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我国是以Hantan病毒为主要病原、以小型啮齿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典型表现有发热、出血和肾损害3类主要症状,以及发热、低血压、少尿、多尿与恢复期等5期临床过程,病情危急,并发症复杂、凶险,病死率高,在非疫区极易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2.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疾病,它是由病毒引起的,经鼠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其诊治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基层医院仍不乏误诊、误治。笔者就此病的早期诊断、治疗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临床表现错综复杂,误诊率较高。为探讨HFRS的流行特点及临床变异,本文就我院近两年收治的56例HFRS作一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为有益于对本病的深入探讨,本文拟对HFRS的临床特征与治疗、发病机理、早期诊断技术、预防等问题的主要方面进行扼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诊治方法.方法:对56例紧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共治愈49例87.3%,平均住院时间20.5±2.5d.确诊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伴急性肾功衰竭7例,全部转上级医院行血液透析等治疗,其中1例78岁高龄危重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早期诊断,提倡综合治疗,抢救休克,透析适应证应放宽,时机宜早. 相似文献
6.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病原体及其毒素作用于血管壁,导致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伤及血管麻痹性扩张[1]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症状以高热、低血压、出血、肾损害、电解质紊乱等为主。我院1986~2005年收治的68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经抗病毒、调节免疫及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康复67例,占98.5%;死亡1例,占1.5%。现将临床治疗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正>我科自1985年1月~1997年5月经血液透析(血透)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38例,均为危重型,占所收治的危重型105例中的36.19%,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36例,女2例,年龄22岁~62岁.BuN均值34.33mmol/L.最高值达104mmol/L.Cr均值1151μmol/L.最高值达3238μmol/L.两者分别与危重型未透析组的Bun及Cr经t检验,P均>0.05.BPC11~20×10~9/L11例.入院时有典型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及少尿期6例、发热期越期到少尿期18例,低血压休克期与少尿期重叠14例.无尿25例,血压测不出8例.透析前1例少尿持续时间达16天,另1例透析前无尿9天.有多器官衰竭33例,最多有7个器官衰竭.高血压伴高血容量综合征34例,收缩压最高达28kPa,舒张压最高16kPa. 相似文献
8.
自发性肾破裂是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致命性并发症,近年报道有增多趋势〔1〕。本院自1986年1月~1995年1月共收治HFRS365例,并发肾破裂5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5例均为男性,年龄25~37岁,处于HFRS的少尿... 相似文献
9.
10.
肾综合征出血热起病急 ,病情凶险 ,近年来抗病毒治疗对缩短病程、减轻脏器损害 ,减少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科自 1997~ 2 0 0 1年应用干扰素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 98例现将有关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98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均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早期的住院患者。诊断依据符合 1996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分为治疗组 49例 ,对照组 49例。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无论是治疗组、对照组均按肾综合征出血热各期变化 ,按每期的治疗原则给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疗法基础上入院后给予干扰素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肾综合征出血热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及肝素抗凝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取在该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进行诊治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危重型患者重叠期初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有效率是50.0%,重型为9.0%,危重型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效果以及重叠期开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明显高于重型。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需结合患者特点合理选择是否使用肝素抗凝。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对5例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急性功能衰竭采取血液透析治疗的护理体会进行了总结。提示:①本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使肾损害很快的恢复,为提高抢救成功率起到了重要作用。②护理及健康教育要有针对性,让家属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危害性,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消除恐惧情绪。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各病期各型胆红素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美国 EKTACHE75 0 XRC Analyzer生化分析仪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各病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 T)、总胆红素 (TBIL )、直接胆红素(DBIL)、非结合胆红素 (Bu)、结合胆红素 (Bc)、δ胆红素 (δ- BIL)进行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发热期除 δ- BIL 外 ,其他指标均相差显著 ,少尿期 AL T、TBIL、Bu、Bc、DBIL 变化最大 ,多尿期患者血清 δ- BIL 含量最高 ,恢复 Bu、Bc趋于正常 ,而 AL T和 TBIL相差显著 ,δ- BIL和 DBIL相差极为显著。 Bu/ TBIL全病程呈逐渐下降趋势 ,Bc/ TBIL开始逐渐上升在少尿期达到高峰 ,之后逐渐下降 ,而 δ- BIL/ TBIL 在全病程始终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 :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各病期各型胆红素的动态监测有助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诊断、分期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拉帕米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74例HFRS患者随机分为维拉帕米治疗组(88例)和对照组(8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局、尿蛋白、BUN和Cr恢复时间、少尿发生率和少尿期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之间的差异,监测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重型患者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但对中型HFRS患者的死亡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500);治疗组患者的尿蛋白、BUN和Cr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出现少尿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9),发生少尿的患者的少尿期持续时间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0);在治愈的患者中,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7)。治疗组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维拉帕米能提高HFRS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人及啮齿动物中自然感染的情况,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年在云南省的监测点泸西、寻甸和永胜县共采集健康人血清329份,在居民区捕获活鼠3种285只并取血清,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HFRS的IgG抗体。结果:监测区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鼠种。人群抗体阳性率为3.04%(10/329)。鼠血清抗体阳性率为5.61%(16/285)。结论:监测区褐家鼠和黄胸鼠中HFRS病毒感染较为普遍,人群中也存在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8.
潍坊市1974年出现首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人,至1984年开始发生暴发流行,疫情不断扩大,1984~1988年为第一次流行高峰,共发病8032例,年均发病率20.14%,1994年后发生第二次流行高峰,年均发病率20.66%,第一次流行高峰发病以姬鼠型为主,第二次流行高峰以家鼠型为主,HFRS已成为我市目前重点防治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各病期心肌酶谱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美国EKTACHEM 750XRC Analyzer生化分析仪测定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各病期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进行测定,cTnI采用杭州埃夫朗生化制品有限公司试剂盒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在发热期仅AST、LDH和cTnI有显著性变化,其他指标变化不显著;低血压休克期AST、LDH和CK-MB活性最高,其他指标差异显著;少尿期CK、α—HBDH和cTnI变化达到高峰;多尿期AST出现一个新的高峰;恢复期除AST、cTnI外,其余指标均恢复正常。结论 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心肌损伤相关指标的测定有助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诊断、分期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延迟诊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以下简称HFRS)病例,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内延迟诊断的HFRS78例发病早期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占同期全部病例的9.3%,大部分缺乏典型的流行病学特点,且合并有慢性疾病,发病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结论要做到早诊断,临床医师面对发热病人时,关键是要想到HFRS,如果血小板少、有蛋白尿及有肝、肾功能损害要高度怀疑HFRS,反复查出血热抗体IgM确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