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院自 1 983年 1月~ 2 0 0 0年 5月共收治膀胱肿瘤患者 35 5例 ,其中非移行细胞肿瘤 1 5例 ,占4.2 3%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1 5例 ,男 7例 ,女 8例 ,年龄 2~ 72岁 ,平均 46.7岁。病程 0 .5~ 9个月 ,平均 3.7个月。临床表现为血尿 8例 ( 5 3.3% ) ,膀胱刺激征 6例( 4 0 .0 % ) ,尿潴留 2例 ( 1 3.3% ) ,排尿困难 4例( 2 6.6% ) ,排尿时尿道外口肿物突出 3例( 2 0 .0 %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率 2 7.3% ( 3/1 1 )。膀胱镜检查 8例 ,肿瘤位于三角区 4例 ,侧壁 2例 ,颈部 1例 ,顶底部 1例。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膀胱非移行细胞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高该肿瘤患的生存率。方法 结合献对1986—01/2001—10收治的28例膀胱非移行细胞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28例膀胱非移行细胞肿瘤占同期511例膀胱肿瘤的5.5%。其中良性非移行细胞肿瘤6例(21.4%),恶性非移行细胞肿瘤22例(78.6%),后以腺磁、鳞磁及与移行细胞癌混合癌为主,占77.3%,以血尿和膀胱刺激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以膀胱全切除及部分切除为主。其1,3、5a生存率分别为85.7%,52.4%,33.3%。结论 膀胱非移行细胞肿瘤的预后与其临床分期、治疗方式选择有关。  相似文献   

3.
患儿 ,女 ,1 1岁。因间歇性无痛全程肉眼血尿 8d,于 1 999年 8月 3日入院。体检无特殊病征。实验室检查血色素 1 1 2 g/ L,尿常规白细胞 1~ 5个 /HP,红细胞 2 0~ 2 6个 / HP;尿细胞学检查巴氏细胞 级 ;血生化及肝、肾功能正常。 B超显示双肾及双侧输尿管无异常 ,膀胱后壁光滑 ,底部偏左见有约3.0 cm× 2 .4cm形态不规则的中低回声团块 ,带蒂 ,不随体位活动。彩色多普勒显示其内有血流。IVP亦见到类似于 B超下形态的肿瘤充盈缺损。为进一步确诊 ,在局部麻醉下行膀胱镜检查 ,见三角区后侧偏左有一直径约 3.0 cm乳头状肿物 ,蒂长0 .8cm,…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少年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对22例30岁以下青少年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间断全程无痛肉眼血尿17例(77.3%),术前均经B超、膀胱镜活检及尿细胞学检查确诊。22例均行手术治疗,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8例,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17例术后随访6-107个月,5例复发。结论:30岁以下青少年膀胱移行细胞行细胞癌具有分化好、分期早、复发率低及预后好等特点,经尿道电切术及术后定期复查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19所医院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风险评价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探讨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时间相关的显著因素以对膀胱肿瘤患者预后作出准确评价。方法 应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方法,对20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检测方面的20项因素与复发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肿瘤数目是与复发时间相关最显著的因素,相对风险度(Hr)为3.47(P<0.01),其次为是否应用术中化疗(Hr=0.15,P<0.01)、肿瘤p53表达程度(Hr=1.89,P<0.01)、VEGF表达程度(Hr=1.60,P<0.01)。结论 根据上述四个因素对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预后可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价,并对肿瘤复发时间进行估计。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 ,3岁。因血尿、尿痛 7d于 2 0 0 2年 5月 2 2日入院。患者于 7d前无明显诱因地出现肉眼血尿 ,呈终末血尿 ,伴尿痛 ,不伴尿急、尿频、排尿困难及发热。体检 :双肾区无叩击痛 ,双输尿管无压痛 ,未扪及明显包块 ,膀胱区无膨隆及包块 ,耻骨上无压痛。尿常规 :RBC + + + /HP ;B超 :膀胱底部近右侧壁有一 2 .2cm× 1 .6cm中强回声光团 ,边界清其内无明显血流信号。CT示 :膀胱前壁有一 2 .5cm× 0 .9cm突入膀胱腔的软组织密度影 ,CT值为 45Hu ,邻近膀胱壁稍增厚。于 2 0 0 2年 5月 2 8日在全麻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37例膀胱移行癌细胞核DNA含量进行测定,35例得到随访,结果发现,膀胱移行细胞癌DNA含量和异倍体出现率随种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明显升高,肿瘤的复发和病人存活时间与肿瘤异倍体出率亦明显相关。结果表明,DNA含量测定对膀胱瘤的诊断及预后是一个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9.
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与治疗选择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与治疗选择王仁顺莫克俭周乐友作者单位:410003长沙,解放军第一六三医院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在泌尿系肿瘤中发病率最高,且呈上升趋势,它具多源性和异质性两大特点,多源性即移行细胞癌(TCC)可同时或先后发生于从肾盂肾盏...  相似文献   

10.
MVAC方案(甲氨蝶呤、长春碱、阿霉素、顺铂联合方案)和GC方案(吉西他滨、顺铂联合方案)是目前治疗转移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标准方案,疗效基本相似,治疗总反应率高达50%~70%,完全缓解率为15%~25%,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大约为12个月。GC方案的毒副作用相对较轻,具有更优的风险效益比。但仅极少数的此类患者能通过化疗获得治愈,对大多数患者而言只是姑息性治疗。  相似文献   

11.
膀胱非移行细胞恶性肿瘤(附128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膀胱非移行细胞恶性肿瘤较为少见,报告1951年1月~1996年3月收治的膀胱非移行细胞恶性肿瘤128例,占同期1756例膀胱肿瘤的73%。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证实,其中鳞癌、腺癌及其与移行细胞混合癌占844%。分析发现,此类肿瘤的临床表现以血尿和膀胱刺激症为主,T3期以上者占704%,治疗上以膀胱全切及部分切除术为主,1、3及5年生存率为786%、473%及298%,预后与肿瘤分期关系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三维超声成像在膀胱肿瘤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了观察膀胱肿瘤的立体结构,采用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对20例膀胱肿瘤病人进行观察,建立了不同切面膀胱肿瘤的立体图像,分别从不同方向观察肿瘤病变部位的形态结构,并与膀胱镜检查、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表明:三维超声成像所建图象清晰、直观、立体感强,可以确定病变的空间位置、形态及病变范围,三维超声观察与膀胱镜和手术所见完全一致。此检查为制定手术方案及评价疗效提供可靠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膀胱移行细胞癌VEGF表达和MVD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的表达与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MVD)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77 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0 例正常膀胱组织进行VEGF多克隆抗体及第Ⅷ因子相关抗原(VWF:Ag) 单克隆抗体染色,观察膀胱移行细胞癌VEGF的表达与MVD 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VEGF的表达与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二者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显著相关,浸润性肿瘤明显高于浅表性肿瘤(P<0 .05) ;术后随访6 年,术后2 年内复发组明显高于6 年内未复发组( P< 0 .05) ,但与肿瘤大小、性别、年龄无关。 结论 VEGF的表达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表型,并与膀胱肿瘤间质微血管形成有关,上述二项指标对评估膀胱移行细胞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正常肾和肾细胞癌组织,正常膀胱粘膜和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以及肾癌细胞和膀胱癌细胞株BIU-87和E-J中的抗癌基因Rb进行Northernblot分析。肾和膀胱癌细胞都表达正常的RbmRNA。1/13例肾癌组织和2/8例膀胱癌组织中发现Rb基因缺失。此2例Rb缺失的膀胱癌均为低分化肿瘤,在分化较高的膀胱癌中未发现Rb基因缺失。结果表明,Rb基因缺失与膀胱癌的关系密切,同时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结合文献对Rb抗癌基因与泌尿系肿瘤的关系及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膀胱肿瘤抗原诊断膀胱癌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抗原(BTA)在诊断膀胱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可疑膀胱癌的血尿患者89例,应用美国Bard BTA检测盒进行检测。结果:BTA诊断膀胱癌的敏感度为67%,特异度为78%,准确度为73%,阳性预测值为70%,阴性预测值为75%。结论:BTA诊断膀胱癌有简便、快捷、无创伤的优点,可作为膀胱癌筛选和术后监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膀胱透明细胞癌(附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原发性膀胱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组织化学特性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2例肿瘤发生于膀胱右侧壁近膀胱颈处,以血尿就诊。组织学以大片透明样癌细胞、腺管样结构为特征。电镜下癌细胞核大而畸形,细胞器较少,部分癌细胞内有细胞内微小腺腔。免疫组化示PAS(+)、AB(+)。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30个月后出现淋巴结转移;1例行肿瘤电切术,15个月后未见复发。结论:此病以血尿为主要症状,病理检查才能确诊,应与转移性癌及肾源型腺瘤相鉴别,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预后较其他非尿路上皮癌好。  相似文献   

17.
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微卫星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膀胱移行细胞癌(TCC)组织中微卫星不稳定(MSI)的情况及其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选择4个阳性率较高的微卫星位点,应用PCRMIA分析23例TCC病人的MSI及其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MSI在TCC患者中以扩增表达为主,23例TCC病人中有9例出现MSI,占39%,其中3例同时有2个位点出现MSI。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较高者,MSI的阳性率明显增高(P<0025及P<0005)。结论TCC患者的肿瘤组织中存在MSI,且MSI预示着TCC的恶性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26例膀胱癌与10例正常人的血清ICAM1、VCAM1。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ICAM1在膀胱癌组织和正常膀胱粘膜中的表达。结果膀胱癌组术前血清ICAM1、VCAM1分别为3041μg/ml和11336μ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881μg/ml和4969μg/ml,其含量随肿瘤分级、临床分期递增而升高。膀胱癌组14例术后3个月、6个月随访,血清ICAM1、VCAM1较术前明显降低。初发与复发膀胱癌血清ICAM1、VCAM1均升高,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膀胱癌组织10例中ICAM1阳性表达6例。结论血清ICAM1、VCAM1水平对膀胱癌早期诊断,肿瘤分级,临床分期,预后判断和随访有明确的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MMP2及MMP9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在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探讨MMP2及MMP9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在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人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MMP2、MMP9、MTMMP1、TiMP1、TiMP2mRNA表达。结果TCCB组织中MMP2、MMP9、MTMMP1、TiMP1及TiMP2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膀胱上皮,其中MMP2及MMP9表达增加较TiMP2及TiMP1更显著。阳性表达细胞在肿瘤间质界面较多。随分级升高,MMP2、MMP9及MTMMP1表达呈增加趋势,而TiMP1及TiMP2表达呈下降趋势。死亡患者MMP2、MMP9、MTMMP1表达有显著升高,而TiMP1及TiMP2有显著下降。结论MMP2及MMP9参与TCCB侵袭和转移,具有较高的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