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4 毫秒
1.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COPD患者134例随机分为呼吸训练康复组(呼吸训练组)与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呼吸训练康复治疗;比较两组肺功能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干预前肺功能各指标水平与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各项得分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呼吸训练组肺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SGRQ问卷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康复锻炼中实施呼吸训练,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房颖  王涛  宋建奇  王海英 《河北医药》2023,(13):2033-2035
目的 对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实施全面肺康复治疗后,探讨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变化。方法 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就诊的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100例,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n=45),研究组接受全面肺康复治疗(n=55),8周后分析2组治疗结局。结果 治疗前后2组肺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气促指数评分及6MWD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静息心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SGRQ评分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SGRQ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接受全面肺康复治疗,可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调节患者气促等情况,提升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肺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108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肺康复组同时配合肺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6min步行试验和体质指数测定。结果:肺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康复治疗在社区COPD稳定期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呼吸康复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增加6个月呼吸康复训练,内容包括运动锻炼和呼吸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动脉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呼吸康复训练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训练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训练后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PVC)、第一秒用力呼出量(FEV1)、用力呼气高峰流速(PEFR)、2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V25)增加,残气量(RV)、残气/肺总量(RV/TLC)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提高PaO2,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罗红霉素联合氨溴索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效果.方法 将19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戒烟,加强营养和运动锻炼,并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罗红霉素和氨溴索口服液,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6 min步行试验及痰涂片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肺功能、痰涂片、6 min步行试验结果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罗红霉素联合氨溴索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陶鸿杰 《中国药业》2012,21(11):76-77
目的研究思力华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医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11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口服0.1 g氨茶碱常规治疗、每日3次,治疗组吸入18μg思力华治疗、每日1次,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6 MWD)及临床症状、体征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6 min步行距离、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改善,对照组无明显改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思力华治疗稳定期COPD,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动和呼吸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常规治疗无差异,治疗组增加运动训练和呼吸训练,对照两组6个月后肺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6个月后肺功能较训练前及对照组均有改善(P<0.05).结论:运动和呼吸训练能够明显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苏金明 《河北医药》2013,35(6):850-851
目的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探讨噻托溴胺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噻托溴胺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茶碱缓释片进行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患者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及肺功能等指标的改善情况,同时比较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2组治疗前后呼吸困难评分、PaO2、肺功能检测、6MWD等诸多方面进行比较后可见,观察组治疗后的各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胺治疗稳定期COPD,用药方法简单,改善患者肺功能明显,可作为COPD稳定期治疗的一线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比索洛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与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将98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联合应用比索洛尔治疗)各49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及对患者肺功能、运动耐力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V1、FVC、FEV1/FVC、SaO2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GRQ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min步行距离测试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指标变化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比索洛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期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对肺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COPD稳定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对比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肺功能.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较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及肺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观察组高,肺功能各指标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肺脾气虚型COPD稳定期患者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缓解中医症状,改善肺功能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11.
高海拔低氧环境下,持续发生的低氧性肺血管收缩(hypoxic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HPV)能够诱导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的发生和发展。HPV是机体对低氧环境的一种生理反射机制,是肺组织特有的生理现象。但是在高原低氧环境下,HPV的持续发生会促进肺血管重构,导致右心室肥厚,从而加重肺泡缺氧的程度,造成缺氧的恶性循环,进而导致肺水肿、肺心病等重度高原病的发生。HPH早期出现HPV,慢性期形成难以逆转的低氧性肺血管重塑。因此,明确HPV的发生机制以及其在HPH中的作用,能够为高原病的防治提供靶点和思路;HPV发生时,及时、有效的治疗也能够为重度高原病的预防奠定基础。但是目前的研究,尚未能对HPV的发生机制和其在HPH中扮演的角色做一个清晰、全面的阐明。该文将对近年HPH中HPV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旨在为该领域内的研究者以及HPH的临床治疗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常见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咳痰、气短及呼吸困难等,其病死率较高。2017年欧洲呼吸学会和美国胸科协会明确提出COPD患者的肺康复治疗。肺康复治疗作为COPD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本文主要综述了肺康复的概念、肺康复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及疗效评估的最新研究,同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肺心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肺心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27例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对肺部真菌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措施.结果 27例患者治愈20例,好转5例,死亡2例,死亡患者为肺心病导致多种脏器功能障碍所致.结论 长期的疾病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且侵人性操作以及广谱抗生素在肺心病治疗中的大量使用,导致肺部真菌感染的概率上升,因此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对真菌感染进行预防及控制.  相似文献   

14.
钙拮抗剂(CCB)长程治疗仅对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AVT)筛查阳性患者有效,因此AVT筛查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治疗策略具有关键作用,本文综述AVT筛查在肺动脉高压诊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致病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6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 16例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结果 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容易漏诊。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广谱联合应用抗生素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营养不良 ,呼吸机辅助通气 ,高龄是继发真菌感染的主要诱因。结论 合理使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 ,预防医源性感染 ,增加患者免疫力 ,是降低COPD继发真菌感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研究CT肺动脉造影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25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CT检查特征。结果 25例患者均确诊为肺动脉栓塞,25例患者均见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改变。6例出现中央性充盈缺损,呈双轨征和靶征;10例出现偏侧性充盈缺损;4例出现附壁性充盈缺损;5例出现完全性阻塞;部分患者可见肺梗死、支气管动脉扩张、胸腔积液和右室功能不全等肺动脉栓塞的间接征象。结论 CT检查对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断可提供较为客观的资料,可作为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肺功能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13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OPD的漏诊率及肺功能检测情况.结果 135例COPD患者漏诊63例,漏诊率为46.7%.漏诊率随COPD的严重程度增加逐渐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COPD组患者的FEV1%、FEV1/FVC(%)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COPD的严重程度增加,FEV1%、FEV1/FVC(%)均呈降低趋势,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肺功能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有必要作为常规检查项目,以利于COPD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的疗效和机制。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COPD合并PH 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首剂10~20 mg/d,若无不良反应,则维持剂量10 mg/d,疗程6个月,观察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endotheli,ET)、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pressure,PAP)、6分钟步行距离(6-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WD)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6MWD、NO较治疗前升高,PAP、ET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相关分析:ET与PAP呈正相关(r=0.452),NO数值与PAP呈负相关(r=-0.557)。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COPD合并PH患者肺动脉压,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及运动耐量。其机制可能与阿托伐他汀能增加NO含量,降低ET的分泌,改善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