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比较传统镇痛药(CAT)杜冷丁与静脉镇痛泵(PCA)在烧伤休克期止痛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烧伤休克期患者,一般条件相似,无呼吸道烧伤,无心脏、肝、肾等器官的严重疾患。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CAT组,杜冷丁50mg+非那根25mg,肌注,每8小时1次。PCA组芬太尼0.6mg+氟哌啶5mg+50ml 10.9%NS,持续给药2ml/h,分别与用药后4、8、12、24h进行定时镇痛、镇静评分,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并进行两组比较。结果 24h疼痛评分:PCA组明显低于CAT组(P〈0.05),其患者镇痛总体满意程度良好以上者占90%,明显高于CAT组(53.3%)。CAT组不良反应患者明显多于PCA组(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达46,7%;两组镇静评分均达到中度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静脉镇痛泵在烧伤休克期镇痛效果好,安全满意,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2.
3.
补液是烧伤休克的主要治疗措施。体质量和烧伤面积是决定补液量的主要因素,但同时应考虑致伤原因、地点等其他影响因素。现行的补液公式源于50%总体表面积烧伤犬的实验,补液的安全值范围小,易产生并发症,故应个体化补液,并持续监测尿量、体温、心率、血压等。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对严重烧伤休克期补液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5.
烧伤休克期通常指严重烧伤后48h内,由于热力所致全身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渗漏及烧伤创面水分蒸发,使体液丧失增加,所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极易发生休克的过程。此期病人体表创面灼痛,表现以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的应激反应。病人自控静脉镇痛可有效地抑制应激反应,减少休克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研究丙泊酚与芬太尼联合自控镇痛(PCA)在烧伤患者换药中的应用.方法 ASAⅠ或Ⅱ级,烧伤面积20%~50%的Ⅱ~Ⅲ度烧伤患者6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芬太尼组(F组)和芬太尼+丙泊酚组(FP组),每组又随机分两亚组:F1、F2、FP1和FP2组,每组18例.F组:换药前5min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自控镇痛:芬太尼浓度为10μg/ml,维持为2ml/h,锁定时间10min,每次按压给定量为2ml和3ml;FP组:换药前5min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3min后靶控输注(TCI)丙泊酚,血浆浓度达1.5μg/kg后开始换药,镇痛泵同F组.记录每10min平均按压次数,给药次数和计算按压次数/给药次数比值;采用VAS法进行疼痛评分,评定手术医生和患者满意度及不良事件情况.结果 换药中平均VAS评分、每10min平均按压数、按压数/给药数比值F1组显著高于F2组 ,PF1组显著高于PF2组,F2组和PF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F1和PF2组患者满意度和眩晕发生率较F1和F2组显著增高(P<0.01),且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PF1和PF2组(P<0.05).PF2组3例出现呼吸抑制.结论 丙泊酚联合芬太尼PCA在烧伤患者换药中是安全可行的;芬太尼1μg/kg负荷量后PCA,最佳剂量是持续2ml/h,按压需要量2ml(20μg),锁定时间10min.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成人严重烧伤休克期复苏补液量的参考公式,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将笔者单位自2004年-2010年收治的45例严重烧伤成人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分为按第三军医大学公式补液组(三医大公式组)及高原补液组(高原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以常规抗休克补液,按三医大公式组即按照第三军医大学公式补液,高原组即在按三医大公式组的基础上等比例增加晶胶体补液量,并根据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做调整.两组均于补液前、补液后2h、6h及12h、伤后24h及48h 6个时相点,监测患者的尿量、心率、血压指标,并采集股静脉血检测主要脏器功能及损伤指标.结果:高原组较按三医大公式组复苏补液量多,差异非常显著 (P<0.01),两组尿量、心率、脉压差及主要脏器功能及损伤指标也有显著差异(P<0.05),高原组主要脏器损伤轻.结论:根据本临床研究结果,提出高原地区成人严重烧伤休克期复苏补液的参考公式如下:①第一个24h预计补液量(mL)=TBSA(%)×体重(kg) × 2.9mL+水分2 500mL,晶体与胶体之比为2.21;②第二个24h预计补液量(mL)=TBSA(%)×体重(kg) × 1.6mL+水分2 500mL,晶体与胶体之比为21.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对严重烧伤休克期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要点。方法加强对休克期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尿的观察及综合观察,及时有效建立输液通道,加强对患者管道的管理,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加强全身营养及心理护理。结果严重烧伤休克患者平稳渡过休克期。结论严重烧伤休克患者的救治成功与否,除了积极的抗休克治疗外,还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肝肾功能正常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芬太尼组(A组)术后镇痛给予芬太尼1 mg+昂丹司琼8rag;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组(B组)术后镇痛给予芬太尼0.5 mg+氟比洛芬酯100 mg+昂丹司琼8mg,镇痛药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两组PCIA泵的设置:维持量2 ml/h,单次负荷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min.观察两组术后1、2、4、8、16、24、48h的镇痛、镇静评分和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间术后备时点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amsay镇静评分术后4 h内B组低于A组(P<0.05),自8 h起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低予A组.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PCIA的镇痛效果良好,减少芬太尼的用量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烧伤休克期并发脓毒症治疗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并发脓毒症的治疗结果。方法对48例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并发脓毒症的患者,依据脓毒症和肠源性感染诊断标准,结合患者创面及血液细菌培养结果,计算休克期内脓毒症的发生率。结果48例中,5例脓毒症(10.4%),发病时间为伤后45h内;5例中血培养与创面培养结果相符者2例;5例中的4例并发严重休克,1例并发应激性溃疡;4例脓毒症患者中,2例治愈,3例死亡。结论肠道杆菌感染是严重烧伤休克期发生脓毒症的原因之一,烧伤后早期应用对肠道菌群敏感的抗生素是防治休克期脓毒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芬太尼、布托啡诺联合芬太尼用于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ASAⅠ~Ⅱ级的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芬太尼组(F组)、布托啡诺联合芬太尼组(BF组),术毕按3种方案实行PCIA.记录并比较术后2、4、8、18、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均达到了良好的镇痛效果,但术后8 h、18 h、24 h,BF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B组术后4、8、18、24 h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F组(P<0.05).B组头晕发生率高于F组(P<0.05);BF组呕吐发生率低于F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联合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是一种较理想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硬脊膜外自控镇痛(PCEA)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在骨科下肢手术后患者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下肢术后160例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组)和静脉自控镇痛(对照组)各80例,比较两组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48h内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骨科下肢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泵应用镇痛效果明确,可减少手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前瞻性研究应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intravenousanalgesia,PCIA)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患者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方法观察对象为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我科完成的LC患者总共76例。其中有6例因合并胆总管结石复杂胆管结石,4例术中转开放而退出观察。观察剩余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剩余66例有25例术后使用芬太尼PCIA为观察组(n:25),41例未使用或仅肌肉注射哌替啶注射液镇痛为对照组(n=41)。两组患者的平均疼痛评分分别为(3.3±1.2VS3.7±1.6)(P〉0.05);观察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止吐药物应用率、坐起时眩晕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2%VS26.8%(P〈0.05),40%VS17.1%(P〈0.05);40%VS12.2%(P〈0.01)。观察组手术当晚肛门排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6%VS85.4%(P〈0.05);两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LC术后应用芬太尼PCIA的镇痛效果与不用相比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优势。由于其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常规应用PCIA进行LC术后镇痛的必要性还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6.
谷氨酰胺对严重创伤手术后患者应激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glutamine,Glu)对创伤手术后患者应激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严重创伤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在术后第4天至第9天分别给以等热量等氮(125.4kJ/(kg·d-1),0.2gN/(kg·d-1)的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支持,研究组强化谷氨酰胺。观察外周血IgG、IgM、IgA、CD4、CD8、CD4/CD8、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皮质醇、儿茶酚胺、IL-1a、TNF-a的变化。结果研究组白细胞,C反应蛋白、皮质醇、IL-1a、TNF-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儿茶酚胺的浓度差异无显著性;研究组IgG、IgA、CD4、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IgM手术后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谷氨酰胺能改善创伤手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并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7.
罗哌卡因合用芬太尼在产妇自控分娩镇痛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妇联合应用罗哌卡因和芬太尼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临床作用与安全性。【方法】选择 5 6例初产妇 ,采用微电脑镇痛泵调控硬膜外腔连续注入 1 2 5 g/L罗哌卡因 (R组 ,n =2 6 )或 1 2 5 g/L罗哌卡因加 1~ 2g/L芬太尼(RF组 ,n =30 ) ,观察产妇疼痛程度、副作用、产程时间、分娩结局、胎儿与新生儿情况 ,与未行分娩镇痛的产妇 (对照组 )进行比照。【结果】①镇痛后产痛明显缓解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②镇痛组产妇的生命体征、胎儿和新生儿情况在镇痛前后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③R组产程显著延长 ,产程停滞发生率、产时胎方位异常发生率和钳产率较RF组和对照组高 (P <0 0 5 )。【结论】①硬膜外腔注入罗哌卡因加芬太尼或罗哌卡因可达到产时镇痛的目的 ;②两种镇痛方案均对母儿无不良影响 ,可安全用于分娩镇痛 ;③罗哌卡因配伍芬太尼可减少麻醉药用量 ,不影响产程的进展与分娩结局 ,更适用于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18.
氯诺昔康和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氯诺昔康和芬太尼分别用于腹腔镜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效应。方法:选择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00例,术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并根据不同的用药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芬太尼组(F组):芬太尼1mg+氟哌利多5mg;氯诺昔康组(L组):氯诺昔康80mg+氟哌利多5mg;两组均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术后48h内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PCA按压次数、镇痛满意度评分来观察各组镇痛效应,并记录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8h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PCA按压次数、镇痛满意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组头晕、恶心、呕吐、嗜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L组(P<0.05)。镇痛期间无呼吸抑制、异常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氯诺昔康复合氟哌利多用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效果良好,术后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少,是腹腔镜手术后镇痛治疗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芬太尼用于糖尿病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疗效,并探讨其相关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7月于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组)40例和观察组(芬太尼组)40例,将两组患者均进行针对性护理,然后将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VAS评分及干预前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12 h、24 h及48 h的轻度疼痛比例分别为62.50%、75.00%和87.50%,均好于对照组,P均〈0.05,而两组干预前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两组患者均对护理满意。结论芬太尼用于糖尿病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疗效较好,并应同时给予针对性护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