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C5a对中性粒细胞和肾小球内皮细胞粘附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揭示C5a和C5aR对肾小球内皮细胞(GVEC)-中性粒细胞(PMN)粘附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方法:采用免疫组化胶体金银染色检测C5aR在人GVEC上的表达,并用微管吸吮技术定量测定了经C5a诱导后,GVEC和PMN细胞对间的粘附力,同时通过测定粘附的PMN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变化,观察不同剂量C5a对粘附的影响。结果:发现GVEC上分布C5aR,经2000ng/mlC5a刺激,G  相似文献   

2.
补体C5a对中性粒细胞和肾小球内皮细胞粘附行为的影响(摘要)齐洁1朱锡华1C5a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为机体重要的炎症介质和过敏毒素。C5a除了参与机体免疫防御还参与了多种疾病的病理变化,并在病变中起了重要作用。C5a的各种生物学效应均通过C5aR介导...  相似文献   

3.
研究C5a反义肽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吕凤林 《免疫学杂志》2002,18(6):474-478
存在于蛋白质中某些相邻片段的微小表面之间的疏水作用力可以稳定天然蛋白质的构象 ,它也是小肽与蛋白质特异性结合过程中的主要驱动力。在正义DNA链上编码亲水性氨基酸残基的密码子 ,其同一阅读框内所对应的反义DNA链上大多会编码疏水性氨基酸 ,反之亦然。Mekler Biro Blalock模型 (MBB)认为正义 反义肽的相互作用是根据Kyte&Doolittle的疏水 亲水复合指数的疏水性反互补机制 (hydrophobicanticomplementarity)而实现的。在离体和在体实验中 ,都存在有正义 反义多肽发生相互作用的现象 ,如 :一氧化氮合成酶 (nitricoxidesynthase ,NOS)的钙调蛋白结构域的反义肽 ,0 .0 1~ 1 .0mmol L的浓度就能够抑制结构型和诱导型NOS ,其IC(50 )值分别为 98mmol L和 56mmol L ;内皮素受体 (endothelinreceptor ,ETR A)一个片段的反义肽ETR P1 f可抑制内皮素诱导的颈动脉和股动脉血管收缩 ,1 .0 μmol LETR P f反义肽将明显抑制ET 1的功能活性。 0 .2 5μmol L的人C5a反义肽可以保护小鼠免受rh C5a的攻击 ,单独使用rh C5a会使小鼠发生中毒反应 ,血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4.
目前认为 ,内膜增生并不局限于粥样斑块部位 ,而突出表现在正常血管段 ,它是对球囊扩张或成形术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1 ] ,即环向过度牵张对内皮细胞 (EC)的作用。因此 ,本研究通过一种模拟血管持续过度扩张的体外细胞模型 ,对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 ,以及其与中性粒细胞的粘附性进行了研究 ,旨在探讨在过度环向牵张条件下 ,上述病变发生的分子机制。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成年SD大鼠 1只 (雄性 ,体重 30 0 g左右 )由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动物实验研究中心提供。出生婴儿脐静脉由上海长海医院妇产科提供。ParafilmTM 为美国N…  相似文献   

5.
人过敏毒素C5a反义肽与其正义肽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证实过敏毒素C5a与其反义肽分子间是否确实存在选择性相互识别作用 ,进一步以反义肽分子设计的思路 ,寻找过敏毒素C5a拮抗反义多肽的依据。方法 选择人过敏毒素C5a与其受体 (C5aR)相互作用的两个功能区域 ,按照反义肽分子设计的模型 ,分别设计合成其对应的反义肽 ,并利用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 (BIA)技术 ,对C5a正、反义间相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 在设计合成的 4条反义肽中 ,有一条反义多肽与全长C5a以及其对应的正义肽分子间均存在选择性相互作用 ,其解离平衡常数值分别为 6 .6 2× 10 - 6 M、4 .5 0 8× 10 - 6 M。结论 过敏毒素C5a及其反义肽分子间确实存在选择性相互作用 ,从反义肽的思路寻找C5a生物学效应的拮抗多肽 ,进行新药的设计和开发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消化法分离并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 ,并将HUVEC接种在ParafilmTM 上培养后 ,将ParafilmTM 扩张5 0 % ,在体外模拟血管的过度扩张。将分离的中性粒细胞用TNF(10 0 0U ml)作用 30min ,加入到扩张后的内皮单层中以未处理的中性粒细胞作为对照。采用染色法测定中性粒细胞与内皮单层的粘附率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粘附分子ICAM 1和E selectin的表达。结果正常内皮细胞单层与中性粒细胞只有少量的粘附 ,扩张 5 0 %后的内皮细胞单层与中性粒细胞的粘附明显增加 ,与激活的中性粒细…  相似文献   

7.
郝钰  邱全瑛  吴珺 《免疫学杂志》2000,16(3):206-209
目的 从影响淋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角度探讨黄区欧糖免疫增强作用的机制。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模型,应用蛋杂料染色、细胞ELISAS、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研究黄芪多糖对淋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结果 黄芪多糖作用于HUVEC,能促进HUVEC与淋巴细胞粘附,并与IL-1、TNF有协同增强作用,其主要分子机制为促进HUVEC表面粘附分子CAM-1的  相似文献   

8.
小檗碱对淋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及粘附分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通过研究小檗碱对淋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及粘附分子的影响,探讨小檗碱免疫抑制作用机制。方法:以小檗碱处理人淋巴细胞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后,用蛋白染料染色法研究对淋巴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作用,用细胞ELIS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研究对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小檗碱能抑制静息的及IL-1,TNF激活的内皮细胞与淋巴细胞间的粘附,其主要分子机制为下调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IC  相似文献   

9.
C5a的粘附分子调节和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5a能诱导白细胞表达β2-integrin,诱导内皮细胞表达P-selectin。Mac-1的上调为Ca^2+依赖的过程,至少有两个调节路径。PMN在内皮细胞中的移行主要由β2-interin介导,而在皮肤和滑膜民纤维细胞的移行由β2-和β1-integrin共同完成。C5a能刺激白细胞的分泌IL-1,IL-6,IL-8,TNF-α,和GM-CSF,并能调节TH和巨噬细胞,促进细胞免疫和T细胞依  相似文献   

10.
KDR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VEGF及其受体KDR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我们用KDR特异性反义寡核苷酸作用于人血管内皮细胞,以阻断VEGF的自分泌作用通路,观察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及检测细胞DNA含量,测定细胞分泌VEGF的能力,并检测作用后KDR mRNA和KDR蛋白的水平。结果发现未经处理的人血管内皮细胞能分泌一定量的VEGF,KDR ASODN能抑制人血管内皮细胞内KDR基因的表达,并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在一定剂量下还可诱导凋亡。结果说明KDR ASODN能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VEGF受体KDR在人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凋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蜂胶水提物对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采用TNF-α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CECs)活化,观察蜂胶水提物(WEP)对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蜂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50μg/L TNF-α诱导体外培养HUVECs损伤,用50 mg/L、100 mg/L、200 mg/L WEP分别进行干预6 h、12 h、24 h,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UVEC表面ICAM-1和VCAM-1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CAM-1和VCAM-1荧光强度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100 mg/L WEP组和200 mg/L WEP组ICAM-1和VCAM-1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1)。不同浓度WEP组ICAM-1和VCAM-1荧光强度随WEP浓度的增加下调。析因分析结果显示,用200 mg/L WEP和氟伐他汀钠(FS)联合预处理组与单一药物预处理组比较,ICAM-1和VCAM-1活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WEP能够减少ICAM-1和VCAM-1的表达,且在一定的范围内,有随WEP浓度升高和作用时间延长效应增强的趋势。WEP与FS联合用药,对抑制ICAM-1和VCAM-1表达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动力学、亲和力及特异性 ,研究C5a与其反义肽的相互作用规律。方法 应用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实时分析系统IAsysPlus,以反义肽R4为固定相 ,L2和rhC5a为流动相 ,采用FASTplot软件对选择结果优化的反应模式 ,计算各动力学参数值。结果 反义肽R4与配体rhC5a相互结合的KD=6 .6 2× 1 0 -6mol,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解离常数 )Kdiss为 0 .0 2 2 5s-1 ;与L2的KD=4 .5 0 8× 1 0 -6mol。结论 生物传感器技术可以用于正义 反义肽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中 ,且反义肽R4可与其正义肽、与rhC5a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C5a过敏毒素拮抗剂的分子设计及其活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出发,探讨C5aR与其配体的C5a的结合位。方法:按分子设计理论,采用亲水性方案寻找C5aR胞外区高亲水性区域,Fmoc方案人工合成C5aR第9-30位氨基酸基序(P22肽),经高效液相色谱纯化,毛细管电泳鉴定。结果:合成多肽(P22)的纯度为95.19%,每次缩合的平均效率为99.78%;能与anti-C5aR McAb(S5/1,Serotic公司)有效地结合,酶联OD490极显著高于同浓度对照多肽C20;还可被配体rh-C5a(10ng/ml)明显抑制而降低其酶联OD值(P<0.05),此外10ng/mlP22还可抑制rhC5a所致U937细胞胞浆Ca^2 升高(P<0.01)。结论:从C5a分子中寻找C5a结合位基序,可拮抗C5a的过敏毒素作用,为治疗C5a及其相关疾病进行新型的药物设计。  相似文献   

14.
小檗碱对人高转移肺癌细胞与脐静脉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小檗碱对人高转移肺癌细胞株PG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黏附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2.5-40 mg/L)的小檗碱对HUVECs增殖的影响,用2.5、5和10 mg/L小檗碱分别处理人高转移肺癌细胞株PG细胞6、12和24 h, 用虎红染色法测定小檗碱对PG细胞与HUVECs黏附能力的影响, 用荧光抗体染色法测定小檗碱对PG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44s表达的影响, 用双光子各向异性度成像系统观察小檗碱对PG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1)2.5、5和10 mg/L小檗碱作用HUVECs 6、12和24 h后对其生长无影响。(2)用不同浓度小檗碱处理PG细胞6、12和24 h后,与TNF-α刺激后的HUVECs相互作用后,能够显著抑制其黏附率,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 P<0.01)。(3)各剂量组的小檗碱均能使PG细胞表面的CD44s分子表达增高(P<0.05或P<0.01)。(4)小檗碱作用PG细胞24 h后能够抑制PG细胞膜的流动性,且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这种抑制作用增强。结论:小檗碱对PG细胞与HUVECs的黏附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小檗碱增加PG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表达、降低其细胞膜流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We employed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o produce a series of chimeric C5a/formyl peptide receptors. 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s transfected with these constructs were tested for their ability to bind C5a. Substitution of three of the extracellular domains of the C5a receptor with the corresponding domains of the formyl peptide receptor abolished C5a binding, whilst replacement of the first extracellular loop of the C5a receptor with that of the formyl peptide receptor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affinity of the receptor for C5a. We therefore conclude that this first outer loop of the C5a receptor does not participate in ligand binding, whilst involvement of the other extracellular domains of the receptor cannot be ruled out.  相似文献   

16.
脉冲电刺激对血管内皮细胞与其祖细胞黏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W  Zheng L  Wang Q  Guo S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1,28(4):689-93, 697
为探索脉冲电刺激下血管内皮细胞与内皮祖细胞(EPC)之间黏附强度的改变,诱导培养外周血EPC,荧光标记后与单层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固定电压和频率为5 V和5 Hz,选择1、3、6、9 ms的脉宽对其进行干预,持续刺激24 h后检测贴壁EPC的荧光强度,以荧光比率衡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 ms刺激组荧光比率即显著增高,随着脉宽延长,6 ms组达到最大值,但9 ms刺激组却显著下降,提示适宜脉冲电刺激有利于血管内皮细胞与EPC之间的黏附,为电刺激促进血管新生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The 155-kDa complement regulator factor H (FH) is the predominant soluble regulatory protein of the complement system. It acts as a cofactor for the factor I-mediated conversion of the component C3b to iC3b, competes with factor B for a binding site on C3b and C3(H2O) and promotes the dissociation of the C3bBb complex. The primary site of synthesis is the liver, i.e. FH-specific mRNA and protein were identified in both hepatocytes (HC) and Kupffer cells (KC). Previous studies in rat primary HC and KC had shown that the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IFN-gamma influences the balance between activation and inhibition of the complement system through up-regulation of the inhibitory FH. In this study we show that C5a, as a product of complement activation, stimulates the expression of FH-specific mRNA and protein in KC and thus induces a negative feedback. Quantitative-competitive RT-PCR showed an approximate threefold C5a-induced up-regulation of FH. ELISA analyses revealed a corresponding increase in FH protein in the supernatants of KC. The up-regulation of FH was completely inhibited by the C5a-blocking monoclonal antibody 6-9F. Furthermore, an involvement of LPS and IFN-gamma was excluded, which strongly indicates a direct effect of C5a on the expression of FH in K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