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小剂量白细胞介素(IL)-18对早晚期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的作用.方法 重组小鼠IL-18(0.2 μg/小鼠)每日1次腹腔注射发病前或发病晚期的CIA小鼠,连用5 d,用关节炎评分评估关节炎病情的进展,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CIA小鼠髌骨及邻近滑膜组织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用组织学染色评价膝关节的软骨和骨破坏.结果 小剂量IL-18早期免疫干预CIA小鼠,不能降低CIA小鼠关节炎发病率,无法延缓CIA小鼠膝关节病理学进展;滑膜和软骨附近的Th1型细胞因子和Th2型细胞因子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剂量IL-18晚期免疫干预CIA小鼠,加剧了病理学进展,免疫第43天,治疗组关节炎评分(0.33±0.11)显著高于对照组(0.25±0.09)(P<0.05);髌骨及邻近滑膜组织的细胞因子IL-10与IL-18结合蛋白(IL-18BP)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 IL-18对早期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没有疗效.IL-18晚期免疫干预CIA小鼠,恶化了关节炎病情,其机制可能为IL-18抑制了IL-10和IL-18BP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细胞因子微环境下,白细胞介素(IL)-18对早期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的作用.方法 CIA小鼠,发病前给予每只重组小鼠腹腔注射IL-18(0.2 μg/d)/IL-10(0.1 μg/d),IL-18(0.2 μg/d)IL-4(0.1 μg/d),IL-18(0.2 μg/d)IL-12(0.1 μg/d),连用5 d,用关节炎评分评估关节炎病情的进展,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虚(RT-PCR)测定CIA小鼠髌骨及邻近滑膜组织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用组织学染色评价膝关节的软骨和骨破坏.采用Wilcoxon rank检验. 结果 IL-18/IL-4组关节炎评分轻度降低.IL-18/IL-10联合治疗有效抑制了C1A小鼠的关节炎症反应,免疫第38天治疗组关节炎评分(0.12±0.20)显著低于对照组(0.29±0.19,P<0.05),阻止了滑膜部位的炎细胞浸润,防止了软骨的破坏.滑膜和其附近软骨的Th1型细胞因子[IL-18(0.22±0.06),IL-12(0.14±0.05)]与炎症性细胞因子[IL-6(0.22±0.11)]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Th2型细胞因子[IL-10(6.35±0.12),IL-4(3.57±0.13)]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5). IL-18R(0.40±0.15)水平明显降低(P<0.05).T-bet水平降低,转录因子(GATA)-3水平(5.7l±0.11)显著升高(P<0.05).结论 IL-18/IL-10免疫干预尚未发病的CIA小鼠,可以抑制Th1型免疫反应,使免疫反应向Th2逆转,其机制可能为下调了IL-18/IL-18R水平,诱导了转录因子GATA-3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不同时期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水平及在滑膜组织的表达。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造模组和正常对照组不同时期血清IL—17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S—P)法检测两组晚期关节滑膜组织IL—17表达。结果对照组和造模组均有一定水平IL—17表达,同期成模组较对照组和造模失败组明显升高(P〈0.01),成模组IL—17在早期就开始升高,到中晚期达到较高浓度,中晚期与早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晚期成模组滑膜组织表达IL-17阳性率亦高于对照组和造模失败组(P〈0.01)。对不同时期血清IL—17水平与关节病理破坏程度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呈正相关(早期P〈0.01;中期P〈0.01;晚期P〈0.05)。结论IL—17在CIA大鼠滑膜组织及不同时期血清中高表达,与关节滑膜的病理破坏程度有关,可作为判断类风湿关节炎(RA)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检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IL)-33水平,分析其与早期R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病程<1年的早期RA患者100例,骨关节炎(OA)患者40例以及健康对照者70名.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的IL-33水平,并分析血清IL-33水平与RA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RA患者血清IL-33水平为(282±871)p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7±38)pg/ml,P(0.01)和OA患者[(8±35)pg/ml,P<0.01].血清IL-33水平与类风湿因子(RF)、隐性类风湿因子IgG(HRF-IgG)、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突变型瓜氨酸化波形蛋白(MCV)抗体呈正相关(r分别为:0.312,0.277,0.213,0.302,P<0.01或P<0.05). IL-33阳性组患者的RF阳性率、HRF-IgG阳性率、抗CCP抗体阳性率、抗MCV抗体阳性率(86%、31%、86%、94%)较IL-33阴性组患者(54%、11%、42%、72%)显著升高(P均<0.05). 结论 IL-33在RA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并与多种自身抗体(包括RF、抗CCP抗体、抗MCV抗体和HRF-IgG)显著相关,可能是RA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18和类风湿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Th1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而白细胞介素 18(in terleukin 18,IL 18)具有介导Th1免疫反应、促进单核因子产生等多种生物学活性。1 IL 18的发现和命名1989年Nakamura首次发现经脂多糖 (LPS)诱导的小鼠脾细胞的血清能诱导干扰素 γ (interferon γ ,IFN γ) ,但又只能与IL 12发挥共刺激作用[1] 。日本学者Okamura等[2 ] 在脓毒性休克的小鼠肝脏中提取出该因子 ,因其具诱导Th1细胞产生IFN γ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肺间质病变(IL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33及其受体人基质裂解素2(ST2)的表达情况及与肺功能等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为其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科初诊为RA患者245例,分为RA-ILD组58例与单纯RA组187例,观察各组肺功能等相关实验室指标,另收集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60名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以上各组的血清IL-33及ST2浓度水平.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IL-33浓度及相关变量间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RA患者ILD发生率为23.7%(58/245).与健康对照组[(85±38) pg/ml]相比,RA[(433±42) pg/ml]及RA-ILD [(746±43) pg/ml]患者中血清IL-33水平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RA组患者相比,RA-ILD组患者血清IL-33及ST2水平升高更为明显(P<0.01).RA-ILD组患者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MF%)和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多项肺功能指标均较RA组患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33浓度与各实验室指标相关性比较:IL-33浓度与类风湿因子呈正相关(r=0.82,P<0.01),且与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CPA)滴度呈正相关(r=0.55,P<0.01),而其与DLCO呈负相关(r=-0.80,P<0.01).结论 IL-33参与RA的发病过程,且可能与RA-ILD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7.
郭丹 《内科》2008,3(1):74-77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滑膜炎及对称性、破坏性的关节病变为主要特征。RA的发病在我国约为0.3%~0.45%,全世界约为0.5%~1.O%。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研究发现细胞因子在RA发病机制起重要作用。近来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l(interleukin-1,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白细胞介素-6与皮质醇节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皮质醇节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6例RA患者分别为8:00,12:00,16:00,20:00,0:00,4:00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血清IL-6水平,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皮质醇。结果:36例RA患者皮质醇分泌有明显节律,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峰值提前,出现于凌晨4点,血清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也存在昼夜节律,IL-6峰值出现在皮质醇峰值之前,经治疗病情稳定后,RA患者血清IL-6水平恢复或接近正常,IL-6与皮质醇节律紊乱得以纠正,相关性分析显示,RA患者血清IL-6水平与血沉(ESR)(P<0.01,r=0.66),C反应蛋白(CRP)(P<0.01,r=0.71)皮质醇(P<0.05,r=0.58)呈正相关,结论:RA患者血清IL-6增高,IL-6与皮质醇存在昼夜节律紊乱,这些变化在RA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的水平,探讨其在RA临床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及住院RA患者84例,采用免疫酶联吸附(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17水平;同时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抗环瓜氨酸多肽(anti-cyclic citrolli-natad peptide,anti-CCP)抗体、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a)水平;并分析IL-17与RA临床炎症指标和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活动期RA患者血清IL-17为(113.8+21.7)ng/L,高于非活动期RA患者[(76.3+11.9)ng/L]和正常对照组[(62.6+8.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患者血清IL-17水平分别与CRP和RF呈正相关,与IL-1β和TNF-a也有正相关关系(均P<0.05),但与自身抗原GPI和抗CCP抗体无相关性(P均>0.05);RA组血清IL-17水平与临床活动指标也有相关性.结论 RA患者血清IL-17表达增高,并与病情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33水平,分析血清IL-33水平与RA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验证IL-33参与RA的发病过程,探讨IL-33对于RA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70例RA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IL-33水平。结果 RA组血清IL-33水平为(231±335)pg/ml,高于健康对照组(6±23)pg/ml,P<0.01。高疾病活动度组血清IL-33水平为(351±391)pg/ml,高于中低疾病活动度组(145±266)pg/ml,P<0.05。RA患者血清IL-33水平与类风湿因子(RF)及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呈正相关(P<0.01)。结论 IL-33参与了RA的发病过程,IL-33的升高可能提示RA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腺相关病毒介导的人护骨素对炎症性关节破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携带人护骨素(hOPG)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hOPG)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关节破坏的影响.方法 经牛Ⅱ型胶原诱导建立大鼠关节炎模型,随机分成3组:CIA空白对照组,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阴性对照组,OPG治疗组,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共4组,每组10只,于首次免疫后第25天开始,分别予磷酸盐缓冲液(PBS)、PBS、rAAV-EGFP、rAAV-hOPG双膝关节腔内注射50μl/侧.比较4组大鼠掌跖厚度、关节炎指数、病理评分、放射学评分、骨破坏因子及炎症因子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冰冻切片证实AAV能有效转导关节滑膜组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得OPG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93%(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蛋白表达下降35%(P<0.05),而白细胞介素(IL)-1β造模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射学骨破坏Larsen评分下降30%.结论 rAAV-hOPG能有效转导关节组织,表达OPC蛋白,显著减轻炎性关节炎的骨质破坏,可能对关节软骨有一定保护作用,对关节炎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羟基喜树碱(HCPT)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潜在价值.方法 ①建立CIA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组、甲氨蝶呤(MTX)治疗组、低剂量HCPT治疗组、高剂量HCPT治疗组;②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一般情况、关节肿胀度;③测量造模15周后大鼠关节滑膜病理改变及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染色滑膜细胞凋亡率;④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浓度.结果 HCPT、MTX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可改善模型鼠一般情况、缓解关节炎指数及足肿胀度、减少炎性细胞浸润、滑膜细胞增生及减轻关节内软骨和骨破坏、提高滑膜细胞凋亡率、降低血清TNF-α、IL-1β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PT在临床治疗RA方面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鸡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小鼠模型,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给予CIA小鼠EGCG治疗,以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阴性对照,观察各组小鼠发病情况.通过对CIA小鼠关节评分和关节病灶病理学检测[苏木素-伊红(HE)染色] 判断EGCG的疗效;通过,3H-胸腺嘧啶核苷(TdR)掺入实验、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blot方法阐明EGCG的免疫学作用机制.结果 ①EGCG能够改善CIA的关节评分、减少病变关节组织炎性细胞浸润;② EGCG能抑制CIA小鼠C Ⅱ反应性脾细胞的增殖[EGCG组每分钟脉冲数(cpm)值3366±199;PBS组cpm值5342+112,P<0.05]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的分泌(EGCG组IL-17阳性细胞数占CD4+T细胞0.41%;PBS组占4.05%);③EGCG能提高CIA小鼠淋巴结细胞中IKB的表达,降低磷酸化IKB蛋白水平的表达.结论 EGCG能显著减轻CIA严重程度.EGCG通过抑制CIA小鼠C Ⅱ反应性脾细胞的增殖和炎症因子IL-17的分泌;以及通过抑制CⅡ反应性淋巴结细胞中IKB的磷酸化,增强IKB的表达从而抑制核因子(NF)-κB的活性来治疗CIA.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Ⅱ型胶原诱导性大鼠关节炎模型(CIA),结合病理改变研究磁共振成像(MRI)检测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牛Ⅱ型胶原和不完全弗氏佐剂联合皮内注射免疫Wistsr大鼠,制作关节炎模型;免疫后不同时期分别采用普通X线摄片、1.5T磁共振仪进行双踝关节平扫加增强扫描以及病理组织学等方法 进行大鼠踝关节病理学特征分析.结果 CIA实验组大鼠免疫14 d后,其关节指数(AI)显著增加,28 d AI增加达到最高(3.6±1.0),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高(P<0.001).根据病理学分析CIA成模率为93.3%.MRI平扫加增强显示有12只出现异常征象,敏感性85.7%,特异性100%,与病理诊断呈正相关(r=0.5345,P<0.05).X线有4只出现关节软组织肿胀,MRI较X线检出率高(P=0.008).结论 MRI对早期关节滑膜炎、滑膜增生、血管翳等病理学的诊断生成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血管生成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形成期的表达及功能。方法 于DBA/1J小鼠皮下注射Ⅱ型胶原制作关节炎模型并进行关节指数评价。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关节组织内VEGF和vWF含量,以及通过RT-PCR,Southern blotting技术检测VEGF mRNA表达。结果 VEGF与vWF呈平行变化关系,均在关节炎发生后第4天达到最高,并与血管新生程度、关节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VEGF mRNA在关节组织内表达形式为279、304bp。结论 VEGF在关节炎形成早期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实验诱导关节炎血管新生及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滑膜组织膜联蛋白-1 (Annexin-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模型组及正常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滑膜组织Annexin-1的表达,运用ImageTool 3.0灰度扫描软件对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正常组及模型组皆表达Annexin-1。模型组Annexin-l表达在25、35和45d水平递减,45d与25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d Annexin-1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CIA大鼠滑膜组织Annexin-1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17.
HLA-DRβ1特异性非T细胞结合肽对胶原性关节炎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 研究HLA-DRβ1特异性非T细胞结合肽对胶原性关节炎的抑制作用,探索类风湿关节新的免疫治疗方法。方法 以丙氨酸及甘氨酸替换Ⅱ型胶原(CⅡ)263-272多肽中与T细胞受体结合的氨基酸,利用HLA-DRβ1转基因抗原呈递细胞及CⅡ特异性T细胞组成的激活体系,从这些CⅡ263-272修饰肽中筛选非T细胞结合肽。牛CⅡ+完全福氏佐剂诱导大鼠胶原性关节炎(CIA)动物模型,应用不同剂量(10,500,100μg )的非T细胞结合肽268A皮下注射进行为期16d的治疗,观察大鼠关节肿胀的变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CⅡ抗体和肿瘤坏死因子了(TNF)-α浓度,HE染色检测CIA病理变化。结果 7条CⅡ263-272修饰肽中以丙氨酸替换第267,268,269,270位残基的4条肽(267A,268A,269A及270A)和用丙氨酸和甘氨酸连续替换268,269,270位残基的1条肽(Sub268-270)对T2细胞激活能力显著低于的型肽(P<0.01)。利用268A多肽对CIA进行治疗的结果发现,3个治疗组CIA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3个治疗组的关节炎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3个治疗组TNF-α浓度及CⅡ抗体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HLA-DRβ1特异性的CⅡ263-272修饰型非T细胞结合肽为T细胞低反应性,并可以抑制大鼠胶原性关节炎,并可能成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新的免疫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不同时期血清蛋白表达谱,寻找与疾病发生和炎症相关的特异表达蛋白,初步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病机制。方法以含有19个细胞因子的抗体芯片分别检测CIA大鼠发病高峰期和后期及正常大鼠的血清蛋白表达谱,并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验证微阵列检测结果。结果CIA高峰期和后期持续显著上调的细胞因子有10个,高峰期特异高表达细胞因子有1个。微阵列结果没有显示显著下调的细胞因子。结论CIA疾病不同时期细胞因子表达谱不同,筛选出的特异表达蛋白不仅为进一步研究RA的病理机制提供线索,也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