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耳后窄蒂皮下蒂皮瓣修复耳廓内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8年6月-2011年7月,收治11例耳廓内肿物切除后软组织缺损患者。男7例,女4例;年龄26~75岁,平均50岁。其中色素痣5例,基底细胞癌2例,混合性血管瘤2例,皮肤乳头状瘤2例。病程3~50年,平均35年。彻底切除肿物后,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5 cm×1.0 cm~3.5 cm×3.0 cm。沿颞浅动脉及耳后动脉走向,设计耳后"乒乓球拍状"窄蒂皮下蒂皮瓣,通过隧道移位修复缺损,皮瓣切取范围1.8 cm×1.3 cm~3.8 cm×3.3 cm,蒂宽0.4~0.7 cm、长2~5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局部皮瓣移位修复。结果术后供、受区皮瓣均顺利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年。皮瓣质地、弹性、色泽良好,耳廓外形良好。肿瘤患者无复发。结论耳后窄蒂皮下蒂皮瓣蒂部窄长、旋转角度大、修复范围广、不含知名血管,手术操作简便,供区隐蔽,是修复耳廓内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双筋膜蒂耳后皮瓣一期修复大块耳廓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利用耳后双筋膜蒂皮瓣修复大块耳廓组织缺损患者11例,一期进行耳轮、耳舟区精细结构塑形,其中最大修复面积达到3.2cm×1.6cm.结果 术后所有皮瓣存活,随访3~9个月,耳廓外形良好.结论 耳后区双筋膜蒂皮瓣修复大块耳廓组织缺损的方法,手术操作简单、易行,可提供较大的组织瓣修复.修复后耳廓组织质地、颜色与正常相近,耳廓外形恢复良好,供瓣区位于耳后,术后瘢痕隐蔽,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耳后“旋转门”岛状皮瓣Ⅰ期修复耳甲内皮肤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利用耳后“旋转门”中央蒂岛状皮瓣Ⅰ期修复耳甲内组织缺损,最小面积为1.0 cm×1.3 cm,最大面积为2.7cm×3.0 cm.结果 15例术后岛状皮瓣均存活良好,经6个月至5年随访,耳廓外形均较满意.结论 耳后“旋转门”岛状皮瓣血供可靠,形态、色泽、质地与周围正常组织一致,供瓣区隐蔽,是修复耳甲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最佳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眼轮匝肌皮下蒂皮瓣修复下睑及眼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13年5月至2020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整形外科对收治的21例下睑及眼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均采用眼轮匝肌皮下蒂皮瓣进行修复。术后观察患者睁闭眼时功能恢复、并发症情况以及外观形态来评价恢复效果。缺损面积为1.0 cm×1.0 cm~3.0 cm×2.0 cm。结果本组共21例患者,术后眼轮匝肌皮下蒂皮瓣均完全成活,下睑外形良好,无皮瓣淤血、坏死、睑缘外翻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6个月,供、受区瘢痕不明显。结论采用眼轮匝肌皮下蒂皮瓣修复下睑及眼周皮肤软组织缺损,血运可靠,转移灵活,术后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耳后皮下蒂岛状皮瓣修复耳甲腔皮肤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2例耳甲腔皮肤缺损行耳后皮下蒂岛状皮瓣修复患者行回顾性分析.恶性肿瘤经术中病理检查确定基底及周缘无肿瘤细胞残留,根据创面大小设计耳后皮下蒂岛状皮瓣,经供区与缺损之间的隧道,转移至耳甲腔缺损处覆盖创面,耳后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共修复12例耳甲腔皮肤缺损患者,创面以1.5cm×2.5cm~2.5cm×3.0cm大小不等皮瓣覆盖,术后皮瓣血运良好.随访14~55个月(平均28个月),肿瘤无复发,局部瘢痕不明显,皮瓣色泽与正常皮肤相协调,外耳郭形态正常,患者对耳郭外观满意.结论 耳后皮下蒂岛状皮瓣是临床修复耳甲腔皮肤缺损的一个简单、方便、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在耳廓部分缺损修复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耳前局部皮瓣、皮下蒂皮瓣、改良菱形皮瓣及耳后局部皮瓣修复耳廓组织缺损。结果:本组患者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皮瓣移植成活,无坏死,肤色及质地正常,瘢痕较隐蔽。随访6个月以上,耳廓外形满意,瘢痕不明显。结论:局部皮瓣在耳廓部分缺损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耳后皮瓣修复耳廓前方、耳轮及颞部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 2003年1月-2007年1月,收治18例耳廓前方、耳轮上半部分及颞部皮肤缺损患者。男10例,女8例;年龄20~68岁,平均40.3岁。缺损原因:肿瘤术后缺损13例,外伤5例。缺损范围1cm×1cm~3cm×2cm。病程1d~35年,中位病程15年。术中彻底切除病变及清创后8例采用随意皮瓣,10例采用耳后上蒂岛状皮瓣修复,皮瓣切取范围2cm×1cm~3cm×3cm。供区6例采用直接缝合,12例采用中厚皮片移植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及植皮顺利成活,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5年,平均3.5年。皮瓣色泽、质地与周围正常组织相似。耳廓修复后形状正常。1例鳞状细胞癌术后6个月局部肿瘤复发,再次切除后取中厚皮片移植修复;其余肿瘤患者均未复发。结论耳后皮瓣能较好修复耳廓前方、耳轮上半部分及颞部皮肤缺损,具有术后瘢痕小,色泽、质地与周围皮肤接近,供区隐蔽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耳后带蒂皮瓣在耳廓缺损修复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修复耳廓肿瘤术后部分缺损的方法。方法利用耳后带蒂皮瓣修复耳廓肿瘤术后耳廓部分缺损患者35例。结果随访3~12个月,仅1例发生皮瓣脱落,其余患者耳廓外形基本恢复正常,皮瓣颜色与周围肤色一致。结论耳后带肌蒂皮瓣修复肿瘤术后耳廓部分缺损,操作简单易行,皮瓣易于成活,耳廓外形恢复良好;供皮区位于耳后,瘢痕隐蔽;耳廓修复后整体颜色相近。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耳后带蒂皮瓣移植修复外伤性耳廓部分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总结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采用耳后乳突区带蒂皮瓣修复外伤后耳廓缺损15例临床资料。结果 15例中14例Ⅰ期愈合,1例术后出现远端部分皮瓣缺血改变,经治疗后明显改善,术后随访3~12个月,移植皮瓣色泽良好,耳廓外形恢复较满意。结论耳后带蒂皮瓣修复外伤性耳廓部分缺损手术简单易行,可较好恢复耳廓外形,且供皮区位于耳后,瘢痕隐蔽,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和隧道式进行优缺点比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早期修复大面积耳廓缺损寻找有效适用的手术方法.方法 在耳后乳突区设计双皮下蒂皮瓣,向前推进转移,包埋自体肋软骨支架,修复外耳廓缺损.结果 临床应用1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 应用耳后乳突区双皮下蒂皮瓣早期修复较大面积耳廓缺损,手术设计简单,取材方便,是较为可取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耳后皮下组织蒂皮瓣在耳前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耳后皮下组织蒂皮瓣在耳前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06年5月~2010年10月间,应用耳后皮下组织蒂皮瓣修复耳前缺损32例。于耳后及乳突区设计耳后皮下组织蒂皮瓣,按设计线切开皮肤,自皮瓣远端开始向周围潜行分离形成皮瓣,旋转修复耳前缺损。结果:应用此法修复耳前缺损32例,切口均Ⅰ期愈合,皮瓣全部成活,术区平整,耳部形态满意,远期瘢痕不明显。结论:耳后皮下组织蒂皮瓣修复耳前缺损,方法简单,手术效果肯定,能达到良好的美学效果,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皮下组织蒂岛状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方法以面部皮下组织作为皮瓣的供血蒂,转移皮瓣修复面部缺损。皮瓣面积为1.0cm×1.0cm至3.0cm×4.0cm。结果本组25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面部形态满意,术区平整,无"猫耳"畸形,切口瘢痕不明显。结论皮下组织蒂岛状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可以达到良好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An improved method for one stage reconstruction of partial defect of the ear lobe is reported. A postauricular mastoid skin flap is constructed with the pedicle on the margin of the defect of the ear. If necessary, the distal part of the flap may carry a piece of subcutaneous tissue of the scalp to cover the framework. The operation has been done in 19 patients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邻位及远位岛状皮瓣一期修复眼睑分裂痣的设计与技巧.方法 切除眼睑分裂痣上、下睑病变后,根据缺损的部位、形态及面积,选择应用眼轮匝肌蒂岛状皮瓣、耳后SMAS蒂岛状皮瓣或逆行颞浅动脉岛状皮瓣一期修复上、下睑皮肤缺损,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 2003年以来,共收治患者16例,其中应用眼轮匝肌肌皮瓣10例,耳后SMAS筋膜蒂皮瓣3例及逆行颞浅动脉岛状皮瓣3例.切除痣体的最大面积上睑为2.5 cm ×2.0 cm,下睑为4.0 cm×3.0 cm.1例耳后SMAS筋膜蒂皮瓣及1例逆行颞浅动脉岛状皮瓣术后出现皮瓣远端静脉回流障碍、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后自行愈合,其余14例皮瓣全部成活良好.结论 根据病变的部位、形态和面积等选择合适的邻位或远位岛状皮瓣修复眼睑分裂痣切除术后皮肤缺损,效果满意,且供区隐蔽、无继发畸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胸部放射性溃疡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自2010年4月至2013年6月,对10例胸部慢性溃疡患者实行分期治疗。Ⅰ期清创,大网膜填塞;Ⅱ期行皮瓣转移修复创面,包括背阔肌带蒂移植及胸大肌肌皮瓣转移。术后观察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26~37个月,平均随访25个月。所有患者无手术死亡,转移皮瓣无一例发生坏死。1例患者术后出现皮下积液,经抽液后加压包扎痊愈。其余患者无术后感染情况发生。患者术后呼吸功能良好,无反常呼吸运动。结论对于慢性溃疡的修复,分期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大网膜瓣适用于软组织缺损的充填,尤其是感染性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手足外科收治14例指腹缺损患者,男12例,女2例,年龄27~63岁,平均49岁。指腹缺损创面面积1.6 cm×1.4 cm~2.5 cm×1.6 cm,以患指背侧筋膜为蒂部设计皮瓣,旋转点不超过中节指骨的中点水平。倒L形切断远侧指间关节水平筋膜组织后翻转筋膜蒂及皮瓣,修复指腹缺损。近节供区以前臂全厚皮片移植修复。记录皮瓣术后存活情况,随访观察皮瓣外观、两点辨距觉,根据关节总活动度法对手功能进行评价。结果14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大小1.8 cm×1.6 cm~2.7 cm×1.8 cm,其中1例皮瓣远端出现水泡,抽液换药后自行愈合。14例均获得5~12个月随访,平均8.9个月。皮瓣外观质地与周围组织相近,外观满意,末次随访评定手功能:优9例,良5例。皮瓣两点辨距觉8~11 mm,平均9.9 mm。结论改良指背筋膜蒂皮瓣切取简单、重建效果满意,可得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臂后侧筋膜皮瓣修复腋臭术后并发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臂后筋膜皮动脉为血管蒂,设计臂后侧筋膜皮瓣,皮瓣面积略大于缺损面积,皮瓣经隧道转移至受区,皮瓣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本组16例患者,腋部皮肤缺损面积为3.5 cm×4.0cm~6.0 cm×7.0cm,均获得了Ⅰ期修复,术后随访3~6个月,皮瓣全部成活,修复后缺损部位功能和外形良好。结论:臂后侧筋膜皮瓣具有良好的血运,且血管解剖结构恒定,是一种修复腋部皮肤缺损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皮下蒂岛状皮瓣(旋转门皮瓣)修复耳甲腔皮肤缺损创面的效果。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整形美容科用耳后皮下蒂旋转门皮瓣治疗耳甲腔皮肤缺损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个月至68岁,平均57岁;缺损大小1.0 cm×1.0 cm~2.5 cm×1.5 cm。结果:10例患者术后均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供血的小腿后外侧(复合)组织瓣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骨感染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3月至2010年9月,对23例足踝部软组织(跟腱)缺损及骨感染的患者,设计以腓动脉终末穿支为血管蒂,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轴线切取皮瓣转位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腓动脉下段穿支供血携带腓肠神经逆行岛状(复合)皮瓣或肌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范围3cm×5cm~10cm×18cm。结果术后21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2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后经过二期扩创游离植皮后痊愈,平均住院时间21d。随访2~9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无色素沉着、溃疡,皮瓣感觉恢复约S2,跟腱重建患者踝关节达功能位,恢复了劳动能力。结论以腓动脉远端穿支血管供血为蒂的小腿后外侧(复合)组织瓣血供可靠,变异率低,切取方便,供区隐蔽,可恢复部分感觉,且不牺牲肢体主要血管,是修复小腿中下部、踝关节周围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尤其对修复足踝部骨外露,骨髓炎,跟腱缺损,复合组织瓣(携带跟腱及肌肉)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