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探讨直肠癌旁移行粘膜(TM)的性质及MTS1基因缺失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粘液组化方法观察直肠癌旁TM的范围,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MTS1基因产物表达情况,并与正常粘膜及癌组织进行对照。结果:MTS1基因产物在正常直肠粘膜阳性表达率最高,在癌旁TM、癌组织逐渐表达缺失,三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5);MTS1阴性的直肠癌病例,癌旁TM的范围明显高于MTS1阳性的病例(P<0.05)。结论:MTS1基因失活与直肠癌的发生有关,并提示癌旁TM具有一定的恶性潜势。直肠癌旁移行粘膜与直肠癌MTS1表达缺失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提示MTS1基因突变或缺失是导致癌旁移行性变化的因素之一。如果将两者联合应用于直肠活检,对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指导保肛手术及术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临床及遗传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家系的临床及遗传性突变特点。方法收集整理符合中国人HNPCC诊断标准的31个家系资料,应用PCR及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enatur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筛查hMLH1和hMSH2基因的突变,对DHPLC图形异常的样本进行测序。结果31个家系中共发生136例次恶性肿瘤(多原发肿瘤14例),其中结直肠癌106例次,占所有肿瘤患者的77.9%,诊断年龄均数为48.6±29.0岁;胃癌14例。肿瘤先证者中共检出分属于17个不同家系的23个碱基变异位点,经DNA序列分析,证实10个家系存在10个不同的碱基突变(10/31,32.9%),其中3个为同义突变未引起蛋白质序列的改变,另外7个为病理性改变,分别为错义突变、无义突变、移码突变。这10个突变中7个位点为首次报道。外显子区检测到5个已知SNP,内含子区检测到8个碱基改变。结论(1)符合中国人HNPCC标准家系约有1/3可检出hMLH1、hMSH2基因遗传性种系突变。(2)中国人HNPCC家系以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多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淋巴结转移的直肠癌中nm23-H1、p2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84例无淋巴结转移的直肠腺癌nm23-H1、p21的表达。结果在生存期<5年的32例患者中,nm23-H1阴性表达着26例(81.3%),p21阳性表达者28例(87.5%),在生存期>5年的52例患者中,nm23-H1阴性表达者11例(21.2%),p21阳性表达着20例(38.5%),nm23-H1及p21在2组中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无淋巴结转移的直肠癌中nm23-H1低表达及p2I阳性表达与5年生存率密切相关,这对术后综合治疗方案选择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CXCR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XCR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结直肠癌组织CXCR3的表达,Western印迹和体外迁移实验检测趋化因子受体CXCR3在大肠癌细胞株SW480、SW620、HT29细胞的表达及迁移能力.结果 CXCR3的阳性表达率为88%(46/52),CXCR3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结直肠癌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无关,而与临床转移(肝脏、淋巴结转移)有关(x2=12.1、21.5,P<0.01).SW480、SW620及HT29的CXCR3表达均呈阳性,其中大肠癌细胞HT29和SW620 CXCR3高表达,大肠癌细胞SW480 CXCR3低表达.在体外迁移实验中,大肠癌细胞HT29和SW620发生体外迁移细胞明显增多(75±6比147±8、63±5比9l±6,P<0.01),而大肠癌细胞SW480体外迁移无明显变化(47±4比45±3,P>0.05).结论 CXCR3上调表达与结直肠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NA甲基化异常在肝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甲基敏感的限制性内切酶及Southern杂交技术对18例肝细胞癌抑癌基因Rb、17p13.3位点基因CpG岛和癌基因c-myc3′端散在CpG的甲基化状态进行了检测.结果:1例肝透明细胞癌和41.7%(5/12)肝细胞癌分别存在Rb基因和17p13.3位点基因CpG岛的高甲基化;而c-myc基因3′端散在形式的CpG岛的甲基在61%的肝癌发生不同程度的丢失,这种高和低甲基化状态可同时存在于同一病例.甲基化异常可发生在早期肝癌并随肿瘤进展而加重.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肝细胞癌存在严重的DNA甲基化紊乱,可能是抑癌基因失活和癌基因激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陈平圣  丘钜世 《中华骨科杂志》1997,17(10):642-644,I004
了解侵袭性骨肿瘤凋亡相关癌基因蛋白表达情况。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种共124例侵袭性骨肿瘤凋亡相关癌基因蛋白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发现在几种骨肿瘤中c-Myc和c-Fos表达较普遍,但不同骨肿瘤间c-Myc和c-Fos表达,差异的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图象细胞分析对直肠癌的辅助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军  张一楚 《外科》1996,1(3):102-104
本院5年来手术治疗的168例直肠癌病人中,有20例(11.9%)第一次手术前活检不能明确诊断。对其中17例患者的活检组织石蜡标本进行常规病理和图象细胞分析(ICM)检测。ICM检查有53(9/17)为异倍体,与常规病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例患者的标本中,11例为不典型增生,5例仅有慢性炎。通过ICM检测,不典型增生中有8例为异倍体而慢性炎全部为二倍体。根据上述结果,作者认为ICM可以作为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定位直肠癌前哨淋巴结(SLN)方法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体内或体外注射亚甲蓝定位47例SLN,采用术中冰冻切片检查、HE染色病理检查、CK-20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查检测SLN中转移癌。结果体内定位SLN成功32例,体外定位15例,成功14例。47例患者总淋巴结数目为849枚,平均为18.86枚/例,总SLN定位成功率为97.87%,平均SLN为1.87枚/例。常规病理检测SLN转移阴性26例,其中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K-20发现微转移6例,上调23.08%(6/26)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的病理分期。结论直肠癌体内、体外SIN定位均可获得成功;SLN CK-20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查有助于提高早期直肠癌的病理分期准确率;SLN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有助于术中指导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9.
本院5年来手术治疗的168例直肠癌病人中,有20例(11.9%)第一次手术前活检不能明确诊断.对其中17例患者的活检组织石蜡标本进行常规病理和图象细胞分析(ICM)检测.ICM检查有53%(9/17)为异倍体,与常规病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例患者的标本中,11例为不典型增生,5例仅有慢性炎.通过ICM检测,不典型增生中有8例为异倍体而慢性炎全部为二倍体.根据上述结果,作者认为ICM可以作为常规病理检查的补充,提高结肠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直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对1986年6月至2005年2月收治的19例直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及治疗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中男11例,女8例,平均年龄53.5岁.19例患者诊断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组织学形态以梭形细胞为主,CD117、CD34阳性率分别为100%及74%.高侵袭危险度5例,中侵袭危险度3例,低侵袭危险度4例,极低侵袭危险度7例.结论直肠间质瘤少见,多数倾向于低度恶性生物学行为.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术前获得病理诊断以及术式的选择存在一定困难.对肿瘤直径<3cm的低侵袭危险度病例,应经肛门行局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直肠癌多层螺旋CT诊断及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回顾65例直肠癌多层螺旋CT影像特点及影响因素,以提高多层螺旋CT对直肠癌的诊断及术前分期水平.方法:直肠病变患者进行灌肠MSCT扫描,由两名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进行诊断,并随访术中的大体病理.结果:直肠癌的MSCT表现为直肠壁局限性增厚23例,直肠壁环形增厚及变窄15例,直肠肿块27例(单纯突向腔内肿块17例,合并突向腔外突出肿块10例),相邻脏器直接侵犯或远处转移征象30例.影响因素主要为粪块2例、肠管充盈不良3例及未检查远处脏器转移1例.结论:直肠癌术前进行MSCT检查不仅可以定位,还可以明确病变的大体病理类型、病灶浸润深度及范围、有否侵犯邻近脏器和远处转移,以便临床分期.以制定相应的手术方式,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附1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方法:应用腹腔镜为5例行结肠肛管吻合术(Pand’s术),4例直肠结肠吻合术(改良Bacon’s术),2例行Mile’s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未发生脏器损伤。手术时间3.45~5.45h,平均4.30h。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但应掌握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方法与可行性。方法:2002年3月至2008年3月,我院为42例直肠癌患者施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切除术,术中应用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eng's multifunctional operational dissection,PMOD)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31例行直肠外翻切除术,6例腹腔内直肠切除远侧端拉出肛门外用国产吻合器行结直肠吻合术,5例高位直肠癌患者中1例腹腔内荷包缝合,4例用闭合器钉合远侧端再用吻合器完成结直肠吻合术。结果:4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20~260min,平均160min;术后1~3d恢复胃肠功能并下床活动,术后住院6~12d,平均9d。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应用PMOD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下段直肠癌行直肠外翻切除术,用国产吻合器吻合结直肠手术安全可靠,可以替代进口吻合器的双吻合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方法与可行性.方法:2002年3月至2008年3月,我院为42例直肠癌患者施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切除术,术中应用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eng's multifunctional operational dissection,PMOD)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31例行直肠外翻切除术,6例腹腔内直肠切除远侧端拉出肛门外用国产吻合器行结直肠吻合术,5例高位直肠癌患者中1例腹腔内荷包缝合,4例用闭合器钉合远侧端再用吻合器完成结直肠吻合术.结果:4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20~260min,平均160min;术后1~3d恢复胃肠功能并下床活动,术后住院6~12d,平均9d.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应用PMOD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下段直肠癌行直肠外翻切除术,用国产吻合器吻合结直肠手术安全可靠,可以替代进口吻合器的双吻合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应用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对直肠癌术前诊断和分期的价值。方法对本院34例临床确诊为直肠癌的患者应用磁共振水成像技术检查,并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4例直肠癌患者均能显示原发病灶。手术病理诊断T1、T2、T3、T4期肿瘤中,磁共振水成像检查的准确率分别为67%,77%,87%,100%,总准确率为82%。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69%、63%、68%。对邻近组织脏器浸润、远处转移判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4%、97%。结论磁共振水成像对直肠癌的诊断和分期有较大价值,可以较准确地判断肿瘤在肠壁的浸润深度及盆腔内淋巴结的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MLH1在直肠上皮内瘤变与早期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PV-9000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技术对术后确诊的28例早期浸润性直肠癌、36例直肠上皮内瘤变和30例正常直肠黏膜组织的石蜡切片进行hMLHl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正常直肠黏膜组织、直肠上皮内瘤变组织和早期浸润性直肠癌组织hMLH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30/30)、77.8%(28/36)和39.3%(11/2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上皮内瘤变组织hMLH1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异型增生、肿瘤类型和距肛缘的距离均无关(P〉0.05);早期直肠癌组织hMLH1阳性表达与其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hMLHI基因表达缺失可能是直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之一,hMLH1蛋白检测对于上皮内瘤变和早期直肠癌中两种疾病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对25例男性直肠癌切除后性功能进行调查。平均年龄为42.5岁,Miles手术18例,性欲减退8例(44.4%),勃起障碍11例(61.1%),射精障碍13例(72.2%)。Dixon手术7例,性欲减退1例(14.3%),勃起障碍1例(14.3%),射精障碍2例(28.6%)。认为手术损伤盆腔神经是造成术后病人性功能障碍的直接和主要因素。防治关键在于术中完整地保护植物神经,注意剥离层次和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18.
直肠癌根治术后引流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应用引流的体会。方法 回顾性研究自1996年5月至2000年5月行直肠癌根治术的87例病例。结果 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40例,术后会阴切口一期愈合37例(92.5%)、感染3例(7.5%)、出血1例、肠梗阻1例;低位前切除术(LAR)47例,术后贫腔感染1例、吻合口漏1例。结论 直肠癌根治术后引流的应用是减少局部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mic rosurgery,TEM)治疗直肠绒毛状腺瘤和早期直肠癌的疗效。方法1995年11月~2003年12月,我院行TEM治疗直肠肿瘤31例。全麻下根据肿瘤位置选择合适的体位,经肛门插入特殊的手术直肠镜,保持CO2充气状态,在立体视镜和腔镜系统下,采用针形电刀或5mm超声刀将直肠肿瘤完整切除(黏膜下或全层切除),手术创口在腔内连续缝合。结果31例直肠肿瘤均获完整切除,切缘均阴性。手术时间45~220min,平均95min;术中出血量0~180ml,平均40ml。手术并发症:暂时性排气失控2例,急性尿潴留1例,慢性阻塞性气道疾病急性发作1例,因服用阿斯匹林而出现继发性出血1例。术后病理分期:pT0期16例,pTis期2例,pT1期7例,pT2和pT3期各3例。31例随访2~92个月,平均23个月,肿瘤无原位复发。结论TEM是治疗直肠绒毛状腺瘤和早期直肠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CT检查不仅有助于明确直肠病变的性质,还可判断病变侵犯肠壁的深度、向外蔓延的范围和远处转移部位,是直肠癌术前评价的主要影像学检查之一[1]。本研究分析直肠癌局部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