH_5反应明显降低。③3mol L尿素能完全抑制胃粘膜LDH_5 但不能完全抑制贲门腺癌、食管鳞癌及食管粘膜的LDH_5而用3mol L尿素处理后,三种组织的LDH_5反应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顾倩  郑兰荣  邵金贵 《皖南医学院学报》2006,25(4):255-257,F0003
目的:探讨人胎胃粘膜NOS阳性细胞发育规律。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人胎胃粘膜NOS阳性细胞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第3~6个月龄时,胃粘膜固有层内皆可见胞体较小的NOS阳性细胞分布,随着胎龄的增加,NOS阳性细胞数目逐渐增多,染色逐步加深。第7个月龄时,NOS阳性细胞增殖达到高峰,胞体增大,构成胃腺的一部分。第8~10个月龄时,胃腺中NOS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减少,但细胞胞体大,胞质多,深染。结论:胃粘膜内NOS阳性细胞的发育与胃粘膜上皮细胞及胃腺的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人胎胃粘膜内NOS阳性细胞的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人胎胃粘膜内NOS阳性细胞表达的规律。方法 用NADPH d组织化学法对人胎胃粘膜内NOS阳性细胞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 第 4个月龄时 ,胃粘膜内可见到少量的上皮样NOS阳性细胞 ,细胞体较小 ,呈圆形或椭圆形 ,胞质呈NOS阳性反应。随着胎龄的增加 ,NOS阳性细胞体增大 ,数目增多 ,NOS染色反应逐渐增强 ,至第 8个月龄时达到阳性表达的高峰。第 9~ 10月龄时 ,NOS阳性细胞数目进一步增多 ,几乎占据固有层全层。结论 胚胎发育时期 ,胃粘膜的发育需要NO的调节和修饰 ;NOS阳性细胞与胃腺的发育可能有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择胃癌、胃良性病变、尸检胎儿及足月新生儿的胃标本,分别作粘液组化。M—E染色,并应用光镜和电镜进行对照观察。胃癌异质性表现在同一病例有多种组织学类型;癌组织出现多种类型粘液;癌细胞形态不一,胞浆内可见各种不同类型的分泌颗粒、酶原颗粒、内分泌颗粒、粘液颗粒;粘液颗粒还可通过不同方式向外排出;所有胃癌病例均可见多寡不等含微丝束之微绒毛等。我们通过胎儿胃上皮演变过程的对比观察,发现各种类型胃上皮均来自未成熟的粘液细胞,相当于成人的胃颈粘液细胞。胃癌亦是源发于颈粘液细胞,肠型胃癌的发生也不一定必须经历肠上皮化生的中间阶段。  相似文献   

14.
人胎食管上皮NOS阳性表达的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邵金贵 《皖南医学院学报》2001,20(4):238-240,F003
目的 探讨人胎食管上皮NOS阳性表达的规律。方法 用NADPH d组织化学法对人胎食管上皮NOS阳性表达进行观察。结果 第 4个月龄时 ,食管上皮组织中可见到发育早期NOS阳性神经细胞群 ,该月龄后期食管上皮细胞内出现NOS弱阳性反应。随着胎龄的增加 ,NOS染色反应逐渐增强 ,至第 9个月龄时达到阳性表达的高峰。第 7个月龄时 ,食管上皮中层出现深染的NOS阳性细胞团 ,之后 ,逐渐向上皮表层移位 ,到第 10个月龄时基本消失。结论 胚胎发育时期食管上皮细胞合成NOS需要NOS阳性神经细胞的诱导和调节 ;食管上皮的发育与NOS阳性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胎儿腮腺内神经肽分布与共存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胎儿腮腺内神经肽的性质、分布、共存和发育规律。方法 采用HE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果 胎儿腮腺纹状管和小叶间导管上皮细胞分别呈铬粒素A、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神经肽Y和生长抑素免疫反应性。不同神经肽及其在胚胎发育的不同阶段,反应强度由弱阳性至弱阳性不等,免疫反应产物均分布于导管上皮细胞质内。细胞核呈阴性反应。结论 在胎儿腮腺导管上皮细胞内有多种神经肽共存,它们可能参与腮腺的分泌活动和局部血液供应的调节。同时,不同神经肽在胎儿腮腺发育的不同阶段存在量上的差异,表明它们对腮腺的发育和分化可能起着不同的作用。此外,铬粒素A的表达,提示腮腺导管上皮可能具有内分泌细胞的属性。  相似文献   

16.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在胃黏膜中定植深度及分布的临床病理学意义。采用HE、HP检测试剂盒(银染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71例胃黏膜活检标本,观察不同形态HP在黏膜中的定植数量及部位,同时观察胃黏膜病变的相关病理学指标。结果显示,HP感染可分布于黏膜表面、小凹腺腔、上皮细胞及间质中;螺旋状HP主要分布于黏膜表面黏液及小凹腺腔中,部分可附着于上皮细胞表面;球形HP还可以出现在上皮细胞顶端胞质中和黏膜间质中。螺旋状及球形HP的定植深度与黏膜糜烂、炎症活动及间质淋巴细胞数量有关。提示螺旋状HP感染对球形HP分布的深度有促进作用,HP感染密度与炎症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人胎小肠内胰多肽免疫反应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多肽免疫反应细胞(PP-IR细胞)在人胎小肠中的个体发生及分布。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观察24例11~27周人胎小肠内PP-IR细胞的形态及定位。结果胎期小肠的PP-IR细胞主要见于十二指肠,偶见于空肠上皮,回肠中未见。11~13周时PP—IR细胞数量很少,单个分散在十二指肠绒毛上皮间。14周后,PP-IR细胞呈增多趋势,除分散在小肠腺和绒毛上皮外,在十二指肠腺上皮中也可见该细胞。17~27周时,PP-IR细胞数量未见明显增减。胎期小肠的PP-IR细胞形态多样。结论胰多肽在人胎小肠的内分泌细胞中已有表达。PP-IR细胞随着胎儿的发育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8.
观察84例胃手术标本肠上皮化生(肠化).发现肠化不仅可起源于胃腺颈部干细胞还能起源于胃腺底部及胃小凹深部的干细胞;肠化与假幽门腺化生有一定联系.肠化也可发生在正常的幽门腺和胃体腺内:并对肠化发展的途径及肠化的性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人类垂体生长素细胞的胚胎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胎垂体生长素细胞的发育,为垂体移植挑选适宜胎龄垂体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系统地观察了人类4-8个月胎龄垂体生长素细胞的发育。结果:①生长素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胚胎第4个月时在垂体前叶周边已经出现。②GH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数目随胎龄增长逐渐增多,且向垂体前叶的中央延伸。GH细胞密度,胚胎早期升高,晚期随胎龄增长逐渐下降。③GH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胚胎4个月时细胞体较小,且呈圆形、卵圆形,核大胞浆少。随胎龄增加,胞体逐渐增大,胞浆增多,核浆之比逐渐变小,至胚胎晚期,GH细胞以大型圆型或卵圆形为主。结论:人胎垂体移植时,以胎龄4月份的垂体作移植供体较适宜。  相似文献   

20.
应用PAP法对电针组(足三里穴)和对照组共38只豚鼠肾上腺环—磷酸腺苷免疫反应性(cAMP-IR)和环—磷酸乌苷免疫反应性(cGMP—IR)进行了观察。免疫阳性反应呈棕黄色颗粒,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和细胞膜内。电针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结果可见:电针组肾上腺cAMP—IR和cGMP—IR有显著性增强(P?0.05),而髓质cAMP—IR和cGMP-IR有增强,但不明显(P?0.05)。两组皮质cAMP—IR和cGMP—IR均比髓质强(P?0.05)。以上结果可表明电针“足三里”穴能引起肾上腺cAMP—IR和cGMP—IR显著性增强,髓质有增强。本文还对肾上腺cAMP-IR和cGMP-IR与髓质脑啡肽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