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1 毫秒
1.
《医院院长论坛》2006,3(B03):25-26
中山在省内地级市中率先出台《廉价医疗方案》,病人如何“廉价治疗”一目了然。病人得了哪些病可以选择“廉价医疗”?“廉价医疗”到底该用什么药?这些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在中山得到了解决。近日,记者从中山市卫生部门获悉,中山在省内地级市中率先出台《中山市廉价医疗服务方案(试行)》。  相似文献   

2.
处方是由医生为患者开具的作为药师发药凭证的医疗文书,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除能反映医生的墓本素质医疗水平外,也反映了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同时也紧系着医院的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3.
门诊患者具有就诊时间短、流动量大、病种复杂多样、对医院环境和就医程序较为陌生的特点。医疗工作是一种特殊服务,病人正确选择医生有两个必备前提:一是病人对自己病情的认识;二是病人对医生医德、修养水平、业务素质、专科特长的了解[1]。然而多数病人对医学知识知之不多,对自己患的疾病缺乏基本的认识,很难做出准确的选择。因此,门诊导诊护士工作十分重要,如何做好导诊,帮助患者选择医生,笔者就此问题探讨如下。1病人就诊时存在的心理1.1从众心理一些病人,挂号后在各诊室外“观察”,看那个诊室人多,就找那个诊室的医生看病。这类病人大…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为适应新时期医疗改革的实际需要,结合现代病人对医疗质量的更高要求,做为药房护士,摆药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病人的生命和健康。所以,我们在摆药过程中,除应认真审核医生处方、加强用药管理、协助医师合理用药外,还要在具体摆药过程中做到剂量准确,严格“三查八对”,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尽可能将差错降到最低点,现谈几点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步培养和提高的。作者从牢固掌握医学基础理论、注重深入医疗实践及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三方面,阐述在医疗实践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强调医生在实践中应用最新的知识和科学的理论思维指导临床工作,只有加强学习、勤思考、多实践,不断“充电”和“升级”,才能提高医生临床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制定常见病多发病廉价诊疗方案,选派高年资医生坐诊廉价门诊,在试点的基础上,日前,广东省中山市宣布在全市所有29家镇区以上公立医院针对低保人群和低收入人群众开展廉价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7.
徐李燕 《当代医学》2005,12(2):31-32
人无完人,医疗设备亦复如是,再高精尖的设备都难免有瑕疵。如今医疗行业部在提倡“手术微创”,而实现这一理想的前提不仅是提高医生本身的技术,还要求医疗设备生产厂商完善设备性能。  相似文献   

8.
冷漠是道德范畴而非职业范畴,医生在医疗服务中的冷漠行为主要是由其个人的道德素质和情感态度决定.所以用“职业道德冷漠”或“情感冷漠”来诠释医生的冷漠行为比用“职业冷漠”更为合理。作为医生,其冷漠有悖于职业道德,应主要从道德上来规范医生的行为,使其时时处处保持职业冷静和情感热情,只有这样,医疗事业才能进步,社会道德才有发展。  相似文献   

9.
“物美价廉、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基本竞争法则,在医药行业无法发挥作用,根本原因在以前的文章中已经分析。造成国内药品市场上廉价药品短缺的根本原因是医疗机构及医生不愿意使用廉价药,从而使得廉价药物没有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及医疗体制的改革,旧的医疗模式必将被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满足病员个体需求、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模式所代替,出现新的医疗服务模式——“病人选医生”是形势所迫、时代所需,而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对医院的改革和提高医护质量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从医患关系紧张看医学人文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乃仁术”,自古以来,医疗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大使命,履行着治病救人的崇高职责。在人们心目中,医生是“悬壶济世”的救命恩人。但现实生活中日益增多的医疗损害事件、医疗纠纷和医疗诉讼,却使医患关系陷入尴尬,医患双方旋即变得怒目相向形同仇敌。此后,患者为求一个说法,带着血泪,忍着伤痛,踏上漫漫的维权之路;而医生也倍感“莫须有”,一肚子委屈。恬静的医院失去了往日的安宁,更有甚者,有些医院不得不给医护人员配“保镖”才能正常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临床预测规则”或“判定规则”可以用于发现潜在病理情况,帮助临床医生进行诊治。这些规则降低了医疗实践所固有的不确定性,例如:在急诊和创伤医学中,应通过评估临床所见来进行预测。这些预测规则可影响病人的诊疗以及医疗费用,所以,医生在实施任何诊治手段前都必须进行仔细评估。为达此目的,应建立指南和标准方法使医生评估有据,从而诞生了临床预测规则。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管理式医疗计划,由医疗保险组织为病人指定医生和医院。病人按规定程序找指定的医疗服务提供者治病时,既可享受优惠,又可避免医院为增加效益鼓励病人接受一些不必要的医疗服务。和美国经济制度一样,美国的医疗体制也是以高度市场化为主要特征,这在发达国家当中绝无仅有。这样一种体制带来了许多矛盾,例如一项民意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美国人一方面痛骂本国医疗制度“糟透了”,一方面又对自己的医生和医院赞不绝口。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专业素质一流的医护人员,病人在选择医疗服务方面享有极大自由。但美国医疗体制缺陷也十分明显,素以高投入、低产出而闻名于世。无论是卫生总费用、人均医疗费用或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美国均为全世界最高。但衡量卫生事业产出的人均寿命等国民健康指标却不尽如人意。尽管美国推出了各种扶持弱势群体的医疗补助计划,但仍有多达15%的人被排除在医疗保险体制之外。整个医疗体制效率低、浪费大,公平性较差、分配不合理,这些问题多年来困扰美国社会。  相似文献   

14.
镜头一:黄女士到某医院乳腺科就诊,正当她要脱衣检查时,却发现诊室墙角安装的一个摄像头正对着她。接诊医生却若无其事地说:“你尽管脱你的,那摄像头是监控我的。”原来,医院安装摄像头是为了监督医生私开处方、私下收费的行为,同时也为了防盗。  相似文献   

15.
医生通常理所当然地从自己的角度而不是病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然而,一个偶然的角色互挟往往可以让人受益非浅,比如我最近的一次牙病就诊。治疗本身非常简单,但是当我坐在病人位置上(桌子的另一边)的时候,令我深受触动的是许多装饰在这位牙科医生桌子和墙上的医药公司赠送的礼品,这些礼品主要来自于X牌的牙膏商。我想:作为一个诊室,这些都不足为奇,我的诊室与此也并没有什么很大的差别——一个笔筒、一盒纸巾和一个友好的医药代表赠送的台历,仅此而已。在我就诊结束的时候,我问牙医:像我这样敏感的牙龈使用哪种牙膏好呢。他说:“X牌牙膏当然是现有的最适合你的了。”这下让我意识到了我自己以前的医疗行为和由此可能传递给病人的信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医院院长论坛》2006,3(B03):25-25
2006年3月1日,“惠民中国医疗行动”的公益医疗活动在重庆万州启动。该活动是重庆长龙实业集团联合10家医院、1900多家制药企业、药品经销商及保险公司联合发起。医院在严格测算厂家成本的基础上,通过开放、限价的采购平台,采取沟通和合作等方式,将厂家费用和利润控制在10%以内。医院留存20%的费用和利润比例,确保医院正常运转。在此基础上,医院直补患者20%,让患者真正得到实惠。患者只要花20元办一张惠民卡,即可获得“直补”。这是三峡重庆库区10余家医院最近做出的一项新规定,其组成的联盟医院实行医生处方只开药品化学名、会员看病检查检验费降低百分之十、可获得药品费百分之十三点六现金补偿的“药费直补模式”。此模式被称为“医改直补模式”、“中国民间医改”,在中国尚属首创。“直补模式”控制医生处方回扣的途径是:医生开处方时禁止使用商品名,只能写药品的化学名称,处方单经过审查后才能从药房取药,届时电脑会自动从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品牌,医生不知道最终卖出的是什么品牌的药,从而无法获得回扣。目前,距“惠民中国医疗行动”启动已历时近三个多月。截至5月22日,该联盟行动共发展会员12万余人,补助人次8565名,补贴金额计150多万元人民币,为老百姓减免医疗费用补助近千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7.
质量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的重要部分,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而医疗质量则是医院质量管理工作的核心,临床医师在医疗质量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医院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突出重点来提高医疗质量。除了积极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医院内部还开展“以医生为中心”的各项工作,通过调动医生的积极性,来带动患者满意率的提高。医院首先在待遇上向医生倾斜,  相似文献   

18.
录音笔     
《当代医学》2006,12(1):12-12
“我个人是不赞成这种做法的,一个医生是绝对不能向病人家属收取外购药的费用。” 哈尔滨和深圳天价医药费事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建议,只有政府在医疗事业上投入足够的资金,才能解决老百姓看得起病的问题,否则天价药单还会有。  相似文献   

19.
全科诊室设置对全科医师的培养至关重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金虎 《中国全科医学》2004,7(15):1022-1023
全科医疗以门诊为主体的特色决定了全科诊室的设置对全科医师的培养、全科医疗的开展乃至全科医学的学科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科诊室既是全科医师的工作场所、实践阵地,也是全科医师的成长摇篮。既然  相似文献   

20.
《中外健康文摘》2008,5(11):8-8
22世纪我们不再需要外出看医生。随着新的医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医疗服务。患者和医生可以通过一个信息“软件”取得联系,这个工具将彻底改变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