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眼睑松弛症合并泪腺脱垂的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双重睑切口的皮肤松弛矫正术联合泪腺复位固定术,对12例(24只眼)眼睑松弛症合伴泪腺脱垂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随访6月至6年,12例患者术后眼睑皮肤松弛均得到明显改善,泪腺脱垂,上睑下垂均得到满意矫正.结论 眼睑松弛症合并脱垂泪腺,采用双重睑切口的皮肤松弛矫正术联合泪腺复位固定术可有效改善其症状,实现患者美观与功能的双重疗效.  相似文献   

2.
眼睑松弛症的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眼睑松弛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5例26眼眼睑松弛症患者均在停止发作并静止6mo以上手术。对于上睑皮肤松弛、上睑下垂、泪腺脱垂和睑裂横径缩短均采用重睑切口,上睑下垂视提上睑肌腱膜有无断裂采取提上睑肌腱膜修复或折叠术。泪腺脱垂全层缝合泪腺组织固定于眶泪腺窝处的骨膜上。睑裂横径缩短将外眦韧带缝合固定于外侧眶缘骨膜,下睑内翻做平行于睑缘的皮肤切口,去除多余皮肤及部分眼轮匝肌。结果:15例患者皮肤松弛得到明显改善,其中上睑下垂、睑裂横径缩短和下睑内翻,也均得到满意矫正,泪腺脱垂1例明显改善,余复位良好。随访6mo~2a,无复发。结论:手术治疗安全,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3.
上睑成形术治疗青年睑皮肤松弛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上睑成形术治疗青年睑皮肤松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青年睑皮肤松弛症患者15例,均为双眼,女性,年龄17~28岁,5例合并泪腺脱垂,无其他异常;均行上睑成形术,术中切除多余的皮肤和眶脂,3例病例复位脱垂的泪腺.结果:随访1 wk至2 a,所有病例外观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1例泪腺脱垂患者在术后1.5 a时发现泪腺脱垂稍微加重,该患者术中未予泪腺复位术,但其上睑重睑的形态保持完好.所有患者均无出血、感染、重睑形态差等并发症.结论:上睑成形术治疗青年睑皮肤松弛症可获得满意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4.
上睑成形术治疗泪腺脱垂并眼睑松弛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泪腺脱垂并眼睑松弛症的手术矫正方法及效果。方法 28例(56眼),年龄17-43岁。采用上睑成形术治疗泪腺脱垂并眼睑松弛症:距睑缘6-8mm画出满意弧度的重睑线,切除多余皮肤,切除眶隔处脱出的眶脂肪,通过眶隔缩短加固使脱垂泪腺复于原位。结果 56眼术后均泪腺复位,重睑线美观,睑松弛症消失,随访6月至3年无复发。结论 此法操作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眼睑松弛症伴泪腺脱垂的手术矫正方法及效果,方法按照切开法重睑成形术设计手术切口,将脱垂的泪腺复位于眶外上方的泪腺窝内,然后去除上睑松弛的皮肤及疝出的脂肪,形成弧度自然、流畅的重睑。结果28例(56眼)上睑皮肤松弛得到充分矫正,恢复皮肤弹性,3例(4眼)术后6个月时在颞上方触到泪腺,目前仍处于观察中。结论治疗眼睑松弛症的重点是通过手术将汨腺复位下泪腺窝内,可达到美容与功能治疗的目的,手术效果稳定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6.
睑皮松弛症是一种不常见的,以眼睑反复水肿为特征的眼病。随时间的推移,眼睑组织也发生病理改变。上睑下垂及眶脂肪、泪腺脱垂造成上眼睑畸形,个别病例继发眦部韧带断裂致眼裂狭小,晚期韧带和眼睑组织间失去固着,眼裂出现明显的水平性缩短,外眦角亦成环形畸形,上睑皮肤显得过多可影响视力,本症应与遗传性皮肤松弛及正常衰老过程的睑皮松弛相鉴别。本病见于青年,无性别差异,80%以上在20岁前发病。双眼上睑无痛性水肿反复发作,水肿无凹陷性,对应用抗组织胺及强的松类药物不敏感,严重者始影响下睑,很少单眼发病。许多患者发生在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52例泪腺脱垂并眼睑松弛症与双重睑一次成形术,均经手术证实,其好发于青年女性。临床特征,上睑皮肤松弛,肿胀,颞侧下垂。以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泪腺脱垂复位并重睑成形治疗泪腺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8例(36眼)泪腺脱垂按照重睑成形术设计手术切口,根据上睑皮肤松弛和眼睑饱满程度决定皮肤及脂肪的去除量,用4-0线褥式缝合泪腺前缘及泪腺筋膜将脱垂的眶部或睑部泪腺分别固定于眶上缘内及眶外侧壁的骨膜上,并将切开的眶隔拉紧加固间断缝合,上睑皮肤以重睑成形方式缝合,外侧皮肤间断缝合.术后随访6个月~3年.结果 17例34眼(94.44%)术后泪腺复位良好,无复发.1例2眼(5.56%)在术后2年轻度复发,但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18例36眼全部双眼睑裂对称,重睑形态良好自然.结论 泪腺脱垂复位、眶隔加固并重睑成形术治疗泪腺脱垂效果良好,实现了功能治愈与美容效果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9.
睑松弛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睑松弛症的发病机理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睑松弛症患者采用手术方法分别治疗上睑皮肤松弛、泪腺脱垂、上睑下垂和睑裂横径缩短,取上睑组织作组织学检查。结果:随访6月~5年,30例患者的上睑皮肤松弛均得到明显改善,3例4眼残留部分泪腺脱垂,上睑下垂和睑裂横径缩短均得到满意矫正。组织学检查显示病变区皮下灶性淋巴细胞浸润,弹力纤维断裂崩解。结论:睑松弛症的发生与慢性炎症有关,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上睑松弛切开法矫正术后出现重睑线内外眦部出现分叉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根据上睑松弛患者上睑的解剖学特点,在切开法重睑手术中,分离松解并酌情去除内外眦部位下垂松弛的眼轮匝肌组织,使重睑线内眦部弧度自然,外眦部自然上翘,避免产生内外眦部分叉的外观.结果 本组共68例(136眼),术后随访3~24个月,均未出现内外眦部重睑线分叉现象,重睑线弧度自然,眼部的整体效果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分离松解并酌情去除内外眦部眼轮匝肌,重新形成重睑线,是解决上睑松弛矫正术后内外眦鱼尾外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26 例睑皮松驰伴泪腺脱垂的病例分析,探讨此疾病的部分成因,以及合理的手术方法。方法 用手术的方法使脱垂的泪腺复位至泪腺窝,同时对眶隔进行加固来减轻眶隔的松驰造成的眼睑膨隆,并对上睑松驰的皮肤进行充分的切除和正确的缝合,来彻底改善病人的外观。结果 26 例52 只眼术后睑皮肤松驰得到矫正,皮肤弹性得到一定恢复,外观有很大的改善。48 只眼的眼睑膨隆得到改善,4 只眼于上睑颞侧穹隆部可见重又脱垂的泪腺。结论 通过对这些病例的分析和手术矫治,使我们对此种疾病的病因、诊断及手术关键有了很好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年性眼睑皮肤松弛症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3例(43眼)测量出需切除的上睑皮肤量,根据不同局部解剐特点,采用小间的手术方法整复。结果23例(43眼)术后既恢复了视野和视力,也获得了满意的荚窬效果。随访1~3年疗效稳定。结论所用方法治疗眼睑松弛症疗效确切可靠,合乎美容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并比较改良式眼轮匝肌缩短术及单纯眼轮匝肌缩短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伴眼睑松弛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2-01/2014-08我科收治的93例108眼退行性下睑内翻伴眼睑松弛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7例52 眼,采用改良式眼轮匝肌缩短术)和对照组(46例56眼,采用单纯眼轮匝肌缩短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短期和长期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短期有效率(98%)与对照组(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3a的复发率(2%)低于对照组(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

结论:改良眼轮匝肌缩短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伴眼睑松弛较单纯眼轮匝肌缩短术的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改良额肌瓣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重度上睑下垂患者40例71只眼,采用改良的两侧不断蒂的扇形额肌瓣悬吊术进行矫治,分析术后上睑下垂矫正效果,上睑缘弧度、重睑形成及倒睫、结膜脱垂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观察6~18个月,平均11.6个月.术后过矫6只眼(8.5%),欠矫2只眼(2.8%).其余患者睑裂对称,上睑弧度自然,重睑形成好.3个月后无回退、复发.术后并发症包括结膜脱垂2只眼(2.8%).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眼药水点眼,加压包扎,结膜脱垂消失;内翻倒睫1只眼(1.4%).上睑内侧1/3灰线处缝牵引缝线牵引后矫正内翻倒睫.结论 改良额肌瓣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疗效满意,效果持久稳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改良额肌瓣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重度上睑下垂患者40例71只眼,采用改良的两侧不断蒂的扇形额肌瓣悬吊术进行矫治,分析术后上睑下垂矫正效果,上睑缘弧度、重睑形成及倒睫、结膜脱垂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观察6~18个月,平均11.6个月.术后过矫6只眼(8.5%),欠矫2只眼(2.8%).其余患者睑裂对称,上睑弧度自然,重睑形成好.3个月后无回退、复发.术后并发症包括结膜脱垂2只眼(2.8%).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眼药水点眼,加压包扎,结膜脱垂消失;内翻倒睫1只眼(1.4%).上睑内侧1/3灰线处缝牵引缝线牵引后矫正内翻倒睫.结论 改良额肌瓣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疗效满意,效果持久稳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改良额肌瓣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重度上睑下垂患者40例71只眼,采用改良的两侧不断蒂的扇形额肌瓣悬吊术进行矫治,分析术后上睑下垂矫正效果,上睑缘弧度、重睑形成及倒睫、结膜脱垂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观察6~18个月,平均11.6个月.术后过矫6只眼(8.5%),欠矫2只眼(2.8%).其余患者睑裂对称,上睑弧度自然,重睑形成好.3个月后无回退、复发.术后并发症包括结膜脱垂2只眼(2.8%).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眼药水点眼,加压包扎,结膜脱垂消失;内翻倒睫1只眼(1.4%).上睑内侧1/3灰线处缝牵引缝线牵引后矫正内翻倒睫.结论 改良额肌瓣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疗效满意,效果持久稳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讨论基层医院开展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体会,并评价手术效果。方法 2003年2月-2006年1月本院收治的白内障522例(562眼),均施行手法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本组病人随访3-6月,视力0.05-0.4者53眼占9.43%。视力≥0.5者509眼,占90.57%,0.8-1.5者175眼,占31.14%,并发症有术中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28眼(4.98%),术后角膜内皮水肿84眼(14.95%),后囊浑浊53眼(9.43%),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基层医院开展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盲目的。  相似文献   

18.
Two cases of blepharochalasis were studied. In Case 1, a 16-year-old male presented with the history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blepharochalasis. A positive tissue biopsy fo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suggested a benefit from treatment with doxycycline. The patient remained disease-free for 18 months following commencement of doxycycline. In Case 2, a 21-year-old male with a 5-month history of swelling affecting his upper eyelids was diagnosed with blepharochalasis. He received an 8-month course of doxycycline and remained symptom-free on review 2 months after treatment cessation. While the pathogenesis of blepharochalasis has remained uncertain, an immune mechanism has been suspected. The presence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in the tissue biopsy of our first patient supports such an immune mechanism. As doxycycline inhibits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activity, it may provide an effective and well-tolerated treatment alternative for cases of blepharochalasis for which surgery has previously been the only treatment op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8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置换术的原因、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8例(8眼)患者行IOL置换术术后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和并发症。结果行IOL置换的主要原因是IOL脱位(3眼)和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错误(3眼);术后裸眼视力在0.5以上的有7眼,8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均在0.5以上,手术的主要并发症是玻璃体脱出(2眼)。结论精细的手术技巧、准确的IOL测量、仔细的IOL植入和患者的合理沟通/选择等可有效避免IOL植入术出现并发症。IOL置换是一种即安全又能获得良好视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Ⅰ期后囊膜连续环形撕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3例(60只眼)先天性白内障和后囊混浊的老年性白内障,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同时行Ⅰ期后囊膜连续环形撕除,术后观察眼压、人工晶状体位置、视轴区后发障等情况。结果术中人工晶状体均顺利植入囊袋;54只眼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术后24小时后眼压正常;术后随访3个月~2年,无发生玻璃体疝入前房,未发现人工晶状体异位或夹持,无一例出现后发障、视网膜脱离。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Ⅰ期后囊膜连续环形撕除是可行、安全的,能有效地治疗后囊膜混浊,预防后发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