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观察疏血通脉胶囊对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干湿重及APTT,PT,TT,FIB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生理盐水组、曲克芦丁组、疏血通脉胶囊低剂量组、疏血通脉胶囊中剂量组、疏血通脉胶囊高剂量组,用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后开腹制作下腔静脉血栓模型,2 h后开腹抽下腔静脉血送检测APTT,PT,TT及FIB含量,同时取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段,称血栓湿重后置60℃烘箱中烘干24 h精确称干重。结果疏血通脉胶囊组及曲克芦丁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P0.05,表明疏血通脉胶囊及曲克芦丁均可减少下腔静脉血栓干湿重,延长APTT、PT、TT时间,减少FIB含量,药效为疏血通脉胶囊高剂量组疏血通脉胶囊中剂量组疏血通脉胶囊低剂量组生理盐水组,结果同时表明,疏血通脉胶囊中剂量组与曲克芦丁组比较P0.05,显示两组疗效相当。结论疏血通脉胶囊可明显减少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干湿重,延长APTT、PT、TT时间,减少FIB含量,可有效防治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组水蛭素Ⅲ乳化微粒(rHVⅢEP)口服的抗凝血、抗血栓作用。方法①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水蛭素大、小剂量组(65,130U·g-1),华法林钠阳性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于给药前、后1h各取血1.5~2mL,测定凝血时间(C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凝固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②采用大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模型,测定PT、TT、APTT;③动物分组如上,采用大鼠下腔静脉血栓模型,测定血栓湿重和干重,计算血栓抑制率;④动物分组如上,采用大鼠颈动静脉回路形成的血小板性动脉血栓模型,测定血栓湿重,计算血栓抑制率。结果①rHVⅢEP能延长CT、PT、TT、APTT,与空白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②rHVⅢEP能延长大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模型PT、TT、APTT,并与生理盐水组有显著差异;③rHVⅢEP口服可使大鼠下腔静脉血栓湿重、干重明显减少,血栓抑制率显著升高,与生理盐水组有显著差异;④rHVⅢEP口服可使大鼠颈动静脉回路形成的血小板性动脉血栓重量明显减少,显著升高血栓形成抑制率,与生理盐水组有显著差异。结论rHVⅢEP口服抗凝血、抗血栓作用显著,可用于防治实验性大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大鼠颈动静脉回路形成的血小板性动脉血栓和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山茱萸环烯醚萜苷(comel iridoid glycoside,CIG)对血栓形成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CIG(20,60,180 mg·kg~(-1)),连续7 d,于末次给药后1h建立动-静脉旁路形成模型,测量血栓干重和湿重;并进行体外血栓形成实验,测定血栓长度、干重和湿重。取新西兰兔抗凝血,分离血浆,加入不同剂量CIG(10,20,40 mg·mL~(-1)),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结果CIG各剂量能明显抑制动-静脉旁路实验大鼠血栓形成,减轻血栓干重和湿重;缩短体外血栓实验大鼠血栓长度,减轻其干重和湿重。CIG可明显延长TT,中、大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延长PT,大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延长APTT,各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IG具有抑制血栓形成和抗凝血的作用,为CIG用于防治缺血性血管疾病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泽兰有效成分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凝血功能和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大鼠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同时配合冰水浴制作急性血瘀证模型.观察体外血栓长度、湿重和干重的变化,测定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结果:模型组血栓长度、湿重和干重均显著增加,泽兰中、高剂量组血栓长度明显缩短,湿重及干重明显减轻(P<0.05).模型组APTT、TT和PT均显著缩短,FIB含量明显增加(P<0.05).泽兰低剂量组PT明显延长(P<0.05);泽兰中、高剂量组APTT、TT和PT明显延长,FIB显著降低(P<0.05).结论:泽兰有效成分能显著抑制急性血瘀证大鼠血栓的形成并调节其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天麻熄风口服液对大鼠右颈总动脉-左颈外静脉旁路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天麻熄风低、中、高剂量组(生药含量分别为4、8、16 g/kg)及乙酰水杨酸组(生药含量为5 mg/kg),每组各10只。天麻熄风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及乙酰水杨酸组分别按相应药量,容量按1 mL/100 g体质量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予等容积蒸馏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7 d。末次给药前禁食12 h,给药后30 min,麻醉各组大鼠,分离右颈总动脉和左颈外静脉,从舌静脉注入肝素氯化钠溶液50 U/kg,观察各组大鼠右颈总动脉-左颈外静脉旁路血栓质量。另取50只大鼠,分组及给药方法、剂量同上,通过刺激电极损伤动脉内皮细胞,记录血栓形成时间。结果天麻熄风低、中、高剂量组及乙酰水杨酸组大鼠血栓质量均较空白对照组轻(P<0.01),血栓形成时间均较空白对照组大鼠延长(P<0.01),且天麻熄风高剂量组、乙酰水杨酸组大鼠血栓形成时间均较天麻熄风低、中剂量组延长(P<0.05)。结论天麻熄风口服液对右颈总动脉-左颈外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抗纤益心浓缩丸对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及凝血功能[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抗纤益心浓缩丸高剂量组(18.8 g/kg)、低剂量组(4.7 g/kg),华法林钠组(1.1 mg/kg),模型对照组(等容量生理盐水),各组动物于每日同一时间灌胃1次,连续灌胃7 d。灌胃结束后进行深静脉血栓形成造模,4 h后开腹腔,腹主动脉取血检测APTT、TT、PT含量,取下腔静脉血栓,称其湿质量,于60℃烘箱中烘24 h,称取干质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抗纤益心浓缩丸高、低剂量组及华法林钠组均能明显减轻结扎大鼠下腔静脉所形成的血栓的干、湿质量(P0.05),中药高剂量组和华法林钠组能显著延长APTT、PT、TT(P0.05)。结论抗纤益心浓缩丸可明显减轻下腔静脉血栓干、湿质量,同时可延长APTT、PT、TT,具有一定的抗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比较低分子量肝素(LMWH)、肝素iv和sc的抗栓和抗凝作用。方法:按Chandler氏法由兔颈总动脉取血制备混合血栓和结扎大鼠下腔静脉制备静脉血栓模型;全血凝固时间(CT)按试管法测定,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复钙时间(RT)均按常规方法测定。结果:iv时,LMWH组兔血栓重量低于等抗凝单位的肝素,对大鼠血栓重量的影响与等抗凝单位的肝素相似,对TT的延长作用弱于肝素,对CT,PT,APTT和RT的延长作用与肝素相似。sc时,LMWH组两种血栓模型的血栓重量均低于肝素组,而且对CT,PT,APTT,TT和RT的延长也明显强于肝素。结论:ivLMWH的抗栓作用强于肝素或与肝素相似,抗凝作用与肝素相似或较弱。sc时,LMWH的抗栓及抗凝作用均强于肝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三保心对大鼠体内外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大鼠灌服三保心高、中、低3种剂量(10g生药/kg、5g生药/kg、1g生药/kg)后,采用Chandler法造成体外血栓和电刺激颈总动脉形成体内血栓,观察三保心对体内外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三保心高剂量组明显延长大鼠体内血栓形成时间(P<0.05);高、中、低各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大鼠体外血栓的形成,使血栓长度明显缩短,血栓湿重和干重明显减轻(P<0.05或P<0.01).结论:提示三保心具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舒血宁注射液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及体内血栓形成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复加冰水浴造成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观察舒血宁注射液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聚集及电刺激颈总动脉致体内血栓形成影响。结果:舒血宁注射液能延长血瘀模型大鼠成栓时间和凝血时间(PT、APTT),缩短成栓长度,抗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黏度及血浆粘度。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能够改善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对抗其体内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通定胶囊对大鼠体外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和对大鼠颈总动脉血栓溶解作用及对大鼠血液流变空白对照的影响。方法:脑痛定胶囊大鼠灌胃给药对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采用大鼠颈总动脉血栓溶解模型观察对大鼠颈总动脉血栓溶解作用的影响;在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情况下,用Precil LBY-N6B自动清洗血液流变仪测定脑痛定胶囊对全血高、中、低切变率及血浆粘度的影响。结果:脑通定胶囊对大鼠体外血栓长度及血栓湿重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中剂量组血栓干重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剂量组在刺激后8min、10min、15min血流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在刺激后5min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剂量组对低、中切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中剂量组低、中切变率及血浆粘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高剂量组能有效降低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P〈0.05或P〈0.01或P〈0.001)。结论:脑通定胶囊对大鼠体外血栓形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电刺激导致的颈总动脉血栓有溶解作用且能有效降低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  相似文献   

11.
丹芎抑凝饮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宏  李滨  刘晓明 《河北中医》2006,28(9):698-700
目的观察丹芎抑凝饮对家兔内源性、外源性凝血途径、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影响。方法将家兔24只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华法林组、丹芎抑凝饮高剂量组、丹芎抑凝饮低剂量组。各组按kg体重灌胃给药。定时抽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结果服药第5日丹芎抑凝饮低、高剂量组、华法林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T、APTT均显著延长(P<0.05)。丹芎抑凝饮低、高剂量组与华法林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丹芎抑凝饮低、高剂量组优球蛋白的溶解时间(ELT)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结论丹芎抑凝饮可使PT、APTT显著延长,对凝血过程中存在的内源性和外源性途径都存在干预作用。并能够显著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在某些方面可以替代华法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比较低分子量肝素(LMWH)、肝素iv和sc的抗栓和抗凝作用。方法:按Chandler氏法由兔颈总动脉取血制备混合血栓和结扎大鼠下腔静脉制备静脉血栓模型;全血凝固时间(CT)按试管法测定,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复钙时间(RT)均按常规方法测定。结果:iv时,LMWH组兔血栓重量低于等抗凝单位的肝素,对大鼠血栓重量的影响与等抗凝单位的肝素相似,对TT的延长作用弱于肝素,对CT,PT,APTT和RT的延长作用与肝素相似。sc时,LMWH组两种血栓模型的血栓重量均低于肝素组,而且对CT,PT,APTT,TT和RT的延长也明显强于肝素。结论:ivLMWH的抗栓作用强于肝素或与肝素相似,抗凝作用与肝素相似或较弱。sc时,LMWH的抗栓及抗凝作用均强于肝素。  相似文献   

13.
丰博  王金磊  庄朋伟  刘丹  佟永领  张艳军 《中草药》2015,46(16):2445-2448
目的考察舒脑欣滴丸单独或与华法林钠联合应用时抗凝血作用及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采用比浊法,体外测定对照组和舒脑欣滴丸低、高剂量(4.54、22.70 mg/mL)组的血小板聚集率;体内实验设对照组。舒脑欣滴丸低、高剂量(45.36、90.72 mg/kg)组,华法林钠(临床等效剂量0.4 mg/kg)组,联合给药低、高剂量(舒脑欣滴丸45.36、90.72 mg/kg+华法林钠0.4 mg/kg)组。大鼠ig给予舒脑欣滴丸及华法林钠3 d,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小板,采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分离血清利用半自动凝血仪测定实验各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舒脑欣滴丸体外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在体内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随剂量的增大而略有增加。并且舒脑欣滴丸可以显著延长APTT、PT和TT;与单独用药组比较。联合给药组对血小板聚集作用影响不明显,但可显著延长大鼠APTT、PT和TT。结论舒脑欣滴丸具有一定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作用;与华法林钠联用能够协同增强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蓬子菜活性成分-香叶木苷的抗凝血和抗静脉血栓作用.方法:通过结扎大鼠下腔静脉造成下肢静脉血栓模型,通过对凝血四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的观察,及下腔静脉在光镜下的组织学变化,研究香叶木苷对血栓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香叶木苷90、180、360mg/kg能明显延长PT和TT时间;180、360mg/kg能明显延长APTT时间;90、180、360mg/kg能显著降低FIB含量(P<0.05或P<0.01).光镜观察香叶木苷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明显抑制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形成,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且中剂量组与阿司匹林组作用相当.结论:香叶木苷具有抗凝血和抗静脉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水蛭抗凝血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水蛭对正常和高凝动物血液流变学及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 :小鼠连续给不同剂量药物后,以剪尾法测定出血时间(BT),以毛细管法测定凝血时间(CT),摘眼球取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g)的含量;尾静脉注射鞣花酸溶液,测定BT和CT。大鼠连续给不同剂量药物后,舌下静脉注射鞣花酸溶液,测定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以及血浆凝血时间APTT、PT、TT以及Fibg的含量。结果:水蛭能显著延长正常和高凝小鼠BT和CT,显著延长正常小鼠PT和APTT,显著降低高凝大鼠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显著延长PT、APTT和TT。结论:水蛭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有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6.
段小云  万军  曾琳琳  沈灵  吴传红  仲瑞雪 《陕西中医》2022,(8):1009-1013,1018
目的:分析静脉血栓方对大鼠股骨骨折后深静脉血栓(DVT)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36只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及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6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五组共30只大鼠行机械损伤性造模成股骨骨折模型,在造模前7 d与造模后7 d期间对各组大鼠灌胃干预,阳性药物组给予利伐沙班片11.1 mg/(kg·d)灌胃,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采用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各剂量组按照4.48、2.24、1.12 g/(100 g·d)静脉血栓方灌胃,1次/d。于造模后7 d取各组大鼠静脉血,检测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D-二聚体(D-D)]、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并取各组大鼠血栓形成处静脉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切片,观察静脉血管形态改变。结果:造模后7 d,造模的五组PT、APTT、TT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DD 及血清MDA水平则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 模型对照组PT低于阳性药物组、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P<0.05),APTT、TT均低于阳性药物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P<0.05),DD 及血清MDA水平则高于阳性药物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P<0.05); 阳性药物组PT、APTT、TT均高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P<0.05),DD及血清MDA水平则低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P<0.05); 各剂量组PT、APTT、TT均随剂量的增加而升高(P<0.05),DD及血清MDA水平则随剂量的增加而降低(P<0.05)。造模后7 d,除阳性药物组外其他造模的四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模型对照组高于阳性药物组及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P<0.05),阳性药物组则低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P<0.05),各剂量组血清TNF-α、IL-6水平随剂量的升高而降低(P<0.05); 除阳性药物组外其他造模的四组血清SOD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模型对照组低于阳性药物组及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P<0.05),阳性药物组高于低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血清SOD水平低于高剂量组(P<0.05)。模型对照组见血栓形成,静脉内膜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剥脱,血管壁炎性细胞浸润; 阳性药物组及高剂量组未见明显血栓形成改变,但存在少量血管壁炎性细胞浸润; 低剂量组及中剂量组可见血栓形成,血管壁炎性细胞浸润,但血栓体积及静脉血管形态损伤小于模型对照组。结论:静脉血栓方可减轻股骨骨折大鼠术后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凝血状态,防治DVT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7.
当归总苯酞活血化瘀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书辉  徐旭  于冰  赵专友  汤立达 《中草药》2012,43(5):952-956
目的 观察当归总苯酞在活血化瘀方面的功效.方法 大鼠ig给予当归总苯酞(生药1、2、4g/kg),观察当归总苯酞对大鼠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采用高分子右旋糖酐制备高黏血症大鼠模型,观察当归总苯酞对大鼠血液黏度的影响;观察当归总苯酞对大鼠凝血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 当归总苯酞(生药1、2、4 g/kg)能延长大鼠实验性动脉血栓的形成时间(P<0.05、0.01);降低高分子右旋糖苷所致的高黏血症大鼠全血、血浆、血清黏度(P<0.05);抑制花生四烯酸(AA)、腺苷二磷酸钠(ADP)、胶原(CG)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P<0.05、0.01、0.001);明显延长大鼠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P<0.05、0.01、0.001).结论 当归总苯酞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作用,表现为延长实验性动脉血栓的形成时间;改善高黏血症模型大鼠的全血及血浆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影响凝血系统,延长大鼠TT、PT、APTT等指标.  相似文献   

18.
当归多糖对凝血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杨铁虹  贾敏  梅其炳  商澎 《中药材》2002,25(5):344-345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AP)对凝血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红外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断尾法测出血时间;玻片法测凝血时间。结果:当归多糖能显著延长凝血时间、缩短出血时间;显著延长TF和APTT,而对PT影响较小;显著升高5分血小板聚集率。结论:当归多糖有较强的抗凝血和止血作用,其止血作用与其促进血小板聚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