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9例经临床确诊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超声检查,观察肠系膜淋巴结的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及血流分布情况。结果患儿均有不同程度淋巴结肿大,超声显示淋巴结内见稀疏或较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通过对患儿给于抗炎治疗后高频彩超复查发现肠系膜淋巴结的大小、形态、数量及血流信号都有明显减少。结论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中临床价值,为疗效观察指导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176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治疗前后的超声声像图表现进行综合比较。结果: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表现为淋巴结增大,有效抗炎治疗后一周复查彩超,肿大的淋巴结明显缩小,症明显改善或状消失。结论:超声为小儿肠系膜临淋巴结肿大的诊断、鉴别及治疗效果提供了可靠依据,极大地减少了漏、误诊。  相似文献   

3.
韩莉 《中国实用医药》2009,4(1):117-118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高频彩超资料,并于治疗后对比分析。结果患儿均有不同程度淋巴结肿大,且分布有一定规律性。结论高频探头能清晰显示腹腔肿大淋巴结,为临床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肠系膜淋巴结炎6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经高频超声诊断确诊,观察淋巴结大小、形态、数量及分布情况。结果6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肿大淋巴结位置:脐周26例显的淋巴结,最大面积为1.3cm×1.3cm,血流较丰富,其中24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盆腔与肠间隙积液,经治疗后肿大淋巴结回缩。结论高频超声能准确诊断,右下腹32例,混合部位5例,其他部位5例;所有患者均为淋巴结肿大,最大面积为1.7cm×2.7cm;其中10例患者脐周或右下腹出现3~5个增大不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及随访,可作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要影像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超声评价肠系膜淋巴结炎与小儿肠套叠发生及复发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2例小儿急性肠套叠及23例复发患儿的超声图像,观察肿大肠系膜淋巴结的有无、位置、形态、数目和大小,以判断肠系膜淋巴结炎与小儿肠套叠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322例肠套叠患儿中,肠系膜淋巴结肿大279例,23例复发患儿中肠系膜淋巴结肿大21例。结论肠系膜淋巴炎与小儿肠套叠发生及复发有较大关联。  相似文献   

6.
邵中全  李永秀  张燕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139-3140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5~10 MHz高频线阵探头对腹痛患儿检查,存留图像并做回访分析.结果:113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声像图表现为腹腔内数个大小不等的椭圆形低回声结节,皮髓质分界清楚,长径与横径比值(C/T)>2,治疗1~2周后复查,肿大淋巴结减小或数目减少、消失.结论: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高频超声在诊断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临床和影像资料,观察其高频超声表现特点。结果高频超声筛查出肿大肠系膜淋巴结68例,单纯回盲部34例,单纯脐周11例,混合出现者6例,其他部位17例;肿大淋巴结长径1.0~2.5cm,长径与宽径之比≥2。彩色多普勒于淋巴结内探及点、条状的稀疏或较丰富的树枝状分布血流信号,动脉血流阻力指数〉0.6;所有患者抗感染治疗有效,复查肿大淋巴结减小或消失。结论高频超声诊断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高频超声对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莲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6):142-14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90例以反复腹痛为主要症状的患儿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先进行全腹扫查,观察胃泡,肠管,右下腹阑尾区,重点扫查腹腔淋巴结。结果 90例患儿中有48例查出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而且分布区域以右下腹及脐周多见,经临床抗炎、抗病毒治疗后复查超声淋巴结显著缩小或消失。结论高频超声在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治疗前后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为疗效观察指导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治疗前后的超声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表现为淋巴结增大,有效抗炎治疗后一周复查彩超,肿大的淋巴结明显缩小,肠间积液消失,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是腹痛的常见原因,超声仪器性能的提高及技术的发展,为疾病的诊断、鉴别及治疗效果提供了可靠依据,极大地减少了漏、误诊.  相似文献   

10.
张锋  丁中  陈寒  葛晖  王顺  张玮 《淮海医药》2008,26(2):111-11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小儿急慢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急慢性腹痛的患儿进行常规超声检查,记录有无肿大淋巴结及其部位、大小、回声、形态及长短轴比值(L/S值)。结果统计发现有约89%(93/104)显示了肿大淋巴结,其中以右下腹多见,约占66%(69/104),治疗后10-15d复查肿大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缩小,治疗前后淋巴结大小变化非常显著。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晰地显示肠系膜淋巴结,是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临床诊断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及病例追踪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翠红 《淮海医药》2013,(6):511-512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4例年龄2~11岁临床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进行腹部超声检查,观察肠系膜淋巴结大小及分布情况.结果 54例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多为低回声,形态规则,边界清,皮髓质分界清.CDFI:血流信号略增多.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检查便捷、无创伤,可作为临床拟诊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病例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临床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高频彩色超声检查肠系膜淋巴结,探讨其在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12岁62例临床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小儿进行腹部超声检查,观察肠系膜淋巴结。结果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皮髓质界限清楚,淋巴门结构未见破坏。彩色多普勒血流量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显示肿大淋巴结内血流信号增多,可探及低速低阻力型动脉频谱。结论高频彩色超声检查能便捷、准确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在临床有重要应用价值,可作为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5~17 MHz高频探头,对因腹痛的患儿进行超声检查,并对其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发现90 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其声像图表现为腹腔内可见数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椭圆形结节,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长径与横径的比值(C/T)≥2,治疗10 d后复查,肿大的淋巴结消失或缩小.结论:高频超声可作为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曾敏 《中国医药指南》2014,(34):176-177
目的探讨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采用高频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接收的疑似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218例,所有患儿均高频彩超腹部扫查,经治疗后对比其与治疗前的声像图变化,并统计分析与正常淋巴结(对照组)的不同点。结果本组218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淋巴结声像图变化包括:淋巴结明显肿大,纵横比均>2,伴丰富的血流信号,RI为0.530.63;治疗前后的淋巴结大小与血供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采用高频超声诊断后可见较为典型的超声表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敬国 《北方药学》2014,(8):143-143
目的:分析研究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采用高频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7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100例,对其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患儿的淋巴结全部有一定程度的肿大,采用高频超声诊断发现肿大的淋巴结在脐部附近和右侧腹部下方,淋巴结当中可以看见彩色血液流动。结论: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采用高频超声进行临床诊断,可以获取明显的临床诊断结果,使发生误诊、漏诊的几率明显降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宇  常玉英  杜平  张利英 《河北医药》2010,32(13):1731-173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经高频超声检查的86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分析淋巴结形态、大小、数量及分布情况。结果本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86例,肿大淋巴结位于右下腹38例,位于脐周26例,混合出现或位于其他部位10例,均为多发淋巴结肿大,最大在2.6cm×1.8cm;12例在右下腹或脐周出现2—5个不明显增大的淋巴结,最大在1.2~1.6cm。48例有不同程度的肠间隙和盆腔积液。抗炎及抗病毒治疗1~2周后,病变处肠系膜淋巴结有明显缩小和消失,肠间隙及盆腔积液减少或消失。结论高频超声在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也是儿童腹痛鉴别诊断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范慧芳 《安徽医药》2013,34(9):1378-1380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应用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抽选57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炎症组)进行高频彩超检查,对其超声图像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抽选57例健康患儿为对照组,予以对比分析。结果 57例患儿腹腔内高频彩超检测均可见淋巴结肿大,并且多位于脐周或者是中下腹,彩色多普勒可见血流信号增多;炎症组患儿肠系膜淋巴结的长径(L)、短径(S)以及内部回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高频彩超能快速判断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是临床首先诊断方法,同时可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鉴别诊断、治疗效果评估等提供可靠的影像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腹痛临床考虑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进行高频彩超检查,就二维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200例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中,均有腹腔肿大淋巴结,主要位于脐周及右下腹。结论:高频彩超检查具有无创伤、可重复检查,患儿家长易于接受,并具有典型声像图表现,是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首选的检查方法,对临床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高频超声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技术在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彩超检查64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经抗炎治疗10d后复查超声,观察治疗前后肠系膜淋巴结的变化情况.结果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典型声像图特征:右中、下腹部见数枚大小不等椭圆形低回声结节,治疗10d后复查,肿大淋巴结明显缩小,由治疗前12.2±0.61/5.9±0.41mm缩小到64±0.60/3.3±0.34mm(纵横径,P<0.01).结论 高频超声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应用高频超声检查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50例患儿的超声声像图主要表现为肿大淋巴结多位于脐周及右下腹,呈长椭圆形,散在、串珠状、堆状分布,均匀低回声,皮髓质分界较清晰,未见液化及钙化,直径10~30mm不等,长径/短径≥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肿大淋巴结低回声区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血流分布呈淋巴门型。且经过抗炎等对症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淋巴结数量明显减少,且淋巴结的长径/短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检查方便、无创、诊断率高、定位准确,并具有可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的特点,可作为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及常规手段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