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人肠梗阻的发病原因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的172例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病因中肿瘤68例,占40.1%,肠粘连29例,占16.9%,嵌顿疝19例,占11%,粪石性梗阻18例,占10.4%,炎症性粘连17例,占9.8%,肠系膜血管栓塞10例,占5.8%,肠扭转11例,占6.3%。手术治疗的120例中,肠肿瘤和肠粘连所致的急性肠梗阻为主要原因。术后并发症25例,占21%,死亡5例,占4.1%。结论(1)老年人急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为肿瘤,少见原因如粪石性梗阻、肠系膜血管栓塞、腹腔内急性炎症性粘连及肠扭转等所占比例有上升趋势。(2)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减少术后死亡率。(3)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是保证治疗成功、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我院1983年-1996年共手术治疗急性机械性肠梗阻56例,现就该病的外科治疗问题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因本组56例急性机械性肠梗阻中,粘连性肠梗阻27例(48.2%)腹外疝嵌顿20例(35.7%),蛔虫性肠梗阻4例(7.1%)肠套叠3例(5.3%)小肠扭转2例(3.6%)。1.2性别、年龄本组男性45例,女性11例,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2岁,平均年龄38.4岁。1.3发病后就诊时间最长144小时,最短3小时,平均16.5小时,其中,肠套叠就诊时间最长,腹外疝就诊时间最短。1.4肠坏死率本组病例因肠坏死,行肠切除15例,其中,粘连性肠梗阻坏死率为2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机械性肠梗阻的现代病因谱。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2007年收治并确诊的肠梗阻病例,并与我国近几十年肠梗阻的病因谱进行比较。结果:10年间我院共收治230例肠梗阻,病因明确188例(81.3%),原因不明42例(18.3%)。机械性肠梗阻216例(93.9%),麻痹性肠梗阻14例(6.1%)。机械性肠梗阻中,位居前5位的是粘连性89例(41.2%),肿瘤性65例(30.1%),其中结、直肠癌46例(21.3%),嵌顿性腹股沟疝8例(3.5%),肠扭转6例(2.8%),肠结石6例(2.8%),肠套叠5例(2.3%),肠或腹腔结核4例(2.3%),肠憩室1例(0.4%)。肠梗阻的病因构成随着时代的变迁,有明显变化。结论:近10年肠粘连和恶性肿瘤是机械性肠梗阻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是嵌顿性腹股沟疝、肠结石、肠扭转、肠套叠、肠憩室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肠梗阻的病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993年5月-2006年12月收治的110例经手术证实、60岁以上的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肠梗阻的病因中:肿瘤53例(48.2%),肠粘连25例(22.7%),腹外疝15例(12.6%),肠扭转6例(5.5%),肠套叠4例(3.6%),肠腔内粪石、异物5例(4.5%),肠系膜血管栓塞2例(1。8%)。术后并发症39例次,占35.5%,死亡8例,占7.3%。结论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为肿瘤,腹外疝、肠粘连分别为第二、三位的病因。加强围手术期处理,重视老年患者合并的全身疾病,早期正确诊断、合理手术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十六排螺旋CT在肠梗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十六排螺旋CT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3例经十六排螺旋CT诊断的肠梗阻患者,分析其CT直接增强扫描的结果。结果73例肠梗阻患者中,72例经手术治疗后确诊,1例结合过去手术史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螺旋CT正确诊断结肠肿瘤47例(64.4%,47/73),粘连性肠梗阻15例,阑尾炎4例,肠套叠3例,肠扭转2例,腹内疝1例。72例患者中5例合并肠缺血或绞窄。CT冠状图像及失状图像均显示肠梗阻的存在。根据单纯轴位图像能够确定60例(83.3%)患者的梗阻部位和51例(70.8%)患者的梗阻原因,结合多平面图像重建可确定70例(97.2%)患者的梗阻部位和67例(93.1%)患者的梗阻原因。5例肠壁缺血和绞窄患者均为螺旋CT多平面图像重建诊断。结论十六排螺旋CT诊断肠梗阻,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准确,可全面显示肠梗阻的存在、梗阻的部位、梗阻原因,以及是否合并缺血坏死或绞窄,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人肠梗阻的病因。方法:对120例老年人肠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引起的肠梗阻50例(41.7%)、粘连性肠梗阻38例(31.7%)、嵌顿疝8例(6.7%)、粪石阻塞7例(5.8%)、缺血性肠病5例(4.2%)、假性肠梗阻5例(4.2%)、肠扭转2例(1.7%)、胆石症1例(O.8%)、肠套叠1例(0.8%)、柿石1例(0_8%)、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0.8%)、膈疝1例(0.8%)。结论:恶性肿瘤和肠粘连占肠梗阻总数的73.4%,成为肠梗阻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肠梗阻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1998年3月-2004年6月收治的38例全部病例经手术证实的,58岁以上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引起肠梗阻的原因:肿瘤18例,占47.4%;肠腔内异物7例,占18.4%,肠粘连6例,占15.8%;腹外疝3例,占7.9%;肠扭转及肠套叠各2例,各占5.3%。术后并发症共8例,占21.1%,死亡1例,占2.6%。结论 (1)老年人急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为肿瘤,肠腔内异物也为不可忽视的原因;(2)加强术前诊断,围手术期处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3)术中经肠减压及结肠灌洗后,再行肠吻合降低吻合口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其处理方法,以寻找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992年5月-2002年5月收治的150例经手术证实的急性肠梗阻患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其处理方法。结果:肠梗阻中,肠粘连57(38.0%)例,肿瘤45(30.0%),腹外疝11(7.3%)例,肠扭转15(10.0%)例,其它22(14.72%)例,其中绞窄性肠梗阻34例,术后并发症35例,死亡12例,结论:急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为粘连及肿瘤,老年患以肿瘤居多,早期诊断及手术可有效减低术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林忠生 《医学文选》2003,22(3):310-311
目的 探讨急性肠梗阻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95例急性肠梗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以中老年为主,前4位病因分别是肠粘连35例(36.84%)、腹外疝嵌顿16例(14.73%)、肠肿瘤14例(10.15%)、肠扭转7例(7.36%)。死亡3例,病死率3.15%。结论 对肠梗阻采取保守性治疗无效时,应及时行手术治疗,以预防ARDS、MODS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49例老年急性肠梗阻临床和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二瞻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2):152-15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原因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5月。2008年5月老年性肠梗阻患者49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原因及手不治疗效果。结果老年肠梗阻的常见病因依次为肠道肿瘤(48.9%),肠粘连(30.6%),嵌顿性疝(8.1%),肠扭转(8.1%),血运障碍(4.3%)。49例患者41例进行手术治疗,死亡9例(病死率18.3%),均为手术组患者。结论重视对高龄老年人肿瘤性急性肠梗阻的认识,合理选择手术术式,做好围手术期的准备是减少老年性肠梗阻并发症、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CT小肠成像对肠梗阻部位及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美国GE Lightspeed64层螺旋CT仪进行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分析MSCT对肠梗阻的检出率、病因和梗阻部位的判断价值。结果 46例肠梗阻患者均检出,检出率100%,27例移行带显示清晰,46例患者均可见肠管明显扩张(2.5cm)、积气及积液;病理证实高、低位梗阻均为23例,CT检查结果高位梗阻27例,低位梗阻19例,梗阻定位准确性91.30%(42/46);手术病理诊断粘连性肠梗阻16例,肠套叠肠梗阻6例,血运性肠梗阻4例,外伤性肠梗阻2例,内疝1例,肠扭转2例,肿瘤性肠梗阻12例,肿瘤压迫型梗阻3例,CT诊断粘连性肠梗阻12例,肠套叠肠梗阻7例,血运性肠梗阻4例,外伤性肠梗阻2例,肠扭转3例,肿瘤性肠梗阻16例,肿瘤压迫型梗阻3例。误诊5例,4例粘连性肠梗阻误诊为肿瘤性肠梗阻,1例内疝误诊为肠扭转,病因诊断准确率89.13%(5/46)。结论 CT小肠成像对肠梗阻的诊断准确度高,且用于肠梗阻病因、部位的鉴别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为后期治疗、随访等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急性肠梗阻是临床上常见病,由于病因复杂,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现将我院1979年—1991年收治的118例经手术证实的急性肠梗阻,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年龄本组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3天,以11岁至40岁最多。二、梗阻原因及部位118例急性肠梗阻中,粘连性肠梗阻76例,占64.4%;肠套叠15例,占12.7%;肠扭转7例,占5.9%;嵌顿庙4例,占3.4%;其余肠内病,粪块阻塞,缺血性肠坏死,肠麻痹各2例;蛔虫阻塞肠梗阻、先天性肠闭锁、美克尔氏等室扭转各1例,原因不明5例。三指疗情况118例肠梗阻中手术52例,其中肠部分切除肠修补术15…  相似文献   

13.
老年急性肠梗阻6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永勇 《吉林医学》2009,30(15):1592-159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60岁以上老年急性肠梗阻66例患者资料。结果:粘连性肠梗阻31例(46.9%),肿瘤所致肠梗阻15例(22.7%),胆石性肠梗阻2例(3.0%),疝嵌顿引起肠梗阻8例(12.1%),肠系膜栓塞引起肠梗阻1例(1.5%),粪石性梗阻9例(13.8%)。非手术治疗39例(59.1%),急诊手术治疗27例(40.9%)。手术死亡2例(3.0%),非手术死亡2例(3.0%)。结论:老年急性肠梗阻以粘连性和肿瘤多见,高龄患者合并症多,及时诊断、合理治疗、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消化道吻合器、缝合器在急性肠梗阻行肠切除一期吻合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该院2004—2007年来收治的85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应用消化道吻合器、缝合器行肠切除一期吻合术。结果所有85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中,结肠癌患者42例,发生吻合口漏3例(占7.1%),粘连性肠梗阻23例发生吻合口漏1例(占4.3%),肠扭转10例和嵌顿性疝肠梗阻10例,均无1例发生术后吻合口漏。结论应用消化道吻合器、缝合器在急性肠梗阻患者中行肠切除一期吻合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 ,共收治经手术证实的急性肠梗阻 (AO)患者 2 0 8例 ,其中男性 12 8例 ,女性 80例 ,男、女之比 1 6∶1。1 2 结果 1 2 1 病因 机械性肠梗阻 2 0 3例 (97 6 % ) ,血运性肠梗阻 4例 (1 9% ) ,麻痹性肠梗阻 1例 (0 5 % )。引起机械性肠梗阻的病因列前 3位的是 :腹内肿瘤 (4 7 7% ,98/ 2 0 3)、肠粘连 (17 7% ,36 / 2 0 3)、嵌钝疝 (15 8% ,32 / 2 0 3)。其他引起AO的较少见病因包括肠扭转 6例 ,肠憩室及腹内疝各 5例 ,肠结核及十二指肠溃疡梗阻各 4例 ,腹茧症及克隆病各 3例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肠梗阻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特点。方法对199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60岁以上经手术证实的急性肠梗阻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患者中恶性梗阻29例(占51.8%),肠粘连11例(占19.6%),腹外疝7例(占12.5%),肠扭转3例(占5.4%),肠系膜动脉栓塞2例(占3.6%),其它4例(占7.1%)。术后出现并发症19例(占34%),死亡2例(占3.6%)。结论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以恶性梗阻多见,合并症多,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治疗的关键,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防治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治疗经验,探讨诊断、治疗、预防原则。方法回顾分析36例术后早期肠梗阻病例治疗方法。结果36例病例中,32例为早期炎性肠梗阻,4例手术治疗,其中3例为肠扭转、内疝等机械性因素所致,手术治愈,1例为早期炎性肠梗阻,术后出现腹腔内出血并再次出现炎性肠梗阻。结论术后早期肠梗阻约90%为早期炎性肠梗阻,应行保守治疗,避免手术,10%为肠扭转、内疝机械性因素所致需急诊手术,防止肠坏死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在诊断小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88例小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证实,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以手术证实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多层螺旋CT诊断小肠梗阻部位、程度、病因的准确率.结果:CT正确检出小肠梗阻部位80例,准确率为90.9%,包括6例十二指肠梗阻,17例空肠梗阻,57例回肠梗阻.CT正确检出完全性小肠梗阻60例,不完全小肠梗阻21例,CT对小肠梗阻程度诊断准确率92.1%.CT正确检出小肠梗阻病因79例,准确率为89.8%,包括肠粘连39例,炎症14例,肿瘤11例,腹外疝5例,肠扭转4例,外伤性小肠梗阻2例,血运性小肠梗阻2例,先天性小肠梗阻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准确诊断小肠梗阻部位、程度、病因,对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急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急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8年间收治的87例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右半结肠癌并梗阻29例,左半结肠癌并梗阻48例,直肠癌并梗阻10例。采用右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治疗29例,左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治疗40例,Hartmann手术5例,Dixon手术3例,姑息性结肠造口4例,另6例经肛门插入型肠梗阻导管减压去污后行一期手术。结果术后出现并发症13例(占14.9%),包括切口感染11例,腹腔感染4例和吻合口瘘1例,死亡1例(占1.1%)。86例(占98.8%)痊愈出院。结论一定条件下,一期切除吻合治疗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是方便可行而安全有效的方法。经肛门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结肠减压、灌洗去污是对一期肠切除吻合术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20.
<正> 我院自1980年至1984年共收治肠梗阻300例,其中绞窄性肠梗阻100例,死亡16例。现就16例绞窄性肠梗阻死亡病例加以分析,以便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临床资料本组死亡病例中,小肠扭转3例,乙状结肠扭转3例,粘连系带绞勒性小肠梗阻4例,肠套迭及肠系膜血管闭塞症各1例,绞窄疝4例,其中膈疝2例,股疝及腹股沟斜疝各1例。病程最短者7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