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闭角型青光眼中虹膜睫状体囊肿的发病情况,虹膜睫状体囊肿与前房轴深、房角的关系。方法: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40例1057眼进行眼前节检查。结果:闭角型青光眼740例1057眼中检出合并虹膜睫状体囊肿者42例60眼,占被检眼数的5.68%。60眼虹膜睫状体囊肿中虹膜睫状沟囊肿56眼(93.33%),睫状冠囊肿4眼(6.67%);其中单发囊肿33眼(55.00%),多发囊肿27眼(45.00%)。不伴有虹膜睫状体囊肿的患者前房轴深1.16~2.37(平均1.843)mm;合并有虹膜睫状体囊肿的患者前房轴深1.67~2.78(平均2.297)mm。伴有及不伴有虹膜睫状体囊肿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房角粘连>2个象限的比率分别为66.67%和44.59%。结论:虹膜睫状体囊肿在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发病率较高,多为虹膜睫状沟囊肿,对前房轴深影响不大,但可以增加房角粘连范围,引起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闭角型青光眼伴深前房的常见原因,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研究我院青光眼专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中深前房伴闭角型青光眼的患眼24例,进行眼压、房角镜和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结果 发现主要有4种类型:继发于炎症(4例)或新生血管(6例)的青光眼,伴有虹膜一睫状体囊肿的青光眼(5例),巩膜扣带术后所致的青光眼(5例)和高褶虹膜型青光眼(4例)。结论 闭角型青光眼伴深前房是闭角型青光眼中的特殊类型,多为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且尽管中央前房不浅但周边前房大多变浅。  相似文献   

3.
抗青光眼术后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是青光眼滤过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人主张对其治疗应早期手术[1]。我们2年来共遇到抗青光眼术后睫状体脉络膜脱离28例,经保守治疗均获治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995年至1997年共收治青光眼457例,其中男206例,女251例,开角型青光眼106例,闭角型青光眼346例,先天性青光眼5例。术后发生睫状体脉络膜脱离28例,占612%。其中开角型青光眼11例,闭角型青光眼16例,先天性青光眼1例。经保守治疗分别于术后5~14天,平均95天,脉络膜脱离恢复,前房逐渐形成。诊断及治疗:抗青光眼术后前房曾一度形成后,再度消失或变浅者多数…  相似文献   

4.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由于高眼压可导致眼前部充血水肿,角膜雾状混浊,前房闪光和细胞游离,虹膜碎屑,甚至前房积脓。但合并角膜破裂穿孔却非常罕见,国内尚未见有报道,笔者遇到一例,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引起的青光眼性虹膜状体炎浙江省奉化市中医院眼科(315500)周开宁周开白本人对近14年内所观察的45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资料回顾,从临床医学的角度对青光眼性虹膜睫状体炎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45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  相似文献   

6.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大发作期,由于高眼压可导致眼部出现如下变化;即角膜水肿、瞳孔散大、青光眼斑、前房闪光和细胞游离、角膜后壁色素沉积、象限性虹膜萎缩、视乳头充血、水肿和偶而的视网膜血管闭塞等。在这些临床体征中,最有诊断价值者是青光眼斑、象限性虹膜萎缩和角膜后壁色素沉着,因而被称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后三联征”。三联征中,除青光眼斑被认为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睫状体脉络膜脱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眼科急症 ,急性发作期通过典型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即可作出正确的诊断 ,如能及时进行药物和激光或手术治疗 ,眼压可以下降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由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前房往往很浅 ,因此临床上较难观察到是否存在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最近我们对一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眼前段超声生物显微镜 (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检查 ,发现一些患者伴有睫状体脉络膜脱离 ,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 :病人来源于 2 0 0 0年 3~ 4月在我中心确诊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共 16例 31眼。其中男 4例 ,…  相似文献   

8.
充血后三联症对诊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前房积脓或积血的探讨陕西省人民医院眼科罗正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以下简称急闭青)比较常见,但合并前房积脓[1,4]或前房积血[5]者却较少见,容易误诊。现将我科遇到的2例报导如下。于1977年8月16日收治1例急闭...  相似文献   

9.
闭角型青光眼的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 (UBM )探讨闭角型青光眼的解剖结构特点及其与滤过性手术后浅前房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对 71例 14 0只闭角型青光眼应用美国Paradigm -P40型UBM和中国BEM -2 0 0眼科A/B型超声诊断仪进行眼前节及眼轴生物测量。包括前房深度 (AD)、各象限的房角开放距离 (AOD)、小梁睫状体距离 (TCPD)及眼轴长度 (AL)的测量 ,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1 14 0只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生物测量值 :前房深度 1 662 0± 0 2 74mm ,眼轴长度2 2 85 5 4± 1 1772mm ,AOD 0 0 5 60± 0 0 60 7mm ,TCPD 0 5 670± 0 0 985mm。急性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年龄、房角开放距离和小梁睫状体距离无显著性差异 ;但是急闭青光眼发生房角关闭 (AOD= 0 )的眼数和象限范围多于慢闭青光眼 ,急闭青光眼患者的前房深度和眼轴长度短于慢闭青光眼 ,而慢闭青光眼虹膜呈膨隆状态的则较多。 2 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并发症与患者眼轴 <2 2 5mm、TCPD <0 5mm、全周房角关闭 (AOD =0 )有关。结论 超声生物显微镜对研究闭角型青光眼解剖特点及评估滤过性手术并发症是非常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laser peripheral iridectomy,LPI)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21例21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15例15眼患者行LPI,随访1a,观察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宽度及眼压等情况。结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LPI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加深,房角增宽,眼压下降,但随访1a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患者中央前房深度有所变浅、眼压回升,其中3例需药物控制眼压,1例药物控制眼压失败需行滤过性减压手术。结论:LPI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效果满意,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患者应注意LPI适应证的选择,对所有LPI患者,应密切随诊,以防止视功能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巩膜隧道切口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缓解期、高危浅前房人群、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等68例(108眼)进行巩膜隧道切口周边虹膜切除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手术前后视力无明显变化,随访3个月至5年眼压控制良好。结论本术式损伤小,反应轻,并发症发生率低,且较易行周边虹膜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闭角型青光眼术中虹膜脱出原因分析和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闭角青光眼急性发作后,高眼压致虹膜萎缩,瞳孔括约肌麻痹,瞳孔散大。因而抗青光眼术中,虹膜容易脱出,并且虹膜复位回纳入前房有一定难度。如虹膜复位不当:一方面可损伤虹膜、睫状体,术中玻璃体脱出,术中、术后前房积血,术后葡萄膜可能反应重。另一方面可加重白内障形成,如损伤晶状体,可能造成医源性白内障。1994年8月~2003年4月,我院共行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503例(503眼),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为双眼病,但双眼同时急性发作者甚少见,据推测[1],双眼先后发病是由于双眼房角宽度、晶状体厚度等解剖因素尚有极少差异之故,而双眼同时发作的病例是在发作前两眼都已具备完全相同的解剖生理特征,遂在外因诱导下同时发病。两眼同时发作的病例,不但难以早期预防,而且病情重,每个病例都有青光眼发作后三联症中的2项或3项体征:如明显的角膜水肿、瞳孔散大、虹膜充血明显、形成扇形萎缩,有的甚至前房积脓。1发病机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后合并前房大量渗出或积脓的报道较少见。70年代后报道前房积脓的病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缓解后继发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时眼压、前房深度的变化,探讨继发性睫状体脱离的原因、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08/11住院治疗的84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患者,发作缓解后,经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及B超发现,19例出现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用非接触式眼压计及UBM测量急性发作前后和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时的眼压和前房深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发作期眼压50.4±6.5mmHg,中央前房深度1.65±0.12mm;发作缓解继发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时眼压7.93±4.3mmHg,中央前房深度1.29±0.1mm。UBM及B超检查显示:继发单纯脉络膜脱离10例,单纯睫状体脱离4例,睫状体脉络膜脱离5例,给予常规抗青光眼手术联合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全部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均复位。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缓解后常可合并睫状体及脉络膜脱离,且治疗前眼压越高,缓解时间越短,缓解后发生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几率越高,其直接征象为眼压过低、前房更浅,UBM为其最可靠的检查方法,常规抗青光眼手术联合适量糖皮质激素为该类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62例(112眼)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按不同类型分为3组,分别行激光虹膜切除术,观察术前及术后1h、1周、3月的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等变化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治疗后中央及周边前房深度都有不同程度加深。暗室试验阳性组治疗后平均眼压(13.71±2.29)mmHg。且房角未出现关闭。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治疗后平均眼压(14.69±2.43)mmHg,11.9%的眼出现了15。以内的房角关闭。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治疗后平均眼压(23.18±5.66)mmHg,房角关闭增加15。以内5只眼,增加300。600的3眼,共占50.00%。结论激光虹膜切除术是预防和治疗早期闭角型青光眼,保护视功能的一种有效手段。但由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复杂,应通过术前病例的合理选择及术后的密切随访,有效控制术后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常以眼压缓慢或急剧升高而出现急性闭角性肯光眼的症状,如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眼压常达80毫米Hg以上,房水流出极度受阻,有时伴前房出血,木文遇到二例除有一般急性闭角型青光跟的体征和特有的虹膜红变、房角闭锁外还伴前房积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超声乳化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疗效.方法对4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先兆期或缓解期,以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合并白内障病人,随机分为A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B组(虹膜周边切除术)观察手术前后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及视力情况.结果 A组术后第1天眼压升高,随后降至正常.术后平均前房深度(4.56±0.52 mm),较术前(2.30±0.20 mm)加深.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术后比术前房角增宽,差异也有显著意义.视力明显提高.结论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合并白内障的治疗中,超声乳化手术可以加深前房,开放房角,既能提高视力,又能避免青光眼发作.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并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复性视网膜色素变性(PRP)并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方法对8例PRP并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单眼发作5例、双眼发作3例)患者行常规眼部检查,部分患者行视野、A型和B型超声波检查、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UBM)检查、角膜内皮细胞镜检查及眼部电生理检查。结果男女发病比例1:3。青光眼发作期11只眼,其中1只眼并发自发性晶状体半脱位,临床前期5只眼。发作眼平均眼压(52.63±11.22)mmHg,临床前期平均眼压(15.75±2.43)mmHg。A型超声波检查:眼轴长度平均(22.28±1.04)mm。UBM检查:前房中轴部深度平均(1.50±0.46)mm。手术治疗11只眼,其中小梁切除术7只眼,白内障摘除联合小粱切除术3只眼,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1眼。术后并发症:前房葡萄膜炎性反应絮状渗出多见于青光眼自内障联合手术,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57.14%。结论PRP并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具有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一致的解剖结构,小梁切除术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高。并发自发性晶状体脱位者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青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9年6月山西省眼科医院17~40岁青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51例(61眼)的病历资料,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2年。结果本研究中男15例(29.41%),女36例(70.59%),男女比例为1∶2.4。包括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1眼(34.43%),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0眼(65.57%)。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的视力较慢性闭角性青光眼提高且眼压控制明显。虹膜囊肿和瞳孔阻滞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发生率高。晶状体厚度及眼轴长度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前房深度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较浅。46眼(75.41%)行小梁切除术,14眼(22.95%)行抗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1眼(1.64%)未行手术。术后并发症有前房积血、低眼压、脉络膜脱离、浅前房及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多发生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结论青年闭角型青光眼因解剖因素在治疗时有其特殊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常伴有虹膜囊肿,晶状体比较厚,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常因为眼轴短,发病隐匿,术后容易引起并发症,尤其是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治疗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20.
一、材料与方法1.病例情况 :取 1999年 5月至 2 0 0 0年 2月做过青光眼滤过手术并出现明显瘢痕化或同时伴有眼压升高的病例 2 2例 (2 2眼 ) ,男 5例 ,女 17例 ,平均年龄 6 0 .1岁 (46~ 74岁 )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1眼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7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3眼 ,色素膜炎继发青光眼 1眼。对全部病例检查结膜切口愈合情况、滤过泡形态、角膜、前房、虹膜、晶状体 ,并测眼压、视野检查。术前眼压平常为 39.96±2 .0 6 m m Hg,术后随访 3~ 9个月 ,平均 5个月。2 .手术方法 :全部病例选用小梁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手术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