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高血压遗传史与胰岛素抵抗,高血压的关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高血压遗传史对第二、三代直系亲属血压水平,胰岛素抵抗及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对象为高血压家族史阳性病例187人,高血压家族史阴性99人及他们的配偶子女286家858人,指标包括血压、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胆固醇、纤维蛋白原、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 调整年龄、性别影响后,高血压家族史阳性第二代高血压、血压正常者之胰岛素敏感指数相似,但均相当于高血压家族史阴性第二代非高血压的2/3。高血压家族史阳性的第二代高血压,血压正常者组的FSG、TC、TG、FB均高于而HDL-c低于后者。第三代子女间血压、TC、TG、FSG、HDL-c趋势与第二代结果相似,但胰岛素敏感指数仅为家族史阴性组的4/5。结论 高血压遗传因素可影响第二代及第三代子女,不管遗传或不遗传高血压,但毫无例外地遗传胰岛素抵抗及相关的代谢,表明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遗传因素的主要内容;胰岛素抵抗是否产生高血压尚必须有其他辅助条件或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遗传史对第二,三代直系亲属血压水平,胰岛素抵抗及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对象为高血压家族史阳性病例187人,高血压家族史阴性99人及他们的配偶子女286家858人.指标包括血压、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胆固醇、纤维蛋白原、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调整年龄、性别影响后,高血压家族史阳性的第二代高血压,血压正常者之胰岛素敏感指数相似,但均相当于高血压家族史阴性第二代非高血压的2/3.高血压家族史阳性的第二代高血压,血压正常者组的FSG、TC、TG、FB均高于而HDL-c低于后者.第三代子女间血压、TC、TG、FSG、HDL-c趋势与第二代结果相似,但胰岛素敏感指数仅为家族史阴性组的4/5.结论高血压遗传因素可影响第二代及第三代子女,不管遗传或不遗传高血压,但毫无例外地遗传胰岛素抵抗及相关的代谢,表明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遗传因素的主要内容;胰岛素抵抗是否产生高血压尚必须有其他辅助条件或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遗传史对第二,三代直系亲属血压水平,胰岛素抵抗及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对象为高血压家族史阳性病例187人,高血压家族史阴性99人及他们的配偶子女286家858人.指标包括血压、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胆固醇、纤维蛋白原、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调整年龄、性别影响后,高血压家族史阳性的第二代高血压,血压正常者之胰岛素敏感指数相似,但均相当于高血压家族史阴性第二代非高血压的2/3.高血压家族史阳性的第二代高血压,血压正常者组的FSG、TC、TG、FB均高于而HDL-c低于后者.第三代子女间血压、TC、TG、FSG、HDL-c趋势与第二代结果相似,但胰岛素敏感指数仅为家族史阴性组的4/5.结论高血压遗传因素可影响第二代及第三代子女,不管遗传或不遗传高血压,但毫无例外地遗传胰岛素抵抗及相关的代谢,表明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遗传因素的主要内容;胰岛素抵抗是否产生高血压尚必须有其他辅助条件或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是否为所研究高血压大家系的遗传中间表型,研究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关系.方法我们在北京石景山区收集到一个高血压大家系,共4代约220人,以该高血压大家系成员为观察对象,检测其空腹血糖(FPG),血脂,血浆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反映胰岛素抵抗的情况.结果该家系直系成员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IR值都显著高于家族旁系血压正常(亦无高血压家族史)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家族直系成员中,年龄为影响血压的主要因素,旁系中年龄,IR为影响血压的主要因素,而以IR对血压的影响最大.结论胰岛素抵抗对该高血压大家系血压水平有一定影响,能否作为其遗传中间表型尚需进一步研究,但在该家系居住的同一地区人群中,胰岛素抵抗是影响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可能同高血压有共同的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5.
血清胰岛素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对92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合并高血压病人及92例NIDDM血压正常者同步检测了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C—肽、血糖(FBG)、血脂。结果发现:(1)NIDDM合并高血压组FINS及C—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排除干扰因素后,血压与FINS、C—肽显著相关;(3)胰岛素敏感指数(FBG/FINS)与血压、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显著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显著正相关。提示:FINS水平增高是NIDDM合并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肥胖、高FINS、高TG、低HDL—ch血症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大家系中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是否为所研究高血压大家系的遗传中间表型,研究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关系。方法 我们在北京石景山区收集到一个高血压大家系,共4代约220人,以该高血压大家系成员为观察对象,检测其空腹血糖(FPG),血脂,血浆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反映胰岛素抵抗的情况。结果 该家系直系成员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IR值都显著高于家族旁系血压正常(亦无高血压家族史)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家族直系成员中,年龄为影响血压的主要因素,旁系中年龄,IR为影响血压的主要因素,而以IR对血压的影响最大。结论 胰岛素抵抗对该高血压大家系血压水平有一定影响,能否作为其遗传中间表型尚需进一步研究,但在该家系居住的同一地区人群中,胰岛素抵抗是影响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可能同高血压有共同的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7.
父母高血压史对子女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家族史对人群血压的影响.方法利用1991年全国血压抽样调查的940323人的资料,分析父母高血压史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并分析不同民族人群的遗传背景与血压水平的关系.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调整年龄、体重指数、吸烟饮酒状况及文化程度后,探讨高血压家族史与高血压患病之间的关系.结果高血压家族史阳性率均为19.3% .有高血压家族史者比无家族史者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升高(P<0.01),而父母双亲均有高血压者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又比父母一方有高血压者明显升高(P<0.01),父母双亲均有高血压史者的高血压患病率为无家族史者的2倍.父亲有高血压者与母亲有高血压者的血压均值及高血压患病率没有显著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有高血压家族史者患高血压病的危险是无高血压家族史者的1.79倍.结论遗传因素在中国人群的高血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父母高血压史对子女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高血压家族史对人群血压的影响。方法:利用1991年全国血压抽样调查的940323人的资料,分析父母高血压史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并分析不同民族人群的遗传背景与血压水平的关系,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调整年龄,体重指数,吸烟饮酒状况及文化程度,探讨高血压家族史与高血压患病之间的关系。结果:高血压家族史阳性率均为19.3%,有高血压家族史者比家族史者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升高(P<0.01),而父母双亲均有高血压者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又比父母一方有高血压者明显升高(P<0.01),父母双亲均有高血压史者的高血压病率为无家族史者的2倍。父亲有高血压与母亲高血压均值及高血压患病率没有显著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有高血压家族史者患高血压病的危险是无高血压家族史者的1.79倍。结论:遗传因素在中国人群的高血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抵抗而非高胰岛素血症与高血压相关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872例受试者根据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各分成6组.SBP1<120mmHg(1mmHg=0.133kPa);SBP2120~129mmHg;SBP3130~139mmHg;SBP4140~159mmHg;SBP5160~179mmHg;SBP6≥180mmHg.DBP1<80mmHg;DBP280~84mmHg;DBP385~89mmHg;DBP490~99mmHg;DBP5100~109mmHg;DBP6≥110mmHg.结果(1)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血压水平的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AI)、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体重指数(BMI)、腰臀比值(WHR)、甘油三酯、胆固醇和年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不同血压水平的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胰岛素(PINS)差异无显著性.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BMI对血压有明显影响,但FINS和PINS对血压无明显影响.(2)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SBP、DBP与BMI、WHR、PINS、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HOMA-IR和年龄等多变量正相关.但控制BMI的影响后,偏相关分析表明,SBP、DBP与PINS无相关性.(3)以平均血压(MBP)与HOMA-IR、IAI、BMI、WHR、FINS、PINS、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年龄作回归分析,能进入该方程的变量为年龄和BMI.回归方程为MBP=49.062+0.475×年龄+0.947×BMI.结论(1)影响血压的因素众多,主要取决于年龄和BMI.(2)IR较高胰岛素血症与高血压的关系更加密切,高胰岛素血症可能不是致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INSR)、高血脂和肥胖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无糖尿病病史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老年对照组50例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FBG)、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脂肪分布指数(WHR)进行对照分析对比。结果高血压组的BMI,WHR,FBG,FINS,TG水平高于对照组,ISI低于对照组。经多元分析,ISI与TG,BMI,WHR呈负相关,与HDL呈正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多伴有糖代谢和脂蛋白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所产生的高胰岛素血症为其基本的代谢异常,这是造成高血压病并发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入选初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同期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高血压患者给予替米沙坦40~80mg/d,治疗12周。观察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压、空腹血糖和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高血压患者血压、FINS和HOMA-I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S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替米沙坦治疗12周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明显下降,空腹血糖、FINS和HOMA-IR水平降低,ISI水平升高(均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与微量白蛋白尿(MAU)的关系。方法选择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尿检查结果分为尿MAU正常组及尿MAU异常组,分别进行血压、血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甘油三脂(TG)及胆固醇(TC)、尿MAU检测。结果尿MAU异常组与尿MAU正常组比较,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水平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5),性别、年龄、血压、空腹血糖、血脂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MAU时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高血压家族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有无影响及冠状动脉病变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对160例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按有无家族史分为(1)有家族史的高血压病组72例;(2)无家族史的高血压病组88例.每位患者均测量空腹胰岛素浓度及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有家族史的高血压病组的空腹胰岛素浓度、胰岛素抵抗指数、甘油三酯浓度明显的大于无家族史的高血压组(P<0.01);有家族史的高血压病组有冠状动脉病变的比例达73.7%,而无家族史组为5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并且有家族史的高血压病组冠状动脉病变的平均累积积分明显大于无家族史的高血压病组(P<0.01);有家族史的高血压病组的年龄、腰围、收缩压(SBP)、空腹胰岛素浓度(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OR值有统计学意义,而无家族史的高血压病组在年龄、SBP、TC、HDL-C、LDL-C的OR值上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家族史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预测因子,可能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代谢紊乱更严重,以及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素抵抗更明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高血压家族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有无影响及冠状动脉病变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对160例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按有无家族史分为:(1)有家族史的高血压病组 72 例;(2)无家族史的高血压病组 88 例。每位患者均测量空腹胰岛素浓度及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有家族史的高血压病组的空腹胰岛素浓度、胰岛素抵抗指数、甘油三酯浓度明显的大于无家族史的高血压组(P<0 .01);有家族史的高血压病组有冠状动脉病变的比例达73. 7%,而无家族史组为58. 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并且有家族史的高血压病组冠状动脉病变的平均累积积分明显大于无家族史的高血压病组(P<0 .01);有家族史的高血压病组的年龄、腰围、收缩压(SBP)、空腹胰岛素浓度(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的 OR值有统计学意义,而无家族史的高血压病组在年龄、SBP、TC、HDL- C、LDL -C的 OR值上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家族史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预测因子,可能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代谢紊乱更严重,以及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素抵抗更明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对30例无并发症脑梗死、40例合并有高血压脑梗死、20例合并有冠心病脑梗死及20例合并有高血压和冠心病脑梗死的病人及30例同期住院病人(对照组),进行空腹血糖(BG)、空腹血胰岛素(FINS)、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尿酸(UA)、体重指数(BMI)等测定.结果 4组脑梗死病人分别与对照组相比,FINS水平明显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显著降低(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与脑梗死有密切关系,可能是脑梗死的一个独立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原发性高血压目前被认为是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一部分,我们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有关因素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高血压组68人,平均年龄65.7岁,对照组53例,平均年龄63.9岁。测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血脂4项甘油三酯(TG)。计算体重指数BM I=体重(kg)/身高(m)2、脂肪分布指数WHR=腰围/臀围、胰岛素敏感指数ISI=I/FBG×FINS。结果高血压组的BM I,WHR,FBG,FINS,TG水平高于对照组,ISI低于对照组。经多元分析,ISI与TG,BM I,WHR呈负相关,与HDL呈正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组存在有胰岛素抵抗,这是造成高血压病并发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选择伴有胰岛素抵抗的高血压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替米沙坦80 mg/d组与氨氯地平5 mg/d 吡格列酮15 mg/d组.治疗前和用药后12周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餐后2小时血糖(P2hBG)、餐后2小时胰岛素(P2hINS)及24 h动态血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标(HOMA-IR).结果两组用药后12周P2hBG,FINS,P2hINS显著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标(HOMA-IS)升高,HOMA-IR降低.治疗后各项指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昼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动态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米沙坦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可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适用于高血压病伴胰岛素抵抗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程度与高血压患者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2月重庆市万州区人民医院住院的高血压患者90例为高血压组,根据高血压分级标准,分为1级高血压组30例、2级高血压组30例、3级高血压组30例,另选取同时期血压正常者9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吸烟、饮酒、身高、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FPG、FINS及HOMA-IR较对照组升高(P0.05)。不同高血压分级组患者FPG、FINS及HOMA-I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级高血压组和3级高血压组患者FPG、FINS及HOMA-IR较1级高血压组升高(P0.05);3级高血压组患者FPG、FINS及HOMA-IR较2级高血压组升高(P0.05)。结论 IR与高血压相关,血压越高,HOMA-IR越高。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大鼠血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大鼠血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以高果糖饲料喂养雄性SD大鼠复制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大鼠模型,测定其收缩压(SBP)、空腹皿糖(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和瘦素(LP)水平,用稳态模型(HOMA)评估胰岛素抵抗(IR),分析血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及与血压等其他指标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鼠组SBP、FINS、HOMA-IR明显升高(P<0.01,P<0.01,P<0.05),FBG无明显变化(P>0.05);LP显著升高(P<0.05);模型鼠组的LP与FINS、SBP、HOMA-IR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高果糖饲料喂养SD大鼠能形成胰岛素抵抗及高血压,并有高瘦素血症。瘦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形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及其血压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及其血压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177例正常人和166例高血压病非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抽血查胰岛素、糖耐量试验(OGTT),以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IS-AUC)作为胰岛素敏感性的判定指标。并据SBP≥160mmHg和(或)DBP≥100mmHg将高血压病组分为两组。用多元相关分析及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病组的年龄、体重指数、ISI、IS-AUC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高血压病两组间比较ISI、IS-AUC有显著差异(P<0.05)。经相关分析显示ISI、IS-AUC与血压升高有显著相关性,ISI与血压升高呈显著负相关,IS-AUC与血压升高呈显著正相关。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ISI、IS-AUC是血压升高的最显著危险因子。结论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及其血压严重程度相关,胰岛素抵抗是血压升高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胰岛素敏感性越低,血压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