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检测临产初产妇组、多胎或有流产史产妇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 IB)、凝血酶时间(TT)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69例临产孕妇与68例正常女性(来自本院各科)为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初产妇组、多胎或有流产史产妇组PT、TT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 IB明显高于对照组,APTT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在分娩时及时监测四项凝血指标对产妇异常出血的抢救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氨甲环酸复合注射用血凝酶对行全髋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围术期出血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内蒙古包钢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年龄60~8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Ⅰ组(氨甲环酸组):术前按15 mg/kg标准将氨甲环酸稀释到20 ml,切皮即刻静脉注射,术中以15 mg/(kg·h)标准追加;Ⅱ组(注射用血凝酶组):术前按0.02 U/kg的标注将注射用血凝酶稀释到20 ml,于切皮前15 min静脉推注,术中以0.01 U/(kg·h)标准追加;Ⅲ组(氨甲环酸复合注射用血凝酶组):按Ⅰ、Ⅱ组的标准稀释给药并维持。于术前、术毕和术后6 h三个时间点测定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结果与Ⅰ组和Ⅱ组比较,Ⅲ组术中出血量、红细胞悬液输入量和新鲜冰冻血浆输入量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Ⅲ组Plt与Hct在术毕和术后6 h两个时间点均高于Ⅰ组和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Ⅲ组患者在术毕和术后6h两个时间点PT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时间点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毕TT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氨甲环酸与注射用血凝酶复合使用较单独使用一种药物,可有效减少行全髋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术中出血量、血制品需要量,可有效缓解围术期凝血功能失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凝酶在子宫切除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 :子宫切除手术病人 6 0例 ,随机分为血凝酶组与对照组 ,每组 30例。血凝酶组术前 30min血凝酶 1单位静脉滴注 (静滴 ) ,术中 2单位静滴 ,术后 2d每日 1单位静滴 ,对照组未用任何止血药物。给药前、给药后d 7观察凝血酶原时间 (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同时观察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结果 :血凝酶组同对照组比较 ,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77±s 2 1)minvs (97± 2 8)min],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 [(16 4± 4 5 )mLvs (2 30± 5 1)mL],均P <0 .0 1。血凝酶组手术前后PT ,APTT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血凝酶在腹式子宫切除术中止血效果显著 ,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改变及其对治疗和预后的指导作用。方法:对正常人和肝硬化患者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质原(F IB)、凝血酶时间(TT),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PT、APTT、TT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F IB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容易发生广泛性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马博  李亮  杨旭 《中国医药》2012,7(11):1394-1395
目的 观察注射用蛇毒血凝酶在肝硬化(Child A级)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止血效果以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因胆囊结石行LC的肝硬化患者40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于术前30 min肌内注射注射用蛇毒血凝酶(巴曲亭)1U,手术开始至术毕静脉滴注蛇毒血凝酶2U;对照组自手术开始至术毕静脉滴注酚磺乙胺注射液(止血敏)0.5g.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并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定量和PLT,所有患者术后常规随访1周.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引流量明显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118±6)ml比(184±8)ml,术后24h引流量:(130±43) ml比(163 ±52)ml,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FIB定量和PLT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B定量:(2.0±0.4)g/L比(2.9±0.5)g/L,PLT:(103±31)×109/L比(179±38)×109/L,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APTT、TT、PT均较治疗前延长,而FIB和PLT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PTT:(27±5)s比(22±4)s,TT:(14.7±2.0)s比(12.1±1.0) s,PT:(14.8±1.3)s比(10.9±1.0) s,FIB:(1.9±0.3)g/L比(2.8±0.4)g/L,PLT:(114±29)×109/L比(186±45)×109/L,均P<0.05].2组患者术后随访1周,均未发生下肢血栓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蛇毒血凝酶可以明显减少肝硬化患者LC手术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 h引流量,不影响患者凝血功能,不会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抑肽酶对骨肉瘤手术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骨肉瘤手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抑肽酶组和对照组,各10例。抑肽酶组抑肽酶首量1×106kU,维持量0.25×106kU/h持续静脉泵注射至术毕,对照组泵注0.9%氯化钠溶液。手术前和手术开始后1h采集颈内静脉血检测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栓弹力扫描仪(TEG)的反应时间(R)等。结果手术开始后1h抑肽酶组患者的PT、APTT、TT、R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肉瘤手术中应用抑肽酶能有效改善围术期凝血功能,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观察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简称:血凝酶)对乳腺癌根治术中出渗血量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一侧乳腺癌根治术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切皮前5 min静脉注入血凝酶2 KU。术中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和经皮末梢动脉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的出渗血量,测定给药前即刻、给药后10,30,60 min及术毕即刻的凝血因子Ⅰ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134.2±39.6) min,治疗组(125. 3±35.8) min,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术中出渗血量(169.4±27.3) mL,明显少于对照组[(215.7±34.2) mL](P<0.05)。给药前即刻,给药后10,30,60 min和术毕即刻测定的PT 及APTT值,两组间在各时间点自身前后对照和组间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术前静脉注射血凝酶2 KU可显著减少术中出渗血量,而对凝血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气压治疗仪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福建省龙岩人民医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80例,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剖宫产术后2组均接受常规预防干预,观察组产妇则在此基础上接受低分子肝素联合气压治疗仪干预。比较2组产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剖宫产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出血量,干预前后血液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浆D-二聚体(D-D)],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麻醉药刚失效与术后1 d、3 d、7 d切口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结果 观察组产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 vs. 12.50%,χ2=5.333,P=0.021);观察组产妇剖宫产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0 d后,2组产妇APTT、PT、TT较治疗前缩短,D-D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APTT、PT、TT短于对照组,D-D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膀胱冲洗智能专用架对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本科良性前列腺增生需电切术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2组均进行电切术治疗,术后,对照组使用膀胱冲洗普通支架冲洗膀胱,观察组使用膀胱冲洗智能专用架冲洗膀胱,对比分析2组膀胱痉挛发生情况、出血量、凝血指标的变化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膀胱痉挛总得分、痉挛发生次数及持续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膀胱冲洗持续时间、冲洗液总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APTT、PT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及观察组治疗后(P<0.05),对照组FIB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观察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电切术后应用膀胱冲洗智能专用架,可有效改善其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降低其术后出血量及改善术后凝血功能,患者满意度较高,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吴涯雯  詹鸿  陈友权  林定 《医药导报》2006,25(4):304-305
目的比较注射用血凝酶与控制性降血压在鼻窦内窥镜手术中减少出血的作用。方法选择45例择期行鼻窦内窥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注射用血凝酶组15例,于麻醉诱导前10 m in用注射用血凝酶2 kU,用原稀释液稀释成4 mL静脉注入;控制性降血压组15例,于内窥镜操作前5 m in用微量注射泵注射硝酸甘油,初始量10~20μg.kg-1,维持量l~5μg.kg-1.m in-1,平均动脉压维持约为60 mmHg(1 mmHg=0.133 kPa);常规组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出血时间、止血时间和止血次数。结果常规组手术时间、止血时间显著延长,术中出血量显著增加(P<0.05),而其他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注射用血凝酶组和控制性降血压组两组止血总有效率均为93.3%,常规组为60.0%;控制性降血压组降血压后心率(HR)显著加快,平均动脉压(MAP)显著降低。结论注射用血凝酶和控制性降血压均可明显减少鼻窦内窥镜手术的出血,注射用血凝酶应用更加方便和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尖吻蝮蛇凝血酶在腹部手术切口的止血作用,以及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和凝血酶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双卣单模拟、安慰剂平行对照和多中心的研究方法,对腹部手术患者共120例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60例.2组分别应用尖吻蝮蛇凝血酶2 U和模拟尖吻蝮蛇凝血酶2 U,术前15 min静脉注射,对腹部手术切口出血的止血时间、出血量、单位面积出血鼍,以及机体凝血功能和安全性指标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 2组患者应用药物后,注射凝血酶2U的研究组平均止血时间为97s,切口平均出血量为1.89 g,平均单位面积出血量0.048 g/cm^2,对照组结果分别为185 s、2.67 g、0.057 g/cm^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凝血功能及安全性指标等方面,2组结果相似(P>0.05).整个试验过程无不良事件.结论 尖吻蝮蛇凝血酶对腹部切口毛细血管有较好的止血作用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刘玲  刘蔚然  李锦成 《天津医药》2005,33(9):552-554
目的:观察和比较术中输异体血及输6%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 Starch,HES)对机体内环境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在全麻下择期胸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输注异体血(A组)和输注6%羟乙基淀粉(B组),每组20例。在常规监测基础上,术中监测每例患者机体内环境,包括血常规、血气、电解质,监测术前、术毕及术后24h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和凝血酶时间(TT)。结果:A组血气改变及电解质紊乱较B组明显,2组患者PT、APTT术后较术前均明显延长(P〈0.05),FIB减少(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内,术后24 h2组患者的PT、APTT和FIB均恢复为术前水平,TT变化不明显。结论:输注6%羟乙基淀粉可减少输异体血的不良反应,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可安全用于手术期的扩容治疗。  相似文献   

13.
王涛  林培林  曹广智 《中国药业》2005,14(11):68-69
目的:比较缬沙坦与雷米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将96例Ⅰ,Ⅱ级高血压且血脂正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应用缬沙坦80mg,1次/d(n=48);B组应用雷米普利5mg,1次/d(n=48).检测治疗前、治疗12周后的颈劲脉IM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与治疗前比较,A,B组IMT均显著变薄(P<0.05),FIB显著降低(P<0.05),TT,APTT明显延长(P<0.05),PT升高(P<0.05);两组比较,A组降低IMT优于B组(P<0.05),凝血指标变化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缬沙坦与雷米普利均能逆转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但缬沙坦效果更显著;两者均能改善凝血系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万汶和贺斯在体外循环(CPB)手术中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明确万汶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40例先天性心脏病纠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万汶组20例(A组)和贺斯组20例(B组)分别将2种胶体用于CPB预充液,术中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并监测CPB前30 min和CPB后60min的红细胞压积(HC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 CPB后60min 2组PT均无明显变化(P>0.05);APTT较体外循环前延长,且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Fib均低于CPB前(P<0.0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量万汶和贺斯应用于CPB作为预充液一部分,对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均无明显影响,且万汶对机体凝血功能影响更小,是目前用于CPB的较好的新一代血浆代用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巴曲亭在甲状腺术中、术后的止血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甲状腺腺叶切除术80例患者分成巴曲亭组和对照组,观察创面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d创面出血及渗血量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巴曲亭组切口止血时间、切口单位面积出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凝血功能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巴曲亭在甲状腺术中、术后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对患者的凝血功能无影响,是安全有效的止血药物。  相似文献   

16.
屈玉兰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6):2431-2432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 CA-500全自动血凝仪为51例肝病患者和33例健康体检者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e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 tio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结果:肝炎组FIB与健康体检组没有差异,肝硬化组于健康体检组凝血四项结果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凝血四项的检测对肝病患者病情的监测和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于巨哲  于云雷  谭玉成  王江 《中国医药》2011,6(11):1391-1392
目的 观察注射用血凝酶在改良乳腺癌根治术中及术后的止血效果.方法 将80例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完全随机分成血凝酶组和对照组,各40例.血凝酶组于术前1小时肌内注射血凝酶1U,术前15 min静注1U,术后2d每天肌内注射1U;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浸泡纱布.记录、观察并对比2组创面止血时间、单位面积渗血量、术中出血量(记录吸引器液体量及纱布差值)、术后2d的引流量及凝血功能.结果 血凝酶组切口止血时间、切口单位面积渗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2d的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102.3 ±24.2)s比(118.8±30.1)s;切口单位面积渗血量:(0.3 ±0.1)g/cm2比(0.4±0.2) g/cm2;术中出血量:(14.2±3.6)g比(20.9±5.1)g;术后2d引流量:(4.5±0.4)ml比(8.2±0.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2组术前和术后24h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血凝酶在改良乳腺癌根治术中的止血效果明显,能减少术中、术后出血,缩短手术时间,且对凝血功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急性创伤性血胸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血胸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特点及与出血量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1将126例急性创伤性血胸患者分为小量、中量、大量3组,测定患者入院当时、24 h、及72 h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BPC)值,并与43例健康对照组比较。2入院、24 h、72 h将各组血胸的凝血指标异常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各型血胸中入院时PT、APTT、FIB、BPC均有异常,随着胸腔出血量增大,PT、APTT均升高,FIB、BPC降低。2入院24 h各组血胸的凝血指标异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3入院72 h大量血胸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异常发生率和中、小量血胸组相比有明显差异。结论小量血胸患者的凝血功能无异常改变,中、大量血胸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且与血胸量程度相关,大量血胸组患者的入院72 h凝血指标异常发生率显著提高,可为急性创伤性血胸的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联合凝血酶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效果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给予泮托拉唑联合凝血酶治疗,共治疗7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指标、止血时间、输血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酶活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TT(17.49±1.20)s、APTT(34.15±2.89)s、PT(12.03±0.84)s,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29.83±3.66)h,短于对照组,输血量(523.26±31.53)mL,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患者,能有效缩短TT、APTT、PT及止血时间,减少输血量,临床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DIC产妇中凝血与纤溶系统水平的变化,探讨其是否可以作为产妇DIC的早期诊断指标,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32例DIC产妇和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产妇,对两组受试者的凝血与纤溶系统多种指标进行检查。结果与对照组产妇比较,DIC组的PLT计数和FIB水平显著降低,而PT、TT及APTT显著增加,D-D升高,两组受试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与纤溶系统水平对于产妇DIC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PT、TT及APTT显著性增加表明凝血功能亢进,而D-D升高表明继发性纤溶的发生,上述指标的变化可以作为产妇DIC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