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表浅型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预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2.
3.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目的:评价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4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定期用THP(30mg/40ml)作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共1年。每次药物在膀胱内保留40min。结果:经10-12个月随访,无肿瘤复发32例,复发2例,复发率为5.9%;未见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仅5例患者出现轻度膀胱刺激症状。结论: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得发近期疗效满意,副作用轻,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卡介苗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膀胱肿瘤术后THP膀胱灌注预防术后复发的护理方法和措施.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接受膀胱肿瘤术后THP膀胱灌注预防术后复发的患者47例为实验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并密切随访3年.结果 本次实验研究的47例患者中随访第1、2、3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9.4%、83.0%、78.7%;患者膀胱灌注在第1周、2周和8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29.8%、10.6%、2.1%.结论 THP膀胱灌注可以有效地预防膀胱肿瘤术后的复发情况,同时,全面、细致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可以更好地观察患者的病情,注意患者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加强护理服务是膀胱肿瘤术后THP膀胱灌注预防术后复发的重要环节,值得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猪苓和卡介苗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长期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对口服中药猪苓煎剂或BCG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进行了比较。术后平均随访70.8个月(48~124个月),猪苓组复发率33.3%(16/48),BCG组34.4%(11/32)。两者复发率不但明显低于对照组(65.1%),而且复发间隔时间亦有所延长。猪苓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效果与BCG相似,且费用低廉,方法简便,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采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找早期评估卡介苗(BCG)灌注治疗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指标。方法:对37例膀胱癌患者术后应用BCG灌注治疗,检测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的血及尿中IL-2,IL-6,IL-8的含量,并结合病理及临床资料,探讨其与BCG疗效的关系。结果:全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8的含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未复发组治疗后尿IL-2,IL-6,IL-8含量明显高于治疗前,而复发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检测尿液中IL-2,IL-6,IL-8等的含量变化,对早期评估BCG的疗效有重要价值。对血清中IL-2,IL-6,IL-8等的研究对深入理解BCG的作用机制,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膀胱内灌注疗法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85年1月至1992年11月,作者共收治膀胱癌441例,其中358例行保留膀胱的手术。术后321例分别用卡介苗、噻替哌、丝裂霉素C等作了预防性灌注治疗。318例随访了1-7年,全组总复发率为27.7%,其中卡介苗组18.1%,噻替哌组31.2%,丝裂霉素C组29.6%,对照组46.1%。已死亡32例,本组后一阶段病例肿瘤复发率明显增高,其原因与经尿道膀胱瘤切除术适应证掌握过宽,药物疗程方法欠规  相似文献   

9.
膀胱癌术后噻替哌灌注预防肿瘤复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膀胱癌术后噻替哌灌注预防肿瘤复发季云天瞿平1987年1月~1994年3月对30例膀胱癌患者用噻替哌行膀胱内长期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良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28例,女2例,年龄24~65岁。病理证实膀胱移行细胞癌28例,腺癌2例。...  相似文献   

10.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吡柔比星(THP)与丝裂霉素C(MMC)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将50例膀胱肿瘤术后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接受THP、MMC治疗,随访12-18个月。结果:THP组31例,复发2例,复发率为6.5%;MMC组19例,复发8例,复发率42.1%,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HP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效果满意,优于MMC膀胱灌注。  相似文献   

11.
Ding GQ  Shen ZJ  Lu J  Jin XD  Chen J  Shi SF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2):1457-1460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物作为卡介苗(BCG)的佐剂与BCG联合膀胱内灌注治疗对BCG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将行手术治疗后的326例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患者随机分成A组[66例,其中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59例、膀胱部分切除术7例]、B组(64例,其中行TURBT60例,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C组(65例,其中行TURBT61例、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D组(64例,其中行TURBT59例、膀胱部分切除术5例)及E组(67例,其中行TURBT61例、膀胱部分切除术6例),A组患者术后定期膀胱内灌注BCG 100~120mg+氨甲苯酸(PAMBA)0.1g,B组灌注BCG 50~60mg+PAMBA0.1g,C组灌注BCG100~120mg+氨基己酸(EACA)2.0g,D组灌注BCG 50~60mg+EACA2.0g,E组灌注BCG 100~120mg,每周1次,6次后每月1次。灌注后每3个月行膀胱镜检查。结果 术后随访4~69个月,平均28.5个月,A、B、C、D组膀胱癌的复发率分别为12%(7/59),10%(6/58),9%(5/54)和9%(5/56),低于E组的30%(17/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值分别为5.699,6.818,7.380,7.867,P值分别为0.017,0.009,0.007,0.005);BCG剂量减少的B、D组复发率与A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发生率B、D组分别为3%(2/60)、5%(3/59),较A、C组的11%(7/66)、13%(8/62)降低。结论 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物PAMBA、EACA可作为BCG的佐剂,与BCG联合膀胱内灌注治疗可增强BCG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BCG剂量减半后疗效不降低。  相似文献   

12.
肿瘤抗原诱导的T淋巴细胞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一种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新方法.方法由手术切除的膀胱癌组织制备肿瘤可溶性抗原,以卡介苗为佐剂,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成为细胞毒性T细胞(CTL).用培养8~10d的CTL及其培养上清为37例膀胱癌切除术后患者进行膀胱腔内灌注治疗.定期膀胱镜复查,SAP免疫组化法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变化,ELISA法测定血清及尿液中IL-2等细胞因子含量,观察疗效.结果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亚群的比例增加显著(P<0.01);CD4+/CD8+T细胞比例明显提高(1.60±0.20,P<0.01)血清及尿液中白细胞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组织学观察显示膀胱粘膜呈轻度非特异性炎症反应.随访6~26个月(中位时间为16个月),复发率2.7%,未见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CTL及其培养上清膀胱腔内灌注治疗能够提高膀胱癌术后患者膀胱局部和全身的免疫水平,有效降低膀胱癌的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增强卡介苗与膀胱壁结合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Shen Z  Ding G  Chen Z 《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2):951-953
目的为提高卡介苗的抗肿瘤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家兔30只,膀胱内分别行切割伤、电灼伤、冷冻伤后随机分成5组,每组6只.A组膀胱内单纯灌注磷酸盐缓冲液;B组膀胱内灌注磷酸盐缓冲液+同位素标记后的卡介苗(3H-卡介苗);C组灌注氨基已酸+3H-卡介苗;D组灌注氨甲苯酸+ 3H-卡介苗;E组灌注肝素+3H-卡介苗.随后切取各损伤处及未损伤处膀胱壁,消化后以液体闪烁计数器测定3H-卡介苗的结合量 (单位次/min). 结果卡介苗在膀胱壁损伤处的结合量远高于未损伤处; C组、D组卡介苗的结合量(27809±6580、 28772±6058)明显高于B组 (12462±2412); 与B组比较(χ2分别为5.12、5.09,均P<0.01),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而E组卡介苗结合量则明显低于B组,也远低于C组与D组,统计学检验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意义. 结论对家兔膀胱内灌注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剂可增强卡介苗与其膀胱壁的结合力,而纤溶促进剂肝素则作用相反,提示前者可提高卡介苗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生物疗法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BCG及IL2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中的作用,联合应用BCG膀胱灌注加IL2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A组)并与丝裂霉素C(B组)随机对照观察。A组14例,随访18~26个月,无1例复发。B组14例,随访15~29个月,4例复发,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A组治疗后外周血NK活性、LAK活性、CD3细胞数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升高(P<005),CD4细胞数,CD4/CD8值治疗后均有提高趋势。结果表明:联合应用BCG及IL2可显著提高肌体免疫细胞功能,是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较理想的疗法。  相似文献   

15.
BCG-CWS联合IL-2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介苗细胞壁骨架(BCG-WCS)+白细胞介素2(IL-2)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浅表性膀胱癌局部手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分别采用BCG-CWS加IL-2和单用丝裂霉素C(MMC)进行膀胱灌注。结果:56例随访12-30个月,平均22.9个月,BCG-WCS+IL-2组有1例肿瘤复发,MMC组有5例肿瘤复发,两组肿瘤复发率判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MMC灌注组的毒副反应较BCG-WCS+IL-2组多。结论BCG-CWS联合IL-2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较好,副反应少,临床使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Local immunotherapy with bacillus Calmette-Guerin (BCG) can prevent recurrences and progression of 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 but the antitumoral mechanism of BCG is still unclear. The first event seems to be binding of BCG to urothelial cells via fibronectin, and processing of mycobacterial antigens by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Experimental data suggest that bacterial antigens can also be processed by urothelial cells. CD4 lymphocytes subsequently recognize antigenic peptides presented by HLA class II molecules. The most common profile of urinary cytokines is interleukin-2 and interferon-gamma, suggesting the predominant involvement of the Th1 lymphocyte subpopulation. Natural killer cells, lymphocyte-activated killer cells, BCG-activated killer cells and macrophages are able to kill bladder tumor cells in vitro, but there is no evidence that a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restricted specific T cytotoxic response is involved in BCG antitumor activity. Received: 11 October 1996 / Accepted: 15 May 1997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吡柔比星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的机制和膀胱内灌注预防术后复发的效果。 方法 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 ,研究不同浓度的吡柔比星对人膀胱癌细胞株T2 4的抑制作用。对 6 0例经尿道电切术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 ,术后以 30~ 40mg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 ,观察预防复发的效果。 结果 吡柔比星浓度为 10mg/L和 10 0mg/L时 ,对T2 4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 80 %和 94% ,G1期前出现明显的凋亡峰 ,可见胞浆内空泡形成、核染色质凝聚等典型细胞凋亡特征。当浓度为 10 0 0mg/L时 ,细胞出现坏死特征。共 5 8例完成 1个以上疗程 ,平均随访 18.8个月 ,复发 5例 (8.6 % )。 结论 抑制癌细胞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甚至死亡是吡柔比星抗肿瘤的机制之一。用吡柔比星进行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榄香烯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毒副反应。 方法 膀胱癌术后患者123例,均为浅表性膀胱癌(T1 ),其中移行细胞癌Ⅰ级37例,Ⅱ级73例,Ⅲ级13例。随机分为2组,榄香烯治疗组63例,丝裂霉素对照组60例,分别采用榄香烯注射液及丝裂霉素C行膀胱内灌注,观察2组肿瘤复发情况、毒副反应及治疗前后血NK细胞活性。 结果 榄香烯组平均随访19. 7个月,复发5例,复发率7. 9%;灌注后出现膀胱刺激症状2例(3. 2% ),无严重血尿及尿道狭窄;患者治疗前血NK细胞活性为(20±2)%,治疗后为(28±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丝裂霉素组平均随访19. 4个月,复发15例,复发率为25. 0%;灌注后出现膀胱刺激症状11例(18. 3% ),严重血尿3例(5. 0% ),尿道狭窄1例(1. 7% )。2组术后复发率、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榄香烯注射液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有良好疗效,毒副反应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米托蒽醌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附98例报告)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评价米托蒽醌 (MTZ)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9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 ,术后 1周予MTZ 12mg 生理盐水 5 0ml膀胱内灌注 ,药物于膀胱内保留 2h ,每周 1次 ,连续 8周 ,以后每月 1次 ,连续 12个月。定期做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膀胱镜检查 ,并记录每次膀胱灌注后的全身及局部反应。 结果  98例均未见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 ,随访 6~ 2 4个月 ,平均 13个月 ,复发 6例 ,复发率 6 .2 %。 结论 MTZ膀胱灌注防止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 ,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表阿霉素加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表阿霉素 (EPI)和卡介苗 (BCG)膀胱腔内灌注对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 方法  4 4例膀胱乳头状移行细胞癌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 (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分为两组 :①EPI加BCG组 (2 4例 ) :术后 1周内单次EPI膀胱腔内灌注 ,第 2周后开始定期BCG膀胱腔内灌注。②单用BCG组 (2 0例 ) :术后 1周内开始单用BCG定期膀胱腔内灌注治疗。定期膀胱镜检查、尿细胞学检查和随访。 结果  4 4例术后随访 2 4个月 ,单用BCG组 3例分别于术后 5、9、12个月复发 ,复发率 15 % (3/ 2 0 )。EPI加BCG组未见复发 ,χ2 检验 ,P <0 .0 5。两组均无严重药物反应和并发症。 结论 EPI早期单次膀胱内灌注加BCG定期膀胱内灌注的免疫化学疗法对预防膀胱乳头状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疗效肯定 ,毒副反应不明显 ,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