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道癌、贲门癌手术与放疗的综合治疗近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宗贻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7,6(2):75-76
食道癌、贲门癌手术与放疗的综合治疗近况杨宗贻食管癌、贲门癌的治疗,目前国内外均以手术切除为主。其中多数病情较晚,术后5年生存率较低。放疗能使肿瘤缩小,有利于手切除;对术后亚临床病灶能产生一定的杀灭作用,有可能减少局部复发,提高生存率。为此各国学者都做... 相似文献
2.
3.
前言考虑食道癌的放射治疗时,首先决定其适应症的现行TNM分类本身就是不充分的。被广泛应用处理食道癌规则中,病期分类又是以外科手术为前提的,因此,目前供放疗用的分类标准还没有。这样就需要制订食道癌放疗标准,日本医学放射线学会委托放射线治疗系统研究会,根 相似文献
4.
5.
Ewing氏肉瘤是一种少见的骨原发肿瘤 ,临床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 ,现回顾性分析从 1979年— 1995年本院收治的2 0例 Ewing 氏肉瘤 ,并结合文献对Ewing氏肉瘤的特点和现代综合治疗方案进行探讨。1 材料和方法1979年 6月— 1995年 6月本院共收治 Ewing氏肉瘤 2 0例 ,年龄分布 3岁~ 2 6岁 ,中位年龄 14岁 ,原发于股骨 4例 ,尺骨 2例 ,骨盆 2例 ,脊椎骨 4例 ,锁骨 2例 ,肋骨 6例。其中 4例诊断时出现肺转移 ,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 6例单纯手术切除 ,10例给予局部 (病灶去除术加放射治疗 ,而 4例给予局部放射治疗 ,共有 6例病例给予辅助化疗 … 相似文献
6.
7.
王继英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2,9(5):5-7
目的 对于晚期食道癌腔内放射及腔内加温同时进行 ,并对其临床意义和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本文总结了在 1995年 1月至 1998年 9月中 ,8例非手术的食道癌 ,其中 6例接受了 40Gy外放射同时给予了腔内加温和腔内放射 (4Gy ,1次 /周 ,3次 ) ,加温由通用的射频执行。加温治疗仪是内射频加温 10 0 -A ,由欧林巴斯公司生产 ,输出量 3 0分钟 ,提高食道粘膜表面温度 42~ 43℃ ;腔内放射由微小源在加温后 15分钟执行 ,达粘膜下 5mm。结果 4例获得CR ;4例获得局部控制PR。 3例死于局部复发。除 1例漏管外 ,其它没有明显的有害的副作用。结论 腔内放射同时加温的治疗方法 ,在临床上是可以应用。虽然最佳放射剂量有待去探讨 ,但这种方法可以改善对局部晚期食道癌的治疗疗效 ,并且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9.
食道癌术后继发上胃肠道良性狭窄,临床上并不少见。采用球囊导管扩张治疗方法肯定。我们自1994年5月以来,对16例中上段食道及食道贲门部癌手术后继发的吻合口或幽门管良性狭窄采用球囊导管扩张治疗,并随访观察1~3年。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16例中,中上段食道癌术后继发吻合口炎性狭窄5例,食道贲门部癌术后继发吻合口炎性狭窄2例,食道贲门部癌术后继发幽门管炎性狭窄9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42~73岁,病程为手术后1.5~15月,平均5.2月。病变诊断是建立在临床病史、X线造影及内窥镜检查基础上。全… 相似文献
10.
11.
由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与国际抗癌联盟(UICC)共同制定的食管癌新的TNM分期实施以后,对食管癌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传统的食管癌临床研究和治疗相比,更加细化.本文根据食管癌新的TNM分期要求,就不可切除及不适合手术的食管癌治疗原则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2.
光动力学疗法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和适应症:16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on cancers is presented. Indication of PDT in the treatment of 165 cancer patients, including 68 superficial, 33 head and neck, 57 bladder and 7 other cancers treated from Sept. 1981 through 1985 is reported. The overall effective rate was 83.6%. The immediate response rates were as follows: complete response 58.2%, marked response 13.3%, mild response 12.1% and no response 16.4%. The longest cancer-free survival was over six years. Based on this material the indications of PDT on cancer are suggested as: 1. superficial and early cancers; 2. orifice obstruction in the alimentary or respiratory tract; 3. local residual or recurrent cancer after surgery or radiotherapy; 4. bladder cancer. The disadvantages of PDT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对19例中晚期胃食道癌,采用由胃镜引导下瘤体内介入放射性药物~(32)P-胶体内照射治疗。经过2~4次治疗完全缓解7例(36.84%7/19),部分缓解9例(47.36%,9/19),无变化1例(5.26%,1/19),有效率为84.10%(16/19);生存期:随访19例至1997年3月底。存活2~5个月2人(10.52%),1年以上17人(89.47%)。作者认为,瘤体内介入放射性药物~(32)P-胶体内照射治疗胃食道癌,方法简便,使用安全,无明显副作用,并对治疗方案,操作方法及治疗敏感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光动力学疗法治疗上消化道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and adverse effects of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for th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cancers. Methods: 56 patient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in different clinical stages were treated with PDT. Diode laser (630 nm) was used as the light source and the parameters were as follows: power density 200 to 400 mW/cm, energy density 100 to 300 J/cm. PHOTOFRIN was used as photosensitizer, which was given in a dose of 2 mg/kg intravenously 12-24 h before irradiation. Results: Evaluation of the 56 patients'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 showed that 6 patients (10.7%) had a complete response (CR), 33 patients (58.9%) partial response (PR), 12 patients (21.4%) mild response (MR), and 5 patients (8.9%) no response (NR). The total response rate (CR+PR) was 69.6%. No patients had severe adverse effects in this group. Conclusion: PDT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 palliative modality for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cancers.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重组腺病毒载体编码基因修饰的自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DC-CIK)治疗中晚期食道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其对食道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采集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解放军第307医院收治的20例中晚期食道癌患者的PBMC,经实验室的体外培养诱导产生CIK细胞和DC,并将重组腺病毒载体编码的 survivin和muc-1 基因转染DC 。采集PBMC后第7、9、11、13天给患者皮下注射(3~10)×107个 DC(1 ml),第11、13天静脉回输(2~15)×109个CIK细胞(100 ml),每疗程间隔3个月,直至疾病进展,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分别于免疫治疗前1周和每疗程完成后的1个月取患者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20例中晚期食道癌患者经DC-CIK治疗后,1例CR、6例PR、6例SD、7例PD;客观反应率为35%,疾病控制率为65%;经细胞免疫治疗后Th1[(14.5±13.3)% vs (3.6±5.9)%, P <0.05]、Th2[(1.0±0.7)% vs (0.6±0.5)%, P <0.05]细胞比例显著增加。治疗过程中20例患者均未出现发热和寒颤等相关不良反应。结论:DC-CIK细胞免疫治疗可改善中晚期食道癌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提高患者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经内镜激光消融联合激光光动力学治疗气管支气管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气管支气管肿瘤患者先用YAG激光经内镜进行消融治疗,然后按2mg/kg静注光敏剂(photosan或癌光灵),48及72h后用630nm激光照射肿瘤部位。[结果]完全效应(CR)32例(57.1%);明显效应(SR)21例(37.5%);微效应(MR)3例(5.4%)。2例类癌患者现已分别存活4年和3年2个月,虽已有转移但仍生存。其余患者生存时间最短为2个月,最长为19个月,中位生存期为8.5个月。[结论]经气管镜激光消融联合光动力治疗气管支气管肿瘤起效快,能迅速改善症状,也能取得较为满意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肝癌导向综合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亲肝癌抗体导向治疗是一种能大量杀伤肿瘤的有希望的治疗方法,国际上仍在不断深入。但由于肿瘤的血供、体内的非特异性吸收等因素,目前还尚难在临床上普遍应用,单一应用难以达到100%消灭肿瘤的目的,故导向综合治疗是一重要方向。亲肝癌抗体导向治疗对部分不能切除肝癌有助肿瘤的缩小以达到二期切除的目的。过去有限临床经验的远期疗效令人鼓舞,但仍需进一步提高。“八五”课题“肝癌导向综合治疗研究”是在“六五”、“七五”攻关取得的成果基础上对亲肝癌抗体的临床规律和双功能与基因工程抗体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本项目对亲肝癌抗体…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不同波长的激光进行光动力学治疗(PDT)鼻咽癌共108例,方法是同用YHPD作敏化剂,照射光源分别采用染料激光波长630nm治疗57例,Ar+激光波长488nm和514nm治疗51例。近期疗效(CR+SR)96例,显效率为88.9%,其中完全效应(CR)57例(52.8%)。远期疗效3年生存为49例(45.4%),5年生存28例(25.9%)。分析了两种不同激光光源的作用机理,比较了两组的疗效,讨论了PDT对鼻咽癌治疗适应症及存在问题,说明PDT可作为鼻咽癌放射治疗的一种辅助疗法,提示染料激光(630nm)和Ar+激光(514nm和488nm混合光)均可作为PDT的光源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自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DC-CIK)治疗中晚期食道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及细胞免疫治疗后对食道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采集20例中晚期食道癌患者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经实验室的体外培养诱导产生DC和CIK细胞,患者于7,9,11,13天皮下注射DC,于11和13天静脉回输CIK细胞。观察经细胞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分别于免疫治疗前1周和每次治疗完成后的1个月取患者外周血,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20例中晚期食道癌患者经DC-CIK治疗后,完全缓解的患者为1例,部分缓解的患者为6例,疾病稳定状态的患者为6例;客观反应率为35%,疾病控制率为65%;食道癌患者经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其中Th1、Th2经细胞免疫治疗后明显增加(P<0.05);CD3 CD4 CD8-、CD3 CD4-CD8 、CD3 CD19- 经细胞免疫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过程中20例患者均未出现发热和寒颤等相关毒副作用。结论:DC-CIK细胞免疫治疗可改善食道癌患者免疫抑制状态,提高患者的抗肿瘤免疫效应,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疗效的结果表明细胞免疫治疗为食道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方法和选择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