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志龙 《中国临床研究》2014,(10):1274-1275,1278
神经源性骨化性肌炎(neurogenic myositis ossification,NMO)是指因中枢神经系统遭受严重损伤,而在四肢关节周围软组织内出现的异位骨化(helerotopic ossification)。根据形成原因,异位骨化可分为3类:创伤性异位骨化,神经源性异位骨化,原发性异位骨化,NMO是异位骨化的一种类型。异位骨化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通常在重要关节,如髋、膝关节等关节,尤其是髋关节。  相似文献   

2.
吲哚美辛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是指正常情况下非钙化组织发生新骨形成、关节周围软组织中出现成熟板层状骨的现象。1972年Hamblen首次提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异位骨化的概念,HO是THA后常见的并发症,一旦HO在X线片上可见,唯有手术切除是这一并发症的主要治疗措施,且易复发,  相似文献   

3.
髋关节术后关节周围大量异位骨化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髋关节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发展及其引起的后果的分析,探讨对异位骨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0年1月至2007年3月56例患者患者髋关节手术(其中髋臼骨折手术46例,髋关节置换术10例)的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56例患者中共发生异位骨化21例,发生率37.5%。结论:髋关节术后异位骨化应早预防,早期行放射治疗或者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消炎药是目前公认的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和髋臼骨折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最有效药物。手术切除是异位骨化形成后导致严重关节功能障碍的唯一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是指关节周围软组织中出现成熟的板层状骨的现象,也称关节周围骨化或关节周围新骨形成.其主要特点是在软组织中钙化骨迅速形成,可引起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关节僵硬、神经嵌压、骨质疏松、压迫性溃疡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刘传道  何怀 《中国康复》2010,25(5):356-357
目的:观察脑外伤后异位骨化(HO)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例脑外伤后异位骨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外伤后的病情变化、CT、X线片及血生化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病程7个月时均出现严重的逐渐发展的髋关节异位骨化,保守治疗疗效很差,通过手术治疗后髋关节活动能力有所改善。结论:脑外伤一旦并发严重的的异位性骨化,治疗上极其困难,最终造成关节功能明显障碍,致残性很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共31例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并发症而接受髋关节翻修术患者,观察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31例次中,术后诊断股骨头脱位4例次,X线平片表现为股骨头位于髋臼外;无菌性松动22例次,X线表现为假体周围2~30 mm的透亮带,其中,假体周围慢性肉芽肿性炎CT/MRI表现为骨质破坏并软组织肿块;感染4例次,X线表现为假体周围2~4 mm的轮廓与假体形态不一致的透亮带,MRI表现为感染区软组织肿胀,见环形强化病灶;异位骨化1例次,X线表现为髋臼假体周围软组织大量骨化影。结论 假体周围透亮带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松动最重要的X线表现,CT/MRI有助于区分无菌性松动中的假体慢性肉芽肿性炎、以鉴别感染性和无菌性松动。  相似文献   

7.
背景:关节置换是目前治疗氟性髋关节重度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之一。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氟性髋关节重度骨关节炎的策略及疗效。方法:采用生物型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5例氟性髋关节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置换后1周摄X射线片示假体在位。所有病例平均随访13.8个月,未见假体松动下沉。置换后3个月Harris评分平均83.6分,6个月Harris评分平均87.8分,与置换前均分38.4分相比明显改善;发生异位骨化2例,按Brooker分级Ⅰ、Ⅱ级各1例。说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氟性髋关节重度骨关节炎短期无假体松动及下沉现象,关节功能改善优良,但置换后注意预防异位骨化。  相似文献   

8.
关节周围异位骨化是关节创伤、中枢神经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与关节功能康复关系密切。本文旨在结合临床实践,通过综述文献,探讨关节周围异位骨化的概念、临床特点、治疗策略及其与关节功能康复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体外冲击波治疗髋关节置换后疼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髋关节置换后髋部疼痛逐渐成为困扰患者和骨外科医生的棘手问题,如行关节翻修术则将再次给患者造成严重创伤,而体外冲击波治疗肢体疼痛已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目的:观察验证体外冲击波对髋关节置换后疼痛的治疗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自身对照,双盲评估,于2004—06/2008—02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骨科完成。对象:选择骰关节置换后疼痛患者51,例(61髋),根据病因分组,骨水泥组骨溶解松动16例(20髋),非骨水泥组骨溶解松动12例(16髋),异位骨化组8例(10髋),急性感染组4例(4髋),慢性感染组5例(5髋),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组4例(4髋),髋臼脱位组2例(2髋)。方法:患者接受体外冲击波治疗,电压12kV,3次/s,每次冲击4000次,能量0.54-1.06MJ/mm2,1次,周,连续8-12周。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价疼痛程度,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X射线观察假体周围骨量变化。结果:51例患者随访时间18.64个月,平均4.1年,2例死亡。治疗后非骨水泥组、慢性感染组、异位骨化组、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组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骨水泥组、非骨水泥组、慢性感染组、异位骨化组及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X射线提示假体与骨的界面有新骨形成,假体与髋臼或股骨干之间骨溶解形成的透亮带宽度由治疗前平均3.1mm减小到治疗后1.2min,部分患者出现局部红肿,休息后缓解。结论:体外冲击波是治疗由于松动、感染、软组织炎症、异位骨化引起的髋关节置换后疼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训练对增加髋关节周围肌群力量、增强关节稳定性与骨的负重能力、提高患者肢体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延长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及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意义重大。本文重点介绍髋关节置换术康复评定、康复训练及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及治疗。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为了避免全髋关节置换后发生异位骨化,常使用吲哚美辛等非类固醇类消炎药进行预防治疗。 目的:对比观察美洛昔康与吲哚美辛对全髋关节置换后预防异位骨化药物的效果。 方法:收集2010至2011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51例患者,其中9例患者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所有患者均由同一位医师采用后外侧入路进行关节置换。根据患者置换后使用的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分别在置换后口服吲哚美辛缓释片25 mg/d+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d或美洛昔康片15 mg/d。 结果与结论:单独使用美洛昔康和使用吲哚美辛+奥美拉唑对关节置换患者异位骨化的发生率、疼痛、改良D'Aubigne和Postel评分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美洛昔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少。因此,认为单独服用美洛昔康能够有效避免异位骨化的发生及缓解疼痛,可以作为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异位骨化及疼痛的推荐用药。  相似文献   

12.
背景:既往对Ⅱ、Ⅲ度大骨节病患者行关节清理等来矫正畸形,但常不能收到满意效果。目的:比较不同材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大骨节病性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3/2010-05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骨科收治的大骨节病性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3例(20髋),均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5髋采用骨水泥型假体,15髋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结果与结论:1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48个月。两组患者置换后第14天和末次随访Harris评分较置换前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骨水泥型假体与非骨水泥型假体患者置换后Harris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期内X射线平片未见异位骨化、假体松动、下沉等现象,无翻修病例。置换后髋痛消失,步态正常,无严重并发症。提示使用不同材质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大骨节病性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均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矫正畸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背景:既往对Ⅱ、Ⅲ度大骨节病患者行关节清理等来矫正畸形,但常不能收到满意效果。目的:比较不同材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大骨节病性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3/2010-05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骨科收治的大骨节病性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3例(20髋),均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5髋采用骨水泥型假体,15髋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结果与结论:1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48个月。两组患者置换后第14天和末次随访Harris评分较置换前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骨水泥型假体与非骨水泥型假体患者置换后Harris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期内X射线平片未见异位骨化、假体松动、下沉等现象,无翻修病例。置换后髋痛消失,步态正常,无严重并发症。提示使用不同材质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大骨节病性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均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矫正畸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后出现轻微的骨溶解,如果能找到理想的药物治疗,不但可减轻痛苦,还可节省医疗费用。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和阿法骨化醇联合应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效果。方法:7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行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后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给予阿仑膦酸钠和阿法骨化醇口服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氨基酸螯合钙胶囊口服治疗,空白组正常饮食。随访1,3,5年,检测假体周围骨密度值变化、髋关节功能评分,5年后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与结论:髋关节置换后3,5年治疗组骨密度值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置换后5年治疗组骨溶解率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结果显示阿仑膦酸钠和阿法骨化醇联合应用,在预防髋关节假体置换后继发骨溶解发生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后出现轻微的骨溶解,如果能找到理想的药物治疗,不但可减轻痛苦,还可节省医疗费用。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和阿法骨化醇联合应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效果。方法:7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行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后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给予阿仑膦酸钠和阿法骨化醇口服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氨基酸螯合钙胶囊口服治疗,空白组正常饮食。随访1,3,5年,检测假体周围骨密度值变化、髋关节功能评分,5年后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与结论:髋关节置换后3,5年治疗组骨密度值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置换后5年治疗组骨溶解率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结果显示阿仑膦酸钠和阿法骨化醇联合应用,在预防髋关节假体置换后继发骨溶解发生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异位骨化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障碍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发生的原因、机制及其预防方法。方法将139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53例,B组49例,C组37例,分别于术后次日口服维生素C、消炎痛和布洛芬。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异位骨化发生率A组与B组、C组之间有显著差别(P<0.01),B组与C组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非甾体类消炎镇痛类药物可有效地预防全髓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异位骨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正>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是指发生于骨组织以外的正常软组内的异位畸形成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1918年,Dejerine和Cecillie首次报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生在脊髓受伤病人的软组织内的异位成骨,并称之为关节周围骨关节病(raosteoanhropa-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服用吲哚美辛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何骨化的发生以了解非甾体抗炎药抑制异位骨化形成的疗效.方法:对2003-02/2005-02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后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服用吲哚美辛的40例患者进行随访(用药组),对照组为1996-02/1999-02采用相同入路手术而在术后未服用吲哚美辛的40例患者.用药组术后第1天开始服用吲哚美辛,50mg/次,2次,d,应用3周.术后3周、1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实验结束前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内容:摄X射线片(包括双髋正位、闭孔斜位、髂骨斜位片)观察无异位骨化形成;同时根据改良的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用药组40例患者获完整随访资料,平均随访时间为21.2个月(6-37个月).6例患者发生位骨化,据Brooker分型:Ⅰ度4例,Ⅱ度2例,无严重异位骨化(Ⅲ、Ⅳ度)发生:异位骨化发生率为15%.对照组40例患者获完整随访资料,平均随访时间为27.1个月(5~60个月)随访16例患者发生异位骨化,异位骨化发生率为40%,其中5例为严重异位骨化.两组患者异位骨化和严重异位骨化的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吲哚美辛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形成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9.
脊髓损伤后异位骨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是指在关节周围的软组织中形成新骨,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常见并发症,发病率10%~53%,儿童及非创伤性脊髓病HO的发生率较低,常见于20~40岁患者。HO常发生在SCI平面以下,髋关节常见,其次为膝、肘和肩关节,手和脊柱也可受累。  相似文献   

20.
陈俊波  成羿  黄良夫 《浙江临床医学》2007,9(3):289-290,292
继20世纪40年代Bohlman首先应用合金钢制成人工股骨头、Ring人工全关节应用于临床,50年代,Chamley又改变人工全髋关节的造型结构和手术方法。到目前为止,关节置换已经使全世界数百万患者的关节功能得以改善和恢复。关于术后关节发生假体松动,以往研究认为,造成人工髋关节假体外周骨组织无菌性骨溶解的因素有:假体微动、应力遮挡、应力集中、对金属离子的过敏反应、手术操作和骨水泥造成骨滋养血管损伤及骨水泥聚合反应产生超体温造成的骨坏死和老年病人自然发生的进行性骨质代谢性负平衡导致的骨萎缩等多因素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