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反流性疾病问卷表(RDQ)在军人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驻闽某部军人进行反流性疾病问卷调查,记录被调查者过去4周内烧心、非心源性胸痛、反酸和反流4种症状出现的频率和程度积分,以RDQ评分≥12分作为GERD的诊断标准,计算军人中GERD的患病率,同时分析经电子胃镜检查证实为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的RDQ评分情况。[结果]研究得出军人GERD的患病率为6.77%,经胃镜检查420例中明确诊断为RE 60例(RE组)和内镜检查正常360例(非RE组)的RD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评分与发生RE之间有较大关联。[结论]RDQ评分量表可以作为初步诊断军人GERD的一个良好的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胃食管反流病诊断问卷(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ire,RDQ)分析消化专家门诊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病情况及患者症状特征。方法对就诊于我院消化专家门诊的1636例患者进行RDQ问卷调查,得分≥12分者诊断为GERD。根据RDQ内容对GERD患者症状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636例消化专家门诊的患者中,GERD的发生率为10.8%。男女发病无差异(11.0%VS10.5%,P〉0.05)。60岁以上年龄组GERD的患病率最高(14.6%),而15~30岁年龄组患病率最低(7.7%)。各年龄组内患病率性别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GERD症状中,烧心与反酸为最常见的症状。症状频率积分比严重程度积分更重要(P〈0.05)。结论消化门诊就诊患者GERD患病率较高。GERD患病无性别差异。老年人的GERD患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烧心和反酸为GERD最常见的症状。症状发生频率比严重程度对GERD的诊断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420例消化科门诊患者行反流性疾病问卷表(RDQ)调查,以RDQ评分≥12分为GERD的诊断标准,其中60例列入GERD组,其余360例列入非GERD组,同时对2组对象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进行问卷调查。[结果]GERD组中常吸烟、饮酒、喝咖啡、睡前进食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GERD组(P0.05),但常饮浓茶的比例在2组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是诱发GERD的重要危险因素,重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减轻GERD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评分及内镜下表现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用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症状评分及内镜下表现的对照研究来预测和评估是否有GERD及其程度。方法对500例有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按症状频率、病期与程度为评分标准进行症状评分,内镜检查是否有反流性食管炎(RE)并分级。比较症状评分与内镜分级的相关性,分析症状评分对GERD的评估价值。200例无症状体检者作为阴性对照。结果GERD症状评分与RE内镜分级呈正相关(r=0.560,P〈0.01)。RE组患者的症状评分高于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RE组症状评分≥8分者有81.70%,NERD组为59.35%(P〈0.05);RE患者烧心的程度及发作频率、反酸的发作频率与病期重于NERD。GERD组与无反流症状组内镜检查结果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症状评分是诊断GERD的一个良好的筛选项目。  相似文献   

5.
王文海  张玫 《山东医药》2009,49(36):65-66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与会厌囊肿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经胃镜检查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或具有典型的反酸烧心症状并经试验性治疗有效而确诊的GERD患者150例(观察组),经胃镜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150例(对照组)。观察两组合并会厌囊肿的比率。结果观察组共发现会厌囊肿7例(4.77%),对照组发现1例(0.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GERD与会厌囊肿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primary bile reflux gastritis,PBRG)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PBRG的患者1060例为观察组,无痛胃镜下未查见有PBRG的体检者10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GERD的发生率;依据内镜下PBRG的诊断标准,将260例PBRG伴有GERD的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3组,对比各组食管黏膜损伤的程度以及GERD症状积分的分布.结果:PBRG组GERD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4.5%vs9.8%,P<0.05).食管黏膜损伤程度加深的发生率随着PBRG程度的加重而增加.PBRG的程度与GERD症状分级无相关性.结论:PBRG与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 sophagitis,RE)形成存在正性相关,PBRG并非是引起GERD症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和房颤(AF)患者食管粘膜中的表达及其在AF发生中的意义。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收治的65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同期完成体检的15例健康受试者设为健康对照组。研究组均行GERDQ评分、24h动态心电图、24h pH监测、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监测并内镜下取食管齿状线上3cm处的局部黏膜作为标本,后续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RT-PCR、ELISA等方法分析组织炎症程度、炎症因子(IL-6、IL-8、IL-1β、TNF-α及Hs CRP)的表达及血液中的释放浓度。结果: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GERDQ评分、内镜等检查,分为GERD合并AF组(AF组)、GERD不合并AF组(非AF组)和对照组。AF组和非AF组患者中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合并2型糖尿病的情况,在两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差异(P>0.05)。GERDQ评分在AF组3~7分、8~10分、11~14分及15~18分等评分范围均明显高于非AF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管24h pH监测发现,AF组弱酸反流(4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是否为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高发人群。方法 321例经临床及磁共振诊断为颈椎病的患者作为颈椎病组,同期选取249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RDQ评分问卷调查,比较颈椎病组及对照组的RDQ评分及GERD发生率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颈痛程度与RDQ评分是否相关,并对可能危险因素及颈椎病分型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颈椎病组RD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以RDQ评分≥12分作为GERD评判标准,颈椎病组GERD 43例(13.4%),对照组GERD 17例(6.8%),颈椎病组GERD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颈痛程度组间RD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型颈椎病中,交感神经型发生GERD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各型(P0.05);颈椎病合并GERD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女性、非甾体抗炎药和精神心理因素。结论颈椎病患者发生GERD的风险较高,且以交感神经型最为显著。女性、药物和精神心理因素是颈椎病合并GERD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胃食管反流病问卷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价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初步探讨中国GERD人群的症状特点.同时探索一种适合中国人群的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的诊断标准.方法 在全国五家医院进行多中心研究.所有入组患者填写GerdQ问卷表.以胃镜检查、24 h食管pH监测和PPI试验其中任何一项阳性作为GERD的诊断标准,评价GerdQ的诊断价值.以拟定PPI试验诊断标准与胃镜和食管pH监测的诊断相比较,并优化PPI试验的诊断标准.结果 拟定PPI试验诊断的敏感度为0.6627,特异度为0.4872.经统计分析,以PPI治疗1周最后3 d烧心、反流症状总评分较治疗前相比下降3分为优化PPI试验诊断标准,诊断的敏感度为0.3787,特异度为0.8077,阳性预测值为0.8101,阴性预测值为0.3750,Youden指数最大为0.1864.经人群矫正,GerdQ取临界值为10分时,Youden指数达到最大0.1080,诊断的敏感度为0.6690,特异度为0.4390.50岁以上女性患者随着评分的增高,问卷诊断价值下降.结论 GerdQ具有肯定的诊断价值.但在临床工作中,对特殊人群中症状突出而PPI诊断性治疗反应不佳的患者,GERD的诊断应慎重.PPI试验的评分以治疗1周最后3 d为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方和谦教授经验方和肝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临床疗效。[方法]80例GERD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治疗组加服和肝汤治疗,疗程均8周,疗后6、12个月各随访1次。[结果]2组患者症状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92.5%,对照组77.5%(P〈0.05)。2组内镜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97.5oA,对照组95.0%(P〉0.05)。2组复发率比较:治疗组治疗6、12个月分别为12.5%,22.5%;对照组分别为22.5%,55.0%(P〈0.05)。[结论]和肝汤治疗GERD具有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减轻内镜下食管黏膜组织的病损程度,降低复发率及延长复发时间的功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西药治疗伴抑郁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17例伴抑郁的GER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和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另加用舒肝解郁胶囊.疗程8周.[结果]2组内治疗前与治疗后、2组间治疗后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8%,对照组为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埃索美拉唑和多潘立酮治疗伴抑郁的GERD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量表(GerdQ)应用于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价值。 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收住并存在反流相关症状的疑似胃食管反流病的1 00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按照烧心、反流、上腹痛、恶心、睡眠障碍、是否服用OTC药物等6项症状的发作频率进行评分。采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及食管24 h pH监测作为GERD诊断的标准,并与GerdQ分值进行比较,最后计算出诊断GERD的临界值,进而分析GerdQ量表在GERD中的诊断价值。 结果GERD组的GerdQ积分主要集中于7~12分,非GERD组主要集中于6分以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GerdQ分值8为临界值,Youden指数最大(0.51),ROC曲线下的面积0.765,其敏感度为81.32%,特异性为70.21%,阳性预测值83.24%,阴性预测值61.53%。 结论GerdQ量表简单、易行,可作为临床上筛查诊断GERD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孙洁  林军 《胃肠病学》2001,6(C00):5-5
目的:本研究应用24h食管pH监测仪,检测食管下段pH值,旨在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提供灵敏性和特异性高、先进而方便快捷的诊断方法。方法:正常对照组20例,消化性溃疡54例及GERD组85例,均采用DigitrapperMKⅢ24h pH监测仪记录下食管括约肌(LES)上5cm处pH。结果:GERD组24h食管pH监测有关指标均分别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消化性溃疡组(P<0.01),后两者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GERD组中有24例内镜阴性GERD患者,其24h食管pH监测与61例反流性食管炎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GERD的临床分析和内镜诊断均有其局限性,结合24h食管pH监测,不失为GERD,尤其是内镜阴性GERD诊断有意义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与结石性胆囊炎的关系。 方法前瞻性研究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新疆民心医院通过胃食管反流病调查问卷(GerdQ)或体检胃镜检查被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4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GERD组),同时通过同样的方法诊断选取为非GERD的5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非GERD组),2组均分别进行腹部彩超、腹部CT检查或将同期腹部彩超结果作为参看,诊断是否伴有胆囊结石,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2组腹部彩超或腹部CT结果示胆囊结石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胃食管反流病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之间的无明显关系,GERD的严重程度也没有受到胆结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反流症状与诊断关系,以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方法采用典型症状、波利特试验及内镜检查;结果 检出反流性食管炎89例,非糜烂性食管炎291例,Barrett食管41例。结论 反流症状并有效检查为临床提供良好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胃内容物反流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其主要症状为反流和烧心。近年来随着对GERD研究的深入,GERD的临床诊断方法也在不断发展,此文就GERD 诊断方法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NCPAP)联合抗反流药物治疗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 48例老年OSHAS合并GERD患者,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NCPAP治疗组、抗反流药物治疗组(药物组)、NCPAP联合抗反流药物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30d后,检查Epworth嗜睡量表(ESS)、多导睡眠图(PSG)、胃食管反流病诊断问卷(GERDQ)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空白对照组的GERDQ评分、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ESS评分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NCPAP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治疗后GERDQ评分、AHI、E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SaO2水平显著升高(P0.05)。药物组治疗后GERDQ评分显著降低(P0.05),其他指标没有显著变化(P0.05)。与NCPAP治疗组和药物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各指标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老年OSAHS患者GERD的患病率高。老年OSAHS合并GERD患者,接受NCPAP联合抗反流药物治疗较单独采用NC-PAP治疗或抗反流药物治疗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8.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的临床症状及食管炎症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主表现为烧心、胸骨后疼痛及反酸等,严重病例可并发吞咽困难、上消化出血、Barrett食管(BE)和食管腺癌等。该病在欧美国家比较常见,约20%的社区人群每周都有典型的反流症状。在亚洲,各国报道的发病率不同,但也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现在对GERD的诊断方法有很多种,包括症状学诊断、上消化道内镜诊断、影像学诊断、食管测压、食管pH及阻抗监测、实验性治疗诊断、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诊断、组织学诊断、唾液胃蛋白酶检测等。现将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胃食管反流病反流证候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反流证候的疗效。[方法]对77例GERD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治疗组47例予中药清肝泻火、和胃降逆等治疗;对照组30例予西药奥美拉唑标准剂量治疗。[结果]治疗组的反流证候除反食外,均明显好转(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反流比较,对照组对反酸的缓解优于治疗组(P<0.05);对烧心、反食、胸痛的缓解,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为100.0%。[结论]中药治疗GERD有一定疗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康复新及奥美拉唑联合运用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将难治性GERD50例随机分为2组,A组于清晨空腹及晚上睡前服用奥美拉唑20mg,康复新10ml,3次/d;B组用奥美拉唑,用法同A组,2组疗程均为8周。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观察比较食管炎及反流等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A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84.0%,B组为56.0%(P<0.05);胃镜检查评价,A组总有效率为96.0%,B组为72.0%(P<0.05)。[结论]康复新联合奥美拉唑治疗GERD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