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术前、产前及输血前患者四项指标检测结果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随机收集2年来在我院就医的术前、产前及输血前患者4220例,并对其检测的HBsAg、抗HCV、抗HIV、TP-Ab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220例患者中,总阳性率高达12.82%,其中HBsAg阳性率达10.78%、抗HCV阳性率达1.07%、抗HIV(1 2)型可疑阳性未检出、TP-Ab阳性率达0.97%.结论:在术前、产前及输血前检测HBsAg、抗HCV、抗HIV、TP-Ab对避免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和预防患者医院内感染,以及防止出现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拟输血患者其输血前状况,探讨输血前检查对于临床成分输血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最近三年来受血者血清中HbsAg抗HCV抗HIV抗TP。结果 HBsAg抗HCV抗HIV抗TP的阳性率分别为11.2%、1.2%、0.1%、2%。其中不同年度间的HbsAg抗HCV的阳性差异无统计意义,而抗HIV抗TP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对受血者输血前传染病标志物检测基本保证了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有利于患者的诊治,有利于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提高医护的防范意识,减少医疗纠纷,也可以血源性医院感染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四项传染病患者检测结果的分析,探讨输血前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法对1905输血者进行了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检测。结果 HBsAg为阳性144例,阳性率为7.56%;抗-HCV阳性54例,阳性率2.52%;抗-HIV阳性1列,阳性率0.52%;抗-TP阳性48例,阳性率为2.52%。男女两性的感染率是没有明显差异的(P>0.05)。HBsAg阳性率各年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成年组和老年组HBsAg阳性率高,青少年组HBsAg阳性率明显降低。抗-HCV、抗-TP阳性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高。抗HIV阳性率略低,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受血者输血前乙肝、丙肝、梅毒的感染率较高,对患者输血前四项传染病检测,可以减少医院感染,有效的加强了输血安全,为血液传播疾病引起的医患纠纷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相关血液检测的重要性。方法对13468例患者在输血前和手术前检测血液中HBV两对半、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HBV阳性率11.8%,抗.HCV阳性率2.1%,抗HIV阳性率0.37%,TP-Ab阳性率3.2%。结论检测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血液传染性疾病标志物,对避免输血医疗纠纷,减少院内交叉感染,预防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患者输血前5项血液传染指标的检查为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方法为了解输血传染原因,我院对2020例输血前患者血液进行ALT、HBSAg、抗HCV、抗HIV1/2、梅毒抗体5项血液指标检测,并与2020例健康体检者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20例输血患者ALT异常(>40 U/L)占11.3%,HBSAg阳性率为9.5%,抗HCV阳性率为0.2%,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3%,抗HIV未检出。结论输血前患者5项血液传染病指标阳性明显高于同期健康体检者,因此,对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液传染指标的检测对减少和杜绝经血液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患纠纷,保护医患双方利益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进行的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梅毒(TP)等传染病项目的检测,从而了解患者术前及输血前的状况,避免临床输血和手术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我院2011年1~12月5846例患者的输血前、手术前血清传染性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1+2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等项目。结果在所检测的5846例患者中,HBsAg阳性率为11.5%,抗HCV阳性率为1.06%,抗HIV1+2阳性率为0.034%,抗TP阳性率为0.34%。结论对患者进行输血前及术前检查,不仅对医惠双方有益,而且对临床输血管理安全监控且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及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以及确保患者进行有效治疗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受血输血前血液传染病三项指标检测的体会。方法 用EIA法,检测受血血液中HBsAg、抗HCV、抗HIV。结果 检测阳性率为6.99%,其中HBsAg阳性率5.84%,抗HCV阳性率1.14%,抗HIV阳性率0.01%。结论 开展受血输血前三项指标检测,对减少和杜绝是否为医源性经血液传播疾病而引发的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利益,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患者输血前检查的结果分析对临床输血的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拟输血患者其输血前状况,探讨输血前检查对于临床成分输血的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1346例患者的乙肝两对半、抗HCVIgG、TP抗体和抗HIV1。结果用ELISA法检测输血患者1346例,其中HBV、HCV、HIV、TP感染患者,分别为12.48%、2.08%、0%、3.57%,输血前检查阳性患者205例,阳性率为15.23%。结论常规使用ELISA法检测HBV、HCV、HIV、TP,基本保证了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可提高医护的防范意识,减少医疗纠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本院妇产科患者输血前进行HBsAg、抗-HCV、抗-HIV、抗-TP检测,了解专科医院输血前患者传染病感染状况。方法对630例妇产科患者输血前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及梅毒螺旋体抗体(TP)实验。结果检出HBSAg阳性6例(0.95%)、抗HCV阳性1例(0.16%)、梅毒阳性2例(0.32%)、抗HIV初筛阳性后按规定送确认实验室用免疫印迹法确认无1例阳性。结论本院输血前患者血清4项传染病指标阳性率较低,明显低于综合医院,通过对患者进行输血前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及时发现潜在传染源,为新生儿提早做好预防保健,有利于患者治疗及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对传染病感染的辅助诊断、区分责任、减少医疗责任纠纷的发生,提醒医务人员有针对性的加强自我防护,防止或减少职业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免疫三项及输血前三项检查的目的和意义。方法对18020例标本进行检测,HBsAg、抗HCV、抗HIV1/2型均采用英科新创胶体金试纸条初筛试剂检查,HBsAg阳性再采用酶免法上海长征复星试剂复检,抗HCV、抗HIV1/2型检测均采用二次检查,采用ELISA法,试剂为上海荣盛科技有限公司免疫诊断批批检试剂,抗HIV1/2型过筛阳性标本均送市或省防疫站AIDS室进行确证试验。结果 18020例标本,阳性率HBsAg为:5.83%,抗HCV为0.65%,抗HIV1/2型为:0.08%;抗HCV、抗HIV1/2型同时为阳性的占57.1%,了解患者感染情况与治疗康复情况。结论我县感染率较全国相对较低,通过检查了解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情况,可了解患者治疗康复情况,可作为存档处理医疗纠纷的依据,了解职业暴露、锐器损伤、医务人员感染、院内感染等情况,提醒医务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注意操作,避免医疗损伤引起的自身感染和交叉感染,减少杜绝医源性经血传播疾病引起的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00例输血前患者四项感染指标检测结果。方法 2011年8月至2013年2月选择住院进行输血治疗的200例患者,输血前都进行了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的检测与临床资料的调查。结果 200例患者检出HAV、HBV、HCV、HIV病毒感染阳性率分别为1.0%、9.0%、4.0%、1.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输血次数、体质量指数与感染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本院输血前患者四项感染指标检测阳性率比较高,需要积极根据感染危险因素加强预防与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拟输血病人输血前状况,探讨有关检查项目设置的必要性。方法 术前抽血按操作常规检测。结果 妇科手术病人3939例,剖宫产妇670例,计4609例;术前抽血体检,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丙肝抗体(抗—HCV)、RPR及TPPA确证检测梅毒螺旋体、抗HIV抗体。其阳性率分别为HBsAg 14.0%、抗—HCV 0.065%、RPR 2.19%、TPPA 2.93%、抗HIV 0.022%。结论 手术前患者血清检查应作为常规检测,对控制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术前及输血前感染性标志物: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HCV)、梅毒抗体(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及年龄分布特征,探讨其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价值。方法对该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患者术前及输血前四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7084例标本合计阳性1201例,总阳性率7.02%,其中HBsAg阳性869例(5.09%);HCV-Ab阳性82例(0.48%);TP-Ab阳性239例(1.40%);HIV-Ab阳性11例(0.06%)。阳性患者主要分布在40-70岁。结论术前及输血前感染性标志物的筛查对于患者的诊治和预防院内感染、降低职业危害、减少医疗纠纷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5334例住院患者HBsAg、抗-HCV、抗-HIV1/2和TP-Ab并分析检测结果.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5334例住院患者HBsAg、抗-HCV、抗-HIV1/2和TP-Ab阳性情况,并分析HBsAg、抗-HCV、抗-HIV1/2和TP-Ab检测阳性者性别和年龄分布.结果 5334例住院患者HBsAg阳性率最高(7.56%),抗-HIV1/2阳性率最低(0.52%);男性患者HBsAg、抗-HCV、TP-Ab检测阳性率与女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抗-HIV1/2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年组患者HBsAg和抗-HCV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青少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HBsAg、抗-HCV和TP-Ab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青少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HBsAg、TP-Ab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成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患者抗-HIV1/2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患者乙型肝炎感染率较高,艾滋病感染存在性别分布差异,乙肝、丙肝和梅毒感染在年龄分布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关瑞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1):274-275
目的探讨输血前检查血液传染病的必要性。方法查阅本市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1034例输血病历,统计其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抗HIV抗体[抗-HIV(1+2)]阳性率。结果 HBsAg阳性率为10.25%,抗-HCV阳性率为0.68%,抗-HIV(1+2)阳性率为0,抗-TP阳性率为0.29%。结论患者在输血前对相关传染病指标进行检测,能够预防传染病通过血液传播,防止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感染,避免出现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输血患者其输血前感染状况,强调有关感染性检查项目设置的重要牲。方法对5096例住院患者ELISA法检测HbsAg,Anti-HCV,Anti-TP,Anti-HIV1/2;用速率法检测ALT。结果HbsAg阳性率16%,Anti-HCVB阳性率1·53%,Anti-TP阳性率1·31%,Anti-HIV1/2未检出阳性,ALT异常占18·1%。结论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可减少因输血引起的的医疗纠纷,有利于医务工作者的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拟输血患者HBsAg、抗-HCV、梅毒TP、抗-HIV感染情况,预防和避免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醒医务人员注意生物防护与自我保护。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47628例拟输血患者进行以上四项检测,按项目、姓别、年龄段进行分组分析。结果 47628例患者中,总阳性6316例,总阳性率13.26%。其中HBsAg阳性4308例,阳性率为9.04%;抗-HCV阳性772例,阳性率为1.62%;梅毒-TP阳性1212例,阳性率为2.54%;抗-HIV阳性24例,抗-HIV阳性率为0.05%;梅毒TP男性略高于女性;抗-HCV、梅毒阳性率TP有随年龄增高而增高的趋势。结论通过对受血者输血前四项检测,明确患者的健康状况,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也可发现隐性感染者,为临床治疗、经血液传播疾病引起的医患纠纷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8.
人群中梅毒、HCV及HIV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慎松  李光勤  赖智勇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122-122,124
目的:调查了解近年梅毒、丙型肝炎(HCV)、艾滋病(HIV)感染情况的变化。方法:对输血前及其他门诊和住院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梅毒、HCV和HIV检测。梅毒先采用TP-ELISA方法进行初筛检查,阳性者再采用TPPA方法进行确诊;血清HCV和HIV1/2抗体采用ELISA方法进行检测。结果:2007年梅毒TPPA阳性率为2.29%,血清HCV抗体阳性率为0.35%,血清HIV1/2抗体阳性率为0.05%;2009年梅毒TTPA阳性率为3.72%,血清HCV抗体阳性率为0.60%,血清HIV1/2抗体阳性率为0.13%。结论:梅毒、HCV及HIV阳性率呈升高趋势,加强对梅毒、HCV及HIV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我院拟受血者输血前四项传染指标检测结果的统计分析,了解本地区患者中输血前四项传染指标阳性所占比例,确保输血的安全性,降低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发生,使患者对自己输血前的检测有明确的认识,这样能帮助医务人员在诊疗和护理过程中,及时采取保护措施,避免感染血液性疾病。方法:对我院2012年4月以来共19366例拟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试验(TRUST)检测。结果:HBsAg阳性1014例,阳性率为5.23%;抗-HCV阳性192例,阳性率0.99%、抗-HIV阳性258例,阳性率1.33%;TRUST阳性85例,阳性率0.44%;HBsAg、抗-HCV、抗-HIV采用酶联免疫法;TP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初筛试验(TRUST)法。结论:进行输血前四项检测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减少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通过比较分析,本地区艾滋病毒感染者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统计数字[1]。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避免和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感染,防止发生医疗纠纷,探讨对需手术、输血患者及产前妇女进行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的重要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及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2)]的检测,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法(TRUST)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TP),对1685例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各项传染性标志物均占一定比例,HBsAg阳性率为12.34%,抗HCV抗体阳性率为0.42%,TP感染率为0.12%,抗HIV(1+2)抗体阳性率为0。结论对产前、术前、输血前患者进行传染性指标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状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和帮助。加强操作隔离防护,是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