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肠癌患者门静脉血p53和k-ras基因突变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大肠癌患者门静脉血中基因突变检测的可行性,探讨门静脉血微转移癌细胞与大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 以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55例大肠癌门静脉血中p53和k-ras基因的突变。结果 55例患者门静脉血中检出基因突变阳性22例(40%),阳性检出与Dukes分期、肝转移显著相关。随访发现门静脉血基因突变阳性者,术后发生肝转移机会增加。结论 门静脉血内微转移癌细胞的基因突变检测有助于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和患者预后,对早期诊断或预测大肠癌肝脏微小转移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肝转移肿瘤中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大肠癌肝转移肿瘤中端粒酶活性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银染TRAP方法检测大肠癌肝转移肿瘤组织 端粒酶活性。结论检测大肠癌肝转移肿瘤中端粒酶活性对阐明大肠癌转移的生物学行为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肠癌患者骨髓转移癌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大肠癌患者骨髓转移癌细胞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膜上皮抗原(epithelialmembraneantigen,EMA)单克隆抗体为探针,对70例大肠癌患者进行骨髓中转移癌细胞的检测。结果 70例中查出路癌细胞者39例,阳性率为55.7%,骨髓内癌细胞的阳性率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临床病理分期有关,腺癌,粘液癌,低(未)分化癌骨髓内转移癌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47.9%,68.7%,83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术中门静脉血CK20 mRNA检测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大肠癌患者门静脉和外周血中细胞角蛋白(CK20)mRNA,探讨它作为大肠癌肿瘤细胞血行播散标志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63例大肠癌患者术中抽取的门静脉和外周血中CK20 mRNA和癌胚抗原(CEA)表达的阳性率,并对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Ducks A,B期和Ducks C,D期患者门静脉血CK20 mRNA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外周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病情进展,门静脉和外周血中CK20 mRNA表达均显著提高(65% vs 96%;33% vs 54%),但仅门静脉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χ2=8.65)。比较不同时期不同部位CK20 mRNA与CEA表达差异时,除Ducks A,B期患者门静脉血中CK20 mRNA阳性率较CEA阳性率为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外,Ducks C,D期门静脉组和各期外周血组中CK20 mRNA阳性率和CE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肠癌患者门静脉中CK20 mRNA含量高于外周血,门静脉和外周血中CK20 mRNA的阳性表达可随病情进展而增加,因此可作为大肠癌肿瘤细胞血行播散标志,应用于手术后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
我们用肝门胆管癌组织新鲜标本和胆管癌细胞系(QBC93 9)进行染色体制片 ,荧光原位杂交 (flu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 ,FISH)分析 ,研究肝门胆管癌瘤细胞染色体变化 ,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肝门胆管癌新鲜瘤组织取自本院 10例手术患者 ,术前未经放疗和化疗 ;胆管癌细胞系QBC93 9由第三军医大学王曙光教授提供。新鲜癌组织和细胞系染色体标本制备及G显带采用直接法对中期核分裂像进行显微摄影 ,按ISCN进行核型分析。2 .荧光原位杂交 (FISH) :9号染色体探针购自基因公司。在分裂相最好的区域滴加 10 0~ 2 0 0 μlRNA…  相似文献   

6.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癌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以CK20非同位素RT.PCR方法,检测54例大肠癌患者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外周血中结肠癌细胞。结果54例病人外周血中查出CK20阳性表达32例,阳性率59.63%,CK20阳性检出与Duke’s分期、淋巴转移存在差别有显著性。术后3天内外周血CK20阳性检出较术前多出3例,术后早期短程化疗结束后16例转阴。结论大肠癌在早期就可能已累及全身,外周血中CK20的检测可帮助综合判断疾病恶性程度及患者预后,为指导辅助化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术后早期短程化疗对控制大肠癌微转移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肠癌肝转移的特点及外科治疗原则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结肠、直肠癌姑息性切除的原因,约半数以上是因为肝转移,其次是腹膜种植,淋巴结转移及局部浸润仅占少数。1 大肠癌肝转移的特点1.1 原发灶的部位和肝转移Morris等人报道338例结肠、直肠癌的手术,发现49例(14.5%)有肝转移,认为以升结肠癌转移率最高。Goligher报道,直肠癌肝转移率最低,只占11.5%。我们通过980例大肠癌手术发现的255例肝转移病例分析,认为升结肠、横结肠、乙状结肠部位的癌肝转移率较高;降结肠、直肠部位的癌肝转移率较低(表1)。这可能是升结肠癌多呈溃疡型,不易导…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病人中,仅5%~10%的高选择性无肝外转移者可进行手术切除,获得20%~50%的5年生存率,手术死亡率低于10%[1]。对于那些不能进行手术切除的病人,需要选择另外的治疗方法。通常,大部分病人接受全身化疗,但是,最近更多地使用局部化疗、冷冻手术、射频组织消融、经皮乙醇注射、放疗、动脉栓塞和化学栓塞。但除了全身化疗以外,上述任何一种方法都不能作为常规治疗,而仅仅作为研究计划的一部分。本文仅对结直肠癌不能手术的肝转移的放疗进行综述。1 外照射常规放射治疗在肝转移的治疗中,由于肝脏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和分析大肠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通过对大肠癌肝转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及外科手术切除治疗等相关问题。结果:18例中,依靠CT、B超及CEA定量检测获得诊断者10例,术中探查获得诊断者8例。手术方式分为肝段切除、肝楔形切除及肿瘤剜出术。生存5年者2例,生存4年者3例,生存3年者5例,生存2年者5例,生存1年者3例。结论:手术治疗是大肠癌肝转移最有效 的治疗方法,主流术式应为不规则肝切除,切缘距肿瘤>1.0cm为大肠癌肝转移的根治性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大肠癌肝转移的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转移,指瘤细胞离开肿瘤原发部位、迁移到其它组织器官并且克隆化生长。肿瘤转移经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步骤:瘤细胞脱离原发肿瘤、浸润周围组织、进入循环系统、逃逸免疫反应、进入远处的毛细血管床并且滞留、激活新生血管形成,最后在远处部位克隆化增殖。就大多数结直肠癌而言,肝脏是主要的转移发生部位,进展期病人肝转移的发生率在50%~70%左右。即使接受最有力的全身化疗,诊断后病人的中位存活期只有4~6个月。超声检查、血清CEA(癌胚抗原)水平、原发灶层素染色评估基底膜形成等方法是目前常用的预测肝转移的检查方…  相似文献   

11.
大肠癌患者术前和术中外周血微转移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检测及手术操作与血循环微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RT PCR法检测 37例无远处转移、10例有远处转移的大肠癌患者、10例大肠良性病变对照组和 10例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中的细胞角蛋白 2 0 (cytokeratin 2 0 ,CK2 0 )mRNA。术中将结肠癌患者分为A组 (先结扎肿瘤回流静脉 )和B组 (不先结扎肿瘤回流静脉 )。结果  10例已确定有远处转移者外周血CK2 0mRNA的检出率为 9/10 ,大肠良性病变和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中均未检测到CK2 0mRNA。 37例无转移大肠癌患者术前和术中外周血CK2 0mRNA的检出率分别为 37 8% (14/37)和 5 9 5 % (2 2 /37) (χ2 =4 90 0 ,P <0 0 5 )。其中A组和B组术中外周血CK2 0mRNA的检出率分别为5 3 8% (7/13)和 6 2 5 % (15 /2 4) (χ2 =0 0 2 6 ,P >0 0 5 )。结论 CK2 0mRNA巢式RT PCR检测外周血大肠癌细胞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手术操作能明显增加血循环微转移的发生机率。术中单纯靠先结扎肿瘤回流静脉的方法无法完全阻断血循环微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肺癌术中血癌胚抗原mRNA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肺癌术中有无肿瘤细胞的血行播散及其规律。方法对52例肺癌、5例肺部良性病变手术患者,于开胸时、结扎肺静脉时及结扎后1h取外周静脉血,结扎肺静脉时取肺静脉血,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血中癌胚抗原(CEA)mRNA的表达量(以经内参照校正的紫外灯光下灰度值表示)。取人腺癌细胞系A549作阳性对照并检测该方法的灵敏度。结果CEAmRNA检测阳性率开胸时为31%(16/52),结扎肺静脉时外周血与肺静脉血、结扎肺静脉后1h外周静脉血均为54%(28/52),且病例一致。开胸时的CEAmRNA表达水平最低95±20,结扎肺静脉时肺静脉血最高126±22,结扎肺静脉时外周静脉血与结扎肺静脉后1h的外周静脉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AmRNA的术中阳性率,鳞癌患者为64%(14/22),腺癌患者为47%(14/30),阳性率与肿瘤性质无关(χ2=1.47,P>0.05);中央型肺癌的术中阳性率(80%,20/25)显著高于周围型肺癌(30%,8/27)(χ2=16.81,P=0.000);TNM分期Ⅰ、Ⅱ、Ⅲ、Ⅳ期者阳性率分别为32%(8/25),55%(6/11),93%(14/15)和0(0/1),分期较晚者显著高于分期较早者(χ2=17.93,P=0.000)。5例阴性对照均为阴性。经检验该方法的灵敏度为1×10-6。结论肺癌术中的确存在血行播散,结扎肺静脉的早晚可能对瘤细胞播散量有较大影响;中央型肺癌和  相似文献   

13.
14.
肝细胞癌抗原基因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抗原 (HCA)基因mRNA在肝细胞癌 (HCC)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对HCC患者的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及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的 4种HCA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 ;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46例HCC患者中 ,HCA90、HCA51 9、HCA52 0、HCA587基因mRNA阳性率分别是 65 2 %、76 1 %、45 7%和 32 6 % ;至少表达一种HCA者达 82 6 % ;而癌旁组织中仅HCA51 9基因有 6 5 %mRNA表达为阳性。 1 0例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 4种HCA基因均不表达。 4种HCA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血清AFP水平、HBV和HCV感染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在部分AFP正常的患者中存在HCA基因的表达。 结论 HCA基因在HCC中呈高比例、高特异性表达 ,为HCC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位  相似文献   

15.
������󳦰������ܰͽ�΢ת�Ƶ��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大肠癌区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角蛋白19(K19),12例病人大肠癌肿瘤组织和95个区域淋巴结进行检测。结果 12例病人大肠癌组织均有K19mRNA表达,良性病人的21个淋巴结均无表达。大肠癌区域淋巴结11个经病理检查有转移,其K19mRNA表达阳性。84个病理检查未发现转移的淋巴结中有8个K19mRNA表达阳性。结论 K19m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基因水平评估“不接触分离技术”是否对结直肠癌术中癌细胞门静脉播散起抑制作用。方法:应用突变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MASA),检测结直肠癌术中处理 肿瘤前、中、后期的门静脉血中癌细胞播散情况。46例结直肠癌患中,22例施行传统手术,24例应用“不接触分离技术”。在打开腹腔处理肿瘤前,经胃网膜右静脉在门静脉中置入一静脉导管,然后分别于处理肿瘤前、中、后期经导管各采血10ml。用MASA法检测肿瘤特异性标记物-K-ras的12、13、61密码子和P53的5、6、7、8 外显子,并用3′末端20bp的寡核苷酸作为PCR的引物。结果:22例接受传统手术的患中,15例体细胞有突变,其中12例(80.0%)术中在门静脉血中用MASA法检测到原发肿瘤细胞特异性标记物;而在24例“ 不接触分离技术”中,有17例发现有K-ras和P53基因的突变,其中仅2例(11.8%)在术中于门静脉血中检测到原发肿瘤细胞特异性标记物;显示传统手术操作与癌细胞播散呈正相关(P<0.05)。经随访,传统手术组术后2年内,有5例出现肝转移,并有4例死亡;而“不接触分离技术”组,术后2年内仅1年出现肝转移并死亡。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不接触分离技术”能抑制结直肠癌手术操作过程中癌细胞的门静脉播散,有效地降低结直肠癌的肝转移率,提高患的2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18.
大肠癌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尽管转移患者采取化疗和手术联合治疗后生存率已经有所提高,但是长期存活的患者仍然少之又少.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是最近兴起的技术,其临床意义已被讨论了将近一个多世纪.科技的日新月异使CTC的检测变得更加可行,最近的研究都相似地揭示CTC可以预测结直肠癌转移患者的临床结局.此篇综述将讨论CTC...  相似文献   

19.
20.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手术切除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3  
Fan J  Wu Z  Tang Z  Yu Y  Zhou J  Qiu S  Zhang B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1):8-11
目的 探索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手术切除的疗效及其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总结近10年111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主干或第一分支癌栓的患者,均行肝癌联同门静脉左或右支癌栓切除或经左、右支断端取栓或切开主干取栓,其中22例患者切除肿瘤及癌栓后行肝动脉和(或)门静脉插管。32例患者术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和(或)经门静脉导管化疗。另14例PVTT患者仅行保守治疗(非手术组),20例PVTT患者行探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