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PMO)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6(IL-1,2,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及骨密度(BMD)的影响,从免疫学角度探讨PMO的防治机制。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70例伴有骨疼痛的绝经后低骨量或骨质疏松患者(双阳组)的血清IL-1,2,6和IGFⅡ,选用单能X线吸收测定法测定跟骨骨密度,并与30例骨密度正常,无骨痛的健康绝经后妇女(双阴组)和30例  相似文献   

2.
骨代谢标志物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及其引起的骨折与骨代谢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单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绝经期妇女脚跟骨骨密度(BMD),并根据有无骨质疏松和骨折将108例绝经后妇女分为无骨质疏松(NOP)组,骨质疏松无骨折(OP1)组和骨质疏松伴骨折(OP2)组,测定各组受试者BMD和骨代谢标志物骨钙素(N—MID),总骨Ⅰ型前胶原N端肽(P1NP)和口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水平。结果血清N—MID、PINP和β-Crosslaps水平:NOP组低于OP1组,OP1组低于OP2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与骨质疏松及骨折存在密切的相关性;血清N—MID、P1NP和β-Crosslaps是诊断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预测骨折风险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3.
游泳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游泳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影响青岛市市立医院内科邵志洁,邵志宏,李前铎骨质疏松症是(osteoporosis,OP)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致残疾病,尤以女性居多。运动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手段已日益受到重视,但从游泳运动对绝经后妇女骨矿物质代谢的影响方面...  相似文献   

4.
丁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5):6078-6079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骨健康问题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低骨量,骨组织的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女性由于生理上的特殊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特别在绝经后明显高于男性,我国50~60岁女性约30%患绝经后骨质疏  相似文献   

5.
绝经后脊柱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调查绝经后脊柱骨质疏松症(PSO)的发病率,建立PSO骨量参考值数据库,为PSO的诊断、选择治疗方式和疗效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收集绝经后X线影像学提示椎体骨疏松352例,用单光子吸收法(SPA)检测跟骨骨量,提示骨质疏松的称真性PSO,资料和数据存于电脑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真性PSO 232例(占总数的65.91%),骨量112.82~250.82mg/cm^2,平均191.55mg/cm^2。352例中45岁以下年龄组32例(9.09%),均因肿瘤、妇科疾病等原因致双侧附件过早切除而较早绝经;45~55岁组60例(17.05%);56~65岁组92例(26.14%);66~75岁组124例(35.23%);75岁以上年龄组44例(12.50%)。结论单凭DR—X线影像学不能确定真性PSO,诊断PSO,X线影像学应结合骨量检测;全身各骨骼骨量的丢失率是不同步的,对各部位骨骼的骨质疏松的诊断应有所区别,并合理命名;真性PSO应根据椎体形态、个数和节段来确定椎体成形术的适应证;绝经后不进行医疗干预,骨量丢失速度会更快;对PSO应采取综合保守治疗的方式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活性氧与骨基质的相关性,以进一步阐明活性氧与骨质疏松症的内在联系。方法:选择深圳市中医院骨科2003—01/12的女性住院患者90例,所有患者年龄〈70岁,绝经1年以上。应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量仪(QDR-4500A型、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测定其骨密度,将骨密度低于0.790g/cm^2者归于骨质疏松组,骨密度0.790-0.897g/cm^2者归于骨量减少组,骨密度不低于0.897g/cm^2者归于正常组,每组30例。检测各组血清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及Ⅰ型胶原羧基端肽水平,用SPSS10.0软件进行直线回归及相关分析,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9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丙二醛浓度: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少组高于正常组[(11.98&;#177;2.12),(9.28&;#177;1.44),(7.60&;#177;1.70)μmol/L,P〈0.01],骨质疏松组高于骨量减少组(P〈0.01)。②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少组低于正常组[(722.61&;#177;105.10),(882.34&;#177;102.38),(1063.06&;#177;76.68)μkat/L,P〈0.011,骨质疏松组低于骨量减少组(P〈0.01)。③Ⅰ型胶原羧基端肽水平: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少组高于正常组[(10.90&;#177;1.96),(7.89&;#177;1.78),(5.47&;#177;1.58)μg/L,P〈0.01],骨质疏松组高于骨量减少组(P(0.01)。,④丙二醛与Ⅰ型胶原羧基端肽呈显著正相关(r=0.809,P〈0.01),而超氧化物歧化酶与Ⅰ型胶原羧基端肽呈显著负相关(r=-0.883,P〈0.01)。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体内的活性氧水平较正常人增高,骨基质的降解也增多,提示活性氧能促进骨基质的降解,加速骨吸收,可能参与和促进了骨质疏松症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妇女绝经后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密度以每年2%~3%的速度减少,最后形成骨质疏松。由于中国居民从膳食中得到的钙量严重不足,钙剂补充成为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必要条件,钙剂的预防作用主要包括提高骨峰值和减少骨丢失,在绝经前或绝经早期可单独补充钙剂,在绝经晚期必需加用维生素D以增加钙的吸收和利用。钙剂在绝经后骨质疏松治疗中是一线治疗药物的必需的辅助药物,但不是一线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股骨近端几何结构的变化,结合骨密度测定,分析其对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3年12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50岁以上绝经后女性受检者300例(其中绝经后2型糖尿病组160例,健康对照组140例),测定体质量,身高,计算体质量指数,利用美国GE-Lunar 双能 X 线骨密度仪及其配置的高级髋关节分析软件包,测量股骨近端骨密度(股骨颈、大转子、Ward′s区)和髋几何参数(包括髋关节中轴长、颈干角),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绝经后2型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股骨近端骨密度及几何结构测量值均符合正态分布分析。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中骨量正常组、低骨量组、骨质疏松组及髋部骨折组的髋关节中轴长均增大,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中骨量正常组 Ward′s 区骨密度及颈干角,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骨量组、骨质疏松组及髋部骨折组 Ward′s 区骨密度降低、颈干角减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2型糖尿病低骨量组、骨质疏松组及髋部骨折组的患者髋关节中轴长、颈干角等股骨近端几何结构的特点,使骨骼负荷增加,是导致骨折发生的重要因素,可作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彭菊红 《护理研究》2004,18(10):1812-1813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分为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由于Ⅰ型发病率、致残率均高于Ⅱ型,故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人健康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其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指导、帮助病人掌握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让病人在实现自我保健、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持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背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但是调节骨量的基因需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京地区绝经前后妇女骨密度之间的关系。设计:前瞻性调查研究。单位:北京协和医院。对象:选择2002—07在北京协和医院健康体检的495名北京地区无亲缘关系的汉族妇女,其中绝经前妇女为306名,年龄20-39岁,绝经后妇女(指自然停经1年以上者)为189名,年龄50-84岁。所有受试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方法:①骨密度测量: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方法,观察对象均采取仰卧位,采用骨密度仪测量其后前位第1-4腰椎及股骨近端,包括股骨颈、ward’s三角和大转子部位的骨密度值。②基因分型:提取两组受试对象外周血DNA,初步确定护骨素基因分型。并取部分PCR产物送上海博亚有限公司测序,验证基因型,观察两组受试对象护骨素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并用Logistic回归作病因学进一步分析观察绝经后妇女护骨素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的关系。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受试对象护骨素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②绝经后妇女护骨素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的关系。结果:纳入受试对象495名,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受试对象OP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无明显差异,两组总体基因型分布频率依次为163A→G位点,AA型为70.1%,AG型为26.9%,GG型为3.0%;245T→G位点TT型为71.3%,TG型为25.9%,GG型为2.8%。绝经前妇女在163A→G位点,AA组在L2-4股骨颈、ward’s三角和大转子的骨密度低于GG+AG组,在245T→G位点,TT组与GG+TG组相比各部位的骨密度也低,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绝经后妇女163位点AG+GG组在L2-4股骨颈、Ward’s三角和大转子的骨密度均显著低于AA组(P〈0.05);245位点TG+GG组在股骨颈、Ward’s三角和大转子的骨密度显著低于TT组(P〈0.05)。②绝经后妇女163位点AG+GG组在L2-4、Ward’s三角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R=2.045,2.956,P〈0.05,95%可信限1.05—6.7),245位点TG+GG组在L2-4、Ward’s三角、大转子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R=2.059,2.859,2.123,P〈0.05,95%可信限1.04—6.5)。结论:北京地区绝经后妇女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的163和245位点为变异型G等位基因时,股骨颈、Ward’s三角和大转子的骨密度较低,变异型G等位基因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降低相关。  相似文献   

11.
Ⅰ型胶原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强  沈彬 《华西医学》2009,24(1):244-247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为特征,以至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的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分为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和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椎体骨骼大小对骨密度(BMD)和诊断骨质疏松(OP)的影响。方法:采用QDR-4500A型扇形束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仪,测量1081例年龄42-96岁健康绝经妇女腰椎妇女腰椎正位投射骨面积(BA)、骨矿含量(BMC)、面积骨密度(ABMD)及腰椎侧位面积骨密度和体积骨密度(VBMD)。结果:BA与骨矿含量(r=0.606)和面积骨密度(r=0.270,P=0.000)呈正相关,与体积骨密度相关无显著性意义(r=-0.055,P=0.101).BA每增加1cm^2,骨矿含量和面积骨密度分别相应增加6.29%和1.28%。大BA组与中等BA组及中等BA组与小BA组比较,妇女的身高、体重、骨矿含量、面积骨密度和OP检出率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的意义(P=0.000)。腰椎正位和侧位的OP检出率,大BA组分别为24.9%和39.9%,中等BA组分别为36.4%和54.5%,小BA组分别为55.2%和70.9%。各组之间体积骨密度的OP检出率的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骨骼大小和骨密度的主要因素为身高和体重。结论:绝经后妇女腰椎较大者面积骨密度较高和OP检出率较低,椎体较小者面积骨密度较低和OP检出率较高。腰椎体积骨密度不随骨骼大小而改变。腰椎侧位骨密度检测是诊断OP的敏感部位。  相似文献   

13.
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引起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之一。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引起骨痛、骨变形及骨的脆性增加,导致骨折率上升,严重影响了妇女的生活质量。采用结合雌激素辅以钙剂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60例,结果发现其骨质疏松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4.
张毅  曾平 《疾病监测》2004,19(7):270-273
绝经后骨质疏松是严重危害老年妇女健康的疾病,是骨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人群调查结果表明,骨量在人体不同部位的分布以及随年龄丢失率并不相同,而不同部位骨折的发生对生活质量和健康的影响也各有差异。因此,了解绝经后妇女骨折易发部位髋部及腰椎骨密度变化和骨质疏松发生特点,以及髋部和腰椎骨质疏松的发生是否具有一致性,对骨质疏松的防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综合干预效果。方法:将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患者分为三组,采取不同方法不同疗程治疗观察患者疗效。结果:骨密度(BMD)变化:血清钙变化综合治疗组经0.5 a治疗,骨密度明显升高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变化尿钙与肌酐(UCa/Cr)之比变化。结论:不同方法不同疗程治疗干预疗效存在明显差异,故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应早期进行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低下、骨骼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容易导致骨折的全身性疾病。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原发性骨质疏松好发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临床诊断依赖于骨密度(BMD)检测或者脆性骨折,两者可以独立诊断骨质疏松,所谓脆性骨折就是指从站立的高度跌倒发生的骨折,也就是轻微暴力下发生骨折。由于该疾病最大的危害是发生骨折,尤其是髋部或脊柱骨折,老年人因此而丧生。显然,骨质疏松的预防非常重要,为达到有效的预防,斯要认识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下面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7.
膳食营养在骨质疏松防治中的作用北京中医药大学周俭随着年龄的增加(或妇女绝经后),骨矿物质和骨基质等比例减少,当单位体积中的骨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骨组织的正常荷载功能发生变化,骨折危险性明显增加,即为骨质疏松。可出现周身骨骼疼痛,体态变形,驼背弯腰。X...  相似文献   

18.
绝经后骨质疏松是一种随着绝经后年龄增大而出现的全身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改变,骨 脆性增加的退行性变,其后果是出现骨疼痛,骨变形,骨折的风险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目 前常用的方法是雌激素替代疗法,但治疗效果尚不满意,我们试图通过雌激素和依屈磷酸二 钠片联合治疗来探索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新疗法。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择1998年2月~1999年2月我院更年期门诊有明显骨疼痛、骨密度异常的绝经后妇 女7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40~58岁,所有研究对象均无心、肝、肾及其它内分泌疾病,3 个月内未用过类固醇激素、钙剂及其它免疫调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绝经后正常和骨质疏松妇女骨代谢相关激素血清水平的改变,探讨和骨质疏松关系密切的激素,预测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度和早期诊断.方法57名绝经3年以上的妇女,测量腰椎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30例)和对照组(27例).隔夜空腹取血测定血清LH,LH,E2,DHEA,DH]EA-S,SHBG,CT,PTH,25(OH)2D3,分析其血清水平的改变和骨质疏松的关系.结果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组和对照组在年龄上没有差异(57.8±4.67&58.1±5.23).绝经后妇女血清E1,DHEA,DHEA-S的水平和年龄负相关.骨质疏松组和对照组相比,LH,SHBG显著增高(P<0.05),DHEA,DHEAS,CT显著降低(P<0.05),其他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绝经后妇女骨代谢相关激素水平的改变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检测该变化可以有效的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和预测其危险度.  相似文献   

20.
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机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谢肇  李起鸿 《中国临床康复》2003,7(9):1419-1421
雌激素对骨代谢的调节作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骨局部因子的变化影响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数量、功能、寿命,进而影响骨形成、骨吸收的偶联。雌激素缺乏诱导成骨细胞形成增加,通过成骨细胞某些因子分泌的改变,间接调节破骨细胞、成骨细胞的功能,从而对骨重建产生影响。脉冲电磁场通过提高骨局部钙离子浓度增强骨局部生长因子的表达,推测电磁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时,可能具有改变骨局部因子表达的作用,从而通过调节骨局部因子影响骨形成与骨吸收,对绝经后骨质疏松起到治疗作用。但目前尚未见献报告,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