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顽固高眼压持续状态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诊手术26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下的急诊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高达60mmHg应用脱水缩瞳封闭等方法治疗眼压波动在6mmHg者谓之)。方法:对26例(28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中,18眼应用前房穿刺临时降低眼压,10眼巩膜瓣完成后于巩膜瓣下角巩缘切开缓慢入出房水临时降低眼压后皆按常规完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中并发症主要为3眼前房出血;术后并发症为4眼前房消失脉络膜脱离。以上并发症经临床药物、脉络膜放液前房注入Henlon等治愈。结果:术后眼压全部恢复至21mmHg以下。术后1周检查眼底,7眼有视网膜片状出血,经治疗3月后出血吸收呈斑块状改变。结论: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患者,在应用药物治疗无效时,为保护患者有用视力,手术介入是积极有效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通过药物和其它治疗可以治愈,故急诊手术应是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初步临床观察   总被引:154,自引:2,他引:152  
目的初步观察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人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5月至2000年1月,收住本院青光眼病区资料完整的42例(47只跟)闭角型青光眼,其中26只眼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2只眼为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只眼为继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只眼为继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患者入院后均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平均(18.40±9.51)个月.结果术后随访眼压为(11.99±4.48)mmHg(1mmHg=0.133kPa),比术前用药后眼压(25.47±18.43)mmHg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4.918,P<0.001).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69±0.46)mm,增加到术后的(2.28±0.36)mm,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7.738,P<  相似文献   

3.
作者自1980年2月至1992年6月开展巩膜层间灼滤术治疗各类青光眼57例72眼,远期观察疗效满意,眼压稳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7例72眼中,男26例,女31例.其中双眼15例30眼,右眼23例23眼,左眼19例19眼.年龄45~74岁,平均59.5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3例23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4例14眼,开角型青光眼15例30眼,绝对期青光眼4例4眼,继发性青光眼1例1眼.眼压最高7.88kPa(1kPa=7.5mmHg),最低3.38kPa.手术方法:术前均缩瞳、降眼压及综合等治疗.术前夜睡时服苯巴比妥0.09,术前3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钠0.1~0.2,个别眼压极高者术前静滴20%甘露醇250ml.术前常规消毒、麻醉、开睑、上直肌固定缝线.于角膜缘上6mm处切开球结膜6~8mm,做以角膜缘为基底之结膜辨,于11~1点钟处做“Ц”深达巩膜板层2/5~1/2厚度的巩膜瓣,约6×8mm.用刀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先天性小眼球眼部表现特点与合并症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断为先天性小眼球的11例(20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眼部检查包括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眼底、A型和B型超声波及超声活体显微镜等。平均随访33个月。结果初诊视力无光感者2眼,光感~0.1者12眼,0.2~0.5者2眼,0.6~1.0者3眼,1.2者1眼。初诊眼压:8~21mmHg(1kPa=7.5mmHg)者7眼,22~40mmHg者4眼,40mmHg以上者9眼。裂隙灯显微镜检查:20眼小睑裂,9眼小角膜,20眼浅前房。20眼均合并闭角型青光眼及白内障。眼底检查:12眼因屈光间质混浊眼底不能窥入;8眼视盘C/D为0.3~0.9,1眼合并先天性视网膜劈裂。20眼眼轴长度为15.87~20.38mm,平均18.00mm。13眼施行小梁切除术,术后眼压控制在23mmHg以下9眼。11眼行白内障摘出术,其中5眼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矫正视力提高7眼,其中提高至0.9~1.0者3眼,0.05~0.10者4眼。结论先天性小眼球眼轴短(眼轴长度≤20.50mm)、晶状体大及巩膜厚,多合并闭角型青光眼和白内障等。合并症的手术风险高,术前充分降低眼压,术中酌情先行后巩膜切开术,可降低术中或术后风险,有望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施行小梁切除术的手术要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2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患者,术前、术中用多种方法使眼压逐渐下降后,进行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6~12 mo,22眼中有17眼术后不用抗青光眼药物,眼压能控制在21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4眼加用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正常;19眼视力有所提高,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应用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眼压的青光眼患者,应当机立断进行手术治疗.只要完善术前准备,术中精心操作,术后精心护理,高眼压下小梁切除术是必要、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玻璃体抽吸术在药物难控制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住院患者共60例60眼,男28例,女32例,入院诊断符合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临床特征,且药物治疗24h后眼压仍>21mmHg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中控制眼压为21~35mmHg者26眼(43%),眼压~50mmHg者18眼(30%),50mmHg以上者16眼(27%)。视力范围为光感~0.3。所有患者行局部麻醉下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抽吸术治疗,吸出玻璃体液0.4~1.0mL,术后继续观察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变化,眼压控制稳定后分别进行单纯抗青光眼术、青光眼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置换术,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出院后门诊观察,随访6~12mo。结果:患者60例60眼急性闭角性青光眼行玻璃体抽吸术后,第3d检测眼压≤21mmHg者14眼(23%),眼压为~35mmHg者29眼(48%),眼压~50mmHg者13眼(22%),眼压>50mmHg者4眼(7%);抽吸术后视力增加2行的为28眼(47%),视力增加1行的24眼(40%),视力不增加的8眼(13%);58眼前房深度增加(97%);抽吸术后并发前房出血16眼(27%)。眼压控制稳定后分别进行单纯抗青光眼术14眼,青光眼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置换术28眼,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8眼。观察随访6~12mo,眼压控制≤17mmHg者54眼,眼压≤21mmHg者4眼,眼压为~35mmHg者2眼,未见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结论:玻璃体抽吸术应用在药物难控制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能明显降低眼压,为各种青光眼手术的治疗实施提供安全可靠的条件,有助于视功能保护和恢复,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21例(22只眼),行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1个月至1年,对比术前、术后视力,观察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前房深度、前房角宽度和眼压变化.结果 20只眼眼压控制正常,2只眼需滴降眼压药物,22只眼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超声乳化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1-12/2004-07我院眼科住院22例25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其中11眼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4眼为继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入院后均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随访时间7~36(平均16.50±9.80)mo。结果:术后随访眼压为(10.55±5.08)mmHg(1mmHg=0.133kPa),比术前用药后的眼压(28.35±15.70)mmHg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4.732,P<0.001)。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08±0.75)mm增加到术后的(2.37±0.48)mm,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6.632,P<0.001)。术后所有25眼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提高。结论: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角膜缘小切口小梁切除术的设计及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角膜缘小切口小梁切除术的方法并观察其治疗各型原发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结膜止点切开 ,切口长 4.0mm ;角膜缘前界板层切开 ,切口长 3 .5mm ;角巩膜瓣下阶梯状小梁切除联合浅层巩膜切开及深层巩膜表面中部纵向电凝。对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手术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 术后随访 6~ 42月 ,所有病例角膜上皮无损伤 ,角膜缘切口无渗漏 ,3 4例 ( 46眼 )中 43眼滤过泡扁平弥散 ,3眼滤过泡不明显 ,眼压平均为 ( 16.78± 4.3 8)mmHg( 1mmHg =0 13 3kPa)。结论 该手术方法操作简便、组织损伤小 ,降低了滤过道瘢痕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56例56眼均在表面麻醉+球后麻醉下行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结果:术后仅5眼在4d内眼压轻度增高(25~30mmHg),经治疗后眼压降至20mmHg以下,随访3~24mo眼压正常。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达0.3~0.8,中央前房深度、房角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对于部分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是一种便捷、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降压和增视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只闭角型青光眼行白内障吸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眼压经药物治疗后为21~50mmHg;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7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眼,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3眼,晶状体透明15眼,晶状体不同程度混浊11眼,虹膜节段性萎缩5眼;术后观察患眼压、视力、前房深度,随访1a以上。结果:术后视力31眼均有提高。术后眼压均正常(12~20mmHg)30眼;术后8mo发生恶性青光眼1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加前节玻璃体切割后眼压控制正常。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可使前房加深,房角开放,眼压得到控制,无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并发症,是治疗某些闭角型青光眼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持续高眼压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30例(30只眼)眼压控制不良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结果 30只眼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玻璃体脱出等严重的并发症.术后2-12月,30只眼中24只眼眼压控制在10-21 mmHg,5只眼加用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正常;20只眼视力较术前有所提高.结论 对持续高眼压下用药治疗不理想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应果断行手术治疗,以防视功能进一步受损,只要术前考虑全面,术中精心操作,术后周全护理,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形态变化。方法采用TOPCON-2000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含分析仪),对45例单眼发病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住院患者,以健眼作对照眼,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变化情况。结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平均眼压54mmHg,平均持续时间73小时(范围3~528小时),受累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390.01±435.56)个/mm2,显著低于对照眼(2769.07±343.35)个/mm2,发作眼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13.68%。患眼平均最大细胞面积(MA)、最小细胞面积(M IW)、平均细胞面积(AVE)、细胞面积标准差(SD)、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均较对照眼显著增加,六角形细胞百分率(6A)下降(P<0.05)。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会显著引起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降低和角膜内皮形态学的改变,这种变化与高眼压持续的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4.
李恒  唐知进  米雪 《国际眼科杂志》2009,9(6):1153-1154
目的:观察一种改良式巩膜瓣可拆除缝线法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28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施行小梁切除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术中对巩膜瓣采取改良式可拆除缝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2(平均8.7)mo。可拆除缝线拆线时间3~17(平均8.33)d,拆线前眼压12.23~18.86(平均15.25)mmHg,拆线后眼压为10.00~17.30(平均11.96)mmHg,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眼均无拆线并发症出现和滤过泡渗漏;术后28眼中Ⅰ度浅前房1例,Ⅱ度浅前房1例,浅前房发生率7%;28眼末次随访眼压10.00~17.30(平均12.55)mmHg;28眼最终形成扁平滤过泡20例,微小囊样滤过泡8例,功能滤过泡100%。结论:改良式巩膜瓣可拆除缝线法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安全、有效,有利于远期眼压的控制和功能滤过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治疗伴有晶状体膨胀或不同程度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方式。方法: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或小切口晶状体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25例27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前平均眼压:53.6mmHg,术后随访最终平均眼压降至(13±4.8)mmHg。术后随访最终矫正视力范围为4.0~5.0,其中4.7以上者16只眼(占59%)。术后早期2只眼使用降眼压药物,随访后期无使用。术后早期有并发症,角膜水肿9眼(33%),术后第2天丁达氏征(++)或(+++),人工晶状体表面形成纤维膜5只眼,经活动瞳孔、激素治疗5~7d缓解。结论:采用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有效、便捷、可重复、并发症少的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后角膜厚度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第1次发作经抗青光眼手术治疗缓解后角膜厚度是否发生改变.方法 选择单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第1次发作经手术治疗缓解者40例40眼,对侧未发作眼(40只)做为对照.通过手术眼压控制到正常范围2周后,以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采用配对t检验对发作眼和对侧眼的角膜厚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就诊时患者症状持续时间1~3 d者占总例数的75.00%(30/40),眼压>60mmHg者(1 mmHg=0.133 kPa)占总例数的80%(32/40).发作跟测得中央角膜厚度平均为(531.24±33.08)μm,对侧眼为(538.29±30.53)μm.发作眼较对侧眼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第1次发作经抗青光眼手术治疗后,发作眼中央角膜厚度较对侧眼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手术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的情况下,先做激光虹膜成形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23例(23眼),最大剂量药物治疗后持续高眼压超过48 h,首先行激光虹膜成形术,眼压、炎症有效控制后,20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调整缝线+术中丝裂霉素C),3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激光虹膜成形术前眼压43 ~82mm Hg,平均(66.23±10.40)mm Hg,治疗后眼压12 ~28 mm Hg,平均(19.59±3.89)mm Hg(t =21.503,P=0.000).小梁切除或白内障手术后3个月19眼眼压8~20 mm Hg,平均(15.24±2.76)mm Hg,治愈率82.61%.4眼眼压21 ~27 mm Hg,有效率17.39%.所有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激光虹膜成形术可以有效降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患者的眼压,控制炎症,将高风险手术转变为常规手术,二期行青光眼滤过术或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小梁切开联合虹膜根切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外路小梁切开术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31例(31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外路小梁切开及虹膜周边切除术.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2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9例.术后1周,1、3、6个月观察患者眼压和房角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和3个月,不用降眼压药眼压≤21 mm Hg(1 mm Hg=0.133 kPa)者分别为29例和27例,完全成功率分别为93.5%和87.1%.19例(19眼)随访6个月,不用降眼压药眼压≤21 mm Hg者16例(84.2%).术后房角检查显示上方120°范围房角开放和小梁组织切开的裂隙.术后并发症:前房出血31眼,均自行吸收,后弹力层损伤6眼、虹膜根部断离2眼、虹膜后粘连4眼.结论 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能有效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9.
富名水  张皙  孙倩 《眼科新进展》2006,26(3):203-205
目的探讨用联合激光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方法21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第1次急性发作时行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160~240mW,500μm,0.4s)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能量:2.0~7.8mJ)治疗。结果联合激光手术前眼压为39~68mmHg(1kPa=7.5mmHg,平均51.5mmHg±9.4mmHg),术后眼压为10~29mmHg(平均15.3mmHg±6.4mmHg),15眼不用药物眼压≤21mmHg,4眼加用局部降眼压药物眼压≤21mmHg。结论联合激光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刘国颖  刘斐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6):1080-1082
目的:探讨激光周边虹膜成形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药物难控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药物治疗24h后眼压仍高于21mmHg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5例17眼和白内障膨胀期继发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例4眼,共19例21眼,采用激光周边虹膜成形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术后24h观察视力、眼压、角膜、周边前房深度、房角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激光术后24h眼压均有大幅度的下降,术前眼压53.09±11.01mmHg,术后24h眼压下降至14.98±4.21mmHg,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术后视力由术前手动~0.3提高至0.1~1.0。所有患者角膜水肿减轻或消退,周边前房深度增加,房角不同程度开放。其中虹膜出血11眼(52.4%),轻度反应性虹膜炎21眼(100%),无1眼发生角膜灼伤。结论:激光周边虹膜切除联合周边虹膜成形术,是降低药物难控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