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常见传染病的知晓率,以便为开设大学生公共卫生知识课程和学校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1 19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并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在校大学生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1.04%,对常见传染病的知晓率为74.34%,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8.80%的大学生希望获得更多传染病相关的知识,电视和网络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结论大学生对传染病基本知识的认知整体状况较好,但还存在部分问题,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和宣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知、态度及预防措施,为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专业分层,以班组为单位整群抽样,对西北民族大学250名医学生和250名非医学生进行有关甲型H1NI流感的认知、行为及预防措施等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大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甲型H1N1流感,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均较低。81.91%大学生能积极提前预防甲型H1N1流感,86.28%大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不感到害怕,92.52%大学生表现出战胜甲型H1N1流感的信心。结论在甲型H1N1流感暴发时,大学生具备积极的态度和较好的行为能力,宣传教育对大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增强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赵莹颖  何朝  郑奇光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831-2833
目的了解顺义区居民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相关知识、态度以及行为改变情况,评价健康教育效果,为今后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工作总结经验。方法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及时实施干预措施,即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甲型流感开始时(2009年5月)和结束后(2010年3月)分别随机抽取顺义区社区、村及职业人群开展调查。结果干预后公众对容易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行为知晓率由32.8%提高到78.3%、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手段知晓率由16.4%提高到60.2%,公众对该次疫情信息公布工作的满意度由82.1%提高到92.4%。结论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健康教育是有效果而且非常有必要的;绝大多数居民对于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信息发布工作满意,今后可以继续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向居民宣传相关知识和应对措施,及时发布最新流行态势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督查机制在防控甲型H1N1流感中的作用,探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督查工作的有效方式。方法对北京市2009年6月至12月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督查机制、方式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督查对督促落实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四方责任起到了积极作用。结论督查是政府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保障机制之一,督查作用的有效发挥离不开围绕中心工作精心谋划以及机制完善。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大学校园发生甲型H1N1流感后针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的具体步骤、常见形式以及我校发生甲型H1N1流感后所采取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为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如何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大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知识的认知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有重点的进行健康教育。同时,了解大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的接受情况和接种需求,为进一步扩大疫苗接种的范围,遏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进一步扩散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调查目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进行分层整群抽样,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在校大学生虽然对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表现、传播途径、预防等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了解得仍不够深入和细致,而且还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由于学校或专业的性质不同,医学院校或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知识的掌握要好于非医学院校或非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应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健康教育,提高防范传染病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学生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初期对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整群抽取温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中医学、预防医学、公共管理等专业一~四年级的学生,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利用自制的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得分平均为(17.35±3.47)分(满分25分),女生高于男生(P<0.001);预防医学学生得分高于其他专业学生(P=0.003);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得分低于健康或有躯体疾病学生(P<0.001)。结论大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总平均得分一般,需要加强甲型H1N1流感的有关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8.
甲型H1N1流感发热门诊的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筛查甲型H1N1流感病人的发热门诊的管理方法。方法:启动应急预警快速应对机制,调配人力资源,使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果:259例发热病人,其中3例疑似甲型H1N1流感.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6例,所有就诊病人时医疗护理工作满意,无交叉感染,医护人员无感染。结论:发热门诊的布局和管理体系.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甲型H1N1流感病毒能在人群中传播,且普遍易感,但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1-3].健康教育是预防控制疾病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策略,也是应对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的重要措施[4].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不同专业大学生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和行为情况,为预防和控制校园内甲型H1N1流感疫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广东省广州市2所高校3个不同专业共87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与公共卫生专业学生比较,人类学和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知识掌握较少(P<0.01);更容易对甲型H1N1流感感到担心和恐慌(P<0.05);对甲型H1N1流感有关防疫措施留意较少(P<0.05);认为自己对有关防疫策略了解较少(P<0.05);人类学专业学生较少通过减少口、鼻、眼的触摸以降低甲型H1N1流感感染的机会(P<0.05);对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行为,不同专业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公共卫生专业大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了解相对较多,但预防行为尚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
428名大学生甲型H1N1流感知识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大学生获取甲型H1N1流感知识的主要途径以及对甲型H1N1流感的知晓情况,为进一步做好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本学院一年级和高年级(三、四年级)42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不同年级学生获取甲型H1N1流感知识的途径有所不同:一年级学生以电视和网络为主,高年级学生以学校教育和电视为主.②高年级学生对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的知晓率分别为91%、83.4%,明显高于一年级学生的71%、70.5%(X2=27.704,P=0.000;X2=10.021,P=0.002).③女生对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知晓率明显高于男生(P<0.05).结论 学校教育是大学生甲型H1N1流感知识来源的主要途径.提高甲型H1N1流感知识知晓率是有效的防控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做好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控制工作是当前口岸卫生检疫工作的第一要务。个人防护事关口岸一线卫生检疫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是口岸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通过对个人防护用品的研究,探讨在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工作中,口岸检疫人员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与使用方法,为应对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学生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初期对甲型H1N1流感关注态度及行为变化情况。方法整群抽取温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中医学、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管理等专业1~4年级的学生,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利用自制的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初期有40%的学生每天关注甲型H1N1流感进展;90%以上的同学认同政府采取的各项应对措施;69.1%的学生认为甲型H1N1流感不会引起大范围流行;一旦周围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人,70%以上的学生担心被感染而引起恐慌。14.3%至20.7%的同学增加有益健康行为。结论大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程度估计不足,存在恐慌心理;采取有益健康行为的比例较低,需要加强有关知识教育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4.
从SARS到甲型H1N1流感看我国公共卫生的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甲型H1N1流感处置透视我国公共卫生的进步。[方法]比较和分析SARS和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置的核心要素。[结果]两次事件应急处置中应急响应指挥、信息传递、处置合作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核心要素有较大差别。[结论]从SARS到甲型H1N1流感,我国公共卫生取得了较大进步。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发生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大中专学校的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知和心理应激反应,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南宁市部分发生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大中专学校,对所选学校的1 995名学生进行甲型H1N1流感认知和心理状态的现况调查。结果大中专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知得分为(16.15±1.78)分,患者、密切接触者、继续居住在原宿舍的学生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SCL-90总均分为(1.56±0.53)分,SAS标准分为(54.95±17.06)分。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文化程度、甲型H1N1流感认知和对甲型H1N1流感的关注程度是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学生心理卫生状况的影响因素。结论大中专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知程度较高,但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和恐慌等心理问题,有必要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6.
甲型H1N1流感于2009年4月在墨西哥、美国等国家出现,并蔓延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卫生组织于6月将流感流行级别升至6级,这次流感流行已经成为一次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美国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在此次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工作中,美国政府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启动预案,在针对公众的健康传播方面做到了及时、准确、权威。  相似文献   

17.
甲型H1N1流感的出现,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对人群的心理产生影响。甲型H1N1流感隔离点人员,均为突然通知集中居住到定点旅馆。正常生活秩序和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将对隔离点人员的心理产生一系列影响。通过了解隔离点内各种人群的心理状况,为今后隔离工作中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我们开展了此调查。  相似文献   

18.
葛兰香  李启新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0):1263-1264
目的分析宾阳县校园内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与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9年10月21日至12月19日发生在宾阳县校园内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10月21日至12月19日,宾阳县校园内共发生41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平均1.5 d发生1起;中学发生率显著高于小学、幼儿园,小学生、幼儿园儿童罹患率显著高于中学生。结论学校是甲型H1N1流感高发场所。应强化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意识,加强疫情报告的管理和监督。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在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的风险沟通、风险认知和心理行为情况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对高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具有指导意义。方法以杭州师范大学下沙校区学生为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效问卷中82.8%的大学生认为疫情信息发布充分,83.5%认为甲型H1N1流感不可怕;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措施、临床表现、传播性和传染性认知度较高,对病因、病死率、愈后等信息认知度较低;女大学生对疫情信息的认知更敏感,日常应对行为更加积极(t=-3.945,P0.01;t=-2.745,P0.01);医学类大学生的风险认知和心理行为反应度比非医学类高(t=-6.6575,P0.01;t=-3.396,P0.01);大学生风险认知与其心理状态情况相关(r=0.331),与日常行为改变情况相关(r=0.324)。结论不同特征的大学生风险认知和心理行为变化情况不同,大学生风险沟通、风险认知与心理行为的变化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甲型H1N1流感健康传播策略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甲型H1N1流感的健康传播为基础,探索适宜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传播策略。方法应用文化敏感性的健康传播模型,结合甲型H1N1流感突发的特殊条件及北京市政治文化经济的多重特点,发展甲型H1N1流感健康传播模式,实施甲型H1N1流感健康传播;分层随机抽取2998名中小学生、845名社区/乡村老年人和804名职业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三类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有较正确的认识,对政府目前采取的措施满意度较高。各项防控措施取得了一定的健康教育效果。结论文化敏感性的健康传播策略框架在甲型H1N1流感健康传播中的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体现了实用性、时效性和针对性,但同时应考虑长远的健康理念与社会行为规范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