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2004-2006年四川省人民医院麻疹患儿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从性别、年龄分布、疫苗接种情况,并发症等方面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55例麻疹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55例患儿中≤8个月及≥6岁麻疹发病构成比例较高。临床上仍以典型麻疹患者为主,麻疹合并肺炎22例,占40.00%。结论婴幼儿和学龄儿童为麻疹的高发人群,是否接种麻疹疫苗与麻疹发病有密切关系。肺炎仍是麻疹的常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379例8月龄内婴儿麻疹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 [方法] 对2008年1~12月宁波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379例麻疹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379例8月龄内麻疹患儿中,年龄为6~8月龄者276例(72.82%),<6月龄者103例(27.18%);发病时间在1~4月份者共计292例(77.57%),宁波户籍儿童302例(79.68%);患儿麻疹特异性IgM抗体阳性者358例(94.45%).临床仍以典型麻疹为主要表现,并发心肌酶谱异常者347例(91.55%),并发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者67例(17.67%). [结论] 本组婴儿麻疹高发年龄为6~8月龄,发病时间多集中在1~4月.临床症状多典型,其常见并发症为心肌酶谱异常、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商丘市2008年1-12月儿童麻疹流行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为进一步预防和摔制麻疹提供依据.方法 对358例病例(其中256例住院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358例患儿中,1岁以内婴儿216例,占60.34%,其中仅有39例接受免疫接种.发病时间分布全年,以2-7月份最多,有289例,占80.73%.256例住院患儿临床上仍以典型麻疹为主要表现,麻疹合并肺炎179例,占69.92%,其中139例为小于1岁婴儿,占77.65%,3例少见并发症为合并纵膈及皮下气肿.结论 麻疹全年均可发病,多数患儿未接种麻疹疫苗是麻疹高发的一个原因.肺炎仍是儿童麻疹的常见并发症,少见并发症为纵膈及皮下气肿.  相似文献   

4.
天津地区2006~2008年麻疹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天津地区近年麻疹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 [方法] 对2006年12月~2008年5月天津市传染病医院1 876例麻疹住院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 876例麻疹病例中<8月龄的婴儿11302例(69.4%),>30岁成人患者374例(19.9%);有264例为外地发病,在天津发病的1 612例患者中:外来人口1076例(66.7%),3~5月份发病例数1 313例(70%),其中71例(3.8%)可以确定接种过麻疹疫苗.临床诊断麻疹合并肺炎1 200例(64%),肝功能异常1 107例(59%),心肌酶升高1 744例(93%),麻疹特异性IgM抗体阳性1 331例(71%). [结论] 天津地区近年麻疹病例明显增多,呈暴发流行趋势,流行季节为3~5月份,患者绝大部分未接种过麻疹疫苗,高发年龄为<8月龄婴儿,预防接种应予调整.肺炎、肝功能损害和心肌损害仍是麻疹的常见并发症,麻疹特异性抗体阳性率不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04~2009年北京市顺义区麻疹发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9年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09共发生麻疹413例,实验室确诊289例,临床诊断124例.3~5月发病占51.57%;天竺镇、仁和镇、城区、李桥镇、后沙峪镇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06~ 2010年北京市大兴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2010年大兴区麻疹发病特征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 006~2010年大兴区共报告麻疹928例,年平均发病率13.76/10万.黄村镇、旧宫镇、西红门镇发病数居全区前三位,累计发病占总发病的53.77%;≥15岁发病536例,构成比为57.76%;8月龄~14岁儿童有免疫史比例为52.81%.结论 巩固麻疹强化免疫效果,确保高的麻疹疫苗接种率;加强对成人麻疹的监测,适时开展麻疹应急接种,是控制、消除麻疹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崇左市2005~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控制麻疹发病、降低其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5~2009年崇左市麻疹发病情况及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5年间麻疹的发生率呈逐年下降.麻疹病例分布广泛,流行模式以散发为主,病例主要集中在宁明、大新、江州和天等县.发病季节主要集中...  相似文献   

8.
1237例儿童麻疹流行病学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目前儿童麻疹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进一步控制麻疹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7年所收治的1237例儿童麻疹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数患儿麻疹发病于春夏季节,占75.3%;小于8个月患儿,占36.9%,且有母婴同患麻疹现象;临床表现不典型患儿居多;首诊误诊率高.并发症以麻疹肺炎、喉炎居多,且并发严重肺炎的患儿,恢复后有少数出现肺纤维化表现.结论 本组资科表明,麻疹流行季节、年龄分布、临床特征等方面均出现一些新变化,值得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钦南区2004~2010 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控制麻疹的策略与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运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 钦南区2004~2010年共报告麻疹5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04/10 万,散发与局部暴发并存,以散发为主.麻疹发病以小年龄组为主,<6 岁散居儿童最多(占78.95%).发病季节集中在1 月、4~6 月、12 月,占总病例的63.16%.调查病例中有麻疹减毒活疫苗免疫史30 例,占60%.结论 麻疹疫苗接种率或接种质量不高是造成易感人群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及开展强化免疫是控制麻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丽江近6年麻疹流行特征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997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丽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记在册的全部麻疹病例 514例。1.2 方法 从发病年龄结构及发病季节分布两方面分析514例麻诊流行特征 ;从麻疹疫苗接种情况、发病人群分布、临床特征、治疗结果及转归四个方面分析笔者诊治的 10 6例麻诊病人临床资料。2 结果2 .1 流行病学资料2 .1.1 发病年龄分布 以 10 d~ 12月龄所占比例最低为2 .3 3 % ,4岁~ 12岁所占比例最高为 43 .58% ,其余见表 1。2 .1.2 发病季节分布  2月~ 7月为流行高峰期。 11~ 12月病例最少 ,见表 2。表 1 发病年龄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宁波市小儿麻疹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年1月-2015年6月宁波市第二医院收治的654例麻疹病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4例麻疹患儿中,年龄0~1岁为498例(76.1%),1~3岁者110例(16.8%);发病时间在3~5月者531例(81.2%);宁波户籍儿童391例(59.8%)。临床仍以典型麻疹为主要表现,出现并发症者291例(44.5%)。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麻疹高发年龄为0~1岁龄,发病时间多集中在3~5月。临床症状多数典型,并发症少、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凉山州371例住院患儿麻疹临床特征及预防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凉山州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治特点。方法对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371例麻疹患儿的流行病学特点、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儿性别、民族、预防接种、发病地区方面数据采用Χ^2检验。麻疹纳入标准为:发病前10d~14d有麻疹接触史;出疹前经过2d~4d的前驱期,表现为发热、呼吸道卡他症状、畏光、流泪;口腔黏膜见麻疹黏膜斑;身体自上而下皮疹,3d~4d出齐,并按出疹先后消退,遗留色素沉着。不典型病例依据:1个月内未接种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1gM抗体。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病流行高峰期为秋、冬季,62.0%(230/371)患者来自农村.76.5%(284/371)发病年龄〈3岁,22.6%发病年龄〈8个月,婴儿发病有明显增加趋势。62.5%患儿末接种麻疹疫苗,未接种率彝族与汉族间,农村与城镇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本组不典型麻疹病例为42例(11.3%,42/371)。结论小儿麻疹发病年龄趋向低龄化,3岁以下婴幼儿为高发人群,易感人群的积累和传染源的增加是此次麻疹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北京市大兴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其原因,为实现“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的目标”,制定麻疹防控措施及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北京市大兴区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和年度麻疹发病统计表,对2000~2009年的麻疹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大兴区2000~2009年共报告麻疹病例1 139例,其中实验室确诊844例,临床诊断295例,年均发病率为15.86/10万;男女性别比为1.50∶1;本地人群258例,流动人群881例;发病高峰在3~5月份,占全部病例数的72.5%,主要集中在婴幼儿和青壮年.结论 麻疹流行的主要原因在外来人群急剧增加,尤其是未到麻疹接种时间的婴幼儿及中青年人群,建议提高婴幼儿麻疹的接种及时率,扩大人群接种覆盖率,加强外来流动人群的麻疹接种工作,以达到有效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麻疹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进一步控制麻疹流行提供依据。方法收集95例住院麻疹患者病历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和临床分析。结果95例患者中,年龄<8个月的患儿13例(13.68%),8个月~5岁患儿19例(20.00%),成人40例(42.11%);流动人口60例(63.16%);麻疹疫苗接种者24例(25.26%),有疫苗接种史者临床症状轻,无并发症,与无接种史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冬春季发病79例,占83.16%。结论麻疹发病人群有趋于成人和学龄前婴幼儿倾向,流动人口为高危人群,发病季节以冬春季发病为主;坚持计划免疫和麻疹疫苗普遍复种对控制麻疹流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徐堃  廖安波  李平 《现代预防医学》2009,36(22):4345-4346
[目的]了解我市近8年来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状况,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0~2007年麻疹监测系统上报个案资料,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4 701例麻疹病例分布于全市所有县(市、区),全年均有发病,高峰在4~7月份,占发病总数的48.56%.发病年龄以14岁以下为主占94.66%,其中又以6岁以下儿童为主,占67.39%,未免疫和免疫史不祥的2 001例,占62.10%.[结论]学龄前儿童为高发病年龄段,麻疹发病提示当地存在免疫空白人群.今后应重点加强适龄儿童常规免疫,落实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制度,对漏种儿童及时补种并对该年龄段儿童适时开展麻疹强化免疫,才能有效的控制和最终消灭麻疹.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麻疹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探讨控制麻疹疫情流行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54例麻疹住院患儿临床资料。结果554例麻疹住院患儿均有发热、咳嗽、皮疹, 临床表现为典型麻疹者507例(91.52%),轻型麻疹47例(8.48%);以≤6月龄(176例,31.77%)和7~8月龄(346例,62.45%)患儿为主;有明确麻疹疾病接触史者132例(23.83%),患儿母亲同时患有麻疹19例(均为2013年病例,占3.43%),在麻疹潜伏期内有反复在大型医疗机构就诊输液史或住院史(均为2013年病例,同期该机构有麻疹患儿就诊输液或住院史)者227例(40.97%)。每年的1~5月为发病高峰。结论强化育龄期年轻女性的麻疹疫苗接种、在婴儿早期接种麻疹“前疫苗”及加强发热门诊的就诊管理,是预防麻疹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 2005~2009 年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消除麻疹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北京市西城区 2005~2009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9年西城区累计发生麻疹27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97/10万,流动人口发病率明显高于本市人口.麻疹全年均有发病,以3-5月为多.<1岁儿童麻疹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15.77%,≥15岁组麻疹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74.19%.[结论]流动人口的发病已成为全区麻疹流行的重要影响因素.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提高流动人口麻疹疫苗免疫覆盖率是控制、消除我区麻疹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深圳市罗湖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和调整麻疹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5-2007年的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07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 281例,经使用ELISA法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实验室确诊)病例454例,临床确诊病例246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1.17/10万,流动人口发病652例,占93.14%.15~30岁占28.30%,0~4岁占25.40%,5~9岁占24.10%.结论 抓好流动人口的管理是防制麻疹的关键,必须将婴幼儿及成人作为防制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9.
马天薇  富继业  史如晶  刘洪喜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110-6111,6115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2005~2009年流动人口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2005~2009年流动人口1076例麻疹病例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09年全区报告麻疹病例1076例,年均发病率20.7/10万,其中流动人口聚集地发病624例,占全部病例的58.0%;小于5岁人口发病271例,占25.2%; 20~29岁人口发病306例,占28.4%.发病高峰为4~5月.病例中有明确免疫史者占27.8%,无免疫史35.3%,免疫史不详36.9%.结论 <5岁儿童和20~29岁年龄组为主要发病人群,免疫史状况表明加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和提高接种率是控制麻疹发病的重要措施,同时要进一步做好对集体用工单位外来务工人员麻疹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乐山市沙湾区1986-2005年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掌握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规律,探讨控制麻疹的策略和措施. 方法 对乐山市沙湾区1986-2005年的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1986-2005年,乐山市沙湾区共发生确诊麻疹病例32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7.86/10万;流行模式以散发为主,偶有暴发;4~5月为高发季节;3~14岁人群发病较多,近年小于8月和大于18岁年龄组麻疹发病有增多趋势;病例无免疫史者占10.75%,未全程免疫占54.30%,免疫史不详占28.50%. 结论 保持儿童麻疹疫苗有效的高水平的基础免疫,加强麻疹疫苗的复种工作,适时开展强化免疫,建立牢固的免疫屏障.同时,提高对麻疹病例监测的敏感性,防止麻疹的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