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血栓调节蛋白(PTM)水平在脑血管病中的变化。方法使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79例脑血管病急性期(脑梗死81例、脑出血5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7例)与48例恢复期(脑梗死26例、脑出血22例)的PTM水平,并以60名健康人为对照。结果对照组PTM水平与性别及年龄分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脑梗死与脑出血急性期PTM水平明显高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健康对照组(P<0.01)及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恢复期(P<0.01,P<0.0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则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TM是一种稳定反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对脑血管病的诊断、病情监测及疗效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病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浆血栓调节蛋白(PTM)水平在脑血管病中的变化。方法 使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79例脑血管病急性期(脑梗死81例、脑出血5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7例)与48例恢复期(脑梗死26例、脑出血22例)的PTM水平,并以60名健康人为对照。结果 对照组PTM水平与性别及年龄分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脑梗死与脑出血急性期PTM水平明显高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健康对照组(P〈0.01)及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恢复期(P〈0.01,P〈0.0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则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TM是一种稳定反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对脑血管病的诊断、疴情监测及疗效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sTM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浆sTM含萤显著高于肝良性占位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肝良性占位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sTM水平升高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度的关系。方法 ELISA法测定46例SLE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浆sTM水平,观察19例SLE患者治疗前后血浆sTM变化情况。结果 SLE活动组sTM水平高于非活动组和对照组(P〈0.001);sTM与多个SLE活动度评分相关(P〈0.001);治疗后sTM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血浆sTM水平与SLE活动度相关,可作为SL  相似文献   

7.
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血栓调节蛋白(TM)作为血管内皮损伤的分子标志物在临床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急性白血病(AL)、糖尿病(DM)和肝脏疾病患者的血浆TM浓度。结果①AL组血浆TM水平比正常组显著升高。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组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组间无明显差异;缓解后AL组较治疗前显著下降。②DM组血浆TM水平比正常组明显升高。微血管病变组又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③肝脏疾病患者除急性肝炎组外,血浆TM水平皆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其中急性重症肝炎组显著高于急性肝炎组,肝硬化失代偿组显著高于代偿组。结论血浆TM水平的测定对预示疾病的转归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血栓调节蛋白(PTM)水平,以探讨PTM在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PTM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PTM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PTM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 ,Hcy)是蛋氨酸代谢产生的一种中间产物。目前认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病原因有遗传和营养两种因素。近年来 ,关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心血管、脑血管和周围血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临床流行病学和营养学研究 ,广泛认为Hcy升高可能是独立于闭塞性血管疾病其它传统危险因素的一个重要因素[1] ;血栓调节蛋白 (thrombomodulin ,TM )是存在于内皮细胞 (endothelialcell,EC)表面的一种糖蛋白 ,主要功能是抗血栓形成。目前 ,国内外学者关于脑梗死时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 (totalhomocysteine ,tH cy)…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手术前后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oluble thrombomdulin,sTM)及蛋白C(pro-tein C,PC)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20例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浆sTM含量进行检测,同时应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PC活性。结果肝细胞癌患者术前血浆sTM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肝细胞癌患者术前血浆PC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术后血浆sTM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血浆PC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肝细胞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凝血系统的激活,并随手术病情的好转而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二种恶性血液病白血病和骨髓瘤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 (PTM)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检测PTM。结果 白血病和骨髓瘤PTM均显著升高 (P <0 .0 1) ,AL化疗缓解后PTM明显下降 (P <0 .0 5 ) ,复发时又复升高。AL的PTM与外周血白细胞 ,原幼细胞及骨髓原始细胞呈正相关 ,骨髓瘤的PTM与骨髓瘤细胞呈正相关。结论 PTM可作为白血病和骨髓瘤病情监测及疗效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恶性肿瘤病人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的水平,探讨血浆TM与恶性肿瘤临床特征及转归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夹心法检测56例恶性肿瘤病人的血浆TM水平;并动态观察28例治疗前后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M)的水平。结果肿瘤组血浆TM水平(5.41±2.87)ng/mL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3.29±0.66)ng/mL(P<0.01);分层分析发现:早期患者血浆TM水平(3.36±0.23 ng/mL)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是,随病情进展,血浆TM水平进行性升高(Ⅲ期组4.20±0.66;Ⅳ期组6.69±3.41 ng/mL)(P<0.01)。动态观察17例,治疗后血浆TM水平(3.56±0.60 ng/mL)比治疗前(5.26±1.59 ng/mL)明显降低(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浆TM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并且与肿瘤的进展呈正相关,监测其水平变化对判断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抵抗素和血栓调节蛋白的含量变化,及其在脑梗死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75例脑梗死患者、35例其他疾病对照组和4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浆抵抗素和血栓调节蛋白含量。结果(1)脑梗死患者血浆中抵抗素和血栓调节蛋白较两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2)脑梗死患者血浆抵抗素和血栓调节蛋白含量变化与梗死灶大小关系密切(P均〈0.01)。(3)脑梗死患者血浆抵抗素和血栓调节蛋白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r=0.72和0.82,P均〈0.01)。结论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浆抵抗素和血栓调节蛋白含量可能有助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病灶大小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4.
15.
原发性高血压血浆血栓调节蛋白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ELISA法测定74例原发性高血压血浆血栓调节蛋白。结果为高血压PTM平均浓度明显高于对照(P〈0.05),但不同病期PTM及其高于对照上限的阳性率,I期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Ⅱ期有明显差别,Ⅲ期有显著差异(P〈0.01);此外,PTM与血脂和血糖无相关性。认为PTM对评估原发性高血压的血管内皮缶伤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PTM)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重要标志,它不仅是反映血栓前状态的二级综合性特异性指标,也是反映血管内皮损伤的分子标记物.随着对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内皮细胞作用的深入研究,PTM和HCY在脑血管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1].本研究通过测定脑血管病患者血浆PTM、HCY的水平,探讨其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2-DM)患者血浆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和血栓调节蛋白(sTM)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74例2-DM患者和29例正常对照组(K组)sEPCP和sTM,并根据24h尿白蛋白(24hUAE)分为A组(n=36,24hUAE<30 mg)、B组(n=24,24hUAE30~300mg)和C组(n=14,24hUAE≥300mg).结果与K组比较,DM患者血浆sEPCR和sTM显著升高,P<0.05和P<0.01;分组比较,A组正sER和sTM水平无显著差异,B组显著升高(P<0.05和<0.01),C组更进一步升高,P值分别小于0.01和0.001;sEPCR与sTM、24hUAE和糖化血红蛋白呈显著正相关(P<0.05),sTM与24hUAE(P<0.01)和糖化血红蛋白(P<0.05)呈显著正相关;sEPCR和sTM与DM病程、空腹血糖、血脂和年龄均无相关性.结论sEPCR和sTM升高与DM血管病变的发生和严重程度相关,是反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良好指标,并可能参与其高凝状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脑血管疾病是血液透析(HD)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是其主要致死、致残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因此加强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十分必要。为了解HD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同型半日光氨酸(HCY)、叶酸变化与并发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我们对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脏疾病病人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34例肝炎、25肝硬化、25例肝癌病人血浆TM水平,并与12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病人血清TM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F=258.010,q=3.902~26.378,P<0.01),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q=15.782~37.026,P<0.001).肝硬化失代偿组TM水平高于代偿组(t′=20.628,P<0.001),急性重症肝炎组高于急性肝炎组(t′=23.981,P<0.001),肝癌术前高于术后(t′=8.348,P<0.001),肝癌3期TM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49.208,q=4.580~13.209,P<0.01).结论 TM可作为肝脏疾病病情进展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近年研究发现,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与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有关,是反映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敏感指标[1]。在儿科领域中对其了解甚少。近两年我们对55例肾小球肾炎和肾病患儿进行了血浆血栓调节蛋白(PTM)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检测对象 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