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腹腔镜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的优势,已成为外科医师的有力工具。随着腹腔镜器械不断改善、操作技巧的积累,以及对内镜操作技术的娴熟,消化内科医师已尝试将腹腔镜运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中,尤其双镜结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本文就腹腔镜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自1999年人类第1次吞下胶囊内镜开始,胶囊内镜已走过了临床应用的20个年头。20年来,从问世到成为小肠疾病一线检查方式,从技术进步到适应证拓展,从小肠到全消化道,从诊断到治疗初探,从技术应用到并发症预防,胶囊内镜为小肠疾病乃至全消化道疾病的诊疗模式带来了革命性变化。谨以此文回顾过去20年胶囊内镜的发展,并展望其将对消化系统疾病诊治带来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胰腺疾病的内镜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胰腺疾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但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胰腺疾病的诊治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现在不但可以在内镜下直接取材或通过间接影像来提高胰腺疾病的诊断率,而且治疗性内镜在一定程度上已取代了外科手术,成为胰腺疾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内镜超声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技术经过许多同道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在国内得到了较好地推广,已成为内镜领域重要的前沿技术,其临床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为多种消化道及消化道周围脏器疾病提出了新的诊治方法。而且EUS发展到今天已不仅仅囿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更已成为了一门针对多器官系统的影像医学学科。除内镜超声影像诊断学以外,内镜超声引导下的三大介入技术:内镜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吸取细胞学检查、内镜超声引导下的引流技术、内镜超声引导下的细针注射技术已逐渐成为临床上的常规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胰腺病学》2006,6(5):317-317
随着当今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消化内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内镜介入治疗更是突飞猛进,已成为消化系疾病诊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某些消化系疾病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近几年.国内消化内镜技术的普及程度明显提高,令人振奋.但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尽管消化内镜介入是一种微创的方法,但也是一种要求较高的操作技术.也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甚至危及病人生命,所有从事消化内镜技术的人员必须面对这种现实;因此,规范化消化内镜技术操作.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及正规化的培训,就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消化病学领域的迅猛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为了充分展示消化病学最新的诊治技术,进一步了解国内外相关方面的最新进展,促进我国消化病及消化内镜的发展,提高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水平,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消化内镜技术不断发展,在消化道疾病诊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隧道内镜技术(tunnel endoscopy,TE)是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项技术。TE拓展了消化内镜治疗的适应证,为很多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式,本文就TE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消化病学领域的迅猛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为了充分展示消化病学最新的诊治技术,进一步了解国内外相关方面的最新进展,促进我国消化病及消化内镜的发展,提高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水平,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由辽宁省医学会、沈阳医学会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9.
内镜在胆胰疾病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62,自引:2,他引:62  
内镜技术的问世被誉为是医学史上的一次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更大的变革在治疗方面,产生了“内镜外科”的新概念,由于内镜技术的介入,胆胰疾病的诊治已经进入了一个精密检查和治疗的新时代。内镜在胆胰疾病诊治方面的新技术主要包括胆道镜技术(CHF)、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10.
正为展示国内外消化系统疾病的最新研究成果,帮助国内广大消化以及消化内镜专业同仁了解消化疾病基础与临床以及消化内镜诊断与治疗技术的最新进展,推动了我国消化疾病诊治水平的发展。将于2016年7月8-10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召开"2016南方消化疾病及消化内镜国际论坛"。大会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承办。将分消化内镜以及消化疾病两个会场,采取专题讲座与内镜操作表演的形式进行。会议专题包括:消化道早癌诊断和治疗、消化内镜微创治疗、炎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我国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整体水平,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辑部拟于 2001年 8月份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全国消化及消化内镜诊断与治疗进展学术研讨会,邀请消化、消化内镜专家作有关专题新进展学术报告。会议将出论文汇编,并授予继续教育Ⅱ类学分,本刊将择优刊登应征论文。   一、征文内容: (1)消化系统疾病的内镜诊疗技术; (2)内镜外科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3)食管、胃、肠、肝胆、胰腺疾病的基础研究、临床诊治及其进展; (4)消化内镜消毒及护理技术,消化系疾病的急诊护理。   二、征文要求: (1)应征文章按本刊稿约要求撰写、打…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我国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整体水平,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辑部拟于 2001年 8月份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全国消化及消化内镜诊断与治疗进展学术研讨会,邀请消化、消化内镜专家作有关专题新进展学术报告。会议将出论文汇编,并授予继续教育Ⅱ类学分,本刊将择优刊登应征论文。   一、征文内容: (1)消化系统疾病的内镜诊疗技术; (2)内镜外科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3)食管、胃、肠、肝胆、胰腺疾病的基础研究、临床诊治及其进展; (4)消化内镜消毒及护理技术,消化系疾病的急诊护理。   二、征文要求: (1)应征文章按本刊稿约要求撰写、打…  相似文献   

13.
内镜技术的问世被称为医学史上的一次革命,而更大的变革是在治疗内镜。近10余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治疗内镜在胰胆疾病中的应用日趋成熟,该项技术具有安全、简便、并发症低等优点,成为当今胰胆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胃肠病学》2014,(3):155-155
<正>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办,上海市消化内镜学会协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承办的"2014全国小肠内镜诊治研讨会暨胶囊内镜检查共识意见讨论会"将于2014年6月6~8日在上海世博洲际酒店召开。本次会议将致力于促进国际间小肠疾病诊治经验和内镜技术的交流与分享。会议主要内容:①胶囊内镜检查最新进展;②双气囊内镜诊治最新进展;③单气囊内镜诊治最新进展;④血管造影在出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医学事业的迅猛发展,消化内镜检查术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医生掌握了消化内镜检查及操作技术,显著提高了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也使内镜治疗技术迅速普及。结肠镜检查作为一项基本的消化内镜技术,是结肠癌筛查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已有越来越多的基层医院开展了结肠镜检查项目。但是,结肠镜检查操作相对复杂,需要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的有机结合。目前我国尚未确立完善的结肠镜诊疗技术培训体制,难以适应大肠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和结肠镜操作医生迅速增加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2011全国消化道静脉曲张及其伴发消化疾病内镜诊治研讨会,将于2011年11月25-27日在古都西安举行。本次会议将从曲张静脉的形成机理、合理用药、内镜诊治、其同时并发早癌、胰胆疾病、肠道疾病的诊治方面进行剖析。并由国内一流的曲张静脉治疗国队、ERCP诊治团队、早癌内镜诊治团队、超声内镜诊治团队,进行现场操作演示,给与会者一个立  相似文献   

17.
EUS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早期仅作为一种诊断方法,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是近年来EUS临床应用的重大进展。随着治疗内镜技术的发展、线阵超声扫描探头的应用,以及大钳道线阵超声内镜的不断完善、改进,越来越多的内镜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得以实现,因其微创、经济、并发症少等优点,目前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今在临床上运用较成熟的EUS介入技术有EUS.FNA、EUS引导下腹腔神经节阻滞和EUS引导下胰腺囊肿引流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微创理念"在当今医疗活动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其中内镜技术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兴起的内镜下射频消融术逐渐成为一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新型微创手段,具有较好的疗效。本文主要阐述了内镜下射频消融术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便更好的为消化内科医师提供临床治疗决策。  相似文献   

19.
2011全国消化道静脉曲张及其伴发消化疾病内镜诊治研讨会,将于2011年11月25-27日在古都西安举行。本次会议将从曲张静脉的形成机理、合理用药、内镜诊治、其同时并发早癌、胰胆疾病、肠道疾病的诊治方面进行剖析。并由国内一流的曲张静脉治疗国队、ERCP诊治团队、早癌内镜诊治团队、超声内镜诊治团队,进行现场操作演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儿童胰胆疾病中的诊断和治疗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3月至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ERCP诊治的10例儿童胰胆疾病临床资料及图像。结果10例患儿ERCP诊治全部成功,无急性胰腺炎及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ERCP对诊治儿童胰胆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