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行藻  石群立 《江苏医药》1998,24(5):331-333
收集14例特殊类型脑膜瘤,包括微囊型4例,富于淋巴浆细胞型2例,脊索样型2例,透明细胞型1例,分泌型1例,乳头型2例,间变型2例;另脑膜的血管外皮瘤5例。标本作HE、AB-PAS、网状纤维及5种免疫组化:波形蛋白(Vimentin)、上皮膜抗原(EMA)、用蛋白(Keratin)、第八因子(FⅧ)、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染色,5例电镜检查。另11例常见型脑膜瘤同样染色对照。通过研究总结出各型脑膜瘤的形态特征并讨论其发生机制。提出过去诊断的血管母细胞型脑膜瘤大多实为脑膜的血管外皮瘤,后者不再认为是脑膜瘤的一种亚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和MRI特点,探讨CT及磁共振成像(MRI)在GIS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及CT、MRI资料.结果:20例GIST中,肿瘤位于胃10例,十二指肠2例.空回肠5例,肠系膜3例.MRI和CT均发现肿瘤,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可坏死,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为T1加权图像上呈较低信号或等信号,T2加权图像上呈不均匀等、高信号.结论:CT、MRI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并可清楚定位提供肿瘤及其与毗邻组织的解剖关系,对胃肠道问质瘤的诊断有着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3.
边芳 《中国实用医药》2010,5(36):137-138
目的 探讨MRI和CT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09年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胃肠道间质瘤的MRI和CT诊断.结果 13例胃肠道间质瘤发生于胃8例,小肠5例,其中十二指肠1例,空肠2例,回肠2例;瘤体位于消化道腔外8例,腔内外混合生长3例,腔内2例.MRI和CT表现为肿块密度及信号多不均匀,可有包膜、囊变、坏死、出血、转移灶等.结论 胃肠间质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二者结合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和提示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1 病例资料 女,48岁.主因左下肢活动后疼痛2月余,活动强度加大疼痛加重而来我院就诊.于外院摄X线腰椎片骨质未见异常.无手术、外伤史.入院查体:脊柱四肢无畸形,各棘突及椎旁无压痛、叩击痛,双下肢无水肿.专科查体:双侧肢体肌张力正常,肌力Ⅴ级.膝跟腱反射对称引出,无痛温觉减退,巴氏征阴性.  相似文献   

5.
1 病例资料 女,48岁.主因左下肢活动后疼痛2月余,活动强度加大疼痛加重而来我院就诊.于外院摄X线腰椎片骨质未见异常.无手术、外伤史.入院查体:脊柱四肢无畸形,各棘突及椎旁无压痛、叩击痛,双下肢无水肿.专科查体:双侧肢体肌张力正常,肌力Ⅴ级.膝跟腱反射对称引出,无痛温觉减退,巴氏征阴性.  相似文献   

6.
7.
王晨  徐友妹  江新华  张华  石小玲  贺剑 《江西医药》2007,42(10):871-873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的CT及MRI影像表现.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PC的5例患者进行分析,5例行MRI平扫和MRI增强扫描,其中3例行CT扫描及增强扫描.结果 5例血管外皮细胞瘤均位于颅内脑外,其中位于额叶镰旁2例,顶叶镰旁1例,中颅凹底1例,左侧小脑半球1例.肿瘤呈类圆形2例,分叶状3例.CT平扫表现:5例呈低、等混杂密度影,密度不均匀,1例内见稍高密度影,病灶内无钙化影.MRI平扫:5例肿瘤T1W呈低、等混杂信号,T2W呈等高信号,信号不均,肿瘤周围可见不同程度水肿,3例邻近颅骨骨质破坏.MRI增强表现:病灶实质部分显著强化,囊变或坏死部分无强化,3例显示脑膜尾征.结论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CT及MRI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正>任何恶性肿瘤,均可发生骨的转移,转移性骨肿瘤的发生率仅次于肺及肝脏,占全身转移性肿瘤的第三位,根据肿瘤在骨内转移发生的频率,可分为亲骨性和厌骨性两种。脊柱为肿瘤转移的好发部位,转移至脊柱最多见的肿瘤是前列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以及肺癌等。当转移性病灶表现为溶骨或成骨性破坏时,多能及时得到诊断,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72岁。因反复咳嗽并咯脓痰2个月,时有发热加重7d入院。有6年吸烟史(15支/d)。CT检查:右肺下叶见一8cm×7cm的高密度块影,周围尚光滑,密度不均,可见分叶,纵隔内未见肿大的淋巴结。手术所见:于右肺下叶见一8cm×7cm的肿块,质中等,侵犯右肺中叶,行右肺中下叶切除术。纵隔内未见肿大的淋巴结。病理检查:送检物为右肺中下叶,表面光滑,灰褐色。沿支气管切开肺叶,见右肺下叶内距肺门0.3cm处有一椭圆形肿物,约8cm×7cm×5cm,灰白色,质软,边界清楚,似分叶状,肿瘤累及右肺下叶支气管内及右肺中叶。镜检:肿瘤组织由梭形细胞和丰富的血管构成,瘤…  相似文献   

10.
颈部血管外皮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与MRI检查在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MRI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6.67%,CT定性诊断准确率为73.33%,两组定性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与CT定位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扫描与MRI检查都是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手段,MRI检查更有利于病灶的早期发现与显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13.
胃肠道间质瘤CT和MRI诊断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间质瘤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影像诊断为间质瘤,并经手术取得病理学资料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边缘光滑,密度均匀,无坏死的间质瘤,低度恶性居多;边缘有分叶,内有斑片状坏死间质瘤为恶性。结论CT和MRI均可对间质瘤作出较明确诊断,MRI在定位上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胰腺癌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出现了动态扫描、胰胆管造影、血管造影、CT ,MR等新技术。本文着重阐述上述技术的特点和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Sturge-Weber综合征的病理变化和CT、MRI表现特征,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5例Sturge-Weber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常规螺旋CT扫描,其中2例有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皮肤血管瘤的患儿,CT扫描未见异常,而进行MRI增强检查.结果 15例CT图像中,13例平扫显示患侧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CT和MRI两种方法的对鼻咽癌检出率的差别,评价两种方法在鼻咽癌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到我院就诊的病理试验证实为鼻咽癌的38名患者的病例,对比分析其CT、MRI检验结果,比较两种影像学方法的检出率.结果 CT和MRI对鼻咽部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42.1%和71.1%,对颅底部病灶检出率分别为36.8%和84.2%,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鼻咽癌进行影像学检查时,MRI的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对鼻咽癌患者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MRI和CT两种不同影像学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已确诊早期腔隙性脑梗塞并均已经行CT、MRI检查的患者共326例,分析所有患者CT及MRI的诊断结果,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病灶检出率,比较患者对两种检查方式所用时间、花费情况的满意度.结果 本次研究共回顾326例早期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经整理筛除7例图像得不到专家一致诊断意见的病例.余下319例患者中,行CT平扫后发现268处病灶,病灶大小约0.5~1 cm左右;行MRI检测发现病灶472处,其中病灶多小于0.5 c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9例患者中有231例对MRI比较满意,满意度为72.4%;有235例患者对CT比较满意,满意度为73.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诊断,MRI要比CT更为敏感,且不具有辐射,安全系数较CT更高.但是319例患者对CT的满意度略高于MRI,除了因为MRI耗时需十多分钟、部分心肺功能衰竭患者不能耐受以外,更主要的因素还是MRI费用要比CT高得多,可见低收费与高检出率在患者心中均占有较大比例,进一步增强CT敏感度、降低MRI的消耗成本是接下来我们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MRI与CT在胆系结石疾病中的诊断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胆系结石患者100例,所有患者都进行MRI与CT检查,并将MRI与CT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相比较,计算MRI与CT检查的准确率。结果 CT检查共检出胆囊结石48例,胆管结石22例,胆囊合并胆管结石患者14例,检出率为84%,MRI检查共检出胆囊结石51例,胆管结石27例,胆囊合并胆管结石患者17例,检出率为95%,MRI检查对胆系结石诊断的检出率较CT检查高,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RI和CT检查对于胆系结石疾病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是MRI检查的检出率要高于CT检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使用MRI检查。  相似文献   

19.
脑原发性淋巴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脑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和CT、MRI表现。结果本组脑内多发病变2例,单发1例。CT表现:多发者表现为双侧额、顶叶皮层下深部白质区、双侧基底节区及丘脑散在分布的大小不等稍高密度结节或肿块,均明显强化;单发者右丘脑部明显肿胀,内见高低混杂密度影,呈多结节及肿块样强化,周围见明显水肿带。MRI表现:多发者表现为稍长T1、T2信号结节,大小不等,形状不一。单发者T1/VI为等-低混杂信号,T2/WI为高-低混杂信号。呈大小不等结节及肿块样强化。结论虽然脑原发性淋巴瘤术前影像诊断困难,但其发病部位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仔细分析其特点并结合临床表现及病程,可以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膜后特发性纤维化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的CT及MRI影像检查资料,男5例,女2例,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在CT上均表现为后腹膜腹主动脉周围不规则肿块,呈轻中度强化,伴有周围组织的包埋,一侧或双侧输尿管上段扩张,肾积水。在MRI上表现为腹膜后纤维化早期病灶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中度强化;腹膜后纤维化晚期呈稍长T1稍短T2信号,延迟期轻度强化。结论腹膜后特发性纤维化起病隐匿,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征性,CT及MRI检查对腹膜特发性纤维化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腹膜后出现弥漫或肿块样病变合并肾及输尿管积水可作为诊断腹膜后特发性纤维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