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和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心房功能的价值。 方法 收集健康对照组33例,高血压组56例。应用RT-3DE分别测量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re)及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经体表面积(BSA)矫正后,计算出左心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左心房收缩前容积指数(LAVIpre)及左心房最小容积指数(LAVImin),并计算左心房每搏量(LASV)、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及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应用2D-STI测得左心房各壁中间段心肌长轴方向运动的应变率曲线,测量左心室收缩期左心房各壁中间段峰值应变率(SRs)、左心室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即心房收缩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SRe和SRa),计算其平均值(即mSRs,mSRe及mSRa),代表左心房整体应变率,并行LAEF与mSRs、LAAEF与mSRa、LAPEF与mSRe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 高血压组的LAVImax,LAVImin,LAVIpre及LASV均大于对照组,而LAEF及LAPEF均小于对照组(P<0.05),2组的LAAEF差别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 高血压组的mSRs及mSRe均小于对照组(P<0.05),2组的mSRa差别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 mSRe与LAPEF、mSRa与LAAEF、mSRs与LAEF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1)。 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左心房的储蓄及管道功能减弱,可利用RT-3DE联合2D-STI技术从不同角度综合评价患者的左心房功能。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高血压患者的左心房功能,探讨左心房功能与左心室重构之间的关系?方法:常规采集102例高血压患者及102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二维超声心动图?获得左心房主动收缩前的容积(LAVpreA)?最小容积(LAVmin)及最大容积(LAVmax)等数据?分别计算出左心房排空分数[(LAVmax-LAVmin)/LAVmax]?被动排空分数[(LAVmax-LAVpreA)/LAVmax]及主动排空分数[(LAVpreA-LAVmin)/LAVpreA],应用GE EchoPAC得出左心房收缩期?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各壁的速度(Vs?Ve?Va)?应变(εs?εe?εa)及应变率(SRs?SRe?SRa)?结果:高血压患者的收缩期?舒张早期及舒张早期左心房整体应变?应变率及速度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1)?高血压患者的左心房最大容积?收缩期前容积及最小容积皆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 < 0.000 1),排空分数显著降低(P < 0.05);左心房整体二维应变参数与左心房的容积呈显著负相关,与排空分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容积明显增大,功能显著降低,且与左心室重构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房功能。方法选取2012年2~11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宝安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为2型糖尿病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左心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最小容积指数(LAVImin)、收缩前容积指数(LAVIpre)、被动排空容积指数(LAVIp)、总排空容积指数(LAVIt);RT-3DE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流速(E峰)、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计算E/e值;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 2型糖尿病组空腹血糖[(9.26±3.75)mmol/L]、糖化血红蛋白[(12.6±4.37)%]、E/e值(12.53±4.58)、LAVImax[(37.42±8.02)mL/m^2]、LAVIpre[(28.24±6.67)mL/m^2]、LAVImin[(15.43±5.39)mL/m^2]、LAVIt[(21.21±5.57)mL/m^2]、LAVIa[(11.07±4.44)mL/m^2]高于对照组[(4.52±1.19)mmol/L、(5.20±1.43)%、(12.53±4.58)、(26.92±6.16)mL/m^2、(19.15±5.31)mL/m^2、(13.75±4.74)mL/m^2、(15.65±4.83)mL/m^2、(7.64±2.57)mL/m^2],LAVIp[(9.17±3.38)mL/m^2]低于对照组[(9.73±3.77)mL/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AVImax、LAVIpre、LAVImin、LAVIt、LAVIa与E/e呈显著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 RT-3DE的LAVI能定量测量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房储备功能、泵功能、管道功能,有望成为评价左心房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左心房功能,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正常对照组40例健康志愿者,病例组40例SLE患者分别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集心尖四腔心切面、心尖两腔心切面、心尖长轴切面动态二维图像,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获取左心房侧壁基底段、房间隔基底段在左心室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的峰值应变率计算平均峰值应变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LE组平均峰值应变率mSRs、mSRe降低及mSRa升高(P<0.05).结论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能客观、准确观察到SLE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变化,为临床早期诊断SLE患者左心房功能改变提供新指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中老年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后左心房功能变化的特征。方法选择33例ASD患者分别于封堵术前、术后48h及术后3个月分别从机械运动、血流变化、压力变化及组织运动来研究左心房收缩功能。结果封堵术后3个月左心房充盈分数、左房收缩分数及左房射血力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左房射血分数、左房动能明显减低(P〈0.05),但心房收缩期心肌组织运动峰速,左房电机械时间。左房压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中老年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3个月左房收缩功能各指标较术前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左心室几何构型改变对左心房壁心肌运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血压患者294例,其中正常构型者87例(组Ⅱ),向心性重构者69例(组Ⅲ),向心性肥厚者57例(组Ⅴ),离心性肥厚者81例(组Ⅴ).另择同期正常体检人群45例(组Ⅰ).测定比较各组左心房壁平均收缩期峰值速度(APVs)、平均舒张早期速度(AVe)、平均舒张晚期速度(AVa)、平均收缩期峰值位移(APDs)、平均收缩期峰值应变(APSs)、平均收缩期峰值应变率(APSRs)、平均舒张早期应变率(AEsr)及平均舒张晚期应变率(AAsr).结果 APVs:组Ⅲ>组Ⅱ、Ⅳ>组Ⅰ>组Ⅴ;APDs:组Ⅱ、Ⅲ>组Ⅰ、Ⅳ>组Ⅴ;APSRs、Ava:组Ⅱ、Ⅲ、Ⅳ>组Ⅰ>组Ⅴ;APSs:组Ⅰ、Ⅱ、Ⅳ>组Ⅲ>组Ⅴ;AVe:组Ⅰ>组Ⅱ>组Ⅲ、Ⅳ>组Ⅴ;AESR:组Ⅰ>组Ⅱ、Ⅲ、Ⅳ、Ⅴ,组Ⅱ>组Ⅲ;AASR:组Ⅱ、Ⅳ>组Ⅲ>组Ⅰ、Ⅴ(均P<0.05).结论 高血压病左心室几何构型改变对左心房壁心肌运动在心动周期的不同时相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使其显示不同的运动特性及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风湿性心脏病(RHD)患者左心房功能,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9例健康志愿者和56例RHD患者分别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集心尖四腔、心尖两腔、心尖左室长轴切面动态二维图像,应用斑点追踪技术获取左房各壁应变及应变率曲线,测定各组左房壁应变及应变率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RHD组LAVmin增大(P<0.01),LAPEF及LAAEF降低(P<0.01);两组中段的平均峰值应变及应变率均低于下段;与对照组比较,RHD组中段及下段mS、mSRS、mSRE及mSRA显著降低(P<0.05).结论 斑点追踪技术能客观、准确评价RHD患者左心房功能,为临床早期诊断RHD患者左心房功能提供新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定量评价缺血性心肌病(ICM)和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房功能,并作对比研究。方法:选择ICM患者32例、DCM患者36例和健康对照组31例,采用双平面法测量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最小容积(LAVmin)、收缩前容积(LAVp),并计算左心房总的射血分数(LATEF)、被动射血分数(LAPEF)、主动射血分数(LAAEF)。运用STI测量左心房房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和后壁的收缩期应变和应变率(Ss和SRs),舒张早期应变和应变率(Se和SRe),舒张晚期应变和应变率(Sa和SRa)。计算出所有房壁的平均应变(mSs、mSe和mSa)及应变率(mSRs、mSRe和mSRa),并分析左心房射血分数与平均应变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⑴3组受检者在年龄、性别、心率、室间隔厚度(IVS)、E峰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M组和DCM组A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对照组减小,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E/A等较对照组增大(P<0.05),而ICM组和DCM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⑵与对照组相比,ICM组和DCM组LAVmax、LAVmin增大,而LATEF、LAPEF和LAAEF则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CM组相比,DCM组LATEF、LAAEF更低(P<0.05)。⑶与对照组相比,ICM组和DCM组mSs、mSRs、mSe、mSRe、mSa和mSRa均降低(P<0.05),且DCM组降低更显著(P<0.05)。⑷LATEF与mSRs呈较好的正相关(r=0.66,P<0.05),LAPEF与|mSRe|具有较强的相关性(r=0.71,P<0.01),LAAEF与|mSRa|相关性较好(r=0.69,P<0.01)。结论:ICM和DCM患者左心房动态储血功能和主动射血功能均降低,且DCM较ICM患者降低更明显。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能较好地评价左心房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地高辛对充血心力衰竭伴左房扩大的患者左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5例左房扩大(最大直径〉40mm)的心衰患者(NYHA分级Ⅲ~Ⅳ级)以及28例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口服地高辛0.25mgqd共14d,采用心脏彩超测定用药前后左房主动排空分数(AEF)、被动排空分数(PEF)、储血分数(RF),动能(KE)和平均左房周径缩短速度(Vcf)。结果心衰组的左房AEF、PEF、KE、Vc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地高辛治疗14d后,心衰组心率下降(P〈0.001),而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P〈0.001)。两组的左房AEF、PEF和KE、RF、Vcf均有增高(P〈0.001),心衰组增高更加明显(P〈0.001)。结论心衰患者的左房功能受损,左房扩张者心衰更加严重,地高辛能够改善正常和扩张的左房功能。 相似文献
13.
超声心动图应变和应变率成像是一种评估心肌功能的新技术。源于组织多普勒和二维斑点跟踪的应变和应变率对及早发现心肌功能障碍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可应用于评价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房的局部功能。应变率成像能够在左心室舒张功能尚无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早期发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房局部功能的异常。现对左心房的功能及其评价价值,应变和应变率的基本概念、成像特点、对左心房功能的评价以及其存在的局限性和发展前景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4.
左心房主要有储存器、通道和助力泵3个功能。在生理及各种病理状态下,尤其是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时,左心房通过上述3个功能调节左心室充盈和心血管功能。超声心动图技术可以方便、准确、全面地评价左心房功能,是评价左心房功能最常用的方法,本文就其临床应用价值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估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构对其心脏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其中正常构型患者30例、向心性重构患者30例、向心性肥厚患者30例,另选取身高、体重与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30例。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左心室短轴心尖水平测量心尖部峰值旋转角度及其达峰时间,并左心室短轴心底水平测量心底部峰值旋转角度及其达峰时间,从而计算出左心室峰值扭转角度。结果正常构型组左心室峰值扭转角度较向心性重构组和向心性肥厚组增大(P〈0.05),而向心性肥厚组左心室峰值扭转角度较正常构型组和向心性重构组减小(P〈0.05)。结论正常构型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明显增强,向心性肥厚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减小。随着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减低,左心室扭转运动逐渐减低。二雏斑点追踪成像为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构对舒张功能的影响提供了一个量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彩色M型多普勒(CMM)和应变率成像(SRI)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探讨CMM和SRI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高血压患者30例,根据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和晚期峰值速度比值(E/A)分为两组:Ⅰ组E/A<1,19例,Ⅱ组E/A≥1,11例;正常对照组30例。于心尖四腔观,应用彩色M型多普勒技术测量左室舒张早期血流播散速度(FPV);获取心尖四腔观、三腔观和两腔观组织速度成像(TVI)的图像,应用应变率成像技术分析左室各节段心肌舒张期应变率曲线,并计算左室平均峰值应变率(mSR)和左室平均应变率播散速度(PVS)。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血压Ⅰ组(E/A<1)和Ⅱ组(E/A≥1)患者的左室舒张早期血流播散速度(FPV)、左室舒张早期平均峰值应变率(mSRe)、左室舒张早期和晚期平均峰值应变率的比值(mSRe/mSRa)及左室舒张早期应变率传播速度(PVSe)均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应用彩色M型多普勒和应变率成像技术能准确评价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并且不出现伪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显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评价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早期左心室旋转和扭转运动改变的价值。方法对35例左心房、左心室正常构型的EH患者(高血压组)和35例健康者(对照组),经胸采集左心室短轴心尖水平和心底水平的二维图像,计算心底水平旋转角度峰值(MV-Prot)、心尖水平旋转角度峰值(AP-Prot)、扭转角度峰值(Ptw)。结果两组受检者心尖部旋转角度均显著大于心底部旋转角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达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患者心尖部旋转角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H患者早期左室整体心肌扭转运动主要表现为逆时针方向扭转,扭转运动增强。 相似文献
18.
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旋转和扭转运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定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旋转和扭转运动,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例正常人和4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包括左心室构型正常组(LVN组)21例和左心室重构组(LVR组)23例]获得心尖水平和基底水平左室短轴清晰二维图像存盘,运用QLAB超声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得到内膜旋转峰值、外膜旋转峰值、平面旋转峰值及平面扭转峰值,计算左心室整体的扭转峰值。结果:①基底水平:与正常组比较,LVN组内膜旋转峰值、跨壁扭转峰值显著增高(P<0.05);LVR组内膜旋转峰值、平面旋转峰值、跨壁扭转峰值显著增高(P<0.05)。与LVN组比较,LVR组内膜旋转峰值、外膜旋转峰值、平面旋转峰值和跨壁扭转峰值均显著增高(P<0.05)。②心尖水平:与正常组比较,LVR组内膜旋转峰值、平面旋转峰值和跨壁扭转峰值显著增高(P<0.05)。与LVN组比较,LVR组内膜旋转峰值、外膜旋转峰值、平面扭转峰值显著增高(P<0.05)。③左心室整体扭转:与正常组比较和与LVN组比较,LVR组扭转峰值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可以准确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旋转和扭转运动,高血压患者旋转与扭转运动力学参数较正常人整体上有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evaluate left atrial function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patterns of left ventricular geometric models by 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RT-3DE) and left atrial tracking (EA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