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价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7年1月选择梅州城区HBsAg阳性孕期从未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孕妇所生的婴儿168例,116例婴儿为观察组,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10μg乙肝疫苗;52例婴儿为对照组,常规接种5μg乙肝疫苗。在12个月龄时进行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观察组婴儿HBsAg阳性控制率(94.83%)明显高于对照组(67.31%),无效率(5.17%)明显低于对照组(32.69%),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母婴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1 孕妇豳生期感染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临床类型HBsAg阳性母亲,其临床表现有以下两种类型:一是母亲在孕期后3个月患急性乙肝,尤其是怀孕晚期发病,其婴儿HBsAg阳性率可高达60%;二是母亲为慢性无症状HBsAg携带者。  相似文献   

3.
廖华  朱琳燕 《中国药房》2014,(32):3010-3012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4例HBV携带妊娠期妇女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妊娠期妇女于产前3个月给予HBIG 200U,肌肉注射,1次/月+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肌肉注射乙肝疫苗1次;观察组妊娠期妇女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于妊娠第28周开始给予拉米夫定100 mg,口服,qd,至胎儿分娩后30 d。观察两组妊娠期妇女妊娠中期及临产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HBV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新生儿HBV标志物(HBVM)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妊娠期妇女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期妇女妊娠中期、临产前A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期妇女妊娠前HBV-D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期妇女妊娠中期、临产前HBV-DNA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妊娠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HBV表面抗原(HBsAg)、HBV表面抗体(HBsAb)、HBV e抗原(HBeAg)、HBV e抗体(HBeAb)、HBV核心抗体(HBcAb)阳性者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期妇女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拉米夫定联合HBIG阻断HBV母婴传播较单用HBIG疗效更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5.
杨翠丽  焦瑞芬  王斯 《河北医药》2009,31(4):431-432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预防乙肝宫内感染的作用效果,探讨孕期是否应用HBIG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37年4月在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乙肝母婴阻断产科产前检查、分娩、随访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且乙肝病毒(HBV-DNA)阳性母亲及新生儿99例,根据孕期肌内注射HBIG前后母血HBV-DNA含量变化程度分组:HBV—DNA转阴组(5例);HBV—DNA含量下降组(76例)(不合转阴组);HBV—DNA含量升高组(18例),观察3组新生儿免疫失败情况。结果孕期肌内注射HBIG后母血HBV-DNA转阴组及HBV-DNA含量下降组占82%,2组均无新生儿免疫失败病例:HBV-DNA含量升高组占18%,新生儿免疫失败5例。结论孕20周后肌内注射HBIG对提高乙肝母婴阻断率是有效的,观察肌内注射HBIG后孕妇静脉血HBV—DNA含量的变化可以预测HBV母婴传播的高危人群;母亲血HBV.DNA〈10^3拷贝/ml,孕期可不注射HBIG,新生儿出生后接受乙肝疫苗和HBIG联合免疫即可;母亲血HBV-DNA〉10^3拷贝/ml,孕期宜注射HBIG预防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6.
拉米夫定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雄  王冰  高志鑫 《江西医药》2009,44(3):250-25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对妊娠晚期HBVDNA〉10^6拷贝/ml的孕妇HBV垂直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血清HBsAg、HBeAg、HBcAb均阳性及HBVDNA〉10^6拷贝/ml的孕妇41例,分为拉米夫定治疗组17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从孕33周开始口服拉米夫定至分娩后1个月停服,检测两组孕妇分娩前和产后1年肝功能、二对半(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VDNA定量及婴儿1岁时二对半结果。结果拉米夫定治疗组孕妇分娩前HBVDNA下降明显(P〈0.05),对照组观察期间血清HBVDNA水平无明显变化,治疗组和对照组HBV母婴传播的阻断率分别为100%和83.3%(P〈0.05),2组孕妇及婴儿均随访1年,未发现有不良反应。结论妊娠晚期应用拉米夫定能降低孕妇HBV DNA载量,减少HB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妊娠梅毒经综合干预措施,母婴传播阻断的有效评价。方法分析2012年至2016年9月居住龙港区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相关资料。结果妊娠梅毒发病率逐年上升,2012年检测孕妇1116例,梅毒感染孕妇1例(0.1%),2013年检测孕妇1445例,梅毒感染孕妇6例(0.4%),2014年检测孕妇1547例,梅毒感染孕妇12例(0.8%),2015年检测孕妇1668例,梅毒感染孕妇9例(0.5%),2016年检测孕妇1692例,梅毒感染孕妇13例(0.8%)。共检测出41例梅毒感染孕妇。分娩23例新生儿,经生后干预措施,15例儿童排除梅毒结案,随访率100%。剩余8例继续随访中。结论通过开展梅毒母婴传播阻断工作及儿童随访综合干预措施及孕早期筛查,指导梅毒孕妇到治疗机构规范治疗及生后儿童随访管理,有效改善围生儿预后及降低梅毒儿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乙肝标志阳性的孕妇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在预防乙肝母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HBsAg和(或)HBeAg阳性的孕妇分成两组,治疗组(用药组)和对照组(未用药组),用ELASA检测孕妇HBV血清标志物和新生儿的血清HBsAg。结果用药组7%(3/42)新生儿HBsAg检出率明显低于未用药组37%(14/38),并且用药组的孕妇用药后HbsAg滴度及HBV-DNA水平较用药前明显下降。结论对乙肝标志阳性的孕妇于孕晚期给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可有效地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表明干预性治疗可有效阻断HBV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传播已成为重要的世界性健康问题.母婴传播是HBV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阻断HBV的母婴传播是控制乙肝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同时血HBV-DNA阳性的母亲经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后所产婴幼儿的免疫效果。方法 214例双阳性孕妇分为孕期阻断组(A组)(126例),孕妇于孕28周始每4周肌内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HBIG200U,共3次;孕期未阻断组(B组)(88例),孕期未进行任何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干预。所有分娩的新生儿于出生6h内注射HBIG100U,并按照0、1、6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5μg/次。随访至12个月,检测婴儿血清乙肝标志物。另外,根据孕妇HBV-DNA载量不同分为:HBV-DNA>1E+5copies/ml组(C组)和HBV-DNA<1E+5copies/ml(D组),分析其婴儿免疫阻断效果。结果 A组孕妇所分娩婴儿12月龄时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5.56%,HBV阻断率为94.66%,HBsAb阳性率89.68%;B组88例婴儿中,婴儿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11.36%,阻断率为88.64%,HBsAb阳性率为78.41%;2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HBs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2.39,P=0.132;χ2=5.178,P=0.023)。然而,孕妇组婴儿12月龄时乙肝感染率为14.29%,HBV阻断率为85.71%,显著低于C组的94.7%(χ2=4.91,P=0.027)。结论 HBsAg伴HBV-DNA双阳性孕妇HBV母婴阻断成功与否与孕妇HBV-DNA高病毒载量有关,而与母亲孕期应用HBIG阻断是否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新干县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收集新干县2009年(对照组:仅常规接种乙肝疫苗))和2011年(研究组:采用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各100名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所产新生儿在周岁时采血进行HBsAg和HBsAb(乙肝表面抗体)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小孩至1岁时HBsAg阳性率为10.0%;HBsAb阳性率为90%。对照组HBsAg阳性率为84%;HBsAb阳性率为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1,P〈0.01)。结论HBIG联合乙肝疫苗注射可明显降低HBsAg(+)阳性母亲的子女HBV的感染率,提高HBsAb阳性率,从而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临床上乙肝孕妇孕3月后应用拉米夫定口服、婴儿出生后给予乙肝疫苗、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联合人工喂养治疗,观察婴儿乙肝感染率,借以评价此方法对乙肝病毒的阻断几率。方法:临床上随机选择60例乙肝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在孕3月后开始口服拉米夫定,100mg/次,1次/d。分娩后马上给予婴儿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200IU,并且在婴儿出生后当月、第一个月、第六月,分别给予乙肝疫苗10ug肌肉注射。婴儿出生后给予人工喂养;对照组除不应用拉米夫定口服,其他同观察组一样处理,婴儿6月时查乙肝两对半和HBV-DNA,同时给孕妇定期查肝肾功能,并给出生时和出生后6月婴儿评分。结果:观察组婴儿乙肝感染率为零;对照组婴儿乙肝感染率为40.63%(P<0.01),婴儿异常率两组相同,均为零,无差异性。结论:孕3月后应用拉米夫定比不用者其婴儿出生后乙肝感染率低,临床上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杨翠丽  王斯  马文阁  王向红 《河北医药》2008,30(10):1493-1494
目的 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的最佳剂量及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预防乙肝宫内感染的作用,探讨免疫失败的原因和对策.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初在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乙肝母婴阻断产科产前检查、分娩、随访的HBsAg阳性母亲及新生儿839例,根据新生儿出生后接种乙肝基因疫苗(HBac)剂量不同分成2组,A组:269例,孕期注射HBIG;B组:570例,其中孕期注射HBIG组496例,未注射HBIG组74例.观察、比较2组新生儿12月龄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乙肝母婴阻断率,观察、分析HBIG的宫内阻断效果.结果 A组269例,免疫失败6例.乙肝母婴阻断率97.77%,12月龄HBsAb阳性率84.39%;B注射HBIG组496例,免疫失败11例,乙肝母婴阻断率97.78%,12月龄HBsAb性率87.70%;B未注射HBIG组74例,免疫失败5例,乙肝母婴阻断率93.24%,12月龄HBsAb阳性率85.14%.A组和B注射HBIG组比较,乙肝母婴阻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性意义(P>0.05),12月龄HRsAb阳性率分别为84.39%、87.70%,B注射组HBsAb阳性率高于A组;B注射HBIG组与未注射组比较,乙肝母婴阻断率分别为97.78%、93.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剂量加倍,12月龄HBsAb阳性率增加;孕20周始注射HBIG可提高乙肝母婴阻断率.母亲血乙肝病毒含量<103拷贝/ml,孕期可不注射HBIG,新生儿出生后接受联合免疫即可;乙肝母婴传播与母血乙肝病毒含量有关,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14.
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295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在预防乙肝宫内感染的作用效果。方法对2007年3月至2009年7月在我院产科进行产前检查,分娩,随访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且乙肝病毒(HBV-DNA)阳性母亲及新生儿295例,按照孕期内注射HBIG前后母亲血HBV-DNA含量的变化分为三组:HBV-DNA升高组(55例);HBV-DNA下降组(227例);HBV-DNA转阴组(13例)。观察3组新生儿免疫失败情况:结果 HBV-DNA含量升高组占19%,新生儿免疫失败15例,注射HBIG母亲血HBV-DNA转阴组及HBV-DNA含量下降组占81%。无新生儿免疫失败病例。结论孕妇在孕期20周后肌内注射HBIG对提高乙肝母婴阻断率具有一定的效果,并可通过孕妇注射HBIG后HBV-DNA的含量变化,筛查HBV母婴传播的高危人群,制定阻断方案。  相似文献   

15.
张晓明 《哈尔滨医药》2012,32(3):175-176
目的评价妊娠中期应用拉米夫定对HBV传播的影响及安全性,寻求最佳预防宫内传播的方法。方法拉米夫定组57例孕妇于孕20~26周开始服用拉米夫定100 mg/天至分娩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组66例孕妇于孕28周开始使用HBIG 200 IU行宫内阻断治疗,2组新生儿出生均予主、被动联合免疫,观察新生儿宫内感染发生情况、抗病毒疗效及母婴异常情况,随访到婴儿1岁并分别在0、1、7、12月龄时监测其血清HBV DNA、HBsAg和抗-HBs定量变化。结果拉米夫定组孕妇于分娩前HBV DNA显著下降(t=18.72,P<0.05),转阴率为33.3%,肝功能异常者全部恢复正常。该组57例新生儿随访至1月龄时HBsAg或HBV DNA均阴性,宫内感染率为0,与HBIG组宫内感染率(15.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0,P<0.05)。2组婴儿1岁时的血清抗-HBs水平无差异(t=0.71,P>0.05),拉米夫定组HBV慢性感染为0,HBIG组10例宫内感染婴儿均为HBsAg、HbeAg、抗-HBc、HBV DNA阳性,2组孕妇及婴儿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对于HBV水平较高孕妇,妊娠中期采用拉米夫定降低病毒含量,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宫内传播及产时传播)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用阻断HBV母婴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88例HBs缸阳性孕妇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实验组自28周开始每月肌肉注射一次乙肝免疫球旦白(HBIC)200U直至分娩,对照组不用上述药物。实验组孕妇所分娩婴儿出生后行被动一主动联合免疫,对照纽孕妇所分娩婴儿出生后行主动免疫。两组婴儿12月龄时采静脉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实验组婴儿HBsAg慢性携带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20.93%),P〈0.025;经两种免疫干预1年后,实验组婴儿血清抗-HBs阳转率达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6.74%),P〈0.05。结论孕妇产前多次注射HBIG能有效减少HBV宫内感染,且使出生后婴儿血清抗体阳性率明显增高;新生儿单用乙肝疫苗对产时感染的阻断不完全,HBIG联合乙肝疫苗可明显提高产时感染的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HB IG)在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中的作用。方法2004年1~12月我院妇产科70例(其中肌注HB IG 32例,未肌注HB IG 38例)表面抗原阳性及其新生儿的HBV血清标志物。结果孕28周、32周、36周使用HB IG建立被动免疫,行产前阻断治疗后,HBsAg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宫内感染率分别为6.25%和84.2%。结论孕妇使用HB IG能有效阻断HBV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18.
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即对38例HBV阳性孕妇母婴阻断效果进行临床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HBV阳性孕妇66例,无其他内外科合并症及妊娠并发症,随机分成A、B两组,A组38例,其中HBeAg阳性21例;B组30例,其中HBeAg阳性19例;两组间孕妇的年龄、孕产次、分娩时胎龄、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A组自妊娠28周起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肌肉注射,4周1次,共4次。新生儿出生后16h内肌肉注射HBIG200U,然后于出生24h后,1、6个月各接种乙肝疫苗(HBVac)20μg。C组未用药物(为历史对照)。  相似文献   

19.
拉米夫定在阻断母婴传播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拉米夫定能有效地阻断母婴垂直传播乙型肝炎。方法对87例HBsAg、HBeAg阳性的孕妇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A)45例与对照组(B)42例,A组45例在妊娠24周口服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至分娩后停药。B组42例孕妇在28周、32周、36周各肌肉注射100U乙肝免疫球蛋白。两组中所生的新生儿在分娩2小时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U,6小时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5μg,并且在分娩后1、6个月按时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5μg。结果A组45例孕妇所生的1岁婴儿中外周血清检测1例HBsAg阳性,阻断率97.78%。B组42例孕妇所生的新生儿的1岁婴儿中外周血清检测6例HBsAg阳性,阻断率85.71%。结论A组阻断率明显高于B组,拉米夫定能降低母婴传播乙型肝炎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拉米夫定联合主被动免疫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评估妊娠晚期应用拉米夫定联合主被动免疫对于阻断HBV母婴传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2例HBsAg/HBeAg及HBV DNA均阳性孕妇知情同意后,于孕28周开始服用拉米夫定至妊娠终止,观察新生儿病毒标志物、抗病毒疗效及母婴异常情况。结果29例新生儿已追踪至7个月时HBsAg及HBVDNA均阴性,其中抗HBs阳性22例,母婴HBV垂直传播率为零,且无母婴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HBV水平较高孕妇,采用孕晚期应用拉米夫定来降低病毒含量,以阻断母婴垂直传播减少免疫失败发生,可能是有效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