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90例四肢多发性严重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组与B组,A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的全面Ⅰ期手术治疗,B组50例患者给予损伤控制骨科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A组患者临床复位优良率为72.5%,并发症发生率为17.5%;B组患者临床复位优良率为92.0%,并发症发生率为4.0%,B组患者临床复位优良率明显较A组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A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治疗四肢多发性严重骨折临床效果较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以收治的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前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后者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指导下进行治疗,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组术后复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优良29例,占93.55%,复位差1例,死亡1例,并发症率为3.2%;而对照组优良率为89.65%,并发症12例,并发症发生率38.7%。骨科损伤控制在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术后骨折复位,降低并发症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在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中的作用。方法 6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按照实际接受的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予骨折损伤控制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入院至手术时间、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术前血色素、显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隐性失血量、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应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可提高复位优良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骨科损伤控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42例患者研究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85.71%)显著优于对照组(6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具有显著作用,有效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2989-2990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接受骨科损伤控制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但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骨科损伤控制理论,对于患者临床治疗过程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4279-4280
对骨科损伤控制治疗骨盆骨折伴四肢多发性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对骨科损伤控制的治疗方案进行评估。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骨科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骨科损伤控制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59%远远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科损伤控制可以提高骨盆骨折合并四肢骨折患者的治愈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应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患者干预中引入损伤控制理论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患者104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引入损伤控制理论干预并在护理中严格落实损伤控制理论。比较两组骨折复位质量、手术情况、术后功能恢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骨折复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入院距确定性手术时间、确定性手术时长、体温恢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患者干预中引入损伤控制理论可改善患者手术情况,促进骨折复位及术后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和死亡发生。  相似文献   

8.
骨盆骨折是指骨盆壁的一处或多处连续性中断,是骨科严重多发性创伤中的一个常见疾病,多由强大暴力造成,发病率为20%~35.2%,常并发休克、多发伤、多发性骨折、腹膜后血肿、泌尿系统伤和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的并发症,而且较骨盆骨折本身更为严重。80年代以来骨盆骨折救治不断得到改善,主要依赖于三个方面的进展:尽早固定不稳定骨折,控制出血,救治休克;多学科协同救治;手术复位和固定有明显移位的不稳定型骨折。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7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给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复位效果,踝关节功能,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后,两组复位效果:观察组优良率94.59%,对照组优良率78.38%;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较长,骨折愈合时间较短,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较长(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复位效果较好,明显改善踝关节功能,促进骨折愈合,但也存在住院时间和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较长,术后并发症多等缺点。因此,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式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病情和治疗意愿,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比较克氏针挤压复位固定与微型骨锚治疗骨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3年8月所有末节指骨撕脱性骨折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48例51指,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 2组,A组(24例25指)采用克氏针挤压复位固定骨折块治疗;B组(24例26指)采用微型骨锚重建指伸肌腱I区止点,均随访3-6个月,按TAM系统方法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A组24例25指,随访23指,平均随访116 d,按TAM系统评定方法,优14指,良6指,可2指,差1指,优良率86.96%。B组24例26指,随访24指,平均随访108 d,按TAM系统评定方法,优13例,良9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4.62%。2组功能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8.70%,B组6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0.83%,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克氏针挤压复位固定法临床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手术费用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多发骨关节损伤合并骨盆骨折应用围手术期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多发骨关节损伤合并骨盆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0. 0%)低于对照组(16. 7%),治疗依从率(100. 0%)明显对照组(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应用多发骨关节损伤合并骨盆骨折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切开复位和撬拨复位用于跟骨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6年9月在我院骨科就诊的跟骨骨折患者80例。按照患手术方式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B组患者给予撬拨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B组长,且疼痛程度VAS评分高于B组,术中出血量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0%高于B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跟骨骨折治疗中切开复位手术和撬拨复位手术均能达到满意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足部功能恢复,但撬拨复位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更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0):1871-1872
分析股骨近端空心钉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选取我院2013年1 0月~2015年8月骨科就诊治疗的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复位治疗,治疗组给予空心钉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及治疗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的优良率37例(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28例(70.00%)(P0.05),且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2例(5.00%)明显少于对照组10例(25.00%)(P0.05)。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近端空心钉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明显,且并发症发生低,手术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骨科学在骨盆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26例骨盆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按照损伤控制原则,经有效休克复苏、简化治疗、SICU监护及Ⅱ期确定性治疗,治愈17例,死亡9例.结论 合理应用损伤控制策略抢救骨盆骨折合并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可减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关节螺钉(DHS)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不稳定股骨粗隆骨折老年患者74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PFNA治疗,B组给予DH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恢复指标、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B组(P0.05)。A组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4.59%,B组为72.97%,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82,P=0.041)。A组并发症发生率(5.41%)少于B组(2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66,P=0.012)。结论 PFNA与DHS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均能有效恢复髋关节功能,PFNA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给予A组患者传统手法复位及外固定治疗,给予B组患者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2.0%,B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0%。两组对比,B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肩关节功能障碍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0%;B组伤口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66例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组与B组,A组30例患者首先给予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择期给予颅脑修补术治疗,B组36例患者给予早期颅骨修补后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A组患者预后优良率为70.0%,B组患者预后优良率为94.4%,B组优良率明显较A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颅骨修补术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在治疗脑外伤中的临床效果较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药外敷治疗四肢骨折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100例四肢骨折疼痛患者,按住院序号的单双数分为A、B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后夹板外固定治疗,A组患者给予常规止痛处理,B组患者给予中药外敷处理,对比两组患者疼痛、消肿治疗效果。结果:B组临床疗效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可有效提高四肢骨折疼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消肿止痛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应用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中对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2月我院骨科住院部收治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骨折恢复期的风险,对改善骨折康复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1):1809-1811
目的探析不同植入物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长骨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四肢创伤长骨骨折后骨不连患者104例,依所使用的植入物不同分为钢板组与髓内钉组,分别利用动力加压钢板与带锁髓内钉行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髓内钉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28.6±2.1)w,较钢板组的(23.2±2.6)w明显更低(P<0.05);髓内钉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2.31%,较钢板组的76.92%明显更高(P<0.05);髓内钉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46%,较钢板组的36.54%明显更低(P<0.05)。结论针对四肢创伤长骨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在行内固定治疗的过程当中选择带锁髓内钉作植入物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佳,术后骨折愈合较快,且不易产生并发症,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治疗当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