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备抗弓形虫天然P30、重组P30的单克隆抗体(mAb),并研究它们对虫体的影响,为弓形虫病诊断及保护性抗原鉴定奠定基础。采用弓形虫天然P30、重组P30及全虫抗原(对照)分别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稳定分泌高滴度mAb的杂交瘤细胞株。用ELISA法测定mAb亚类和效价;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进行特异性鉴定;Giemsa染色观察杂交瘤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利用扫描电镜及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观察mAb对弓形虫的杀伤作用及其靶抗原定位。结果表明,筛选出2株(2B3、1H6)特异性较好、能稳定分泌mAb的杂交瘤细胞株。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B3、1H6产生的mAb与弓形虫全抗原的阳性反应带均在30 000 Mr处;mAb亚类均属IgM,其效价(ELISA)分别为:2B3 1∶102 400、1H6 1∶51 200;2株细胞的染色体数均在100条以上。电镜观察与mAb作用后的弓形虫虫体聚集、肿胀,膜变厚,表面出现缺口和空洞,甚至虫体变形、破碎。抗弓形虫天然P30的mAb能识别重组体pET-30a-P30的表达蛋白。成功制备了抗弓形虫天然P30、重组P30的mAb,可进一步用于弓形虫病诊断及保护性抗原鉴定研究。  相似文献   

2.
对已克隆了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1(P90)基因编码区875bp片段的6HsN融合表达质粒析确pRSETB-P30,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确定无误。37℃诱导表达的Hs6-P30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分子量约为31kDa。表达量约为菌体总蛋白的5%。22℃诱导表达的His6-P30有部分得到可溶性表达。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两种温度下表达的His6-P30都具有特异的免疫反应性,能同N-NTAcorjugate发生特异结合;也能同免抗弓形虫免疫血清产生特异结合。将37℃表达菌作用6mol/L盐酸胍解,直接在变性条件下进行IMAC层析纯化,以阶段性pH梯度洗脱特异的His6-P30目的蛋白,用GDS-7500凝胶图像分析系统扫描测得蛋白纯度在80%。用纯化的His6-P30检测临床血清时,能被病人血清中特异的IgG所识别。  相似文献   

3.
弓形虫病过去由于国内缺乏灵敏、特异的检测手段,因此临床较难发现此病,况且此病又无特殊的临床症状,所以临床医师较少考虑到弓形虫病,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目前检测弓形虫病有放射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法、PCR法等。近年来,国内已有酶联免疫法检测弓形虫循环抗原、抗体IgM、IgG的试剂盒供应;PCR法检测弓形虫抗原的试剂盒供应;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正在加紧研制。为了使临床能加快对弓形虫病的认识和进行交流,本刊特开辟弓形虫病专栏,介绍有关弓形虫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弓形虫并是由专性细胞内鼠弓形体所起,它是引起后部葡萄膜炎最常见的原因。其发生无种族和性别差异,其典型改变为,在陈旧性视网膜脉络膜瘢痕附近出现局灶性坏死性视网膜脉络膜炎。临床上根据其典型的病灶特征可以作出诊断,但对高度疑是弓形虫感染者,作血清抗原抗体的检查,对明确诊断是很有帮助的。我们用ELISA对临床上已诊断为葡萄膜炎患者进了弓形虫循环抗原、特异性抗体的检测。旨在确定可能的病因。 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弓形虫抗原,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章华础  肖祥熊 《放射免疫学杂志》1997,10(3):192-192,F003
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又称弓形体病,是由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所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性疾病。在人体多为隐性感染,由于弓形虫寄生部位及机体反应性的不同,发病者临床表现复杂,主要侵犯脑、眼、心、肝、淋巴结等。孕妇感染弓形虫后,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损害胚胎发育,严重者致畸甚至死亡,同时可使孕妇流产或早产,其危险性较未感染孕妇大10倍。对于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的病人(如肿瘤患者、器官移植或艾滋病患者等),弓形虫更是一个重要的机会致病因素。 诊断弓形虫病最可靠的方法是确认病原体的存在,常采用涂抹标本检查或动物接种分离鉴定虫株,然而前者不易获得成功,后者则需较长时间才能报告结果,因此应用血清学方法诊断弓形虫病十分重要。 应用于弓形虫病的血清学方法种类很多,但可  相似文献   

6.
7.
本文对 6 0例有猫狗密切接触的慢性头痛患者进行了血清弓形虫循环抗原 (CAg)、抗体 (IgA、IgM、IgG)酶联免疫分析检测 ,并对测定结果予以讨论 ,以探讨此法对弓形虫感染引致慢性头痛的临床诊断意义。材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 :6 0例患者均按《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神经医学》头痛章节的标准诊断为慢性头痛[1] ,其疼痛主要特点和性质类似于“肌收缩性头痛”或“功能性及精神性头痛” ,并经包括脑CT或MRI等检查 ,排除了偏头痛、脑血管疾病头痛、颅内压力改变性头痛 ,脑肿瘤性、脑外伤性、颅内感染性、癫痫性头痛及头面部、五官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组SAG1抗原对弓形虫IgG和IgM抗体的检测效果。方法用rSAG1作抗原建立免疫印迹方法(rSAG1-WB),与玻片虫体过氧化物酶免疫染色试验(TSHE)平行检测不同来源血清。结果15例病原学检查阳性小鼠血清和5例免疫兔血清的IgG抗体均为阳性,30例正常小鼠血清和10例正常兔血清均未出现阳性反应。rSAG1-WB检测可疑弓形虫病患者血清阳性率为60.3%(38/63),献血员血清阳性率为6%(3/50),与TSHE检测结果(65.1%和4%)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例IgM强阳性血清和13例IgM弱阳性血清在Western—blot检测中分别出现相应的强阳性与弱阳性反应,50例献血员血清均未出现IgM阳性反应,结果与TSHE一致。结论rSAG1-WB检测弓形虫IgG和IgM抗体均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TSHE的符合率高。  相似文献   

9.
10.
韩梅  吴寒 《医学信息》2018,(2):33-36
近年来,由于生命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弓形虫及弓形虫病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将从弓形虫感染情况、致病、诊断及防治等方面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弓形虫多表位基因重组抗原在弓形虫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弓形虫多表位基因重组抗原在弓形虫感染诊断中的效果,探索多表位抗原在弓形虫免疫检测中的应用前景。方法以Ni—NTAAgarose和割胶电渗两步纯化法。获取弓形虫多表位基因的原核表达纯化产物rMAG,以适宜浓度的rMAG包被ELISA微孔板,分别检测弓形虫急性和慢性感染血清,评价试剂盒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经Ni—NTAAgarose和割胶纯化,得到了纯度为95.86%的弓形虫多表位重组可溶性抗原。以3μg/ml的抗原浓度包被ELISA微孔板,对兔和小鼠的急慢性弓形虫感染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检测小鼠血清141份,其中慢性感染弓形虫小鼠血清117份、正常小鼠血清24份,检测体系的敏感性为88.88%,特异性为91.67%,一致性为89.36%。检测兔血清24份,其中急性感染弓形虫兔血清18份,正常兔血清6份,阳性血清检出率为94.4%,总一致性为91.5%。结论以弓形虫多表位重组抗原构建的ELISA试剂盒既可以检测弓形虫急性感染血清.又可以检测弓形虫慢性感染血清.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弓形虫P30基因在昆虫杆状病毒载体体系中的初步表达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将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P30)基因插入转移载体质粒pSXIVVI+X3中,然后将重组质粒pSXIVVI+X3-P30DNA与粉纹夜蛾核形多角体病毒TnNPVDNA共转染培养的草地夜蛾细胞(Sf),通过同源重组和空斑纯化,得到重组病毒TnNPV-P30.对重组病毒感染的Sf细胞及银纹夜蛾幼虫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P30基因在Sf细胞及虫体中得到了表达,表达产物具有特异的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用21例弓形虫病患儿的静脉血做豚鼠腹腔内注射接种,7日后阶段取豚鼠耳静脉血查弓形虫DNA及弓形虫抗体IgG,18例次,24只豚鼠获阳性结果,阳性率85.7%,基本说明PCR技术作为对弓形虫病的诊断是可信的检验方法。PCR-弓形虫DNA阳性是确诊儿童弓形虫病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白塞氏病相关抗原的重组表达及抗原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Kinectin的抗原性,为下一步研究Kinectin在白塞氏病中的意义奠定基础。方法:从人Hep2细胞抽提RNA,利用RT—PCR扩增能覆盖Kinectin全长的3个片段,其位置分别相当于氨基酸22—510(kin—5),503-994(kin-M)和920-1346(kin-3)。将扩增的PCR片段克隆到pET42—a( )载体中,诱导表达的融合蛋白用白塞氏病病人血清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构建的3个表达Kinectin部分片段载体(pET/kin—5、pET/kin-M和pET/Kin-3)具有正确的阅读框架,DNA测序符合率为99%,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相应的肽段。8份阳性血清中,用Western blot分析发现,6份血清与kin-M反应,5份血清与kin-3反应,只有一份血清与kin-5有反应。结论:成功地构建表达覆盖Kinectin全长的3个载体,并初步发现Kinectin的抗原性可能主要位于其中间段和羧基端。  相似文献   

15.
应用PCR技术诊断新生儿隐匿型先天性弓形虫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用PCR的体外基因扩增技术对116例弓形虫抗体检测阳性产妇的新生儿脐带血作PCR检查,结果PCR阳性29例,阳性率为25%;同时用ELISA法检测脐血中弓形虫特异性抗体IgG和IgM,阳性率分别为27.6%和16.3%,提示应用PCR技术检测脐血中弓形虫DNA结合ELISA进行筛选,可早期诊断新生儿隐匿型先天性弓形虫病,以利于及时治疗,减少减轻隐匿型先天性弓形虫病的后发症,降低其危害。  相似文献   

16.
肝病患者血清弓形虫抗原、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总结了274例肝病患者血清弓形虫抗原、抗体的检测结果 ,以此来探讨肝病和弓形虫之间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一、对象 :(一)对照组 :本院健康成人体检者150人(男95 ,女55) ,年龄为20岁~60岁 ,均无器质性病变。(二)肝病组 :本院门诊及传染病医院住院病人共274例(男166 ,女108) ,年龄为18岁~75岁 ,且有临床症状 ,并经化验、B超等证实为肝病者。二、方法 :由上海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研究所提供试剂盒 ,用酶免法检测弓形虫循环抗原(CAg)、IgM和IgG抗体 ,操作按说明书。结果结果见表1。…  相似文献   

17.
弓形虫病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并给全世界的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但弓形虫病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较为困难。传统的检测方法如病原学诊断、免疫学检测等费时且不够稳定。而以核酸扩增技术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如实时定量PCR(RT-PCR)、巢式-PCR和PCR-RFLP等的应用,不仅为弓形虫病的诊断提供了快速、灵敏、特异及稳定的检测方法,而且通过对病原基因型的分析鉴定为弓形虫群体生物学、流行病学、疫苗研究及对基因型和疾病模式之间潜在的相关性研究等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弓形虫是一种感染人和多种脊椎动物 (包括哺乳动物和鸟类 )的寄生原虫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人体的感染是由于食入受弓形虫卵囊污染的蔬菜、水果等 ,或是吃了含有包囊的生的或未熟的猪肉、牛肉或鸡肉等。由输血或器官移植也会发生传染[1] 。弓形虫进入人体后 ,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内因其繁殖力受到抑制 ,形成包囊而不表现出临床症状。但是 ,孕妇感染弓形虫后 ,虫体往往会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 ,导致先天性弓形虫感染 ,直接影响胎儿的发育。胎儿出现严重疾病的危险率与孕妇获得感染时的孕期有关[2 ] 。如果感染发生早孕 ,胎儿往往因感染而造…  相似文献   

19.
弓形虫ZS1株抗原基因的扩增及克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PCR技术,自行设计一对寡核酸引物(P1,P2),从弓形虫ZS2基因组DNA中特异扩增出编码P30抗原的基因片段。扩增的目的片段经纯化后用Fx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后,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3中,转化人大肠杆菌TG1,用氨苄青霉素和PCR初筛,将PCR扩增阳性的重组子用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鉴定。结果成功地构成建真棱型表达质粒pcDNA-P30,从而为进一步进行重组P30抗原的体外表达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用日本血吸虫未成熟虫卵可溶性抗原(SIEA)作探针,采用ELISA和ELIB检测血吸虫病人血清抗体,对急慢性血吸虫病人的控出率分别为100%和98.2%,未出现假阳性及交叉阳性反应;治疗后3、6和12个月血清抗体的阴转率分别为32.3%、50.9%和64%。其中抗82,73,67,52,42,38,32,31,28,26.21,18kDa分子的血清抗体消失较快。结果表明,SIEA在血吸虫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潜在的疗效考核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